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再生理論探討傳統鄉村景觀的困境與策略研究

2023-02-26 19:58蔣芊芊
上海工藝美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景觀帶閑置小花

蔣芊芊

Based on theory of landscape regeneration, in view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Xiaohuagang Village, this articlesets forth the landscape regeneration strategy of Xiaohuagang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rm, material and culture. Theoriginal landscape isregeneratedon the basis of preservation, while the vitality of this village is stimulated.

我國正處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傳統鄉村經濟的迅速發展,鄉村景觀也得到了優化。然而在鄉村快速城市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傳統鄉村發展建設中普遍存在單方面“借用”城市住宅的形式和功能,追逐城市化的特點,而忽略鄉村自身的獨特優勢,導致鄉村本土原生優勢特征消失,當地文化難以保存,建設廢棄材料以及閑置空地難以充分利用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鄉村發展處于劣勢,成為當今傳統鄉村建設中發展改造的困境。因此,本文以景觀再生理論為依據,強調在保留鄉土優勢特征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出改造與更新的重要性,為傳統鄉村景觀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設計策略。

一、景觀再生理論

約翰·萊爾首次系統地提出了景觀再生的理論方法,認為人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強調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認為“景觀再生”不僅是自然條件與因素的重建,還有人文因素的更新和利用?!熬坝^再生設計”是對原景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不是單純“保護”和“修復”的觀念,是一種文化的再創造和表現,更是一種“開發”與“重建”,是在對當地景觀和特征進行保存基礎上的現代化過程,是對該地區有溫度感和記憶性的對象進行傳承的過程,是“延續地質,保持地脈,留住地標”的過程。

在鄉村建設中,以景觀再生設計為框架,鄉村原生態為背景,強調“保護”和“發展”的平衡,是實現新舊轉化的重要手段。當前鄉村發展過程中存在鄉村建筑大量“借用”,城市化、格式化嚴重,傳統建筑、傳統文化消失等問題。鄉村現代化是在保留鄉村獨特優勢下的現代化,鄉村發展是多維度、整體性的發展。在本次對于小花港村的改造中也將把該理念貫穿其中,強調在遵循鄉村本土文化的條件下對其進行設計。

二、小花港村的現狀與面臨的困境

寧波象山縣花港村位于定塘鎮大塘片區中部位置,由大花港村、小花港村、后蔣家村三個村組成。村莊內部水系發達,人居環境較好,對外交通線路便利,且積極響應象山縣村莊規劃整改計劃。根據象山縣定塘鎮花港村村莊整治規劃未來主要依托沿河休閑農業以及大塘港沿岸景色開展村莊建設。但是花港村村莊整治規劃重點以集中發力、以點帶面為目標,整改范圍以花港村的大花港村為主。作為花港村內地塊相對獨立、整改力度較重點整改地塊相對薄弱的小花港村村內,仍然存在部分雜亂無序的閑置空地,村莊發展規劃不平衡,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須進行合理整治與規劃,改善村風村貌。選擇位置較偏僻、難度較大的小花港村作為突破點,進行更新改造,實現零散小村的集群振興,也為日后村內發展打下基礎。

(一)原有民居建造拼接不當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對于舒適、簡潔、方便的住宿的需求也越漸增加,而過去不方便、不美觀的建筑也隨之摒棄。在追求新建筑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新舊民居拼接的情況。小花港村村內大多數民居只在舊建筑的基礎上進行簡易更新和改造,未考慮新舊建筑之間的關聯性,例如新建筑的特征是否與舊建筑相呼應,而是單純將新舊建筑獨立放置。由于技術不成熟以及缺少專業性指導,單方面模仿城市新建筑的改變會導致浪費,并且新舊結合的建筑缺乏美感。在大環境背景下,鄉村大面積的新舊片面改造大大制約了新建筑所產生的集合效應,各家各戶新建筑都呈現相對的獨立性,未考慮到新建筑與鄉村的密切聯系,如新建筑與鄉村傳統文化,當地物料等因素。最終會出現“新衣舊里”的情況,城市化的進程愈演愈烈,鄉村仍然保留原有的生活形式和較低的生活質量。故在小花港村的改造研究中,既要考慮到原有建筑,又要恰如其分地與新元素相融合,與當地鄉村相融合。

(二)景觀帶適用性差

小花港村是一座沿水而建的村落,水已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村落緊鄰濱水景觀帶,使得景觀帶成為當地人休閑散步和閑談的場所。當地居民各自擁有小庭院,因此對景觀帶的要求更高,但目前景觀帶的使用性較差。通過實地考察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在景觀帶幾尺之處存在南北貫通的行車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行車道的存在也使得步行道的寬度受到壓縮,而車輛的往來對于行人的閑適感存在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景觀帶設計中需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其次,景觀帶途中缺乏休息亭、座椅等設施,只有簡單的步行道,對于散步的時間和距離具有制約和限制。由于鄉村的集群屬性和當地人的熟悉程度較高,選擇在村內散步更具有人情味和煙火氣息,能夠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景觀帶的改造研究中,將其打造成為鄉村的一個聚集地是重要目標,使得行人散步時,不僅能夠獲得個人的精神享受,還能夠與他人交流和融入當地的生活。

(三)閑置空間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廢棄建筑和閑置空地的出現是發展所帶來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自籌、自建、自管已經成為一種常見形式,即各家各戶依據自身的要求和已有空間,對于該類空間進行自主性的改造。這種形式在正面意義上促進了鄉村人們的自發性和積極性,有助于村民更好地滿足自身的需求。例如部分村民給自家空地添置雨棚以實現外部空間雨天時的使用,建造閑置物收納的倉庫等,這些都進一步推動了鄉村城市化的進程。但在另一方面,自主性的給予也使得鄉村整體發展良莠不齊,甚至在單個鄉村中也存在不同水平的改造和更新。在實地考察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家庭對改造方式的選擇甚至完全不同,有些依附于已有建筑的改造,有些則選擇將原有建筑推翻重建。甚至,不同的家庭對于城市化,對于更新改造會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都只是較低程度的更新,如新舊風格的獨立表現。因此,鄉村對于閑置空間的出現和處理多處于利用率較低的狀態,難以完美契合原有建筑。

三、小花港村景觀再生的策略

(一)空間形態再生策略

鄉村的物質形態空間包括鄉村環境條件中所能看到的一切建筑和可視資源的整合。物質形態的再生是設計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空間布局,恰如其分的場景表現,乃至于民宿外立面的材質選擇,植物的栽培設計,都反映鄉村設計師的理念。因此,在鄉村景觀再生中,對于物質形態空間的再生至關重要。在此借用張雷老師的“基本建筑”觀念,強調用最適合當地環境和實際情況的,并且最為直接的空間設計和組織方式去解決問題和實現新的改造需求;用最簡單的材料,乃至于當地的閑置材料去回應復雜的要求。這不僅是當代鄉村改造的恰當方式,也是鄉村改造追求的目標所在,結合 “保護”和“發展”,是“經濟”和“綠色”的統一。因此,在本次設計研究中,秉承傳統與發展的觀念,實現既與當地所展現的物質材料如青石、青瓦相互結合,又突破二者的傳統弊端。參考當代城市化中新建筑的布局和材質,進行最直接、最恰當的改造,使其成為更加舒適的環境。

鄉村建設和改造不是單純物質形式空間上的改造和重組,更要看到無形的非物質形態空間再生。非物質文化空間主要蘊含的是鄉村本土傳統的地域性文化因素和社會人文表現。前者即鄉村當地的文化底蘊和非物質文化因素,而后者突出表現的是鄉村獨有的社會氣息。鄉村自古以來便以熟人社會和自然環境為主要特征。熟人社會的存在使得鄉村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其社會中存在的相互幫助和“一村即是一家人”的觀念是鄉村改造中需要保留下來的關鍵元素,而不是通過堅固的混凝土鋼筋將相互交流的人分離開來?!半u犬相聞”是鄉村社會與新城市發展與眾不同,并脫穎而出的關鍵點,自然因素則更是鄉村發展的優勢所在。

(二)地域材料適宜性再生策略

材料是建筑最基礎、最原生的表現,因此對于地域性材料的再生至關重要。在鄉村景觀再生過程中,應該基于地方、忠于地方,通過對當地物料的再發現、再挖掘、再整理,使建筑與當地材料相融合,實現當地建筑的創造,而不是突兀的建筑展現。此外,在經濟角度上考慮,選擇當地材料可以幫助村民減少經濟負擔,以更加實惠的方式進行改造,并能挖掘出更多當地文化因素。通過對當地材料進行實地調研和整理,可以得出下述圖表。小花港村物料表現為毛石、青瓦、青磚、紅磚、橘林、龍舟等因素。建筑上的青石青瓦,增加了當地的水鄉氣息,但景墻多通過磚瓦、混凝土磚進行的組合與排列,沒有呈現當地的文化特色。景色方面利用率和多樣性較差,當地橘林和農田僅保留了其原生的功能,與建筑設計并無連貫性。龍舟作為當地人文的承載元素,卻成為一次性的使用品,節日后便處于閑置的地位。在對小花港村景觀的改造研究中,需要結合傳統村落的地域性因素,以現代化的方式解決設計思維的固化和對地方鄉土元素的濫用,最終實現以保護為基礎、以發展為方向的改造,展現人文內涵和綠色生態設計的優勢,這是當今鄉村轉型的重要原則。

(三)鄉村傳統文化傳承再生

鄉村傳統文化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建筑作為當地人們生活的場所,除了提供住所的便利性外,還需與人文因素相結合。在小花港村,建筑僅被視為提供基本住宿設施的場所,未考慮建筑美學表現,更未考慮與當地鄉村傳統文化的結合。如在鄉村廢棄物料中,可以看見已經遭到廢棄的龍舟,其固著功能制約了其功能指向的多樣性,當地人們只是將其作為紅廟會劃龍舟比賽的一部分,忽視了其更多地與生活的結合。 因此,在本次改造研究中,采用整合和再生這兩種宏觀策略相結合的方式。前者即對鄉村中已有空間零散和碎片化的處理,將鄉村中每一個空間從無序變為有序。后者則強調每片空地不僅具有共性,還有其特色性和區別性。因此再生是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的再創造,而不是單純地推倒重建過程。在建筑建設的過程中,對于沒有建筑師的建筑的要素提取,也是當今建筑發展的一大動力。在小花港村的閑置空地的設計規劃中,也通過對其周圍建筑環境的整合和分析,通過景觀再生設計,以保留小花港村原生文化特征進行提升策略的規劃。

四、結語

鄉村景觀建設不僅僅是單純的景觀設計,更需要提高當地文化內涵、保留并延續本地原生優勢特征以及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本次研究以小花港村為主體,通過前期資料收集和實地調研,發現小花港村存在原生文化消失、景觀適宜性差和閑置空間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等問題。在此基礎上,以民居建筑再生、閑置空間再生、景觀帶再生三者相互促進的設計為中心,以再生理念為核心思想,提出改造策略,包括改造鄉村建筑、合理再利用閑置空間、提升自然景觀等,兼顧新舊景觀的協調共生。通過深化小花港村特有的景觀特性,激活小花港村的活力,為傳統鄉村景觀建設的保護與更新提供思路。傳統鄉村建設應該因地制宜,以再生理論為框架進行傳統鄉村的現代化轉型,這不僅是對傳統鄉村文化的保護,更是對傳統鄉村文化的延續和新的激活。

參考文獻:

[1]約翰·蒂爾曼·萊爾. 環境再生設計:為了可持續發展[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7.

[2]象山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象山縣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張雷.基本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韓群. 朱家林鄉村建設再生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0.

[5]李麗欽. 鄉村閑置空間景觀再生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9.

[6]張振寬. 廢棄村落景觀再生設計[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19.

[7]王妍. 基于靠崖式土窯洞的鄉村聚落景觀再生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7.

[8]靳冬梅. 傳統院落保護與再生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3.

猜你喜歡
景觀帶閑置小花
數字化賦能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改革
不做閑置主婦
每一朵小花都應該盡情綻放
小花
無名的小花
濱水景觀帶的設計分析
故黃河迎賓路景觀帶設計
扶貧資金閑置浪費誰之過?
桑干河景觀帶規劃設計分析
——以河北省涿鹿縣為例
養老床位欠缺與閑置并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