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雙師教學”: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
——以寧夏H 縣Q 鄉村小學雙師教學模式為例

2023-02-27 02:09柳安娜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雙師線下課堂教學

柳安娜 劉 飛

(寧夏社會科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和田師范??茖W校,新疆 和田 848000)

一、問題的提出

自夸美紐斯班級授課模式誕生以來,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教育覆蓋面的逐步擴大,課堂逐步成為培養學生成長發展的主陣地和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 對鄉村學校來講,課堂更是打開鄉村學生視野的窗口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切入點。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課堂教育資源的豐富化、多元化開始介入鄉村學校,互聯網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更加緊密。 互聯網作為一個時代背景下的新興力量,正在對傳統課堂教學產生重要影響?!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提出,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也具體規劃了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發展前景。 學者們也在互聯網+教育的行動探索中指出,“互聯網+在地化課堂”是解決鄉村教學點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課問題的有效策略,也是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的關鍵抓手。[2]也有學者通過互聯網+在地化雙混教學實踐探索,發現這一模式所帶來的技術外力、資源外力,能有效激活“在地化”教育能量流通,將教育場域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從而解決鄉村學校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課的問題,提升鄉村學校教學質量,降低鄉村學生的流失率。 還有學者從互聯網+鄉村教育振興的視角提出,個性化培訓使教師培訓擁有了極大的潛力,對于提高鄉村教師綜合素養水平有極高的價值。[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擴展,課堂教學已經從傳統線下課堂教學擴展到廣泛的線上學習,互聯網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鄉村學校配備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輔助教學。 學生們不僅接觸到多樣的學習資源,老師們也可借助更多樣的教學工具提升課堂教學活力。 寧夏作為互聯網+教育示范基地,于2018 年開始在全區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活動。 線上教學也逐漸走進課堂,教學方式變得多種多樣,如線上教學、線上授課等。 但在農村地區,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網絡環境、教育資源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鄉村學校還是以傳統老師的授課方式為主,線上課堂、互聯網遠距離拖課等授課模式還沒有普及。

為了更廣泛的推介“互聯網+”教育資源在鄉村學校的廣泛使用,切實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的有力推手還是“互聯網+”各項教育資源的融合使用,幫助鄉村中小學緩解教育人力資源緊張,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為鄉村孩子們提供適宜發展的教育成長環境。 因此,探討當下鄉村學?;ヂ摼W+教育技術資源的使用境況和實踐模式,不僅可以增強鄉村教育的活力,而且有助于推動未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設計

(一)研究對象

研究以寧夏H 縣Q 鄉村小學開展的“互聯網+雙師教學”為研究對象,并對線上課堂教學開展情況進行系統分析。 H 縣位于寧夏南部山區,Q小學地處H 縣南部偏遠山區,山路崎嶇險峻,距縣城70 公里。 目前Q 小學教師平均年齡57 歲,在編在崗教師14 人,其中外出駐村一人,督學1人。 青年在編教師0 人,中年骨干教師1 人,老年教師13 人。 音體美專業教師0 人、英語專業教師0 人,??茖W歷教師14 人。 現有學生41 人(學前生12 人),7 個教學班(含學前班)。

Q 小學因教師結構老齡化嚴重,學校正常課程無法開啟開全,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專業性較強的科目均由現有教師承擔,上課模式主要以看課和課業輔導為主。 其中,因英語課程需要參與考試,學校英語課程教學主要通過外部招聘教師的形式緩解學科教師短缺現狀。 2014 年7月上海復旦大學扶貧調研組對Q 小學進行考察,針對Q 小學教育人力資源嚴重老齡化現象,推介教育扶貧機構“海風教育集團”對Q 小學進行一對一在線英語課程教學輔導,總資助金額100 萬元。 在資助方式上,上海復旦大學提供多媒體等互聯網設備資助,“海風教育”集團通過互聯網+教學項目資助,為Q 小學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師,主要資助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三課程,資助對象為Q 鄉村小學1-6 年級所有教學班。 其中,授課教師共計13 位,本科學歷13 位,青年教師10 位,中年教師3 位,平均教齡為4.7 年。

(二)研究方法

研究以質性研究法為主,在參與式觀察和嵌入式訪談中深入鄉村小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扎根研究。 研究圍繞互聯網+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和效果展開觀察和訪談。 觀察內容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參與和課后答疑三個層次的具體觀察。觀察方法采用課堂聽課和課后看回放的方式分析課堂教學細節。 訪談分為學生小組焦點討論式訪談和教師個人訪談,教師個人訪談時長大約在30 分鐘到1 個小時之間,學生小組焦點自由討論式訪談大約三十分鐘左右。 訪談過程中,研究為了給被訪者提供安全的話語環境,主要通過便攜式錄音記錄訪談內容。

(三)資料分析

研究運用MAXQDA2020 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首先對訪談錄進行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旨在處理訪談片段的同類材料析出,描述鄉村學?;ヂ摼W+課堂教學開展效果。 在對互聯網+課堂教學原始訪談資料進行編碼時,參照課堂教學目標分類法,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級對互聯網+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研究在充分尊重數據內容和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真實還原被訪者話語。 然后結合理論與數據導向的編碼對照,對不同情境下的課堂教學效果給予本土解釋,發展其類屬性與維度。 訪談對象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線上課堂教學人員,另一類是線下教學輔助人員和學生,編碼采用“時間+ 線上/線下+ 教師” 信息的方式, 如“20220328-XS-ZHF”表示2022 年3 月28 日訪談線上教師ZHF,訪談信息如下表1 所示。

表0-1 學生評價反饋

表1 教師信息

為進一步分析Q 鄉村小學實施“互聯網+雙師教學”以來學生的學習效果,研究將從Q 小學“互聯網+雙師教學”特色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中分析效果、評價策略、反思結果、探索出路。

三、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Q 小學從2015 年正式實施“互聯網+雙師教學”在線課堂以來,通過內外聯合的方式讓更專業的老師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借助互聯網課堂走進鄉村學校,不僅解決了學校部分課程無法開設的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Q 小學專業學科教師緊缺的現狀,同時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留住了一批因課程無法設齊開全的待流動學生。

(一)學生課堂活躍度有所提高

從互聯網+雙師教學開展的教學效果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水平。在學生訪談中發現,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喜歡線上教學,如下表。

從訪談資料的編碼節點中可見,學生對線上教學表現出的積極態度遠大于消極態度出現的3次畏難情緒。 訪談中可見,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強,他們對新式教學方法表現出的熱情主要集中在授課方式新穎,教師有活力、有耐心等方面。 畏難情緒主要表現在學生因自我知識能力不足表達不清楚產生的負面情緒。

(二)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得到改變

在沒有接觸互聯網+在線課堂之前,Q 小學的教學組織模式主要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很少使用互聯網設備。 “互聯網+雙師教學”進入以來,所有線上課程均采用“線上教師講授+線下教師輔導”模式。 線下教師提供學生名單,教材課本,學生學習境況,線上教師備課+上課,線下教師檢查批改作業的基本流程,具體方案如下:第一,在授課模式上。 互聯網教學項目技術負責人前期實地考察指導當地教師安裝并學會使用海風教育集團使用的授課軟件“Class in”。 線上教師根據Q 小學課程時間表,安排13 位老師授課。線上拖課教師的授課場域比較靈活,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住所通過網絡實時授課。 第二,在教學組織安排上。 線上教師遵從鄉村學校課程計劃安排,依據鄉村學校提供的教材版本,重新組織備課,并在規定的上課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安排。 第三,在教學評價組織模式上。 互聯網項目負責教師通過本地教師作業批改反饋,在第二天上課前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第四,在課堂教學組織模式中。 當地教師組織學生在線聽課,負責維持學生上課紀律、批改作業,線上教師負責講授新課、布置作業。 線上教師在完全遵從學校課程計劃的原則上,結合當地教育實情,酌情增減教學難度。

互聯網+在線教學與Q 小學的完美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組織模式,而且充分調動了線下教師的組織積極性,幫助線上線下教師在融合交流中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從而充分保障了學生享受優質公平教育資源的機會。

(三)教學質量獲得保障

在考察中了解到,線上教師并非我們想象的一般都是由臨時聘用教師構成,公益組織在教師吸納和教師專業保障方面有著完整的人員流動機制和教師個人發展評價機制。

(1)在教師質量方面

20210911-XS-QAH:我們的老師都是經過培訓的老師,在海風工作的全職老師也好,兼職老師也好,他們每周有一些不同的培訓內容的,包括他們教學的,也包括兒童心理的等等都會有,我們不會單獨給寧夏的老師去做這方面的培訓,但是他們是有自己統一的培訓。

20211211-XS-TF:我們每周都要完成18 課時的網絡培訓,而且每周小組長也會對我們這些新手教師進行教學禮儀、語言等方面的培訓。

追問:咱們培訓一般是多久一次?

20210911-XS-QAH:每周都會有,每周大概2 到3 次吧,還是很密集的,因為我們要保證線上教學交出水平的一個標準化。

(2)在教師考評方面

20210911-XS-ZQH:我們這邊都是全程錄像的,上課都有課程記錄,海風會組織老師評課、抽看,校方也會找老師去聽課,然后縣里的老師就是他們領導偶爾也會聽課。

20210919-XX-KWJ:他們內部考評還是挺嚴格的,每周我都要給他們這些老師填那個考評表,評的地方有十幾條,從教學語言、方法、效果、到表情、語速都得給評。

(3)教師穩定性方面

20210911-XS-QAH:我們不經常換老師的,有時間也就兩三個老師的異動,老師的穩定性都是非常高的。

20210919-XX-KWJ:老師不怎么換,我的數學一直是那個小姑娘帶的,挺認真的,娃娃也喜歡聽她講。

(4)教學成績方面

在公眾認知中,教學質量好壞全看成績。 為了驗證Q 小學線上教學的效果,研究提取了H 縣8 所鄉村中心小學3-6 年級2019-2020 秋季學期和2020-2021 年秋季學期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進行對照。 如圖1。

圖1 H 縣8 所鄉村小學3-6 年級成績對照圖

從圖中可見Q 小學在教師人數有限和專業教師短缺的境況下,借助互聯網+課堂教學資助項目取得的成績并不比同縣其他中心小學學生的成績差。 相反,在疫情防控期間,全縣組織的統一線上教學結束后,Q 小學的成績相比其他學校還有一定的提升。 為了進一步對學生成績問題進行考證,我們再次對教師進行訪談。

20210911-XS-QAH:當然有啦,我們老師上課后孩子們的成績都是高于寧夏平均線的,這個我們有成績比對的。

20210911-XX-DT:作用還是挺大的,雖然我們娃娃少,但是在全縣統考的情況下,我們的娃娃一點也不比城里面娃娃差,這些老師雖說在線上上課呢,但是我們一直盯著娃娃學習呢,我覺得這種配合對娃娃來說也很有益處,見的人也多了,學的東西也新,總比一天就我們幾個老婆老漢強。 從線上線下老師的反饋中可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在家上課的學習自主性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從成績對照表中可見,疫情防控期間Q 小學的成績相比其未上過網絡課程的學生成績更有優勢。 可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方面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研究結論:互聯網+雙師教學的現實困境

(一)嘗試期的對接障礙

互聯網+線上教學在山區落戶,山區教師在缺乏互聯網操作技術的境況下,資助團隊在項目開展前期派專業教師團隊進駐鄉村小學,培訓當地教師。 可是面對網絡環境不暢等技術問題,培訓團隊盡可能利用一切資源教會當地教師如何使用設備,并教當地教師學會使用單機軟件程序。 技術落成后的課程對接初期,亦出現了一些問題。 比如課程版本差異,課程內容差異,教學語言沖突等問題。

20210919-XX-KWJ:“剛開始他們這種上法感覺效果不是多么好,就是他們老師也是雇的,對教材不是很吃透,和咱們上課不一樣,教學流程也不一樣。 板書也不是很規范,還有書的版本也不一樣。 后來我就拍照片給發過去,他們也培訓了一個多月,上課就好多了。 我感覺比咱們縣上組織的在線課堂效果好,老師一對一給我們娃娃輔導呢,學生作業有啥問題,老師第二天上課也給娃娃反饋呢?!?/p>

20210911-XS-QAH: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這邊的老師是按照我們海風的那些課程備課(K12學校的教學內容),因為我們系統上基本都是有這些課程的。 上了一兩次后根據校方反饋的意見,比如教材不匹配等問題,我們的老師通過校方拍攝過來的照片,重新根據人教版教材備課。

在初次嘗試和經驗交流中,線上教師盡可能采納線下教師的意見作出改變的行動,不僅滿足了學校課程設齊開全的要求,而且幫助山村學校解決了專業學科教師短缺的問題。

(二)熟悉期的交流阻礙

鄉村學校的“互聯網+雙師教學”模式仍然是以線上主講教師講授課程,線下教師組織管理學生紀律的單向度機械授課模式為主要形式。 這種單一的授課模式在教學組織安排的規定時間內,要求線上教師全力完成教學內容,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很難快速適應線上教師的授課節奏和方式,更難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導致學生在集中度不足、自由度偏高的課堂學習中失去了傳統課堂中學生被教師“拎”住的感覺,出現了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反應滯后的現象。 而線上課堂進行中受線下教師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內容與線上教師所教內容存在沖突等過程困境,也導致線上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困難點,只能在線下教師的單向反饋中獲得一些信息,結果是線上教師只能依據線下教師的反饋意見進行調整。

0210911-XS-ASR:基本上都是按照校方提出的要求來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 上課的流程也基本上是按照現在小學生里面的流程來。當時那個小學的校長也會給我們提一些要求,就比如說哪些地方需要重點講,哪些地方要重點分享,我們基本每一周都會過一下,按照校方的要求來授課。

問:您覺得師生線上課堂的互動交流效果如何?

20210911-XS-ZQH:因為是遠程嘛,肯定沒有現場那么積極的,就是我跟你親自面對面那種互動,但是我們那個設備其實是可以看到小孩子,因為他們一個班的小孩子不是很多,六七個孩子,一個班級頂多十幾個孩子,所以說老師基本是可以看到每個小朋友上課的一個狀態和他的一個情緒,所以老師和孩子們還是有感情交流的。

問:您覺得孩子上課的積極性或者孩子對線上課堂的新鮮感能持續多久?

20210911-XS-ZW:其實我覺得,沒有什么這個東西能有很特別的波動。 比如說小孩子一開始很興奮,后來越來越興奮,或者說一開始不興奮,后來越來越興奮。 我覺得是沒有這種波動的,小孩子都是抱著一個我要來學習的心態,以這樣一個情緒去跟著老師學習的。 而且我們每天的學習內容也不一樣,老師也會嘗試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去教學,所以說這一塊我覺得還好,沒有聽到說小孩子厭倦了,或者是沒有興趣了,要求我們去調整之類的這種反饋。

20211109-XX-LY:交流這方面,肯定是不行,咱們農村娃娃膽子都小得很,也不敢說,人家老師叫起來才敢說一兩句,再一個咱們娃娃也沒有手機啥設備,也沒辦法跟線上老師直接溝通。

問:您覺得這邊的助教老師跟線上老師的合作情況如何?

20211208-XS-ZXT:非常頻繁,基本就是他們每天都會交流,然后考試期間一起提前交流的,也會更緊密。

20210911-XX-ZYK:交流還是比較暢通的,線上的老師都比較年輕,也愛說,咱們呢就全力配合么,咱們知識也陳舊了,跟年輕人交流也是一種學習么。

“互聯網+雙師教學”教學行為的發生重在考驗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流和互動能力。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虛擬化智能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跳出書本知識學習,沖破“井底之蛙”,享受外面的“大千世界”,感受到高科技帶來知識創新。[4]但是,互聯網虛擬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對面溝通行為中的確存在缺陷,線上教師和線下學生無法達成默契的語言和情感交流,是我們無法用技術彌補的裂痕,但是老師們成就學生的動機都是相同的,大家都在為改變學生的狀態積極努力著。

(三)成熟期的資助鏈困境

公益項目的長期穩定發展,不是靠某些人和某些團體的無償付出就能完全穩固存在的,公益項目背后有無數公益人在為這些支持項目尋求資助,但是當資助和公益人都因資金問題無法解決時,公益項目的輻射面積和惠及人群都會隨著公益組織的衰落而停滯。 Q 小學線上課堂教學經過初期的磨合和中期的調整,終于進入了運行成熟期。 可是,公益助學項目背后的支持者在有限資源不斷縮減的境況下,也會出現助學中斷等情況。 訪談了解到,Q 小學的公益助學項目運行三年后就中斷了。

20210911-XX-DT:他們那個海風教育集團是個教輔機構,可能也想著賺點錢呢,咱們之前是因為有上海復旦大學那個資助呢,簽了三年的合同,后面又續了兩年,在后面也沒有資助了,也就中斷了。

20210911-XS-QAH:因為海風出現問題了,我們整個財務出現了問題,所以沒有辦法繼續資助啊,整個公司后期都是被收購了的,所以說這個項目也挺吃錢的,沒有辦法就中斷了。

從訪談中可見,互聯網+課堂教學嵌入鄉村學校后給鄉村學校帶來的巨大改變是客觀的也是具體的,面對緊迫性問題他的彌補空間的速度都是最優的,但是面對更細微的情感交流問題它又最無助的。 當我們將這一技術應用在鄉村教育中時,就應該為它的優劣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化解之策,以幫助更多鄉村學校獲得質的飛躍。

五、研究啟示:“互聯網+雙師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Q 小學“互聯網+雙師教學”的效果分析中可見,“互聯網+雙師教學”模式不僅緩解了Q 小學教育人力資源緊缺的境況,而且打開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新通道。 從線上線下教師的評價反饋中可見,互聯網+雙師教學在初步試行期不僅獲得了學生的認可,而且得到了線下教師的好評。但是,在資助模式和組織管理上依然有很多值得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比如課堂教學協同工作的提升、主體間討論學習的增強、多媒體教育資源的利用、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組織模式管理的規范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 需要未來“互聯網+雙師教學”在實際行動中不斷改進,通過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動“互聯網+雙師教學”高效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

(一)優化互聯網+在線教學模式

為了發揮好雙師教學的效果,切實提高鄉村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必要從線上教學模式制定的具體展開環節入手,全方位變革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

首先,對“互聯網+雙師教學”的交互式教學設計進行改造。 互聯網雙師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最大區別是在人人對話中摻入了屏幕媒介。 這要求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對著屏幕感受彼此的心靈交流。 因此,要想在屏幕實效下突破屏幕媒介的心靈隔閡,還需要重新組織改進教學設計。[5]比如對課前導入環節的教學設計,我們的線上教師要充分借助線下教師的配合進行多媒體設備的課堂導入,避免單一屏幕遮擋線上教師觀察學生課堂反映的弊端。 再比如,課堂教學中的練一練、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環節,線上教師可以將這些過程移交到線下教師手中,請他將學生的學習反饋呈現在數字屏幕上等。

其次,針對“互聯網+雙師教學”組織活動空間的虛擬化和欠實效性進行改進。 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利用電子搶答技術等軟件工具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讓課堂從虛擬真空環境轉向虛擬接觸互動,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從內到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融入積分獎勵和實效對話獎勵的電腦頻次記錄,幫助教師有效分析學情,對能力薄弱的后進生給予充分的差別提升。

最后,對互聯網+教學資源和媒體的使用進行規范,引導教師選擇適合學習者認知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情境的數字化資源。 有目的地對線上線下教師進行教學媒體資源使用培訓,提升教師使用多樣化教學媒體的能力。 幫助教師在同步互動課堂、遠程交互課堂、虛擬視頻課堂教學環境下,結合教學內容和線上教學表達技巧實現多屏幕的實時互動和生動銜接。 如西部鄉村學校普遍配備的希沃電子白板可以成為線上教師展示學生學習成果、與家長溝通交流學生學習境況的最佳平臺。

(二)加強互聯網+教育教學管理

線上拖課相比傳統課堂教學存在很大的空間差異。 其中,學生群體的復雜性,教學環境的超越性,交互式課堂的松散性,學生學習中心的遷移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線上教學活動效果。 線上教師面對學習群體的多元差異和空間距離感,一定程度上會失去對學生反應能力的最佳觀察時機,出現評價反饋延遲、知識點跟進不充分等教學遺憾。[6]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線上教師的教學信心,以及線下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終導致線上拖課教學流于形式,線下學生受益甚微等不良反饋。 為了改變互聯網+線上拖課教學實踐行為的時效性和收益性,我們期望未來線上拖課教學能夠在教學活動展開的三個環節做好充分準備,避免學生和教師的交互式學習流于形式。

首先,在課前管理方面,需要加強線上線下教師的交互式聯系,線上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線下教師須充分理解線上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效做好學生課前預習工作,必要時允許線上教師提前和線下學生進行10-20 分鐘的交互式學習討論,為有效的線上拖課教學實踐提供效果保障。 同時,線下教師應積極配合線上教師做好課前調研工作和學情分析工作,幫助線上教師制訂適合鄉村學生的教學方案。

其次,在課中管理方面,線上主講教師需要和線下輔導教師達成合作伙伴關系。 主講教師需要提前一周發送本周學習計劃和教學活動組織安排傳給線下教師,雙方必須在熟悉對方的基礎上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 線下教師需要認真研讀線上教師的教學計劃安排,及時和線上教師溝通交流教學組織活動安排的可行性和困難,雙方在交互式伙伴關系中達成一致的教學組織方案,保障線上拖課教學活動能夠在有組織、有安排、有計劃、有彈性的熟悉空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最后,在課后管理方面,要想不留遺憾地補充好線上拖課教學的不足,還需要線上線下教師的深度合作,幫助鄉村學生在這種面對面和遠程混合的群體授課場域中輕松地學習、高效地接受新知識。 因此,加強線上拖課教學實踐活動的課后管理需要線上教師在允許的工作范圍內,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有效的評價反饋,如利用語音回復的方式,對不同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度給予及時的語音反饋,幫助學生建立起課后自覺學習行為習慣。 同時還可借助電子檔案袋、在線回答和課堂表現頻次記錄數據庫的資料分析,生成學生的學習報告,給予學生積極的成長評價反饋。 線上線下教師還可以利用工作交流平臺搭建起學生學習情況榜單,在學期中和結束后給予學生全面地學習境況反饋。 真正做到線上虛擬教學與線下實體教學的深度互動,使線上教育資源的豐富性全面融入鄉村學校。 此外,線上拖課教師需要被納入線下學校教務管理系統,主管學校教學工作的教務主任和校長需要對合作教師進行考核評價。

(三)扶持公益項目助力鄉村教育

公益項目是社會資本在生產力的集中表現,也是公共資本的重要補充,是我們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教育的重要資本。 因此,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援助力量,需要國家放寬公益支持項目的發展途徑,鼓勵公益組織在規范合理的融資途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支持力度,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吸納社會閑置資本進駐鄉村教育。

一方面,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應該給予公益組織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設備支持和資金支持。 重點扶持鄉村教育公益資助項目,針對長期資助鄉村教育的公益組織給予一定的社會獎勵。不斷推動公益組織擴大資助范圍,多方面惠及鄉村學校。 為此,政府應該在公益組織管理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吸納優秀在職教師和優秀退休教師加入公益組織,替代教師輪崗交流的現實困境。 優秀的退休教師可以加入公益組織提供教師在線培訓或者更具情況酌情上課的方式給予老師一定的社會榮譽,充分發揮公益行動的社會影響力。 同時,公益組織還應該吸納高校教師團隊加入組織積極為鄉村教育支持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另一方面,在持續發展方面,公益組織長期穩定發展還需要穩固的資金鏈支撐。 因此,在融資發展上,國家應大力宣傳公益項目,吸納社會資本力量注入,將支持鄉村教育發展的社會力量從國家層面擴展至整個社會。 同時,要改變傳統公益組織只提供救濟和援助的資助模式,從鄉村教育的內在發展需求上提供支持。 因此,公益組織在資助行動中要改變原有互聯網+雙師教學單向度人才管理模式,形成多元合作的城鄉教師隊伍綜合發展共同體,在幫助鄉村學校擺脫教育人力資源貧困的基礎上,積極組織鄉村教師隊伍進行自我提升,形成全社會的學習共同體。[7]研究認為,綜合發展公益組織在鄉村教育教學中的支持行動,還應該從人的發展需求出發,綜合考量鄉村教育的現實境況,將國家對鄉村的技術支持與公益項目的技術支持聯合起來,形成資源集約型資助網絡體系。

猜你喜歡
雙師線下課堂教學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密室逃生”線下擴張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