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科幻文學一覽:21世紀前二十年,科幻雜志、科幻迷、社團及獎項

2023-02-27 01:36李樺
科幻世界 2023年12期
關鍵詞:奇幻科幻加拿大

李樺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加拿大科幻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類型文學,在出版市場、影視界和學術研究領域都占有一席之地。進入21世紀后,涌現出的年輕作家群的作品在風格和主題上更加多元化,各種新的科幻奇幻雜志、科幻迷組織、科幻協會和獎項都蓬勃發展。

21世紀的前二十年:作家群體和作品的多樣化

21世紀以后對加拿大文學影響比較大的國際事件包括9·11空襲、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美國和加拿大制造業向拉美和亞洲的轉移,互聯網、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以及氣候變化、全球化和LBGTQ+①運動。這些都成為加拿大文學關注的議題。同時,后現代主義和后殖民主義主題繼續體現在文學作品中:摒棄宏大的歷史敘事以及歐洲中心論。但是后現代主義同時也受到挑戰,一些作品摒棄了去歷史化的趨勢,偏重認知相對性,而不是物質現實。在科幻小說領域,生態小說,尤其是女性生態小說、環境小說、氣候小說和后人類主題的小說都繼續發展。

21世紀以來,活躍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作家繼續寫作,新的中青年科幻作家也大量涌現,本文將重點介紹幾位。彼得·沃茨(Peter?Watts,生于1958年)從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海洋生物學博士,并將他的專業知識運用在科幻創作中。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小生境》(A?Niche)于1999年發表在《正方體3》(Tesseracts3?)②上。后來他將其擴展成長篇《星魚》(Starfish,1999年),成為“裂谷人”(Rifters)系列的第一部,這個系列還包括《大漩渦》(Maelstrom,2001年)和《太古菌反撲》(Ehemoth,2004年),寫的是一群身體經過改造的人類被送入海底建造地熱發電廠的故事。這些小說的主題都是后人類,探討人類下一階段的進化。沃茨還創作了《盲視》(Blindsight,2006年)、《怪形》(The?Things,2010年)等作品。

卡爾·施羅德(Karl?Schroeder,生于1962年)以寫硬科幻尤其是太空歌劇聞名。從20世紀90年代起,他開始在加拿大科幻雜志《幻想》《正方體》和美國的一些科幻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其中部分小說在《回憶引擎》(The?Engine?of?Recall,2005年)中結集出版。他隨后寫了“文圖斯”(Ventus)系列,包括《文圖斯》(Ventus,2000年)和《迷宮夫人》(Lady?of?Mazes,2005年)。小說講述了人工智能“風”?(Winds)主導拓殖外星文圖斯的故事。在人類殖民者還沒有抵達殖民星球期間,“風”改造文圖斯并獲得了自我意識,同時失去了關于其制造者的記憶。因為星際免疫應激反應,它們視人類技術為入侵者并發動攻擊。多年后,人類在文圖斯上建立了家園,知識水平衰退的人類把“風”當成神,把技術視為魔法。同時,在太空其他人類居住的地方,人工智能之間也展開了戰爭。小說探討的本質問題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的盡頭是否是技術?他還著有“幡云世界”(Virga)系列小說,包括《眾陽之陽》(Sun?of?Suns,2006年)、《坎迪斯女王》(Queen?of?Candesce,2007年)和《太陽海盜》(Pirate?Sun,2008年)。

《文圖斯》

艾米麗·圣約翰·曼德爾(Emily?St.?John?Mandel,生于1979年)創作的《第十一站》(Station?Eleven,2014年)寫的是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在全世界存在了幾十年,一個巡游交響樂團的大部分人都死于此,幸存的人們向一個宗教團體尋求庇護。小說涉及一些較深刻的問題,比如藝術的價值和人們對現代富足生活的熟視無睹。

另一部后災難小說是凱利·羅布森(Kelly?Robson,1967年)的《眾神,怪物和幸運桃》(Gods,?Monsters,?and?the?Lucky?Peach,2018年)。小說講述了23世紀的地球環境惡化,人們只能生活在地下或地面上被保護起來的城市里。人類根據身體的自然程度分為兩種,即瘟疫兒和肥胖兒。主人公明(Minh)是一個有六條人造腿的瘟疫兒,她和她的團隊穿越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尋找原始和健康的生態環境數據,以期解決星球的環境問題。

《眾神,怪物和幸運桃》

科里·多克托羅(Cory?Doctorow,生于1971年)的小說受到賽博朋克的影響,寫的都是近未來世界的黑客或在網絡世界漫游的天才,他們想確保網絡世界里的知識資源不被壟斷,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學習和利用。他在1998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拾荒者》(Craphound),2003年收錄在他的第一部小說集《陌生之地和其他八篇小說》(A?Place?So?Foreign?and?Eight?More)中?!妒盎恼摺分v的是一個外星人參觀地球,并和敘述者杰瑞成為朋友的故事;《在魔法王國中沉浮》(Down?and?Out?in?the?Magic?Kingdom,2003年)寫的是迪斯尼化的世界的黑暗面,模擬取代真實;《小兄弟》(Little?Brother,2008年)寫的是網絡對言論自由的限制;《東方標準部落》(Eastern?Standard?Tribe,2004年)和《盜版電影院》?(Pirate?Cinema,2012年)都涉及知識產權主題。

朱莉·塞內達(Julie?Czerneda,生于1955年)的作品以幽默和細致的人物刻畫著稱。她在1997年開始發表“家族紀事”(Clan?Chronicle)三部曲系列:“貿易公約”三部曲(Trade?Pact?Trilogy)、“分層”三部曲(Stratification?Trilogy)和“統一”系列(Reunification?series),此后還寫了其他科幻和奇幻系列小說。她同時也是活躍的編輯,鼓勵年輕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寫作。她也出版過小說集,比如《神奇的伙伴》(Fantastic?Companions,2005年)和與吉納維夫·基蘭斯(Genevieve?Kierans)合編的《神話春天:加拿大詩歌和傳說》(Mythspring:?From?the?Lyrics?and?Legends?of?Canada,2000年)。

馬修·休斯(Matthew?Hughes,生于1949年)出生在英格蘭,童年時移居加拿大。他的科幻小說大多發表在美國的《奇幻和科幻雜志》和《阿西莫夫科幻》上。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始祖”(Archonate)系列小說,這些遠未來小說的前提設定是宇宙的運行法則在科學和魔法之間更替,因此也常被歸為奇幻小說。

愛德華·韋利特(Edward?Willett,生于1959年)?是一位高產作家,寫過太空歌劇、冒險幻想小說和反烏托邦等。他的代表作包括《馬賽古羅》(Marseguro,2008年)和《大地因塞古拉》(Terra?Insegura,2009年),兩部小說組成了他的“Helix戰爭”系列?(The?Helix?War?series)。?他還著有?“世界塑造者入口奇幻系列”(Worldshapers?port?fantasy?series)?①。

瑪德琳·阿什比(Madeline?Ashby,生于1983年)是一位新世紀年輕女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機器王朝”系列(Machine?Dynasties?series)包括《vN:第一個機器王朝》(vN:?The?First?Machine?Dynasty,2012年)、《iD:第二個機器王朝》(iD:?The?Second?Machine?Dynasty,2013年)和一些中短篇小說。該系列小說的主人公馮·艾米?(vN?Amy)的父親是人類,而母親是機器人。她吃了想帶走她的機器人祖母,祖母的人工智能在艾米體內和她的人類意識抗爭。作者的另一部小說《公司之城》(Company?Town,2016年)?寫的是在大西洋舊石油鉆塔上建造的浮城“新樂園”里發生的故事,浮城里的人工智能已經跨過奇點(singularity),可以在時間里自由穿行。

“機器王朝”系列

進入21世紀后,加拿大科幻界最引人注意的變化是出現了由黑人、亞裔加拿大人、印加人、原住民和LGBTQ+等作家組成的“邊緣化社區”。他們利用、顛覆或改寫傳統的科幻意象和元素,探討種族、民族、性別的二元對立和資本等問題,也書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后人類的關系。

最重要的非裔加拿大作家是納洛·霍普金森(Nalo?Hopkinson),集科幻、奇幻和后殖民文學作家于一身。她在牙買加出生,1977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她的小說吸取了很多加勒比地區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元素。長篇小說《午夜強盜》(Midnight?Robber,2000年)的敘述者是人工智能祖母,而午夜盜賊則是加勒比民間的一個傳奇人物;《鹽之路》(The?Salt?Roads,2003年)寫的是生活在不同世紀的三個女人擁有同一個非洲人魚女神(Lasirén)的靈魂和聲音。青少年也常是她小說中的主人公,他們必須與過去的經歷握手言和才能超越童年的自我。比如《在新月的臂彎中》(In?the?New?Moon's?Arms,2007年)中的主人公一開始看似是一個小女孩,其實已經是有一個女兒的中年女人。

納洛·霍普金森

其他的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t)作家作品還包括大衛·查理安迪(David?Chariandy)和他的《老巫婆》(Soucouyant,2007年),出生在圭亞那的加拿大女作家卡林琳·洛瓦奇(Karin?Lowachee,生于1973年)和她的太空歌劇《戰童》(Warchild,2002年)、續集《燃燒》(Burndive,2003年)和《籠中之鳥》(Cagebird,2005年),以及《煤氣燈狗》(The?Gaslight?Dogs,2010年)。

亞裔加拿大作家黎喜年(Larissa?Lai)出生在美國,童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其小說關注性別、種族、階級和族群認知,并常借用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元素,主要作品有?《千年狐》(When?Fox?Is?a?Thousand,1995年)和《咸魚姑娘》(Salt?Fish?Girl,2002年)。

其他的亞裔作家還有蔡文信(Eric?Choi)和麥家瑋(Derwin?Mak),他們在加拿大和美國的類型小說雜志上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并合編了加拿大華裔作家選集《龍與星》(The?Dragon?and?the?Stars,2010年)。蔡文信是航天工程師,擅長寫硬科幻。麥家瑋是軍事專家,他的首部長篇小說《她腳下的月亮》(The?Moon?under?her?Feet)于2007年出版。他還與盧卡斯·k.羅(Lucas?K.?Law)合編了小說集《群星升起之地:亞洲科幻和奇幻小說》(Where?the?Stars?Rise:?Asian?Science?Fiction?and?Fantasy,2017年)。

加拿大華裔作家選集《龍與星》?

另一位有影響的亞裔作家是后藤博美(Hiromi?Goto)。她的小說借用了很多日本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元素,主要探討性別認知主題。例如其小說《半個世界》(Half?World,2009年)中有三界:生活、半個世界和靈界,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依次從一界轉到另一界,循環往復。但是宇宙出現了裂痕,打破了三界的平衡,世界開始崩壞,預言說當一個新嬰兒誕生時,三界會恢復平衡。小說以父母的經歷和孩子的成長展開。

印度裔加拿大女作家拉蒂·馬赫羅特拉(Rati?Mehrotra)則從印度文化中汲取靈感,特別是代表母性和女性力量的女神卡利(Kali)。她的主要作品是《女射手》(Markswoman,2018年)和《馬希馬塔》(Mahimata,2019年),兩部小說都結合了科幻、奇幻和神話。

重要的原住民作家及作品有德魯·海登·泰勒(Drew?Hayden?Taylor,生于1962年)和他的科幻短篇小說集《帶我去見你們的酋長和其他短篇小說》(Take?Me?to?Your?Chief?and?Other?Stories,2016年)、沃布格希格·賴斯(Waubgeshig?Rice,生于1979年)和他帶有神話色彩的《結痂雪之月》(Moon?of?the?Crusted?Snow,2018年)、賽盧·安伯斯通(Celu?Amberstone,生于1947年)和她的《難民》(Refugees,2014年),以及切麗·迪瑪琳(Cherie?Dimaline,生于1975年)和其作品《骨髓盜竊犯》(The?Marrow?Thieves,2017年)等。

21世紀以來,加拿大也出現了一些猶太裔的科幻作家。加里·巴文(Gary?Barwin,生于1964年)的長篇小說《說依第語的海盜》(Yiddish?for?Pirates,2016年)寫的是平行世界中的猶太海盜;蘇·J.?索科爾?(Su?J.?Sokol)的反烏托邦小說《騎到庇護所》(Cycling?to?Asylum,2014年)寫的是9·11事件以后美國淪為法西斯國家的故事,2019年又出版了續集《跑J字形》(Run?J?Run)。

科幻雜志、科幻迷、社團及獎項

雖然紙漿科幻雜志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興盛是美國的文化現象,但加拿大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發表類型小說的紙漿雜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加拿大政府禁止美國的通俗雜志進入,加拿大人開始編輯發行自己的紙漿雜志。比如,由梅爾文·科爾比(Melvin?R.?Colby)編輯的《神秘傳奇》(Uncanny?Tales)從1940年11月發行到1943年10月。在雜志的前幾期,科爾比發表的都是原創小說,但之后也刊登了很多美國紙漿雜志上發表過的小說。另一本雜志《怪誕傳奇》(Eerie?Tales)只于1941年7月曇花一現地發行了一期。由于二戰時期紙張匱乏和一些其他因素,發行通俗雜志非常困難。

這個時期,加拿大也和美國一樣出現了科幻迷(fandom)。美國紙漿雜志的加拿大讀者通過與雜志編輯通信交流互相認識。尼爾·赫爾默·弗羅姆(Nil?Helmer?Frome)是當時最活躍的科幻迷之一,他編輯了一本僅在1938年發行了不到一年的雜志《超世俗故事》(Supramundane?Stories)。超人的創作者之一喬·舒斯特(Joe?Shuster)?也被視為加拿大的早期科幻迷。雖然他通常被視為美國人,但因為出生在加拿大,所以也常被加拿大科幻史提及。另外,萊斯利·A.?克勞奇(Leslie?A.?Crouch,1915—1969年)?發行了第一本加拿大科幻迷雜志《光》(Light,1941—1961年),其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在這本雜志里,他寫書評和影評、與其他幻迷交換新聞和想法,有時也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他也在加拿大和美國的紙漿雜志上發表過作品。1948年,世界科幻大會首次離開美國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他參加了那次大會并結識了來自加拿大各地的科幻迷,成立了全國性的“北方奇幻迷聯盟”(Northern?Fantasy?Fan?Federation)。加拿大另一本重要的科幻迷雜志是小弗雷德·赫特(Fred?Hurter,Jr.)創辦的《審查》(Censored,1941—1948年)。赫特和多倫多地區的科幻迷以及另一本雜志《加拿大科幻迷》(Canadian?Fandom,1943—1955年)的幾名編輯都是朋友?!都幽么罂苹妹浴返木庉嫲s瑟夫·比克·泰勒(Joseph?“Beak”?Taylor)、愛德華·耐德·麥基翁(Edward?“Ned”?McKeown)、杰拉德·A.?斯圖亞特(Gerald?A.?Steward)和威廉·D.?格蘭特?(William?D.?Grant)。這本雜志是四五十年代加拿大最重要的奇幻科幻迷雜志。20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幻迷組織和雜志的出現對加拿大科幻小說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科幻迷雜志《光》?

雖然加拿大從20世紀30年代末期起就有了本國的類型文學雜志,但科幻作家還是比較難找到出版社,大部分作品都是由美國和英國的出版社發行的,尤其是從英國或美國移民到加拿大的作家,他們往往被他們的母國認定是自己國家的科幻作家,作品常常在母國發表,但帶有很強的加拿大色彩或地方色彩的政治小說、烏托邦和反烏托邦小說、奇幻小說,則多由加拿大的出版社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加拿大的一些出版社開始努力出版科幻小說、發行科幻雜志。尤其是從6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類型小說雜志和粉絲雜志開始發行。比如,由利蘭·薩皮羅(Leland?Sapiro)任編輯的《河濱季刊》(Riverside?Quarterly,1963—1993年)在美國和加拿大都發行,所以被兩國同時視為自己國家的雜志。這本雜志的前身是先后由羅恩·史密斯(Ron?Smith)?和喬恩·懷特(Jon?White)發行的《科幻小說之內》(Inside?Science?Fiction,1953—1963年)?!逗訛I季刊》發表小說和各種評論、讀者通訊,后來轉型為比較嚴肅的學術刊物。

同時在兩國發行的 科幻雜志《河濱季刊》?

70年代以后,加拿大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粉絲雜志,比如蘇珊·戈里克森(Susan?Glicksohn)和邁克爾·戈里克森(Michael?Glicksohn)創辦的《能量古門》(Energumen,1970—1973年)、加斯·斯賓塞(Garth?Spencer)創辦的《楓葉碎布》(Maple?Leaf?Rag,1983—1987年)以及一群科幻迷在英屬哥倫比亞省于1971年創辦的《卑詩科幻迷雜志》(BCSFAzine)。還有另外兩本雜志值得提及:由史蒂文·戴爾·哈梅爾(Steven?Dale?Hammell)編輯的《銅毒菌》(Copper?Toadstool,1976—1979年)發表了約翰·貝爾?(John?Bell)、?霍華德·E.?戴(Howard?E.?Day)和查爾斯·德·林特(Charles?de?Lint)等作家的小說;《星塵:加拿大科幻雜志》(Stardust:?The?Canadian?SF?Magazine)于1975年到1981年之間在多倫多地區不定期發行,曾發表菲利斯·戈特利特(Phyllis?Gotliet)?等作者的小說。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加拿大涌現了更多粉絲組織,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中部的阿爾伯特省和英屬哥倫比亞省。各地的粉絲團體積極參加各種科幻大會,但主要是美國的,同時也開始組織加拿大科幻大會。比較活躍的粉絲社團是“安大略省科幻俱樂部”(Ontario?Science?Fiction?Club),由彼得·吉爾(Peter?Gill)、?邁克·格利克森(Mike?Glicsohn)、莫林·伯恩斯(Maureen?Bourns)和約翰·曼斯菲爾德(John?Mansfield)創建于1967年。其多倫多分部尤其活躍,由喬治·亨德森(George?Henderson)擔任組織者并定期在一個書店聚會。后來,喬治·亨德森創辦了自己的粉絲雜志《喬治船長可憐的一分錢》(Captain?George's?Penny?Dreadful)?!鞍泊舐允】苹镁銟凡俊庇?973年協辦了在多倫多的世界科幻大會。在加拿大西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幻迷發起創建了英屬哥倫比亞科幻協會(British?Columbia?Science?Fiction?Association),一直比較活躍。溫哥華科幻圈內最著名的人物是蘇珊·伍德(Susan?Wood),她對科幻圈產生了重大影響?!坝俑鐐惐葋喛苹脜f會”于1971年在溫哥華組織了第一屆加拿大科幻大會?!鞍5旅深D科幻和漫畫藝術協會”(ESFCAS,Edmonton?Science?Fiction?and?Comic?Arts?Society)創建于70年代,會員里有一些學者和作家,比如羅伯特·朗特(Robert?Runté)、洛娜·托里斯(Lorna?Toolis)?和黛安·沃爾頓(Diane?Walton)。協會也發行了各種粉絲雜志,比如《埃德蒙頓科幻和漫畫藝術協會通訊》(ESFCAS?Newsletter)和《新詞》(Neology)。羅伯特·朗特還創辦了自己的雜志《加拿大新粉絲》(New?Canadian?Fandom,1981—1983年)。另外,阿爾伯特省的一些大學生熱衷于科幻創作,組織創作工坊,但苦于無處發表自己的作品,所以他們創辦了科幻雜志《幻想》(On?Spec.),由黛安·沃爾頓擔任編輯,直到2020年。

70年代,出版界和學術界的一些人士也為科幻文學的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一些作家、編輯和出版商都鼓勵或親自參與創作幻想文學,致力于提高讀者和學術界對幻想文學的認知。這個過程始于魁北克,一些從法國移民到魁北克的作家和學者延續了法國始自凡爾納時期的悠長科幻傳統和對科幻文學的熱愛,其中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諾伯特·斯佩納?(Norbert?Spehner)。他是研究通俗類型小說的教授,也是科幻迷,并于1968年從法國移民到加拿大,在蒙特利爾郊外的一所學院任教。他于1974年創辦了科幻雜志《安魂曲》(Requiem),雜志在1976年獲得了加拿大議會(Canada?Council)?的資金資助,發展成為一本專業性科幻雜志。在蒙特利爾南部圍繞著《安魂曲》的科幻迷組織于1979年在奇庫蒂米(Chicoutimi)召開了第一屆法語加拿大科幻大會“北方”(Boréal),并在1980年召開了第一屆“北方獎”(Prix?Boréal)頒獎大會。1979年,《安魂曲》改名為《索拉里斯》(Solaris),致敬科幻大師斯坦尼斯勞·萊姆(Stanislaw?Lem)。雜志歷經不同的優秀編輯,成為加拿大發表法語科幻奇幻小說的主要渠道。1979年,另一位出生在法國后來移民加拿大的學者兼作家吉恩-馬克·古安維奇(Jean-Marc?Gouanvic)?創辦了魁北克另一本重要的科幻雜志《想象》(Imagine)。七八十年代,很多用法語寫作的作家都是先在《安魂曲》《索拉里斯》和《想象》?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然后開始寫長篇的。除此之外,魁北克還有兩本雜志值得提及:《為了你美麗的魅唇》(Pour?ta?Belle?guele?d'ahuri,1979—1983年)和《地下出版物》(Samizdat,1986—1994年)。

加拿大專業性科幻雜志《安魂曲》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加拿大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科幻研究學者。?比如住在英格蘭的加拿大學者約翰·克魯特(John?Clute)是《科幻大百科全書》(Science?Fiction?Encyclopedia)的編輯之一;曾在麥吉爾大學任教的達科·蘇文(Darko?Suvin)是《科幻研究》(Science?Fiction?Studies)的創始人之一,并擔任雜志的編輯直到1980年;任教于特倫特大學(Trent?University)的維羅妮卡·霍林格(Veronica?Hollinger)到目前仍是《科幻研究》的編輯。

在英語科幻圈,約翰·羅伯特·科倫坡(John?Robert?Colombo)為科幻的繁榮做了大量基礎工作。他主編了小說集《別樣加拿大:科幻奇幻小說集》(Other?Canadas:?An?Anthology?of?Science?Fiction?and?Fantasy),于1979年由加拿大有名的麥格瓦-希爾瑞爾森出版社(McGrwa-Hill?Ryerson)出版。小說集收錄了當代優秀科幻奇幻作家修·伍德(Hugh?Wood)、瑪格麗特·勞倫斯(Margaret?Laurence)和H.A.?哈格里夫斯(H.?A.?Hargreaves)等人的小說和詩歌。同一年,科倫坡又與邁克爾·理查森(Michael?Richardson)、約翰·貝爾和亞歷山大·L.?安普里莫玆(Alexander?L.?Amprimoz)共同出版了《加拿大科幻和奇幻小說書目》(CDN?SF?&?F:?A?Bibliography?of?Canadian?Science?Fiction?and?Fantasy)。這兩本書為梳理加拿大科幻奇幻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遺憾的是,兩本書里都包括了非加拿大作家,比如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和約翰·賽姆斯?(John?Symmes)的作品。后來,科倫坡又獨立編輯或與人合編了一些科幻和奇幻小說集,比如他與邁克爾·理查森于1981年共同編輯了《請勿晚間閱讀:十三個經典加拿大神秘和超自然故事》(Not?to?Be?Taken?at?Night:?Thirteen?Classic?Canadian?Tales?of?Mystery?and?the?Supernatural)。

除了科倫坡以外,約翰·貝爾和萊斯利·喬伊斯(Lesley?Choyce)合編了《邊緣愿景:加拿大大西洋省科幻和奇幻小說集》(Visions?from?the?Edge:?An?Anthology?of?Atlantic?Canadian?Science?Fiction?and?Fantasy,1981年),由萊斯利·喬伊斯自己創辦的波特菲爾德出版社?(Pottersfield?Press)出版。1992年,萊斯利·喬伊斯的出版社又出版了他自己編輯的《冰方舟:加拿大未來小說》(Ark?of?Ice:?Canadian?Futureficiton)。

朱迪斯·梅里爾協助編輯的《正方體》

在80年代,朱迪斯·梅里爾(Judith?Merril)也為加拿大科幻文學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她的“放空圖書館”(Spaced?Out?Library)成為作家和粉絲聚會的場所,同時成立了作家工作坊和科幻奇幻組織。她還協助編輯了《正方體》第一期,這本科幻小說集重印了坎達斯·簡·多爾西和威廉·吉布森等作家的小說和詩歌。后來,這套文集成為一個系列,每一卷由不同作家編輯,收錄原創作品。

加拿大還出版了很多其他科幻小說集,這些科幻文集成為作家發表科幻小說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美國出版社Tor?Books擔任編輯的大衛·G.?哈韋爾(David?G.?Harwell)也非常關注加拿大作家,他不僅編輯了加拿大作家坎達斯·簡.?多爾西、羅伯特·J.?索耶、卡爾·施羅德和彼得·沃茨的小說,還與加拿大作家合作編撰了小說集《北方之星》(Northern?Stars,1994年)和《北方的太陽》(Northern?Suns,1999年)。

法語區也有科幻小說集出現,比如《隱形的小說:來自魁北克的當代短篇小說》(Invisible?Fictions:?Contemporary?Stories?from?Québec,1987年)和《親密的陌生人:來自魁北克的新小說》(Intimate?Strangers:?New?Stories?from?Quebec,1986年)。

七八十年代,還有一些發行量較小的科幻雜志。查爾斯·R.?桑德斯?(Charles?R.?Saunders)和查爾斯·德林特(Charles?de?Lint)創辦了以渥太華地區為中心的科幻迷雜志《龍之禍》(Dragonbane),后來改名為《超越已知之地》(Beyond?the?Fields?We?Know),然后又改為《龍之野》(Dragonfields),雜志從1976年發行到1979年。

90年代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幻想小說雜志。邁克爾·麥肯尼(Michael?Mckenny)在渥太華創辦的《吟游詩人秘符》(Bardic?Runes,1990—1997年)、詹姆斯·博特(James?Botte)在渥太華創辦的《加拿大幻想文學期刊》?(The?Journal?of?Canadian?Content?in?Speculative?Literature,1993—1999年)、戴爾·斯普勒(Dale?Sproule)和莎莉·麥克布萊德(Sally?McBride)在多倫多共同創辦的《顛倒》(Transversions,1994—1999年),以及大衛·M.?斯維策(David?M.?Switzer)在安大略省的圣瑪麗斯市創辦的《挑戰命運》(Challenging?Destiny,1997—2008年)。這本雜志從第十八期開始改為線上雜志,發行到第二十五期,2008年???。90年代還出現了一些線上雜志和新的粉絲雜志,比如保羅·瓦爾庫爾(Paul?Valcour)于1990年在渥太華創辦的《長途之旅》(Long?Distance?Voyeur)和卡羅爾·韋克斯(Carol?Weekes)于1998年在蒙特利爾創辦的《北方融合》(Northern?Fusion)。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幻組織是“加拿大科幻協會”(SF?Canada)。協會成立于1989年的埃德蒙頓科幻大會。最初的名字是“加拿大幻想作家協會”(Speculative?Writers?Association?of?Cana-da),簡稱SWAC。早期會員包括戴夫·鄧肯、菲利斯·戈特利布(Phyllis?Gotlieb)、?朱迪斯·梅里爾、黛安·沃爾頓等。該組織于1991年改名為?“加拿大科幻協會”。

進入21世紀,愿意出版科幻和奇幻等類型小說的出版社在數量上有很大增長。海登·霍倫特姆和麗茲·霍倫特姆(Hayden?and?Liz?Trenholme)于2006年創辦了班多蘭出版社(Bundoran?Press)?!睹靼祵Ρ取罚–hiaroscuro,又稱Chizine)雜志的編輯布雷特·薩沃里(Brett?Savory)和桑德拉·卡斯圖里?(Sandra?Kasturi)于2008年創辦了明暗對比出版社(ChinZine?Publication),專門出版暗黑奇幻、恐怖小說和科幻小說,但于2019年倒閉。洛麗娜·斯蒂芬斯(Lorina?Stephens)?于2008年創立了五川(Five?Rivers)出版社,專門出版她自己的作品,后來出版社也發表其他作家的作品,但于2020年倒閉。此外,老牌加拿大出版社,比如流放版本(Exile?Editions)出版社、ECW出版社(ECW?Press)和格爾尼卡版本出版社(Guernica?Editions)?等陸續出版蒸汽朋克和女性科幻等類型小說集。21世紀以來也出現了新的科幻雜志??枴ぜs翰遜(Karl?Johanson)和妻子于2003年在維多利亞創辦了《新觀點科幻雜志》(Neo-opsis?Science?Fiction?Magazine),發行至今;D.?F.?麥考特(D.?F.?McCourt)于2010年創辦了《加拿大科幻評論》(AE:?The?Canadian?Science?Fiction?Review);《紙漿文學》(Pulp?Literature)于2014年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發行了首期;R.格雷姆·卡梅倫(R.?Graeme?Cameron)于2016年創辦了《極光》(Polar?Borealis)。

加拿大主要的科幻奇幻獎有“極光獎”(Aurora?Awards)和“旭日獎”(Sunburst?Award)。雜志《安魂曲》的編輯們于1977年創立了“龍獎”(Prix?Dragon),后來改名為?“索拉里斯獎”(Prix?Solaris),這是加拿大第一個年度科幻獎??笨丝苹么髸?(Québec?SF?Convention?Boréal)的組織者于1980年創立了“北方獎”(Prix?Boréal)。這個法語區的科幻奇幻獎一直是一個獨立的獎項,直到2010年被合并成為“極光獎”下授予法語地區科幻奇幻文學的一個分支獎,改名為“北極光獎”(Prix?Aurora-?Boréal)??!皹O光獎”誕生于1980年。這一年,加拿大科幻迷成立了“加拿大科幻和奇幻協會”,會員們協助第三屆哈利法克斯科幻大會①(Hal-Con)組織和評選由鮑勃·阿特金森(Bob?AtKinson)和約翰·貝爾(John?Bell)創立的一個新科幻奇幻獎。這個獎是按雨果獎的方式由粉絲投票評選的,原名“科爾獎”(Coeurl?Award),向范·沃格特(A.?E.?van?Vogt)致敬。后來改名為“加拿大科幻奇幻獎”(Canadian?SF?and?Fantasy?Awards,簡稱?CSFFA),也被戲稱為Casper?獎。這個名字從1986年沿用到1989年,最終在1991年再次改名為“極光獎”(?Aurora?Awards)?!皹O光獎”在每年的加拿大科幻奇幻大會上頒發。

羅伯特·索耶和他的“極光獎”獎杯

加拿大科幻基金會(The?Canadian?Science?Fiction?Foundation)創立于2001年,設立了“旭日獎”(Sunburst?Award)。獎項名稱來自女作家菲利斯·戈特利布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旭日》。長篇小說獲獎者會獲得一千加元現金和一枚獎章,短篇小說獲獎者會獲得五百加元現金和一枚獎章。獲獎作品由評選委員會選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旭日獎”自2020年起暫停運作。

加拿大科幻獎項雖然沒有美國的繁多,但對科幻作家和科幻迷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通過每年的獲獎作家作品,世界科幻界也可以了解加拿大科幻的最新動向和特點。運作穩定成熟的科幻獎項也是一個國家科幻小說成熟發展的一項標志。

“旭日獎”獎章

加拿大科幻巡禮系列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和回顧了加拿大的科幻歷史。從這個回顧可以看出,加拿大科幻是非常具有“全球化”特質的科幻。因為加拿大與歐洲的歷史淵源以及與美國接壤,很多加拿大科幻作家都具有移民身份,他們常常汲取歐美科幻文學的養分,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同時,加拿大科幻也保持了自身的主體性,有本土的世界級作家、各種活躍的區域性科幻社團、具有影響力的科幻獎項、成熟的科幻迷群體,以及科幻專業和學術期刊。這些都標志著科幻在加拿大已經發展為成熟的類型文學。

【責任編輯:竹 子】

①LBGTQ是Lesbian(女同)、Bisexual(雙性)、Gay(男同)、Transgender(跨性別)和Queer(酷兒)五個英文單詞的縮寫。LBGTQ+運動是21世紀全球性的平權運動之一。

②《正方體》是雜志類型的文集系列(anthology?series),每一期用右上數字符號標注,發行頻率不規律。

①“入口奇幻”(Portal?fantasy)是科幻/奇幻小說的一個亞類型,指的是小說中的人物通過一個門或者出口來到另一個世界。

①英文全名Halifax?Science?Fiction?Convention,經過多年發展,哈利法克斯科幻大會已經成為加拿大東部沿大西洋地區(Atlantic?Canada)最大的科幻大會。

猜你喜歡
奇幻科幻加拿大
古蜀人也用“燒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來了
PL-01:科幻飆車黨
到達科幻里的未來
少年派的奇幻“拍攝”
我在加拿大留學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奇幻塔羅島之一
帶電粒子的奇幻之旅
如何挑選100本科幻書
加拿大看病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