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機理、障礙及策略研究

2023-02-24 23:06魏冬梅
山西農經 2023年22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農業

□魏冬梅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重農務本,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提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新的資源配置方式,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資源要素的流動,已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1 研究現狀述評

目前,學者對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兩者之間關系及影響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研究

趙麗芳和龍海軍(2021)[1]依托2015—2019 年我國各省市面板數據,運用熵值法分析了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驅動效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對我國鄉村振興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且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

何雷華等(2022)[2]基于測算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和鄉村振興指數,利用2011—2018 年我國30 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驅動作用以及異質性特征。研究表明,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有顯著驅動作用。

張芬芬和鄧博華(2023)[3]基于2011—2020 年我國31 個?。ㄗ灾螀^、直轄市)數據,采用空間杜賓模型研究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空間效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促進了本地區和鄰近地區的鄉村振興,可以通過增長極效應、人力資本效應和技術創新效應促進鄉村振興;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空間溢出效應具有邊界效應和地理衰減特征。

1.2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

周新德和周楊(2021)[4]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培訓、數字技術研發與創新、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舉措和建議。

李美羽等(2021)[5]重點研究了傳統生鮮供應鏈行業的需求,分析影響生鮮供應鏈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提出基于技術與流程聚焦的面向顧客需求的生鮮供應鏈數字化生態建設。

1.3 數字經濟和鄉村振興的耦合關系研究

張旺和白永秀(2022)[6]融合扎根理論和實證模型,將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納入統一的框架中,基于2012—2019 年30 個?。ㄗ灾螀^、直轄市)面板數據以及12 個案例展開實證研究。研究發現,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通過關鍵活動在內、外部環境下交叉耦合,但并未達到最優耦合狀態,難以高質量實現協調互補發展;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指標層和要素層主要障礙因子不盡相同,進而反映出耦合系統協調演化的主要障礙。

齊思斯(2021)[7]構建了數字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值法模型計算出了綜合評價水平,并基于此建立了數字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之間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具有階段性發展的特征,兩個系統之間顯示成熟協調的關系。

2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作用機理

2.1 從微觀層面看

數字經濟可以提升農民群體的信息化水平和數字化水平,最終提升農民群體的收入。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在農村的廣泛傳播,對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強就業能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農民群體通過手機在線學習農業知識、購買現代化農具、直播帶貨農產品,使得數字經濟正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手機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新農具,改變著農民群眾的生活和思維習慣。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等部門牽頭的“廣東百萬農民線上免費培訓工程”以手機為載體,農民通過APP 和微信小程序即可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和輔導員互動交流,對培養數字現代化農民、提高農民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幫助農民實現創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2.2 從中觀層面看

數字經濟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助力農業現代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技術讓農業生產管理更加智能化、規?;蛯I化。通過搭建農業數字化共享平臺,建立現代化農業大數據系統,能夠將農業生產、管理、銷售體系進行數字化融合,全面提升農業數據采集、加工、分析以及處理能力,實現農業產、管、銷系統數字化、集成化和現代化。

近年來,我國數字農業技術快速發展,農業農村部在陜西省試點的“蘋果產業大數據中心”、托普云農為浙江省政府搭建的智慧農業云平臺、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打造的“柑桔數字農業示范園”等都是應用數字技術支持農業產業的案例。無論是現實層面數字技術對農業產業的推動,還是政策層面國家各部門對數字農業的大力支持,我國數字農業均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發展動力。

2.3 從宏觀層面看

數字經濟優化供需精準匹配,優化要素流動渠道,促進三產融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約為2.5∶1,與發達國家的4∶1~3∶1 相比差距顯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極大地促進農產品加工物流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促進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產業延伸,促進三產融合。河北省保定市將上游連著“菜籃子”、下游連著“菜盤子”的預制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的重要抓手。

近10 年來,預制菜產業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0%,未來5 年內產值有可能達到萬億元規模。保定市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創新利用濃厚餐飲文化,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初步形成了3 大品類、6 大園區、100 家企業、100 億產值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格局,帶動農民增收,促進三產融合,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示范性城市。

數字技術具有高滲透性,是城市和鄉村的通用技術,可以作為城鄉融合的“數字橋梁”。數據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一起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要素支持,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催生出城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3 數字鄉村建設中的障礙分析

3.1 數字鄉村基礎設施薄弱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前提,是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鄉村振興的保證。據CNNIC統計報告,截至2022 年12 月,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1.9%,明顯落后于城鎮地區的83.1%。此外,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還表現在物流系統的建設方面。目前,很多村落物流網點不足,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依然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短板。農村地區冷鏈物流發展較為滯后,光纖等高速網絡建設進程緩慢,導致數字農村發展進程受到影響。

3.2 農村地區數字人才短缺

人才是發展的核心,人才短板是制約數字鄉村發展的重要原因。據《2020 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目前農產品上行電商人群中擁有大學文憑的人群僅占16.5%,高中文化占比為32.5%,初中文化占比為50%,小學文化占比為1%,整體看農產品上行電商人群仍以中等文化水平為主。報告預測,至2025 年,我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將達350 萬人,人才短缺問題極為突出。

3.3 農業數字化轉型重硬件、輕軟件

在建設數字鄉村、發展數字農業的過程中,公眾很容易把數字農業與農業機械化混為一談。農業機械化是把人力勞動換成機械,數字化農業是自動化運作、智能化調節,用數據帶動機械。但很多大數據平臺對數據的應用仍停留在數據采集和粗加工層面,缺乏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共享難度較大,使采集到的數據成了“孤島”,制約著農業的數字化轉化。目前,我國數字農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沒有激發出產業鏈其他環節的活力,信息化、經濟化程度較低,距離農業大數據發展的“全產業鏈”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3.4 數字鄉村建設缺少資金支持

數字鄉村建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廣東省開展的“廣東省數字鄉村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問卷調研顯示,缺少政策資金支持(21.74%)、農民對數字鄉村的認識不足(21.74%)以及工作機制不健全(17.39%)被認為是制約本地數字鄉村建設的三大主要原因,缺少政策資金支持是首位。數字鄉村建設項目周期長、資金量大,僅靠財政資金投入遠遠不夠。如何廣泛地調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到數字鄉村的建設中,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率,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4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

4.1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數字技術應用環境

推進鄉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運行體系。一方面,繼續提升寬帶網、移動互聯網、5G 等信息工程建設。另一方面,增設物流園區和配送站點,在有條件和需求量大的鄉村增設倉儲基地。雙管齊下,打通網路和物流公路,改善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同時,選擇基礎設施條件好的鄉村作為數字鄉村示范園,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新基建,以點帶面,優化數字農業技術應用環境,發揮示范園的模范作用,促使樣板帶動周邊村落的數字化進程[8]。

4.2 強化人才支撐,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4.2.1 政府方面

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以政策吸引數字化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給予買房落戶方面的優惠支持。例如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公積金貸款條件等,切實將鼓勵落到實處。同時,繼續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加大對農業科技公司的獎勵力度和扶持力度[9]。

4.2.2 企業方面

通過完善、提升自身的數字技術化水平,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為數字型人才提供廣泛的就業崗位和可持續的職業發展路徑,為數字鄉村的建設提供現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

4.2.3 高校等科研機構方面

大力培育數字化人才,根據行業人才能力要求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更新教學體系與產業同步,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為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發揮智庫的功能,為數字鄉村的建設獻策獻力[10]。

4.3 加強品牌塑造,打造優勢數字化農業產業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和本土特色產業,了解特色產業發展的數字化需求,做好頂層設計,政府通過加大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計劃等方式,加強農業數字化品牌建設,打造亮點,放大優勢,精準發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數字化農業產業。

保定市可以繼續推進農產品加工產業,依托預制菜產業聯盟,融合各類資本,將預制菜產業作為保定市的亮點與特色產業,推動三產融合,促進數字鄉村建設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升級,依托優勢農業產業,加強數字化農業品牌塑造,促進數字技術滲透到農村全產業鏈。

4.4 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完善農村產權制度,盤活農村資產。深化農村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資產的確權工作,將產權權屬明確到集體或個人,細化承包權、資格權、股份權等權能;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股權等流轉交易,激活農村各類資產的資本屬性,推動實現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強農村資本流動。一方面,繼續鼓勵銀行等間接融資機構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加大銀行信貸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如股權融資、債權融資、期貨期權等,創新農業保險、擔保、信托租賃等金融服務;設立風險基金,防控數字鄉村建設風險;加強對農民的征信管理,完善農村地區征信體系管理,建立失信違約黑名單機制,優化信用環境。

5 結束語

立政之本,則存乎農。鄉村振興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對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有重大戰略意義。立足本土現實,挖掘本土特色,發揮優勢產業,堅持統籌協調,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全面實現,將建設數字化鄉村作為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字人才支撐,優化融資環境,打造優勢數字化農業產業,調動社會各方面主體的積極性,聚焦數字農業建設,推動三產融合,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水平。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