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啟示

2023-02-25 05:11黃燕芬楊宜勇
學習與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時代化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

黃燕芬 楊宜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道酬勤,春華秋實。中國人民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雹倭暯剑骸堕_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8年4月11日,第3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果,不僅在經濟領域實現了快速增長,而且在政治、文化、科技、社會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這一切得益于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正是改革開放催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將在持續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富起來和強起來。45 年的歷史經驗證明,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賴以發展和創新的基本方略。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高度統一。我國各個方面體制機制充分吸收當今世界各種制度文明中的進步因素,充分反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實踐要求,因而進一步彰顯了遵循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性、尊重廣大群眾意愿的人民性、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時代性、注重實際效果和作用的務實性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有生機活力。

在45 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開辟的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面向未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來自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而且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改革開放為中國注入了創新和發展的強大動力。45 年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顯著成就。在經濟方面,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成功地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這一變革極大地激發了社會生產力,使國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在政治方面,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政治體制的完善。通過加強民主監督、改進選舉制度、完善法律體系等措施,我國的政治體制逐漸呈現出更加民主、法治、透明的特點。在文化方面,改革開放激發了文化創新,推動了我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雹佟读暯皆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第1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出豐碩的實踐成果。

在新的歷史時期,正是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在這個理論體系的正確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能夠順利地向前發展,不斷走向輝煌。特別是在社會文化方面,中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同時,中國還加強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領域的改革發展,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任何時候,中國共產黨人都要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社會理論,提供了一種分析社會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嶄新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而經濟基礎則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馬克思主義還強調了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認為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思想支持。中國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工具,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改革開放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成果,不僅煥發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生命力,而且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雹佟读暯街鬟x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7—18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過程,這是改革開放45 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基本結論,也是改革開放再出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遵循。

改革開放的關鍵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社會生產力是人類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生產方式的一個方面。45 年來讓生產力真正發展起來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全面深化改革一直在路上。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黨的二十大修改后的黨章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表述調整為:“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基本經濟制度”;將“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修改為“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傊?,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務,我們必須以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圍繞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動力和活力。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度型開放就是要在學習規則和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更多地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只有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才能在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雹凇读暯皆谥泄仓醒胝尉值诎舜渭w學習時強調 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 提高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力》,《人民日報》2023年9月28日,第1版。要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時,要注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將始終保持互利共贏的開放姿態,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改革開放作為激發整個中華民族創造活力的新的偉大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無比艱巨的宏偉事業,必須靠全體人民的創造性勞動,靠舉國上下不斷增強的創新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夠解決社會矛盾,調整社會關系,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能夠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發展,提高國家科技水平。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開放能夠打通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夠開拓全球視野、促進科技創新,提高國家科技水平;能夠促進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毫無疑問,改革和開放都是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改革能夠為開放提供制度保障,開放能夠為改革提供物質基礎。改革開放45 年來的歷史證明,正是在改革和開放的共同推動下,我們社會不斷進步,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動力所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腳踏實地干出來的。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呈現出鮮明的人民性品格。面向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依然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幸福生活是共同奮斗出來的,堅持人民至上還需發揮好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從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動力所系。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經過長期不懈奮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家整體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和實踐的主題。45 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不斷推進,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猜你喜歡
時代化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