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經濟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

2023-02-28 19:53
社會科學研究 2023年6期

周 文 白 佶

一、引言

民營經濟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經濟概念和經濟范疇,其產生和發展既是改革開放實踐不斷深化的產物,又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外部補充”到“內在要素”,一躍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活躍、最積極、最具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國家稅收、提高就業創業、推動科技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提升經濟效率的重要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①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日,第2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多次重申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2023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同時,還強調“兩個給予”(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和“兩個都是”(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須擔負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梢?,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民營經濟對全面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要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鼓勵、支持和引導,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和環境,以期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優勢,促進其與國有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共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進步和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就。

二、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

(一)民營經濟恢復發展時期(1978—1991年)

改革開放前,由于歷史原因和政策限制,民營經濟始終處于相對弱勢的狀態?;诮夥藕桶l展生產力、解決就業,以及擺脫貧困的現實需要,1978 年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經濟發展的重心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允許一定范圍的私營經濟活動,鼓勵農村個體經濟和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逐漸扭轉了對民營經濟的錯誤認識,使民營經濟迎來了新的轉折點。1978—1991 年期間,民營經濟主要處于恢復性發展階段,表現為勞動者個體經濟的發展和私營企業的萌芽。而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認識的深化,則主要體現在關于個體經濟經營政策的調整及法規的制定上。

1979 年,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始推動農村經濟的解放和改革,允許農民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自主經營,為民營經濟的興起提供了契機。1980 年,國務院在《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中提出,“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優勢的情況下,允許和提倡各種經濟成分之間、各個企業之間,發揮所長,開展競爭”“對于有利于國計民生的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注冊開業后,應當予以支持”。①《國務院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0年第16期。隨后,國務院發布《關于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提出個體經濟“是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②《國務院關于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1年第16期。,明確了個體經濟的性質。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強調,“在農村和城市,都要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70頁。,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民營經濟在國家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也標志著對民營經濟的鼓勵和支持政策進一步明確。同年12 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上,個體經濟首次被寫入憲法,“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④趙文強:《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變遷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71頁。,這標志著個體經濟在中國經濟體制中取得了合法地位,為個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1984 年10 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堅持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共同發展,是我們長期的方針”,要廣泛發展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和個體經濟之間的各種合作經營和經濟聯合。⑤《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經濟體制改革》1984年第5期。這一方針意味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強調促進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合作,支持不同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既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也為我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初,中共中央繼續對民營經濟的發展進行積極引導和政策支持。198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文件中提出,對私人企業“應當采取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的方針”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50頁。;同年12 月,黨的十三大強調,“私營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生產,活躍市場,擴大就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87頁。,標志著黨的領導層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了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潛力,并積極采取措施支持和引導其發展。1988 年憲法修正案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進一步明確了私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私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總之,這一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許多小型企業和個體經濟逐步發展成為大型民營企業,同時還涌現出一大批富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家,為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民營經濟快速成長時期(1992—2011年)

隨著民營經濟和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發展,20 世紀90 年代初,國內引發了一場關于姓“社”姓“資”問題的大爭論。鑒于此,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改革開放應遵循“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372頁。這充分肯定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兼容性以及所有制結構調整的必要性,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當作社會基本制度評判標準的思想束縛,打破了有關姓“社”姓“資”問題的抽象爭論,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也為各種經濟成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合理地位和作用明確了方向。此后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愿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②李新芝主編:《鄧小平實錄4:1982—1997》,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第56頁。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五大進一步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上升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并強調“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③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1997年第18期。,進一步鞏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合法地位,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發展機遇,有助于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促進其與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等進行深度合作。

2001 年12 月11 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標志著我國邁出了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一步,開辟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一方面,為進一步適應國際貿易競爭,中國不得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放寬對外資的準入限制,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改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減稅優惠、創業創新扶持、融資支持等,為民營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2002 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④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2002年第22期。2003 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⑤《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03年10月22日,第1版。,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渠道。2005 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日報》2005年10月19日,第1版。,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有機融合。

2007 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經濟衰退、下滑的背景下,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因此,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證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⑦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第1版。2009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29 條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次年,又發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多個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等①《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人民日報》2010年5月15日,第6版。,既為民間投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也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民營經濟轉型與新飛躍時期(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同時也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從國際層面來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和投資日益增多,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成為推動外貿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力量,對于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從國內層面來看,民營經濟在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就業、社會穩定等多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積極推動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有機統一。

2012 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②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第1版。,積極促進各種經濟成分公平競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持續繁榮。2013 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③《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求是》2013年第22期。,以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2015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強調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④《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年第29期。,鼓勵包括非公有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融合發展、合作共贏,為中國經濟提供更多的發展動力。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強調“有恒產者有恒心”,要“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人民日報》2016年11月28日,第1版。,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實現資源整合和資本增值。

隨著黨和國家對市場經濟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促進市場主體的多樣化和創新發展。2020 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人民日報》2020年11月4日,第1版。,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推動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2021 年,《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⑧《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激發企業家的創新活力和創業熱情,使其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⑨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9頁。,加快推動中國經濟朝著更加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可見,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與制度體制調整新變化,反映了黨和政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認識的逐步深化和對民營經濟發展重視程度的提高,為民營經濟的健康成長和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實踐證明,民營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高度一致性,推動和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是一種符合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內在要求的、必然的和正確的歷史選擇。

三、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一)民營經濟的穩步發展為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系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產生了同舊的所有制關系不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必然結果”。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8頁。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逐漸提升,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日趨完善,最終突破了單一化的所有制模式,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主體多元結構。民營經濟作為非公有制經濟中主要的經濟組織形式,其發展是要促進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和協調發展,保留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仍然適合生產力的方面。②楊小勇、余乾申:《新時代共同富裕實現與民營經濟發展協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在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民營經濟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環境。民營企業的興起和壯大,推動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和市場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和靈活性。一方面,民營經濟的穩步發展為深化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經驗積累,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轉型,促進了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和增值。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權多元化等措施,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形成了合作互補、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局面,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民營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展現的靈活性、創新性和市場適應能力,推動了所有制結構的優化,增加了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當經濟面臨外部沖擊或市場波動時,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應對策略,有利于降低風險和損失。

從分配制度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對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我國分配制度改革具有積極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收入分配差距也日漸增大。問題的復雜性在于: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征,即城鎮內部、鄉村內部、城鄉間、行業間和地區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并存且相互交織、相互影響。③權衡:《收入分配經濟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頁。而民營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會的流動性,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推動了城鄉和地區間發展均衡,從而縮小了收入差距。就初次分配而言,民營經濟的發展為就業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社會流動性的增強以及就業機會的增多,有效減少了失業人口,促進了勞動者收入來源的增加。個體和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競爭獲得更多收入和利潤,進而促進收入分配的多樣化和合理化。就再分配而言,民營企業在納稅和社會保障方面,為再分配提供了財政支撐。政府可通過稅收調節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財富再分配的目標,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就第三次分配而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社會發展和公共服務作出了貢獻。不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積極參與慈善捐贈,向社會公益事業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通過設立慈善基金、捐贈款項物資等方式,幫助了弱勢群體,改善了社會福利和救助條件。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單一的某種所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融合,而是包括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所有制結構或所有制體系與市場經濟的融合。④崔建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重邏輯》,《改革與戰略》2021年第9期。這就意味著,除了國有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等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融合,也應包括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融合。首先,民營經濟作為市場主體之一,其發展壯大豐富了市場主體的多樣性,它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為市場經濟提供了更廣泛的參與者,有效激發了市場競爭和創新活力,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其次,民營經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性,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它以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敏感性,引領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了整體產業競爭力。最后,民營經濟的發展擴大了財富創造和分配的渠道,促進了財富的廣泛參與和公平分配。通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民營經濟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機會??梢?,民營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民營經濟的轉型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質量發展是速度與效率并重、質量與數量統一的發展,是在穩定增量的基礎上實現經濟質的飛躍的發展①周文、李思思:《全面理解和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內涵特征與關鍵問題》,《天府新論》2021年第4期。,既強調速度和規模的增長,更注重效率、質量和可持續性的提升。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主體、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增加創業就業的重要渠道。民營經濟的轉型升級,有效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優化了資源配置,推動了經濟發展的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首先,民營經濟是推動動力變革的有效力量。馬克思指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消耗的勞動量……而是取決于科學的一般水平和科技進步,或者說取決于這種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5—196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其創新發展有效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從科技創新來看,民營經濟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專利產出不斷增加、新產品開發效益不斷提高,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先鋒作用越發突出。③王海兵、楊蕙馨:《中國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40年:回顧與展望》,《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年第4期。從產業轉型來看,民營經濟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敏捷性,能夠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及時推出新產品與新商業模式,進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勞動者素質來看,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人力資源水平,民營企業非常注重組織技能培訓和高素質人才引進,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學習和提升技能的機會,有效提高了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傊?,在推動動力變革的過程中,民營經濟以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創新效率,為促進科技進步、實現產業轉型、打造人才梯隊、增強經濟活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民營經濟是推動效率變革的積極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逐漸成為眾多經濟領域的主要生產力量。相較于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擁有更高的效率,其資產回報率、留存收益和增長速度都高于國有企業。④尼古拉斯·拉迪:《民有民享——中國私營經濟的崛起》,鄭小希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5年,第97頁。從市場競爭來看,民營企業是市場競爭的重要主體,其發展壯大有效激發了企業間的競爭活力。由于規模相對較小,民營企業不僅能夠更加高效地運營和管理,還能夠靈活調整生產和供應鏈,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產品和服務,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供了重要動力。從國際市場影響力來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制定全球化發展戰略,拓展海外市場,參與全球范圍內的分工與合作。民營經濟充分利用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更多的認可與市場份額,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從企業家精神來看,民營企業家通常具備較強的創業精神、市場敏感度和積極的進取心。在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和企業家通常能夠敏銳地捕捉市場機會和空白領域,找準市場需求缺口,并提供相應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梢?,民營經濟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國市場配置效率提升的助推器。

最后,民營經濟是推動質量變革的重要主體。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看,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推動了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提高了供給體系的質量。民營企業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不斷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轉型,優化了資源配置,又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所有制改革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促使改革由體制外向體制內推進,推動著國有經濟改革。這種推動作用具體表現為“壓力效應”“示范效應”“補償效應”“接盤效應”“互補效應”。⑤李濟?。骸睹駹I經濟與中國現代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8年,第209頁。從產業鏈協同創新來看,民營經濟通過與其他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合作,促進了社會資源整合與技術的交流合作,推動了產業鏈的協同創新與科技的跨界融合,提高了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發展質量??傊?,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助推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從本質上講,民營經濟就是以民為本的經濟。它既是一種依靠“民資、民智、民力”發展經濟的形態,也是一種“民本、民主、民享”的經濟發展路徑。①龔曉菊:《制度變遷與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2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實現了從“零”到“五六七八九”的突破,在夯實物質基礎、提供就業機會、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②周文、白佶:《論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發展》,《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為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方面,民營經濟是增加就業創業、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的強大動力,是縮小貧富差距、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民營經濟是優化所有制結構的重要手段,是增加稅收、提升再分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完善市場經濟、促進生產關系市場化的重要條件。

從增加就業創業、提高居民收入來看,隨著民營經濟數量和質量的提升,我國人口就業的落實情況和從業人員收入的現狀有了明顯改善。民營經濟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使其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更多的剩余勞動力。民營企業的發展,能使更多的自然人變成創業的主體,在創造財富中獲得財富,在創造價值中實現價值。③黃建宏;《民營企業成功與失敗》,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年,第9頁。除直接創造就業崗位外,民營企業還能夠帶動供應鏈、配套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形成多層次的就業鏈條??梢哉f,民營經濟的發展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機會,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個人的自主權和發展空間,增加了勞動者的收入來源,縮小了貧富差距。本質上,民營經濟是“老百姓經濟”,是在人民群眾的自我創業欲望和商品經濟意識中誕生的經濟形態。④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第82頁。不同于資本主義經濟僅僅對資本家負責,只負責保護資本家或資本家集團的利益⑤薛暮橋:《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0—51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民營經濟上可對國家負責,下可對本企業的職工負責,是一種向民而生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經濟形式。

從增加國家稅收、提升再分配能力和水平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收入來源,促進了國家稅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再分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民營企業通常具有多元化和靈活性的特點,能夠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保障產品生產和供應的順暢進行,增加了相關產業的稅收。多元化的稅收來源擴大了國家的稅收基礎,進而提高了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了國家財政實力。另一方面,民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積累,為國家提高社會再分配能力和水平奠定了財富基礎。通過稅收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可以利用稅收進行再分配,將一部分財富用于支持公共事業建設、社會保障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有利于減少貧困和不平等現象,改善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條件,為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提高供給質量、夯實共同富?;A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既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使人民群眾在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更好實現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一方面,如果只有國有企業的“舉國體制”,而沒有民營經濟創造社會財富作為“支撐體制”,國民經濟難以良序運行。⑥周文、司婧雯:《當前民營經濟認識的誤區與辨析》,《學術研究》2021年第5期。相較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常更加注重市場競爭和效益,機制的靈活性使其經營策略和業務模式能夠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在資源配置方面,民營經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資源,將其投入到更具潛力和前景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中,推動其發展壯大,既為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提高產品質量、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民營經濟作為一種從民而來、應民而生的經濟形式,其發展壯大不僅帶來了個人財富的增加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還強化了經營者在經濟活動中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推動經營者更好地成為“社會人”。

四、以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一)夯實市場經濟的基礎制度,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9頁。只有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才能為民營經濟提供更穩定、公平和透明的經營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推動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繁榮。

首先,要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作為制度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產權制度在經濟制度體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產權制度,是改善經濟環境、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穩定社會預期、激發社會創造力的根本所在,是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從產權界定來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是產權交易的基礎。要明確規定各項資源、資產和權益的歸屬主體,建立健全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和各種數據等產權保護制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產權糾紛,保障民營企業更加明確、穩定和高效地進行經濟活動,促進市場的健康運轉。從產權保護來看,要消除產權保護中的所有制歧視和不平等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公有產權和非公有產權,加強對民營經濟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彌補民營經濟產權保護制度的空白。從產權交易來看,要構建全國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創新市場機制,完善國有資本產權交易市場,建立高效透明的多層次交易平臺,為非國有資本贏得重新投資與盈利的機會,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②任保平、呂春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前瞻》,《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其次,要完善市場準入與市場競爭制度。一方面,建設寬松有序、便捷高效的準入制度。一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確?!耙粏伪M列、單外無單”;二要堅持“一案一核查、一案一通報”原則,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通報制度,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運行;三要建立長效機制,穩步推進證照分離的“四扇門”改革,推動準入和制度不斷優化,以保持制度的活力和適應性,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完善市場競爭制度、優化市場環境。一要健全透明規范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持按需審查,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公平競爭審查,關注可能導致市場失衡和不公平競爭的行為,增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二要加強政府部門監管合作與信息交流,形成聯防聯控機制,共同監督市場競爭行為,避免出現監管“盲區”;三要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于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進行懲罰,對于有益于公平競爭的行為給予獎勵和支持。

最后,要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能夠有效增強民營企業的信用意識、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的完善,一要建立健全信用評級體系和信用獎勵機制,對于信用等級較高的個人和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貸款優惠、市場準入優先等激勵措施,對于信用等級較低者進行警示和監管;二要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形成全面、準確、及時的信用信息庫,提高信用信息的覆蓋率和質量,同時引入信用保險,鼓勵企業強化信用意識和信用管理;三要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對于失信行為者,要求其采取積極措施補救,重新樹立信用;四要推動信用立法,開展信用認證體系,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形成多方參與的信用約束網絡。

(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民營經濟內生動力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大發展的時代,民營企業不斷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立足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增強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既要提高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優化產品和服務,又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效率和競爭力;既要構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平臺,形成戰略技術聯盟,又要加強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

首先,提高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皠撔隆笔且粋€“內在的因素”①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何畏、易家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中譯本序言第4頁。,是民營企業不斷適應市場變化與需求,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的源泉和動力。一方面,要鼓勵民營企業制定與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趨勢相契合的戰略規劃,增加科技研發投入,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研發效率。技術變化作為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②E·赫爾普曼:《經濟增長的秘密》,王世華、吳筱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33—34頁。,是民營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創新能力、贏得競爭優勢和發展契機的關鍵。民營企業應積極關注技術變化的趨勢,主動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另一方面,要鼓勵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更為多元化和更具多樣性的發展。從現實發展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拓寬了科技創新的發展空間、提高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效率。③周文、施炫伶:《中國式現代化與數字經濟發展》,《財經問題研究》2023年第6期。鑒于此,民營企業應積極開展數字化服務和電子商務,提高數字化轉型能力。民營企業間也應加強信息交流與合作,促進信息共享和開放,打破數據孤島,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經濟更多元化發展。

其次,構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平臺,建立聯盟合作機制。企業研發能力是制約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而“以企業為主體構建產學研結合創新平臺,是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選擇”。④王克忠、李國榮、黃寶平主編:《非公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51頁。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引導和資助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平臺,利用科技創新園區、技術轉移中心等為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交流合作的場所和資源支持。要建立技術轉移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專業的技術轉移服務,幫助企業獲取符合其需求的科技成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經濟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成果轉化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戰略技術合作,實現資源與經驗共享,共同研發關鍵技術、解決行業難題。鼓勵民營企業跨行業合作,推動技術在不同行業間的轉移和應用,促進產業間的融合與升級,從而形成特色的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韌性。

最后,加強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具有追求創造財富和資本增值的巨大動力源泉⑤張思平:《國企改革:深圳實踐與未來方向》,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260頁。,擁有將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組合以謀取收益最大化的特殊才能,而企業家精神則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組織專業培訓和教育活動,提供管理、創新、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民營企業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同時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企業家之間交流合作、經驗分享,鼓勵民營企業家從他人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拓寬視野。另一方面,要鼓勵民營企業家“把科學首先看成是歷史的有力杠桿,看成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2頁。,同時構建相應的容錯機制與激勵機制,加大民營企業金融支持,為科技領軍企業提供貸款、融資等服務,降低創新風險,以激發民營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的發展,實現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轉化。

(三)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民營經濟國際競爭力

對外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⑦周文:《中國道路:現代化與世界意義》,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218頁。,也是提升民營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既能夠擁有更多機會學習并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也能夠在合作與競爭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技術和產品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更應積極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也要抓住開放機遇,積極拓展國際貿易,主動尋求海外資源和市場,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實現企業國際化發展。

一方面,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推動國內規則、規制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速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民營企業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度型開放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的必然選擇,它能夠有效擴大市場準入,降低市場壁壘,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既需要制定和完善與開放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市場準入規則、貿易投資規則和競爭規則等,也需要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修訂,逐步實現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F存的問題是,盡管積極推進國內規則國際化進程是化解“規則壓力”的有效選擇①李明月:《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06頁。,但由于制度型開放具有“規則導向”的突出特點,主要代表和反映了發達經濟體的利益訴求。②戴翔、張二震:《“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制度型開放》,《國際經貿探索》2019年第10期。因此,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和改革,推動國際規則更加公正和平衡,促進制度型開放更加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求,進而為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可靠的外部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以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為核心,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鼓勵民營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企業國際化程度。首先,構建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格局。一要積極參與多邊、雙邊和區域貿易合作,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不同層次的開放合作機制建設;二要推動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廣泛開放,特別是依托數字貿易,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對外開放,促進跨境數據流動和數字產業鏈的全球合作;三要在政策、市場準入、投資環境、人員流動等方面實現全方位開放,為民營企業提供平等、公正、便利的投資和經營環境。其次,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網絡和海外業務。更大的市場鼓勵更多的研發③E·赫爾普曼:《經濟增長的秘密》,王世華、吳筱譯,第45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民營企業有更多機會進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與不同種類的企業展開交流合作,接觸更豐富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質資源,推動企業技術升級和產業優化升級。并且,不同的市場環境還能夠幫助民營企業適應國際化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增強抵御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和規則壓力的能力,進而實現更持續、更穩健和高質量的發展。因此,一要加大民營企業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降低企業的參與成本,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開展合作項目;三要為民營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機制,降低企業在項目投資和運營中的風險,增強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和積極性。

(四)處理好“三對關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社會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各主體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復雜的經濟生態系統??v觀民營經濟發展歷程,其發展問題不僅僅在于民營經濟本身,更在于其與國有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關系問題④周文、司婧雯、何雨晴:《繁榮與富強:大國治理的政治經濟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160頁。,還在于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調整和完善。只有妥善處理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在彼此間形成和睦共處、通力合作的協同效應,才能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處理好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制度的特色所在。改革開放40 多年以來,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平等享受國民待遇的市場主體”的深化過程。我國市場經濟的實踐證明,市場經濟的效率來自競爭,無關乎產權私有與否,公有制經濟能夠與市場經濟兼容。⑤劉瑞:《論習近平經濟思想之市場經濟觀》,《財經問題研究》2018年第7期。不同所有制經濟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而非相互對立、相互抵消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統一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因此,進入新時代,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資本運營能力,也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因素,實現二者互補共存、協調發展。

其次,要處理好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我們不能陷入“國進民退”或“民進國退”的誤區,而應該秉持“國民共進”的理念,讓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協調發展、相互融合。一方面,國有經濟在國家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主導地位,是國家經濟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民營經濟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稅收、穩定就業、推動創新的主要力量,在市場競爭中具有靈活性和高效性,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作出了巨大貢獻。實現“國民共進”關鍵在于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布局過窄,不利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從而影響國家對關鍵行業的控制;布局過寬,則不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進而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①楊瑞龍:《構建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協調發展的微觀基礎》,《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3年第6期。因此,要根據兩者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采取差異化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兩類企業通過合作和協調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最后,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社會經濟體系中最基礎的關系,共同構成了經濟體系的基礎框架。一方面,市場是最有效的配置資源的方式,能夠通過供求關系和價格機制自發完成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經濟交易更加便捷高效。但是,“市場不是孤立于外部世界的東西,而是由社會塑造、在具體情境下多邊作用的結果”②瑪麗安娜·馬祖卡托:《增長的悖論:全球經濟中的創造者與攫取者》,何文忠、周璐瑩、李宇鑫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年,第239頁。,并且市場機制的局限性也會導致市場失靈,而市場失靈的普遍性必然要求政府干預的普遍性。③楊天宇:《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預理論評析》,《學術論壇》2000年第2期。另一方面,政府是宏觀經濟調控和市場監管的主體,既能夠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手段來調整經濟運行,彌補市場失靈,又能夠對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進行監管,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但如果政府過度干預市場,也可能會扭曲市場機制,限制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空間,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因此,將政府職能絕對化,要么必須干預市場,要么絕對不能干預市場都是不符合實際的。④查爾斯·P. 金德爾伯格:《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朱雋、葉翔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在經濟運行層面上,應充分發揮市場與政府的優勢和強項,提高兩者耦合的可能性和現實性,推進兩者的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從而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