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處州詩歌研究

2023-02-24 13:27肖田田
麗水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秦觀詩人詩歌

肖田田

(麗水學院 民族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麗水古稱處州。處州自然環境優越,地域文化獨特,眾多歷史名人寓居或游歷此地,留下大量詩詞作品。特別是宋代,楊億、秦觀、錢竽、陸游、范成大等人,或在處州為官、或游歷處州,吟詩作詞、唱和贈答,描述綠水青山之美、敘述風土人情之真。本文主要對宋代處州詩歌的題材內容與藝術特色進行探討。所謂“宋代處州詩歌”,是指以歌詠處州為主題、使用以處州為中心的一系列意象的詩歌作品,其范圍既包括本土文人的創作,也包含宦游和寓居麗水的域外人士的創作。

一、詩歌本事與題材內容

處州地處浙西南,南國清韻迥異于北國風光,此處有翠峰碧波、鳥語花香,詩人的靈性得以滋潤和啟發??傮w來說,宋代處州詩歌的題材內容主要包含以下三種:描寫山水園林、感事抒懷、唱和贈答。

(一)山水園林詩

宋代處州詩歌中包含了大量山水園林詩,描繪處州山水自然與園林景觀之美。對于詩人來說,山水園林既是生存空間,又是審美空間,更是靈魂的棲息之所。比如處州南園、縉云仙都、青田石門洞等,歷代詩人對此進行歌詠,山水園林成為詩人膜拜之地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以南園為例,到了宋代,園內有西亭、凝霜閣、照水堂、煙雨樓、少微閣、蓮城堂、鶯花亭等,楊億、秦觀、范成大等詩人在此留下許多佳作。

楊億于咸平二年(999年)知處州[1],三年任職期間寫有四十多首詩,其中《西亭即事》一詩,題目雖曰“即事”,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寫景,詩云:

郡齋退食復何為,縱目西亭景物奇。疊嶂雨余泉眼出,澄潭風靜釣絲垂。城臨古戍寒蕪闊,路轉荒村野彴危。幾處唱歌聞白纻,誰家酤酒見青旗。蝶隨游妓穿花徑,犬吠行人隔槿籬。桃李成蹊春盡后,魚鹽為市日中時。桑麻萬頃晴氛散,絲竹千門夕照移。吟際嶺云飛冉冉,望中垅麥秀離離。煙迷喬木鶯遷早,水滿芳塘鷺下遲。鶴蓋翩然肯相顧,主人終宴豈知疲。

詩人因“西亭景物奇”而“退食”,詩中使用了“泉眼”“澄潭”“青旗”“桃李”“桑麻”“鶯”“鷺”等意象,描寫了西亭的自然景致與民俗風情,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整首詩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展現了詩人公事忙完之后的閑暇生活,表達了一種寧靜、閑適的心境。

對于楊億建造的凝霜閣,蘇舜欽《照水堂記》寫道:“栝蒼郡署冠前山之椒,林壑蔽翳,……咸平初,楊文公起凝霜閣,下覽平曠,得遙岑遠林之賞,當時固已為佳處矣?!保?]楊億《處州郡齋凝霜閣記》云:“每溫風勃興,畏景流爍,如臨熾炭,若游沸鼎;冰壺屢挹,內熱靡蠲,羽扇迭揮,流汗相屬。俄頃之際,焦爛可期?!瓕⑹箒碚邿o執熱之煩,登者有解慍之適,亦猶《抱樸子》所謂‘玄冰丸,飛雪散’,用以卻暑,兼取夫相勝之義云耳?!保?]也就是說,楊億建造凝霜閣是為了“使來者無執熱之煩”。另一方面,“凝霜”還是唐宋時期績溪所產一種優質箋紙名,顯然,“凝霜閣”的名字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對于凝霜閣,宋代詩人相繼寫詩稱頌,如以下三首:

巋然飛閣榜凝霜,雪散冰丸卻暑方。治郡風流無處覓,只應棟宇是甘棠。(喻良能《凝霜閣》)

修竹蕭蕭三兩竿,公余時得靜中看。何須更避人間暑,滿腹冰霜六月寒。(趙雍《凝霜閣》)

內熱何人欲舉觴,誰知心地自清涼。使君宴坐心如水,解作人間六月寒。(王圭《凝霜閣》)

凝霜閣清新秀麗之景可以令詩人忘卻炎熱,然而,更重要的是“心地自清涼”。詩人宴坐、心如止水,達到忘我的狀態,這也是佛教大乘修行之法。修持佛法常在清凈之地,比如佛寺。佛寺亦稱阿伽藍、阿蘭若、清涼居等,因而佛教有“清涼世界”之說。佛法可以解熱惱,令人如入清涼世界。詩人以佛語“清涼”入詩,意在表明自己內心世界的清凈。

處州的眾多佛寺也是詩人審美的對象。比如,秦觀曾留宿青田棲霞寺(水南庵),寫有詩歌《處州水南庵》:

竹柏蕭森溪水南,道人為作小圓庵。市區收罷魚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其一)

此身分付一蒲團,靜對蕭蕭玉數竿。偶為老僧煎茗粥,自攜修綆汲清寬。(其二)

秦觀曾多次到青田監稅,順便尋幽探秘。第一首詩中寫到水南庵周圍“竹柏蕭森”,可以想見其環境的幽深?!皥A庵”象征圓滿具足,“小”字說明水南庵格局精巧?!笆袇^收罷魚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體現出宋代文人“超世而不避世”的人生態度。第二首詩中,“蒲團”為僧人坐禪所用之物,但詩中所寫的修禪方式不是傳統的“面壁”,而是“靜對蕭蕭玉數竿”。在佛禪思想中,“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4],“翠竹真如也,黃花般若也”[5]。萬物皆有靈性,因而馬祖道一倡“平常心是道”,“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6]。日常生活中運水搬柴及吃茶,無非佛事;在對自然風光的觀照中亦可修養身心、享受人生樂趣。正因如此,詩人靜對玉竹、閑坐煎茗、攜綆汲水,無一不是在修身養性。水南庵本為佛教建筑,因秦觀題詩而加深了人文色彩。

處州山水園林詩的創作與傳播主要集中在山水名勝、寺廟道觀,體現出獨特而燦爛的宋韻文化。整體來看,詩歌所描繪的山水園林是清新秀麗的。處州山青水碧、風景秀麗,即使有高峰深澗,也因青翠掩映、碧透見底而展現出秀美的風格,而無北方的粗獷、厚重之風。姜特立曾在詩中贊美自己的故鄉:“此是吾邦別洞天,樓臺高下白云邊。鳥聲人語相酬答,山影溪光共接連?!保ń亓ⅰ渡彸翘谩罚┡c秀美的自然山水朝夕相處,詩人滿眼麗色、胸懷錦繡,處州山水意象與清美秀美之風格建立起一種內在的對應關系。另外,受崇古懷舊、仰慕歷史文化名人風范的傳統影響,山水名勝、寺廟道觀也逐漸成為追憶歷史的場所,具有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雙重特點。在這里,詩人受到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洗禮。

在傳統的詩歌作品中,植物常與美好的人和事相關。詩人或以植物作比,渲染女子美貌;或使用“香草美人”手法,標舉理想的人格美;或以鳥獸蟲魚等托物言志,將某些自然物性比附為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質,歌頌理想的品格。而與傳統詩歌作品不同,在宋代處州詩歌中,詩人對于自然景致采取直接觀照的方式,描寫各類動植物的聲音、顏色或者姿態,展現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構建適意生存空間。在寫實層次上,本屬于俗世常見之動植物;在寫意層次上,又與文人的高雅情懷密切相關。這種創作觀念與佛禪思想密切相關,佛教思想認為萬物平等、皆有法性,詩人洗心忘機,以物觀物、物我兩忘,在生活實踐與精神領域兩個層面實現對自然的回歸。

(二)感事抒懷詩

感事抒懷亦為宋代處州詩歌的重要題材,比如楊億、秦觀等人的詩歌作品,記錄日常生活、抒發宦游情懷,情、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楊億于處州任上寫有《初至郡齋書事》《郡齋即事書懷》《郡齋即事書懷十二韻呈諸官》等,明顯是以感事抒懷為主題。比如《初至郡齋書事》:

地去京華遠,年逢旱暵余。群胥同黠馬,比戶甚枯魚。煦嫗心空切,澄清志莫舒。棼絲殊未治,錯節詎能除。聽訟棠陰密,行春柳影疏。賓筵求姽婳,僧舍問真如。逾月窺除目,經時絕傳車。素餐徒自飽,投刃豈曾虛。盈耳嫌敲撲,堆床厭簿書。故園無數舍,長日嘆歸歟。

楊億剛剛上任,“年逢旱暵”,家家戶戶“甚枯魚”,作為知府,楊億“煦嫗心空切”,一心為民?!吧釂栒嫒纭憋@然受到佛教思想影響,“真如”即實相,宇宙萬物的本體。聯系上下文,“問真如”其實是詩人對愛民之道的追尋?!巴度胸M曾虛”化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莊子·養生主》載,庖丁解牛三年之后所見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空虛,“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7]116。楊億在詩中反問“豈曾虛”,說明公務極其繁雜。詩人憂心忡忡,尾句“長日嘆歸歟”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這種思歸之情在楊億另外幾首詩中也有所體現:

官滿會須拋印綬,武夷歸去作閑人。(《次韻和十六兄先輩見寄》)

元亮田多廢,安仁鬢恐凋。功名殊未立,對景自無憀。(《晚秋》)

朱輪遠守未成歡,薄宦令人意漸闌??らw政清慵按吏,鄉園路近欲休官?!咽侨瓴宦剢?,何時歸去把釣竿。(《偶書》)

遠辭金虎觀,來守縉云城?!坂l成久別,天吏若遄征。漫貯青霞想,唯愁素發生。澄清慵攬轡,蕪穢欲歸耕。薄領非吾事,丹臺有姓名。(《歲暮有懷》)

詩中“作閑人”“元亮田”“把釣竿”“欲歸耕”等的使用,表達了思歸之情。然而,詩人內心又充滿了矛盾,既厭煩于世俗官場、一心回歸田園生活,又生怕鬢發斑白而“功名殊未立”。

秦觀被貶處州監酒稅,曾寓居文英閣,作《游文英閣》二首,其二云:

流落天涯思故園,散愁郊外任蹣跚。云歸邃谷知無雨,風卷寒溪沒近灘。已見雁將歸楚澤,遙知春又到長安。桑林壟麥依稀是,只見秦川萬里寬。

秦觀身處處州,雖景致優美,然而,畢竟是被貶之人,遠離故鄉與京城,內心無限酸楚。游覽文英閣,對于與故鄉形象顯然有別的異域景致,詩人明顯感受到其異質性,由此引發出思鄉之情。雁歸楚澤、春到長安,也是詩人內心愿望的一種外在表現。后來秦觀移居姜山酒稅局,寫下《題酒務壁》一詩,描述了自己的工作環境,詩云:

醡頭春酒響潺潺,壚下黃翁寢正安。夢入平陽舊池館,隔花螭口吐清寒。

“醡頭”是酒坊出酒的龍頭,詩句說明酒稅局緊挨著酒坊?!皦老曼S翁”出自《世說新語·傷逝》:“王濬沖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于此壚。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保?]嵇康、阮籍亡故,王戎俗務纏身,再也不能像當初一樣暢飲于黃公酒壚。這個故事有哀傷舊友之意。秦觀詩言“黃翁寢正安”,也從側面說明自己被貶、舊友不能相聚?!捌疥柵f池館”代指駙馬李端愨的宅第,秦觀在京任職時曾出席李端愨的家宴,如今卻只能夢中入館,透露出無奈之情。此詩與《游文英閣》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一致的。

秦觀在處州結識了青田慈仁寺(法海寺)住持曇法師,兩人詩歌唱和,參悟人生。紹圣三年(1096 年)早春,秦觀書《題法海平阇黎》于寺壁之上:

寒食山州百鳥喧,春風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

“寒食”禁火吃冷食,“暗川原”說明草木茂盛、環境幽深,在這樣的節日這樣的環境中,秦少游“移病”,默默抄寫佛書。數字“七”在佛教中象征著圓滿,秦觀被貶處州,內心是無奈的,抄寫佛書可獲得內心的平靜。整首詩情、景、境交融,營造出一種幽深靜謐的氛圍。被貶監處州酒稅的第三年,秦觀再次被貶郴州。遠徙郴州之時,秦觀作有《留別曇法師》:

緣盡山城且北歸,此生相見定難期。寶池異日蓮花上,卻說如今結社時。

詩歌中流露出對處州的留戀,表達對曇法師的依依惜別之情,將今后的重逢寄托在“異日”來世,“寶池”即西方凈土中由七寶構成的蓮花池。秦觀詩“卻說如今結社時”既是對未來的暢想,又包含了對往事的懷念,充滿溫馨之感。

楊億、秦觀等人在詩中記錄生活場景、抒發宦游情懷,語言樸實,情、景、境完美融合,反映出客居他鄉的無奈,表達了思歸之情。從中也可以看出,異域風情不僅會令詩人流連忘返,還會因其異質性而引發詩人的思歸之情,這可以說是“江山之助”的雙重效應。

(三)唱和贈答詩

除了描寫山水園林、感事抒懷之外,宋代處州詩人群亦有唱和贈答之作。詩人互相贈答、次韻相和,以此交流思想、切磋技藝,內容包括酬唱贈答、題畫詠物、抒情感懷等,我們可以從中體味到社交禮儀與人情世故。楊億在處州任上的詩作就以唱和贈答詩為主,比如以下幾首:

縉云六載掌關征,學得陽冰小篆成。逋客幾人曾識面,仙山到處便題名。桑郊又是乘軺去,鈴閣虛煩解榻吟。舊讀春秋究微旨,何須苦說不知兵。(《送韓永錫歸闕》)

處處春波滿稻畦,海棠零落子規啼。一麾遠郡方留滯,十里長亭又解攜。后夜灘聲妨客夢,初晴云物入詩題。到家為問田園事,桃李猶應有舊蹊。(《送張彝憲歸鄉》)

雞窗十載共論文,蘭室依然有舊薰。雨雪共拋修竹苑,煙霞獨訪武夷君。隨珠照乘元無類,天驥追風定不群。犬子賦成猶未獻,飄飄詞氣已凌云。(《次韻和章見寄》)

破臘連空粉絮飄,離離一番長山苗。旗亭誰氏來沽酒,臺笠何人去采樵?背日旋依松澗積,迎風先傍藥畦消。袁安此際偏無賴,獨掩閑門對一瓢。(《次韻和章子美對雪》

竹使貪為郡,金門懶上書。征途沿木合,官舍類樓居。密葉藏啼鳥,澄潭躍戲魚。波光搖島嶼,霽色露閻閭。圃蕙光風拂,山苗淑氣噓。開樽空愛客,函丈孰宗予。清唳頻思鶴,長鳴幾厭驢。顏貧一瓢足,嵇懶尺題疏。薄宦無勞說,長謠任所如。神明定來舍,莊室正虛虛。(《次韻和系郡齋書事之什》)

以上五首詩中,前兩首為贈別詩,后三首為次韻詩。第一首送別韓永錫歸朝,稱贊對方善小篆、為官與做學問都非常優秀。第二首送別張彝憲,使用“十里長亭”“桃李”等典型意象,情景交融,流暢自然。第三首次韻和章詩,回憶二人“共論文”“雨雪共拋”的情境,感情真摯而富有文人雅趣?!罢粘恕睘閷氈?,“隨珠”乃隨侯之珠?!疤祗K”“追風”為駿馬的美稱,詩人以寶珠、駿馬來形容友人的“不群”才華,新穎別致。末尾兩句化用了司馬相如的故事,司馬相如小名“犬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保?]3063總體來說,前四句是對往事的回憶,后四句是對友人才華的贊揚。第四首次韻詩詠雪,對仗工整,寫出了雪花輕盈如柳絮的特點,并使用了“袁安臥雪”[10]1518的典故,袁安品性高潔,典故的運用令詩歌增加了書卷氣息。第五首次韻詩描寫郡齋周圍風光,語言精練,也使用了歷史典故?!邦佖氁黄白恪被妙伝亍昂勈称帮嫛保?1]的故事,“嵇懶尺題疏”化用嵇康之言“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12],“莊室正虛虛”化用《莊子·人間世》之語“虛室生白,吉祥止止”[7]139。多個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精神品質以及率真坦蕩的君子風度。

總體而言,楊億在處州任職時的詩歌多感事抒懷、唱和贈答之作,感情真摯,語言平實,流暢自然,與西昆體風格大為不同。

乾道四年(1168 年)八月,范成大抵達處州任職。次年鶯花亭建成,范成大步徐子禮之韻賦詩六首,以祭秦觀?!斗妒肪硎d《次韻徐子禮提舉鶯花亭》六首:

灘長石出水鳴堤,城郭西頭舊小溪。游子斷魂招不得,秋來春草更萋萋。

愁邊逢酒卻成憎,衣帶寬來不自勝。煙水蒼茫外沙路,東風何處拄枯藤?

壚下三年世路窮,蟻封盤馬竟難工。千山雖隔日邊夢,猶到平陽池館中。

文章光焰照金閨,豈是遭逢乏圣時??v有百身那可贖,琳瑯空有萬篇垂。

山碧叢叢四打圍,煩將舊恨訪黃鸝。纈林霜后黃鸝少,須是愁紅萬點時。

古藤陰下醉中休,誰與低眉唱此愁。團扇他年書好句,平生知己識儋州。

范成大詩前有序:“秦少游‘水邊沙外’之詞,蓋在栝蒼監征時所作。予至郡,徐子禮提舉按部來過,勸予作小亭,記少游舊事;又取詞中語名之,曰‘鶯花’,賦詩六絕而去。明年,亭成,次韻寄之?!保?3]詩序表明了作詩緣由。詩歌描寫鶯花亭周圍的景致,化用秦觀《題酒務壁》《千秋歲》《好事近》等詩詞中的佳句,妥帖自然。第三首中“蟻封盤馬”比喻在很小的天地里施展才能。第六首詩尾以“儋州”代指蘇軾,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踏莎行》的后兩句最為蘇軾喜歡,蘇軾將之書寫到團扇上?!捌缴骸彼膫€字意味深長,體現出蘇軾與秦觀之間肝膽相照的情誼。范成大六首次韻詩表達了對“文章光焰照金閨”的才士秦觀的贊美,以及對“斷魂”“游子”秦觀的深切懷念。

總體來說,唱和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唱和詩是詩人相互砥礪、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從未見之時的相互仰慕,到相遇之后的技藝切磋,再到離別之后的勉勵慰藉,唱和詩貫穿始終。宋代處州詩歌中,酬唱的主力軍是各級官員,然而詩歌內容基本不涉及公務,導致我們閱讀時會忽略掉詩人的官員身份。這或許是因為,官員更傾向于用駢文與古文處理本職工作、用詩歌表達業余雅趣。詩歌創作有意追求“雅趣”,表現出詩人對官府之外那種山林江湖世界的向往。

二、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

“江山之助”不僅對詩人性格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誘發詩人的創作靈感,引導著詩歌中的情感力度、藝術風格以及表現手法。宋代處州詩歌使事用典、情境融合、富有理趣,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處州風貌。

(一)使事用典

宋代處州詩歌中不乏使事用典現象,體現出宋詩書卷氣、學問化的特點。如楊億《郡齋即事書懷》:

海隅為郡真卑屑,簿領沉迷棰楚喧。王事更逾星火急,吏曹何啻米鹽煩。甘棠聽訟曾無倦,丹筆書刑幸不冤。境上送迎暫置驛,齋中宴喜懶開樽。逢人未免腰如磬,議政常防耳屬垣。鮑臭恐將群小化,蟲疑難與俗流論。卻思寂寞棲天祿,爭得逍遙似漆園。外地粗官如竹葦,一麾出守豈堪言。

詩人職事繁忙,不僅為米鹽煩勞,還有“聽訟”“書刑”“議政”諸多事務。詩人還總擔心自己不能盡職盡責,一個勤政愛民的官吏形象躍然紙上。詩中多處用典,“甘棠聽訟”化用召公之事,《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保?]1550“丹筆”猶如史筆,《初學記·刑罰》引《后漢書》言,盛吉當了十二年廷尉,所勾死刑犯無數,天下稱其“平恕”[14],公平且存哀憫之心?!案侍摹迸c“丹筆”都說明了詩人處理公事的謹慎公允?!把珥唷毙稳萸硎氯?,“耳屬垣”意謂有人在隔壁偷聽,“鮑臭”指鮑魚之臭?!跋x疑”即“夏蟲疑冰”,《莊子·秋水》云:“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保?]477詩人想到自己既然“棲天祿”,就不可以似“漆園吏”莊子那樣逍遙自在,必須恪守職責、惠政于民。以上幾個典故的運用,說明詩人勤政愛民、謹慎公允。最后,詩人感嘆“外地粗官如竹葦,一麾出守豈堪言”?!爸袢敗逼┯魑镏倍?,外任之官非常多,詩人只是其中一員,宦游的辛酸不必多說。

楊億另一首詩《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因下屬請假而寫,詩云:

數日不逢黃叔度,胸中鄙吝一時生。如何民瘼偏能療,卻是詩魔未得平。夏景清和妨命駕,玄臺寂寞阻飛觥。欲親高論無由得,須作文殊問疾行。

整首詩也多處用典,首句中“黃叔度”為東漢名士黃憲,據《后漢書》載,黃叔度耿介正直,“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10]1745。楊億以黃叔度代指因病告假的甄殿丞,表達自己對他的倚重?!靶_”乃神話中天帝藏書之臺,如今“夏景清和”,卻不能“飛觥”“親高論”,因此詩人說“須作文殊問疾行”。楊億在詩中使用文殊問疾這一典故:一方面是實寫,將自己探視甄殿丞比作文殊問疾;另一方面,猶如文殊與維摩詰的往復論難,楊億探視甄殿丞的目的除了問疾之外,還要“親高論”,這也與首句相呼應,甄殿丞就像黃叔度一樣令人尊敬。

又如趙雍《古栝行》:

家食在浙西,逐祿在浙東。平田數千頃,青山幾萬重。青青天里麥,亭亭山下松。趙夫子,拙老翁,心緒多于蠶,髭須白如蔥。既不能吐奇,獻納綴鴛鷺;又不能據鞍,矍鑠平蠻戎。便合騎牛偶耕去,不然結屋漁樵中。古栝豈乏賢太守,處士笑殺隳高風。后車不過載庖浣,前訶未足嬌兒童。爾視非不明,爾聽亦頗聰。不見陶潛羞五斗,不聞嚴陵辭三公??蓱z頭低腰曲六,為君反袂傷途窮。

趙雍是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進士,開禧間為處州太守?!豆盆樾小肥拙鋵懗隽嗽娙嘶掠卧谕獾臒o奈,頗有蘇軾“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保ㄌK軾《游金山寺》)的味道?;掠卧谕?,身處異鄉,趙雍自稱“拙老翁”,“心緒多于蠶,髭須白如蔥”。鴛和鷺止有班、立有序,因而“鴛鷺班”或者“鴛鷺行”比喻朝官的行列?!佰氰p平蠻戎”化用東漢馬援的故事,馬援六十二歲依然能夠“被甲上馬”[10]843,詩人卻嘲笑自己“既不能吐奇”“又不能據鞍”?!氨愫向T牛偶耕去,不然結屋漁樵中”其實是反語,猶如辛棄疾詞中以“萬一朝廷舉力田,舍我其誰也”(《卜算子·千古李將軍》)這一反語作結。詩人最后感嘆:“可憐頭低腰曲六,為君反袂傷途窮”,為什么自己就不能像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拒絕征召的嚴陵一樣瀟灑決絕?整首詩使事用典自然無痕,寫出了宦游的無奈。

再如錢竽《煙雨樓》:

人在神仙碧玉壺,樓高壯麗壁城隅。風云出沒有時有,煙雨空蒙無日無。但得綠樽閑對酌,何須紅袖醉相扶。郭熙已死丹青絕,剩作詩人當畫圖。

煙雨樓建于萬象山之峰巔,伴隨晨煙暮雨與飛云霧靄,景色絕佳?!叭嗽谏裣杀逃駢亍被昧藟匚坦适?,《后漢書·費長房》載:“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L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保?0]2743在詩人看來,煙雨樓美如玉壺仙境,適宜“綠樽閑對酌”。郭熙為北宋著名畫家,其《林泉高致·山水訓》涉及山水畫布景:“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云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松剿贾靡??!保?5]處州煙雨樓的晨煙暮雨與飛云霧靄,就是一幅奇妙的畫圖。詩畫相通,煙雨樓上的無聲詩與有聲畫深刻地印在詩人心中。詩歌用典巧妙而有趣,增加了書卷氣息。

(二)理趣之美

宋代處州詩歌體現出理趣之美,這跟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有關,宋代詩人相比前代更加熱愛鉆研學術,思想深刻,詩歌也因此變得哲理化。比如江濤《鶯花亭》:

春雨溪頭長柳圍,游仙枕上賦黃鸝。誰知醉臥古藤下,卻是浮生夢覺時。

江濤詩出現“春雨”“溪頭”“黃鸝”“醉臥古藤”等詞語,顯然化用了秦觀《好事近·夢中作》的詞句?!坝蜗烧怼背鲎浴堕_元天寶遺事》:“龜茲國進奉枕一枚,其色如瑪瑙,溫溫如玉,制作甚樸素。枕之寢,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所見,帝因立名為游仙枕?!保?6]“游仙枕上賦黃鸝”,頗有“窺人鳥喚悠揚夢”(王安石《午枕》)之韻致。然而江濤詩歌在表達閑情之外又暗含了哲理意味,詩末指出“浮生”如“夢覺”,化用了“莊周夢蝶”的故事。詩人以“游仙枕”“莊周夢蝶”的故事來比喻人生變幻無常。

又如錢竽《轉物庵》:

一超直入如來境,萬法無形本自空。不使此心隨物轉,會須彈指證圓通。

詩歌化用佛教語典,一超直入,不須經歷各種修行層次,直接證悟入佛,這是南宗的修行方式,講求心心相印、頓悟成佛。萬法本“空”,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因而真心不應“隨物轉”?!稗D物”思想出自《楞嚴經》,若能轉物,而不是“為物所轉”[17],隨心自在,隨機妙用,則處處真如?!肚f子》亦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7]579與莊子的思想相比,佛教“轉物”思想因般若智慧而多了一層“空”的內涵。宋代詩人受到佛禪思想的影響,真正做到了“不囿于物”[18]。真心于物不執不著,卻又不著而著、自由無礙,方可“彈指證圓通”?!皬椫浮笔且粋€時間概念,“圓通”即圓滿周遍、融通無礙,錢竽詩中所言“彈指證圓通”,顯然乃頓悟。

除了江濤、錢竽詩作外,還有很多處州詩歌融入佛禪思想,增加哲理意味。如劉大中的《石僧》:

云作袈裟石作身,巖前獨立幾經春?有人問我西來意,默默無言總是真。

崇禎《處州府志》載,宋紹興七年(1137年),劉大中以兵部尚書出守,未幾召還。上問石僧之狀,大中即以是詩對[19]。詩中“袈裟”“西來意”均為佛教詞語,“西來意”指達摩祖師來東土的意旨,是禪宗第一等公案。學僧起問各有不同,禪師的對答也多種多樣。有禪師舉杖便打,有禪師答非所問、繞路說禪。一致之處在于,禪師拒絕用語言正面回答。這是因為,佛法可以宣說,而真如佛性(佛心)不立文字、心心相印?!拔鱽硪狻睂嶋H是傳佛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因如此,劉大中詩尾言“默默無言總是真”。其中“默默”二字頗具諧趣,使詩歌破除說理的枯燥感,同時又契合主題,“石僧”本來是物、是難以言語的。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強調“無言”又帶來一種錯覺,好像石僧本來是可以講話的卻故意保持靜默,這樣寫增強了詩歌的神秘感與理性趣味。

(三)情境融合

所謂“情境”,是“情感”與“境遇”的疊加,重借事以傳情,“事”包括外在于情的一切事與物。詩歌再現情境,令人獲得身臨其境的在場感。情境詩學包括詩歌題材、語言的雙重日?;?,呈現地域性甚至私人性的話語空間?!耙驗闊o論詩歌的日常生活化還是地域化和私人化,都必然落實為一種具體的人生情境。日常生活化指向最基本、最樸素的人生情境,地域化指向空間細化后所感受到的人生情境,私人化則指向最個性化和內視化的人生情境?!椤c‘境’則更具對舉平行意味?!椤傅氖且环N主觀化的感受,近于心靈史性質;‘境’指的是一種外在境遇,近于生活史性質?!保?0]在情境詩學中,詩歌變成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宋代處州詩歌體現出“情境詩學”的總體特點。以陸游詩歌為例,紹興三十年(1160年),陸游從福州離任北歸臨安,途經處州,作《南園》詩兩首:

安用移封向酒泉,醉鄉只擬乞南園。更添小閣臨灘石,一洗人間歌吹喧。(其一)

春來歸路閱三州,是處跏趺懶出游。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其二)

經歷了急流險灘之后到達處州,入眼景致令陸游無限欣喜。第一首中,陸游形容南園是“醉鄉”酒泉,此處可以“一洗人間歌吹喧”,令自己獲得內心的寧靜;第二首中,陸游經歷了福州、溫州、處州三州,已經很疲勞,然而“一到南園便忘返”,說明南園景致絕佳、令人身心愉悅。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十八年后再次回訪處州,又作《南園》詩兩首:

曉鶯催系柳邊舟,巷陌東風拂面柔??屠镉煮@春事晚,夢中重續栝蒼游。歡情飲量年年減,古寺名園處處留。卻羨少年輕歲月,角聲如此不知愁。(其一)

南游云海嘆茫茫,又泛歸舟到栝蒼。城郭凄涼嘆遼鶴,鬢毛蕭颯點吳霜。酴醾可把春無幾,弦索初陳燕未央。樓下清溪三百里,溪流不似客愁長。(其二)

第一首詩中,詩人夢中游栝蒼,栝蒼風景名勝多樣,“古寺名園處處留”,以致詩人發出“卻羨少年輕歲月”的感慨。不過,詩中所反映出的陸游心境與十八年前大不相同,一個“愁”字寫出了詩人內心的悲傷與無奈。第二首詩,“茫?!倍植粌H僅是寫路途茫茫,更象征著詩人內心的茫然?!斑|鶴”化用丁令威化鶴歸遼的故事,“吳霜”代指白發,“遼鶴”“吳霜”等意象透露出詩人宦游在外的無限愁緒。最后,“溪流不似客愁長”,詩人使用比喻手法,將抽象的愁緒具體化。

兩個時期的創作反映出陸游不同的境遇。初到處州“一到南園便忘返”,再次回訪時“卻羨少年輕歲月”,這是最基本、最樸素的人生情境;南園是處州名園,“更添小閣臨灘石”,陸游詩歌還原了南園場景,指向空間細化后所感受到的人生情境;“鬢毛蕭颯點吳霜”“溪流不似客愁長”則指向最個性化和內視化的人生情境。宋代處州詩人的創作大抵如此,詩歌創作日?;?、地域化、私人化,體現出情境詩學的一般特點。

總體來說,宋代處州詩歌包含了描寫山水園林、感事抒懷、唱和贈答等內容。詩歌用典自然、情景交融而富有理趣,體現出日?;?、地域化、私人化之“情境詩學”的總體特點。山水園林詩是典型題材,處州山水作為詩人的“心靈鏡像”,成為詩歌創作中的典型意象。一方面,處州山水不僅令域外詩人流連忘返,還會因其異質性而引發思歸之情,這是“江山之助”的雙重效應;從另一方面來說,處州山水因詩人題詩而加深了人文色彩,增強了歷史文化底蘊,可謂“詩助江山”。宋代處州山水園林詩繁榮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環境優越,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賦予了山水園林詩鮮明的地域色彩,影響著詩人對于意象的選擇和場景的構圖;二是地域文化獨特,佛道文化興盛,歷史名人寓居或游歷此地,多居于山水幽靜之地,山水園林詩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宋代處州詩歌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風格。

猜你喜歡
秦觀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郁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秦觀拜師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秦觀 踏莎行》
詩人與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