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視域下作業設計研究

2023-02-27 18:42陳紅專
廈門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教師應作業語言

陳紅專

引言

隨著“雙減”和“新課標”的修訂實施,科學設計減負增效的作業成了老師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一個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以單元話題為線索,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系列任務為形式,將單元的教學內容、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的作業設計,即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應運而生。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視域下的作業設計, 對教師教學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 單元作業設計強調目標導向,追求素養立意,體現學生“學”的需求。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意義,把握單元作業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遞進性,分析、整合、重組單元整體內容,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在話題語境中體驗、實踐和感知,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意義

1.助力“雙減”政策落地的實際行動

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基于“雙減”政策“輕負擔,高質量”的要求,聚焦單元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指向“結構化學習”,把學習理解、實踐體驗、遷移運用融為一體,使“作業設計”向“學習設計”轉向,促進學生“會學”,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2.提升課程育人質量的重要舉措

單元整體作業是鞏固提升單元主題教學成果的實踐活動。教師通過充分整合單元內容和素材,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借助單元話題設置作業情境,引導學生系統探究英語知識, 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傳統作業相比,避免了作業的隨意性和碎片化。

3.激發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

單元整體視域下的作業設計是促進小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 教師根據學生學情設計更具趣味性、多樣性、發展性的單元作業,學生在量身定制“營養餐”作業中拓展學習內容,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核心素養,可謂是小改革大作為。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原則

1.科學性

堅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導向, 圍繞單元主題挖掘作業育人價值,確立單元作業育人目標。保持單元作業與單元教學目標相一致, 作業目標不僅鞏固教學目標,還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平衡作業質與量的關系,提升作業的質量與效益。

2.關聯性

重視作業與課堂之間的關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讓作業真正反哺于課堂。重視單元整體內部各模塊之間的關聯,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網絡。 重視新老話題之間的關聯,以話題引領單元內容,提升學生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

3.層次性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權衡作業難度和學生能力之間的匹配度, 設置與學生作業能力相匹配的作業。嘗試實施“遞進式”作業模式,將作業分為基礎類、 提高類和拓展類3 個層次, 促進作業“彈性化”“個性化”,做到減量增質。

4.實踐性

堅持以自主發展、實踐創新為重,靈活設計生活型作業,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設計錄音型作業,提高學生聽說和鑒賞自我的能力。設計擴展型作業,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運用。設計探究型作業,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能力。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策略

1.聚焦單元主題,促進作業設計科學化

(1)定準目標,找準方向

作業設計堅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導向, 教師應依據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圍繞單元主題分層次提出基礎性、拓展性、實踐性三大作業目標,再將每個目標細化為知識目標、方法目標、思維目標和文化目標,讓學生遠方有燈、眼前有光,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實現單元整體作業目標與核心素養目標的有效銜接。 如, 外研版二年級上冊Module 9,Unit 1 重在讓學生掌握季節詞匯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氣候詞匯warm/hot/cool/cold 及相應衣物詞匯sweaters/sunglasses/jackets/gloves,并用It's ...和We wear … We don't wear… 分別談論不同季節的氣候和著裝。 筆者在設定作業目標時,除引導學生識記重點單詞、句型外, 還延伸引導學生贊賞廈門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把詞句“識記、理解和簡單運用”上升到“遷移、創新、應用”層面。

(2)把握主線,突出重點

單元整體作業是單元整體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教師應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分析,探究單元作業的落腳點和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點, 精心規劃單元整體作業主線。筆者認為,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語言知識的提升和語言技能的發展,構成了學生語言學習的3 條主線, 貫穿于學生語言學習的全過程。教師設計單元作業時,應著眼于這3 條主線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讓作業成為鞏固知識和語言運用的天地。如,外研版五年級下冊Module 1中, 主要是談論工作。 筆者通過設計Draw,write and share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past jobs and workplaces.的作業,要求學生在掌握各類職業詞匯的基礎上,描述家人的職業特征和工作地點,感受勞動的艱辛和偉大,確立正確的學習觀和職業觀,形成自己的職業理想。

(3)統籌任務,培育素養

單元整體作業繪就“單元育人藍圖”,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意義和英語學習活動觀, 設計具有“高結構”“強關聯”和“共成長”特質的單元作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融合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聚焦單元整體知識建構單元規劃,“分層” 設計學習理解類作業,“跨界”設計實踐體驗類作業,“進階”設計遷移創造類作業,凸顯作業全面育人的功能。如, 組織開展英語單元主題意義下特色的體驗式活動,通過真實情境和問題驅動,讓學生在調查、采訪、 參觀和交往體驗中加深對知識和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意識,提升語言技能。

2.聚焦單元話題,促進語言知識結構化

(1)整合話題,構建結構

學習的本質是建構認知結構。 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要融會貫通、有效整合運用話題,打破單一語篇、 不同課型和課時之間的局限性, 打破“學科”之間、“冊”之間和“模塊”之間的界限,將相關知識綜合歸類,形成一條條知識線,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如, 筆者梳理整合了小學階段1 至12 冊6 個話題,其中“節日”話題主要圍繞When is it? What do people do? How do you feel? 展開。 在設計單元作業時, 讓學生歸納相關月份和季節的詞匯及節日事件,把碎片化知識點結構化,串成線。

(2)話題牽引,構建網絡

教師應善于依托話題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重點引導學生梳理、聚合詞塊,把同一話題的詞塊組合成話題“網絡”,讓詞與詞之間有意義聯系。還可引導學生提煉歸納同一話題的典型句式, 讓學生在理解話題核心內容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外研版四年級下冊Module 1 中,談論的話題是在工廠和公園里需遵守的規則(Rules)。 筆者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公共場所常見標志式樣和英文, 感知規則(Rules) 無處不在。 Don 't …,please! 在不同場所有不同的說法,如,在圖書館就要說:Don't sing/ talk/ run...in the library. 在動物園就要說:Don't feed / touch/ beat...the animals.等等。 通過話題牽引,聚合新舊知識,詞匯和話題意義聯系隨即接通。

翻譯研究的主題歸根結底是語言問題,而“翻譯詩學”研究也應在保住翻譯研究本體的基礎上,兼顧影響文本生成的外圍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以避免“文化轉向”后翻譯學研究學科地位的喪失。呂俊教授(2004:56)就曾明確指出:“文化研究如果成為翻譯研究的主導,那么翻譯研究就很自然地會走向終結,翻譯研究就會僅作為政治批評與文化批評的佐證而存在,從而使這一學科消融在政治學與文化學之中,并成為它們的附庸?!?/p>

(3)談論話題,實踐運用

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教師要以話題作業為載體,創設和利用交際或篇章情景,將聽說讀寫技能融為一體,結合話題進行寫作訓練, 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語言的真實環境。如,外研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5 中,話題是寫信結交筆友。 為幫助學生建構結交筆友的生活場景, 筆者拿出外籍朋友的照片并介紹其基本信息,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給外籍朋友寫信結交筆友,將學習和生活、語言和做事有機融合。

3.聚焦單元任務,促進學習作業生活化

(1)貼近生活,自主學習

讓生活走進作業,讓作業走向生活,能使學生輕松愉悅步入英語學習的殿堂。 教師應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生活作業環境,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發展。如,外研版二年級下冊Module 5 中,Talking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筆者讓學生拍攝親朋好友行為活動,運用He/ She/ is doing... Those girls/boys are doing... 描述親人朋友正在做的事情, 通過生活化英語作業,快速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

(2)走進生活,合作學習

教育學生學會共同生活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課題。 教師應把單元作業與生活情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設計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父母之間的小組合作或團體活動,推進“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互相學習和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如,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組織開展英語小品小組評比活動, 鍛煉學生開口對話英語能力,強化合作意識,增強群體凝聚力。

(3)服務生活,探究學習

“生活即教育”,教師設計“探究性”單元作業應以生活經驗為基礎, 讓學生用探究的方式學英語。 應鼓勵學生勤動腦,通過開展“見解讓學生講,重難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說”等活動,培養學生英語運用思維。 應鼓勵學生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易錯處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英語探究興趣。 應鼓勵學生在情境作業環境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深化對語言知識的認知感悟。如, 筆者在教學五年級下冊關于Stonehenge 的知識點時, 要求學生在整體閱讀感知和自主預習中找出疑難問題, 思考Why people built the Stone鄄henge?和What is the Stonehenge like?學生在質疑問題中,有效激活感知思維,形成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行為。

4.聚焦單元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個性化

(1)注重形式,多元整合

單元作業要求形式多元化多樣性,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 學生特點和語言層次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任務,促進學習過程最優化。 從作業類型上,可分為基礎型、實踐型、自主型和合作型;從作業意圖上,可分為鞏固型、檢測型、反思型、運用型和拓展型;從作業功能上,可分為體驗式、實踐式、積累式和課題式。 教師還可以整合多元化作業開發學生的多元潛能,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如,學習外研版二年級上冊Module 10 后,筆者讓學生選用自主型或合作型的方式完成Project about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的探究。 學生踴躍參與,家長鼎力支持,經過5 天的努力,學生們戰果累累,PPT、視頻、手抄報等作品豐富多彩、琳瑯滿目,學生運用英語介紹作品瑯瑯上口、收獲滿滿。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信息終端提交完成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反饋渠道,有效地凸顯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的創新。

(2)尊重差異,難度適宜

教師應針對學生個體差異, 掌握好作業難度和時長,做到因材施教。 對不同難度的作業題,比例要分布適宜,既要鼓勵學生以“跳起摸高”的姿態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又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學生作業時間應在合適的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讓每個學生收獲自信,獲得成長。 如,學習外研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1 后, 筆者設計不同難度A、B、C 三個層次的作業,A:①熟讀M7U1 課文②抄記M7U1(6 個)單詞4 遍。 B:①背誦M7U1 課文②抄背M7U1(6 個)單詞4 遍并默寫。 C:①默寫M7U1 課文、單詞②介紹一種動物。 讓學生結合自身學習能力選擇相應層次的作業,向提高性和挑戰性作業大膽跨越。

(3)多維評價,激發潛能

多維評價方式可以使不同水平、不同愛好、不同特長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勵, 為學生創造成功機遇。 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可采用展示式、表彰式、成果式或檔案式等方式;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可采取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各界參與或師生協評等方法,評價時間應多向化,可選擇日常性、主題階段性或期終總結性等評價時機。 如,筆者采用“積分換喜報”方式開展多維評價,設置了課堂互動發言、小組對話表演、才藝展示、背誦單詞和優等作業等評價項目, 每個項目賦予1~5 分不等的權重分值,積分疊加達到20 分獎勵值的可兌換喜報和獎品,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習探究的信心。

結語

“雙減”背景下,英語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探究任重道遠。 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加深入領悟“雙減”和“新課標”,堅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單元話題為中心,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結合教學任務認真研究設計單元作業,提高作業育人能力,為小學生健康成長奠基。

猜你喜歡
教師應作業語言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作業
我有我語言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應首先在道德上成為教師
我想要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