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性護理教育對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照顧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2023-03-01 18:21張翠娟夏詩嘉李惠瓊鄧建軍
四川精神衛生 2023年4期
關鍵詞:延續性出院情緒

張翠娟,夏詩嘉,李惠瓊,張 帆,鄧建軍

(1.中國人民解放軍301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北京 100853;2.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 400715;3.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 100190;4.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通信作者:鄧建軍,E-mail:1583481983@qq.com)

有五分之一的中國成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冠狀動脈疾病大約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35%,是中國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療方式,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因住院時間短、手術創傷小等優點已被廣泛使用,但由于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創傷性和特殊性,患者術后需要高質量的護理[3]。研究表明,照顧者的護理技能和護理知識直接影響心臟大血管外科患者術后康復質量[4-5],且過渡期護理計劃有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狀況[4,6]。關于照顧者因素與患者康復質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照顧者可通過多種途徑影響患者康復[7-9],其中,照顧者情緒狀態是重要的影響因素[10-11]。根據生態系統理論[12],照顧者的情緒狀態與患者的情緒水平及康復質量緊密相關?;颊叱鲈涸缙冢ǔ鲈汉蟮?0天內)是照顧者最容易產生焦慮的時間[10],提高照顧者的護理技能有助于降低其焦慮水平[10-11],但是,有關延續性護理教育對照顧者焦慮情緒的改善作用結果并不一致[13-14],且缺少有關緩解照顧者焦慮情緒的干預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實驗設計,考查延續性護理教育能否降低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照顧者焦慮水平,為改善照顧者焦慮情緒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21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招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和第六醫學中心接受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照顧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家庭中除了所照顧患者外,無其他心臟病患者;③患者術后與其同住。排除標準:①既往曾照顧過其他心臟病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或在醫院期間存在心理問題傾向者。符合入組標準且不符合排除標準共120人。采用系統隨機取樣法,將照顧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 人。本研究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法

患者出院前,研究組和對照組均接受常規護理教育:通過宣傳手冊介紹合理用藥、飲食以及術后功能鍛煉等?;颊叱鲈汉?,研究組接受為期4 周的延續性護理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2.1 成立延續性護理教育小組

由2 名主管護師與1 名臨床心理學研究生組成合作教育小組。其中,主管護師負責護理相關知識教育;心理學研究生負責心理支持教育、心理咨詢以及研究過程的掌控。

1.2.2 實施過程

首先,建立照顧者微信群,指導照顧者熟練掌握微信操作方法,以及通過微信填寫調查問卷等。其次,確定延續性護理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術后護理支持、健康狀況隨訪、醫護咨詢、胸部和腿部傷口護理、藥物咨詢、并發癥管理以及術后危及心肺功能的風險因素管理、心理問題、飲食和身體活動建議等。第三,分階段進行延續性護理教育:第一周,進行專項健康教育,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識,幫助照顧者了解心血管疾病術后護理知識并提高相關技能;第二周,重點評估與疾病相關的癥狀和患者心理狀態,若發現患者存在負性情緒,及時請課題組工作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第三周,發送合適的功能鍛煉視頻,指導患者鍛煉下肢功能;第四周,指導患者從功能鍛煉過渡到日常生活,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身體機能,減少并發癥。延續性護理教育均在每個星期周一、周三、周五的19∶00-20∶00進行。

1.3 評定工具

采用自編人口學資料調查表收集患者照顧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與患者的關系以及工作狀況。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定照顧者的焦慮癥狀及其嚴重程度。SAS共20個條目,采用1~4分4級評分,20個條目評分之和為總粗分,總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數部分為標準分,即SAS評分。SAS評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為重度焦慮。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9。

1.4 評定方法

于患者出院前,采集照顧者一般資料,并進行SAS 評定。于患者出院后1 個月進行電話隨訪,對兩組照顧者再次進行SAS評定。兩次問卷評定均采用統一指導語,并告知問卷調查目的是進行護理科研,并承諾對數據完全保密。同時,要求照顧者通過自評方式完成調查問卷,每次限時15 min。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或配對樣本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一般資料

共120 名照顧者完成本研究,年齡23~68 歲[(52.67±6.84)歲]。研究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見表1。

2.2 兩組SAS評定結果比較

患者出院前,研究組與對照組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50,P>0.05),兩組SAS 評分≥60 分的人數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6.67% vs.78.33%,χ2=-0.048,P>0.05)。

患者出院1個月后,研究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t=-4.913,P<0.01),研究組SAS 評分≥60 分的人數占比低于對照組(41.67% vs.75.00%,χ2=-13.714,P<0.01)。

患者出院1 個月后,研究組SAS 評分低于患者出院前(t=6.967,P<0.01),且研究組SAS評分≥60分的人數占比低于患者出院前SAS 評分≥60 分的人數占比(41.67% vs.76.67%,χ2=15.211,P<0.01)。

患者出院前和出院1個月后,對照組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65,P>0.05),且患者出院前和出院1個月后,對照組SAS評分≥60分的人數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8.33% vs.75.00%,χ2=0.186,P>0.05)。見表2。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延續性護理教育后,研究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也低于患者出院前SAS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延續性護理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照顧者的焦慮水平。此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延續性護理教育對照顧者具有積極作用,可能有助于增強其應對能力[5,13],進而提升對患者的護理質量[13,1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延續性護理教育為照顧者提供了護理指導,同時得到了一定的社會支持[16-17]。其中,護理指導主要通過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來緩解照顧者技術層面的焦慮感[18-19],社會支持可緩解人際層面的焦慮感[20],進而增強了照護者的應對能力和相關技能。研究結果驗證了延續性護理教育具有積極的情緒緩沖或調解效應[21-22],研究組從患者出院當天開始接受延續性護理教育,重點內容包括健康教育、提供在線咨詢以及指導患者功能鍛煉。對照組在患者出院后,照顧者將獨自完成對患者的術后康復護理。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驗證了生態系統理論,即患者與照顧者在同一系統中相互作用與影響的機制[23-24]。

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出院1 個月后,研究組SAS 評分≥60 分的人數占比低于對照組,也低于患者出院前研究組SAS 評分≥60 分的人數占比,即延續性護理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照顧者中度及以上焦慮的人數比例,提示延續性護理教育對接受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照顧者具有一定的緩解焦慮情緒的作用。既往研究也表明,持續性過渡期護理支持為照顧者對患者給予高效照護提供了基礎,幫助照顧者掌握一定的護理技能,有助于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續的、高質量的護理[25]。此外,家庭隨訪和延續支持有助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恢復社交生活,提高術后生活質量[26-27]。延續性護理教育改善照顧者焦慮情緒的效應機制,可能是持續的護理干預有利于建立患者及其家庭成員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信任和協作關系,減少患者出院后照顧者在對患者護理中可能面臨的問題[26]。延續性護理教育能為照顧者提供更多的護理咨詢和技能,增加護理應對能力。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全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照顧者的焦慮水平,并為患者術后康復的護理管理提供參考。提示護理教育和在線護理指導等干預活動,可能有助于降低照顧者的焦慮嚴重程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本研究局限性:由于取樣和研究時間問題,研究的生態效度和照顧者焦慮情緒改善的機理研究尚存在局限,未來可進一步在真實世界考查延續性護理教育對患者照顧者焦慮情緒的改善機制,以及照顧者焦慮情緒對患者術后康復的作用機制。

猜你喜歡
延續性出院情緒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延續性護理管理在回訪中心的應用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情緒認同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