?

新時代高?!耙粠б宦贰眮砣A留學生教育管理

2023-02-24 09:08靜,趙新,黃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留學生一帶一路文化

張 靜,趙 新,黃 毅

(1.福建工程學院 國際交流處,福建 福州 350118;2.福州大學 對外合作處,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問題的提出

從最初的“一帶一路”倡議到新時代理念細化、砥礪奮進再出發,“一帶一路”從面向世界的初步“寫意描摹”轉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工筆勾畫”。在絲綢之路精神的指引下,“一帶一路”向著高質量發展推進,造福共建國家人民,其影響也從最初顯性的經濟方面延伸到了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共建各國開展了不同形式、涉及各個領域的公眾外交和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了共建國家的教育互通、經濟交融、文化包容。其中,現代高等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正迎來國際教育合作新機遇,為發揮留學教育在人才支撐、人文交流和構建互信的關鍵作用中貢獻“中國方案”。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备叩冉逃F代化是國家發展之基石,也是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工作地。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國際化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增強高校之間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是打造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必不可少的環節。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要求高校要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關注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利益,提升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催化國際高等教育聯動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來華留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三次致信來華留學生,為新時代來華留學事業指明了方向,是推動新時代來華留學工作提質增效的重要契機。新時代“一帶一路”來華教育需要以開放、合作、共享、包容為亮點塑造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形象,形成以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為基礎,以人才培養和學科研究為重點的高等教育國際協作網絡,打造堅實、多元、立體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系統。

二、“一帶一路”來華留學教育的現實境遇

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國開放水平日益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展望,國內高校留學生教育實現了快速發展,大批留學生來華學習,加深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與不同國家的文化碰撞與思想交流,促進了各國間的人才流動和學術發展,日益發展的高等院校留學生教育也成為了中國與國際友好交流的重要橋梁。我國的來華留學生工作發展迅猛,學生規模、教育內涵、管理成效穩步提升。與此同時,生源質量、發展適配和管理兼容方面也存在亟待解決的矛盾。

(一)學生數量發展已現規模效應,但準入質量監控制度闕如

當前,來華留學教育進入發展快車道,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目的地國家,有統計指出,不少知名高校的排行榜中,大學排行榜中與留學生有關的指標具有較大占比,如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占比為5%,CUNR版大學排名榜中占比為2%[1]。換言之,中國作為教育大國,進一步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但來華留學生招生規模擴大與選拔培養“質量”存在非協調式發展,成了中國邁向教育強國新時代的“攔路虎”。尤其一些新興培養高校對來華留學工作重數字不重內涵,重開展不重建設,缺乏從準入評審、過程管理和培養畢業一整套成熟的評估、監控機制,盲目追求顯性的規模效應,體現在未設置專門的標準化入學考試,僅考核語言基礎、前置學歷。據統計,我國排名前100位的高校留學生選拔模式中,多達 93% 的高校采用免試入學方式[2],由于未能把好質量準入,直接影響和導致留學生結構失衡。

(二)教育內涵發展強勁有力,但高質量發展適配度還需優化

當前,來華留學工作的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化、科學化,招生、培養和管理各環節體制機制逐步優化,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專業、項目和課程建設取得階段性的新進展,質量保障體系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來華留學教育呈現內涵式發展。但從微觀上,教育成效存在諸多影響因素,由于語言問題、項目導向等,教育培養體系與學生綜合發展的匹配度存在不平衡的現象。留學教育是一個由語言信息傳達、學習方式匹配、思維模式轉換組成的過程,語言是連接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的橋梁。部分高校降低語言門檻,學生漢語水平無法滿足專業學習需要,甚至引發心理危機和環境適應性問題,進而轉化為教育的負面評價。此外,外語教師、英文授課課程比例無法滿足現實需要,進一步加劇語言障礙帶來的各類問題,綜合影響使留學生教育偏離預期培養目標,不利于發揮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引智”和“造血”功能。另一方面,留學教育培養的成果導向卻還未充分發揮優勢,沿線基礎建設亟需的工科專業學科及工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發展不平衡。高校來華留學教育與區域特色、專業特色的融合不夠,沿線國家的發展實際、建設需求、合作愿景體現不足。宏觀上,部分高校對推進和完善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留學生教育缺乏頂層設計的機制考量,教育管理主體未能發揮留學生對于助力提升本校教育質量的積極作用,僅停留于將學生作為數字層面的點綴,未能在質量推動上把準方向、鉚足干勁。

(三)中外趨同化管理穩步推進,但宏觀管理兼容性不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興”。日常管理和服務是影響來華體驗的軟環境,而留學人員作為國際流動的智力人群,對環境具有更為明顯的影響感知。留學教育發展至今,對于跨文化交際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實踐,注重打造更具適應性、競爭力的留學環境,進一步增強了“留學中國”的吸引力。但在調研中發現,仍有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未能很好地把握來華留學生特性和共性的平衡,在日常管理中協同不夠、定位不清、效率不高。為避免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沖擊,不少高校采用“孤島式”的管理模式,顧“殊”不顧“同”,以“區別”取代“趨同”,增加了管理成本,或是在實行趨同化管理時,生搬硬套,以“相同”取代“趨同”,引起跨文化沖突。兩種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對中外師生跨文化的適應過程起到層層阻礙,導致留學生的“去社會化”和對中國國情的“陌生化”[3],延長了來華學生跨文化適應,學生主體的內部環境影響了沿線來華留學教育的總體質量把控。

三、新時代“一帶一路”來華留學教育提升路徑選擇

來華留學生教育是構建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肩負著促進對外交流開放的時代使命。新時代背景下,需貫徹新發展理念,從制度建設、日常管理、教學管理、多元治理和文化認同著手,推動新時代來華留學和教育對外開放取得新發展,為國際教育合作的深度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一)健全頂層設計的長效機制,為留學生教育健康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學生質量是留學教育的生命線,高校應秉持戰略眼光,準確把握來華留學教育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將來華留學人才質量擺在首要地位。一方面,聚焦共建國家的發展實際,注重發揮“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的資金杠桿作用,平衡共建國家生源結構比例,注重發揮區位優勢,優化空間布局,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學校辦學特色制定國際化人才中長期培養規劃;另一方面,建立完備的評估機制,豐富教育評估主體和治理主體,科學、全面地規范入學評價和篩選機制,主動接受政府部門、評估機構的監督評價,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責任主體部門應權責明確、統籌協調,推進、完善一體化的培養體系,推動高質量國際人才有序開發與培養。

(二)兼顧“一體化”和“差異化”管理,為留學生教育健康發展提供過程監控

豐富的管理實踐是實現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引領。如何有效協調中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文化對話,是管理者亟待深入研究的課題。需要分階段、穩步地推進中外學生一體化管理服務,將來華留學教育納入全校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一是要幫助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歷史文化,把中外互助友好故事講活講透,創造文化交融的現實條件;二是持續發揮好“感知中國”、中外青年交流基地、“一帶一路”留學生教育基地、“漢語橋”比賽等,創造平等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提供規范有序、豐富多彩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和趨同化教學實踐,以浸入式體驗拓展跨文化應合的廣度;三是加強文化認同教育,為留學生的學習提供中文學習環境,為中外師生合作交流、學習互鑒創造機會,激發文化自信的深沉魅力;四是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形成二級學院、職能部門聯動的管理隊伍體系,減少文化休克現象。

(三)優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留學生教育健康發展創造育人成效

優秀的師資隊伍組建可以提高留學生的總體素質。首先,教學語言是留學生選擇目的高校的左右因素,應該根據地域特征加強雙語師資儲備,幫助留學生與教師之間克服交流障礙。學校還應加強培養對外漢語方面的教師,組建外漢語教研室。通過制定合理職稱考評、參考國際化考核指標,提高外籍師資對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術為導向,融入新技術優勢,推動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理念變革和教育模式創新,注重學科間良性互動,通過慕課、學習通、在線融合課堂等,逐步構建和完善中外師生“開放融合”的知識教育體系[4]。再者,推進學科和課程國際化。針對優勢學科,可以定制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通過留學生專班集中精力做大做強,對于人數零散的學生,或者成熟的培養階段,可以嘗試選取中文成績優秀的留學生進行中外學生趨同化教學,在條件合適下開發英文精品課程,促進課堂中外師生跨文化交流和學術交流。最后,注重第二課堂的實踐應用,不斷拓展和完善“對話式、啟發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和“體驗式、互動式”的課外實踐課程、途徑,豐富來華留學教育的價值意蘊,穩步提高“留學中國”含金量。

(四)推進教育主體合作體系,發揮留學生項目制培養模式優勢

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格局,產生教育合力與互動效應,發揮人才培養的多元價值。一是推廣校企項目制招生,注重對接共建國家的發展戰略,明確招生的社會價值,解決留學生實習、實踐難點,如清華大學的“走進企業·深入中國”系列參訪;二是深化國內外校際合作,在招生、升學、社會實踐同社會力量、海外機構、孔子學院、校友會、國際學校等開展合作,暢通留學生的進出,如設置海外招生點、“英才推薦計劃”;三是注重本土化人才培養,培養共建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項目。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歡迎你們多到中國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的期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通過第二課堂讓學生們深入實地了解真實的中國,通過親身經歷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四是選取部分優勢項目,打造產業化導向,以經濟效益驅動機構優化和質量提升,在特定領域開展競爭性市場營銷試點,把牢教育產業紅利[5]。

(五)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增強來華留學生的文化歸屬感

文化距離與總體的學生規模呈現正相關。有研究指出,文化認同每提高1% ,來華留學生人數約增加0.116%[6]。隨著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不斷推進,中國教育取得的斐然成績,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中國語言文化在國外的認同普遍提高,來華留學事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中,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根據投資模型理論,來華留學生教育應發揮身份認同核心媒介的積極作用,協助學生探索自我認同和社群融入,強化留學生對學習的投入[7],換言之,文化認知的能力可以轉換為跨語言交際能力,從而促進文化融合和交流,應積極組織和加強來華留學生的中國國情教育、漢語言教育、特色專業教育,以塑造校園“一帶一路”軟環境提升中外師生的文化認同感,提升來華留學教育的融合力。同時,注重教育國際化的文化導向,探索沿線“本地國際化教育”,營造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導向和氛圍,提升個體的文化能力,激發中華文化的文化資本[8]。

總而言之,來華留學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外文化合作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來華留學生教育,著力培養熱愛理解中國文化的專業人才,有助于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增進各國理解交流。

在高等教育不斷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的今天,優化“一帶一路”高校留學生管理方法成為了新的挑戰。高校中的留學生管理優化的問題,既有文化性差異導致的原因,也與各地方高校的政策靈活性有直接關系。因此,解決留學生管理問題,要在技術和文化的雙方協作下,優先保障學校秩序,調整相關負責部門的具體職能,針對各大學校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以及管理辦法。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創新認識,增加彼此的文化認同感,在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使高校國際化發展方面取得更優秀的成果,彰顯全球吸引力,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

猜你喜歡
留學生一帶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誰遠誰近?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