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機理、表征、癥結及策略

2023-03-02 12:37門超周旺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2期
關鍵詞:癥結產教融合機理

門超 周旺

[摘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質是產業與職業教育的多維鏈接而實現深度融合,以知識勢差機理、資源集成機理為基礎,提出了技術研發合作模式、實體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養合作模式三種產教融合表征形式?;诖?,文章從戰略導向、路徑選擇、結構鏈接、保障條件等方面闡述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的癥結,從而提出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推進策略,包括以育人為核心,立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區域性產業發展;以穩固為原則,拓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以鏈接為抓手,實現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在要素對接;以機制為突破,搭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機理;模式;癥結

[作者簡介]門超(1981- ),女,黑龍江七臺河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周旺(1965- ),男,廣西博白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教授。(廣西? 南寧? 530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技術時代知識變革與職業教育課程轉型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YJC880014,項目主持人:方緒軍)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03-0045-07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和任務。為了落實十九大精神,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總體形成”。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指明了具體方向與路徑?!掇k法》不能僅僅被視為一個孤立的文本,而應該將其與《報告》和《意見》聯系起來,這意味著“報告—方向”“意見—路徑”“辦法—措施”是環環相扣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邏輯鏈。由此可見,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實施載體和主要內容,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邏輯目的和價值歸屬。兩者在職業教育學科語境中呈現出形式上耦合、結構上補充、運行上共生、邏輯上契合的樣態?;诖?,應以產教融合機理與模式為出發點,深入研究產教融合中職業教育發展的癥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

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機理

“機理”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功能,在一定的系統結構中各要素的內在工作方式以及諸要素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運行規則和原理。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機理是在深入考量產業、企業、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要素的基礎上,探究多種要素在職業教育生長的場域中形成的職業教育話語表達。

(一)知識勢差機理:知識流動的質量勢與數量勢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典型的跨界性概念,是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鏈接而形成的實踐性經驗,兩者呈現不同的知識位勢屬性。所謂知識位勢指的是知識主體因為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知識而具有能量的狀態,同時,也表明了知識主體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其中職業教育擁有科學理論與技術研發的優勢,而產業則具有技術實踐與應用的優勢,這便產生了表示不同知識主體知識位勢的差距。學者Ryu認為,組織在某專業領域的知識位勢是該領域中知識廣度與深度的函數。換句話說,知識位勢促使社會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而在不同知識場域中的職業教育與產業在知識數量勢和知識質量勢以及知識的屬性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便產生了知識在不同主體之間的流動。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話語語境中,職業院校與企業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主體,職業院校在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上具有高技術性知識勢差,而產業則具有高實踐性知識勢差。由此可見,職業院校與企業處于知識勢的知識主體,對于知識的不同形態存在著高位的知識勢差。正是由于兩者存在著一定的知識勢差才導致知識由知識勢差高的主體向知識勢差低的主體流動。因此,從技術性知識而言,職業教育占據高技術性知識勢差高的主體地位,知識流向是從職業教育向產業流動,如科研成果轉化;而企業占據實踐知識勢差高的主體地位,知識流向是從產業向職業教育流動,如實踐性課程等。

(二)資源集成機理:社會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類型,其與產業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性,由于兩者在總量分配方面的勢差,便產生了資源之間的互動?!百Y源集成”源于“技術集成”,原是指將各種技術在同一個平臺上集成和組臺,實現集成創新和效應。一方面,社會資源在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形成資源的共建效應。從職業教育語境而言,資源集成是指將職業教育通過產教融合辦學模式,與行業企業合作,吸納包括產業中的技術人力資源、知識資源、設備資源和資本資源等,并且與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等教育要素相融合,實現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的整合,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社會資源的共建是資源集成的先決條件,而資源共享則是資源集成的目的。資源共享是強調發揮職業教育與產業雙主體的地位,對現有資源實現要素整合、結構優化、關系捋順,使社會資源與職業教育資源融合,以實現社會資源的共享。

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表征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的關鍵點在于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的關系,以便形成兩者融合共生的發展狀態,這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理想狀態。綜合國內外關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時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現有的辦學經驗,將產教融合模式的表現形式歸納為技術研發合作模式、實體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養合作模式三種表征形式。

(一)技術研發合作模式

從職業教育語境來看,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發的話語權,占據知識勢差高的主體地位,對于技術改造、革新和升級具有極大的意義。在技術研發合作模式中,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以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作為項目合作結合點,以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點等真問題為出發點,以校企合作為主要手段開展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技術服務等工作,其表征形式主要包括技術轉讓與咨詢、技術服務與推廣以及共同研發技術項目等。這種合作模式是我國最為廣泛的一種產教融合模式,具有職業教育產業的結合度較高、抗風險能力強、風險機會較小、可操作性強等特征。同時,該模式基于不同技術形態的分配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優勢互補的效應,可以讓職業院校更了解行業企業的需求,聚焦企業技術技能提升。但是該模式往往局限于工具性價值取向下的技術研發層面,重視技術層面上的改造與升級,凸顯了市場需求為導向下的技術訴求,卻忽視了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導致職業教育的教育屬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個體全面發展。

(二)實體共建合作模式

從產業與職業教育融合趨勢來看,在融合的過程中要搭建一個合作平臺。一般來說,實體性的合作平臺是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校中廠、廠中?!北闶堑湫偷男问?,除此之外,還包括創新研發工作室、技術研發中心、大師工作室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在實體共建合作模式中,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以利益共同點為基礎,通過共同建立工廠、工作室、研究所、實驗室等實體性機構,開展營利型、技術研發型、技術轉讓型等經濟性行為,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屬于長期性的戰略合作關系。同時,這種合作模式在多維、廣泛、開放的實體平臺上較好地實現了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協同合作,具有校企雙方依存性強、利益一致性強、合作方式多樣等特征。但是,這種模式過多地強調以市場經濟導向下校企利益契合點的構建,實現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共同利益,企業為職業院校提供大量資源,職業院校為企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雖然在實體共建平臺上師資得到了提升,但由于有些實體性建設項目過分強調經濟利益的驅動,卻忽視了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等內生性的發展需求,反而陷入了唯經濟利益的思維窘境,導致合作模式成為功利主義的載體。

(三)人才培養合作模式

從產業需求與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校企雙方利益最大化的實現也是產教融合的目的。一般來說,職業教育是以培養產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己任,體現出育人的教育屬性;而企業則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的市場行為主體,由此可見兩者對于合作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在實踐中,在職業教育內生性需求驅動下,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衍生了人才培養合作模式。該模式是以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為合作目的而形成的合作形式,在合作中重視產業要素與職業教育內部要素的結構性融合,以此獲取技能人才的讓渡,呈現出一種雙向的人才培養回路。除此之外,人才培養合作模式還重視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性合作內容鏈接,包括課程與崗位相鏈接、技術工人與師資相鏈接、產業分布與專業調整相鏈接、技術需求與技術研發相鏈接等,實現全方面、立體化的鏈接。

基于上述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表征形式的分析可見,隨著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化,形成的三種產教融合模式代表著三種不同的合作方式,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都起到了獨特的作用。這三種產教融合模式中校企雙方在獲得較大利益的同時,其可持續度與實施難度呈現出正相關,而實施難度與風險程度呈現出負相關。

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的癥結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重點在于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的融合。產教融合的話語初衷在于使產業與職業教育合為一體,但是職業教育的學科屬性要求產教融合既是產業與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種表征形式,同時也要保持產業與教育兩者的相對獨立性。在融合過程中,職業教育與產業既存在著融合的可行性和范圍域,同時也存在著融合的排斥性與矛盾域,使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在戰略導向、路徑選擇、結構鏈接、保障條件等方面形成癥結,造成融合的表面化、淺層化。

(一)戰略導向:合作對象單一化,融合雙方的適配性不強

戰略導向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在戰略目標層面的定位和設計,只有堅持戰略導向,才能保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陷入短期的、急功近利的線性產教對接境地?!兑庖姟分忻鞔_指出,面向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完善教育資源布局,加快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創新教育組織形態,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這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基本原則和目標之一,也是回答“職業教育服務需求定位”的問題。產教融合是產業與職業教育以校企合作為載體生成的一種合作形態,然而職業教育在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存在著戰略導向的迷失,集中表現在職業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或境外的大型企業,呈現出合作對象的單一化,卻忽視了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性企業發展的任務和使命,更忽視了產教融合雙方合作的適配性與耦合性。這種合作的戰略導向實質上是虛榮心驅動下的“功利主義”意識形態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集中體現,沒有考慮到職業教育內生性的發展需要以及職業教育的時代使命。產教融合強調融合的適切性和耦合性,即雙方融合是否有可行性和可行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僅僅是表面的結合,而應該是全方位的融合。忽視職業教育本身的辦學基礎、區位條件等自然性的條件,往往會導致產教融合過程中出現“排斥效應”,造成“水土不服”。同時,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要立足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一般來說,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為己任,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滿足本地區內人力資源的需求為基本依托,形成雙向互通、支撐協作的產教關系。然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戰略導向的迷失,無疑是舍近求遠、舍本逐末,既不能滿足地區社會經濟、產業發展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使職業教育偏離了社會服務最初的動機。

(二)路徑選擇:合作穩定性不足,融合路徑受阻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本質上是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而實施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是將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為一而生成的新業態,其中鏈接兩者之間的路徑便是產教融合能否實現理想狀態的必要條件。產教融合的最初形態是校企合作,也是最為有效的載體。長期以來校企合作往往是在國家的政策引導下被動式地開展合作。雖然近些年國家通過政策出臺、財政支持等方式力求將被動式的、外生性的合作轉變為主動式的、內生性的發展,但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合作態勢,其合作的穩定性不足。特別是由于職業教育與產業在主體性質、體制、功能和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加上校企合作缺乏成熟的運行機制、體制和模式,同時政府溝通、協調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導致大部分校企合作都是依靠人脈關系和單方的利益在維系。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多樣,其中產教融合制度層面上的缺位是導致校企合作不穩定的法理障礙。一方面,從制度的剛性到柔性存在著落地盲點。政府層面對于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相關政策文本中政府的責任僅僅停留在政策層面,屬于剛性的政策符號,側重于法理性的規定,卻缺少柔性的政策執行力,導致政策落地存在執行盲點,具體盲點表現在政府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過程缺乏運行機制、體制和模式等成熟化、制度化的執行措施。另一方面,從利益的選擇到執行存在著合作切合點不對稱。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直接的執行主體在于產業與職業教育,具象為職業院校與企業,然而,校企合作中大多數合作存在著契合點不對稱的問題。從育人切合點來看,企業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形式大于內容,企業育人主體地位缺失,處于被動育人地位。從管理權限切合點來看,高職院校歸屬教育部門主管,而企業則根據經營特征歸屬于不同的部門,二者主管部門不同,且上層主管部門之間幾乎沒有關聯,然而,由于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聯系不夠緊密,導致企業看不到顯性或隱性利益,缺乏利益驅動,企業主動參與高職院校辦學的意愿越來越薄弱。契合點的不對稱導致校企合作無法穩定、長久,融合的路徑也因此受阻。

(三)結構鏈接:合作模式單一,融合內在結構不對稱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內生性的自覺發展模式,是職業教育學科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生成的,實現這一目標的重點在于“如何使產業與職業教育兩者融合為一”。然而,由于產教融合模式中校企主體在利益出發點、內部結構以及運行機理等方面存在著不對稱性,因此,產教融合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的融合。一方面,產教融合模式單一化,忽視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相融合?,F有的產教融合模式集中在技術研發合作模式和實體共建合作模式上,過于強調經濟利益在校企之間的分配權重,而忽視職業教育的教育屬性,即使是產教融合視域下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也存在著唯企業依附論的誤區,將人才培養片面地理解為服務企業崗位的技術需要。這種唯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片面的“技術融合”論,而非以育人為核心的全方面融合,背離職業教育的初衷,制約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合作內容上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化與具體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重在以育人為核心的結構性融合,既包括管理、機制、體系等管理結構之間的融合,同時也包括專業與行業、課程與崗位、師資培養與技術培訓、技術研發與技術變革等內容結構的全方位融合。然而,現實中產教融合體系中出現了系統混亂、合作模糊等問題,導致內容結構上的不對稱,致使產教融合內在結構的錯位和不對稱。其中,系統混亂集中體現在融合過程中缺乏頂層設計和運行機制,導致融合的無序、雜亂;而合作模糊則集中體現在融合指標不具體、過于抽象,導致融合浮于表面、可操作性不強。

(四)保障條件:合作運行機制不暢,融合程度大打折扣

實現產教融合是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促使產業與職業教育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融合體,進而生成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然而,現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存在著不順暢的外部表征形式,集中表現在政府、企業、職業院校三大利益主體在產教融合中治理角色的履行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能缺位或履職不盡的問題,導致產教融合合作運行機制不暢、融合程度大打折扣。一方面,政府主導協調機制尚待提升?!兑庖姟分兄赋?,政府在產教融合中要履行協調的責任,其中包括財稅用地、優惠政策、財政支持等方面,同時還要協調“企、校、行”之間辦學的相關事宜。但是由于政府的治理結構中往往會出現二元分野后的治理盲點,在政府主導下的產教融合,政府的治理功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由管理轉變為治理、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由整治轉變為服務,積極發揮其主導協調的功能。另一方面,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尚未形成常態化、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兑庖姟分兄赋?,利用市場合作和產業分工,提供專業化服務,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形成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促進校企緊密聯結。然而,在校企合作的整體運行過程中,由于校企之間存在著地緣分離、利益點不切合、動機方向不一致等內在的自然屬性,導致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難以形成,呈現出非常態化的、非連續性的、非穩定性的合作運行機制。

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推進策略

一方面,在職業教育學科話語體系內實現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應用職業教育的學科話語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的融合,解決兩者融合的可行性問題。另一方面,在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的視域下保持職業教育的獨立性。融合強調職業教育與產業兩者合二為一,兩者在個體屬性、學科話語等向度上存在著差異性,兩者的融合是在保持兩者獨立性中實現融合。換言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既要保持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還要堅持職業教育的學科獨立性,實現跨界屬性與學科屬性相統一。

(一)以育人為核心,立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區域性產業發展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設計的邏輯起點在于通過產教融合來實現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然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著功利主義的戰略導向,片面地認為企業的規模與實力決定了校企合作的質量、產教融合的深度,往往導致實現層面校企合作中的“水土不服”。因此,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堅持以育人為核心,選擇適配性、耦合性強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同時還要立足于職業教育服務地域性產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始終要堅持育人功能。產教融合邏輯起點和落腳點在于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為產業提供技能人才,這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理念和時代使命??梢哉f,從職業教育的目的出發,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僅僅是職業教育育人的手段或方法,而職業教育育人的教育屬性則是目的。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牢記為區域性產業發展而服務。職業教育是典型的跨界教育,與社會產業的關聯度最大,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職業教育要發揮服務地方產業的時代使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以職業教育專業分布為基礎,將專業發展與地方產業結構無縫對接,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結構性鏈接,進而促使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地區經濟產業人力資源需求的同時,最終實現本地區經濟社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以穩固為原則,拓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點在于強化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其一,凸顯企業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的重要性,這是由企業在產教融合中所處的獨特地位決定的;其二,彰顯企業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的行動力,這是由企業在產教融合中所起到的獨特功效決定的。長期以來,受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校企合作依然留停在“融”而不“合”的狀態,呈現出產教融合不穩定、不持續的實施現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以穩固為原則,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一方面,發揮“政、企、校、行”多主體協同功效。政府要發揮協調多主體的作用,在政策制定、經費支持、資源配置以及主體互動等方面起支撐作用;企業要強化重要主體參與產教融合的作用,拓寬產教融合路徑,開展“引企入教”改革,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等;職業院校要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形成產教雙向互動的發展狀態;行業要強化協調指導的作用,規范發展市場服務組織,健全社會第三方評價,真正發揮行業的業務指導、產業調研以及職業評價等功效。另一方面,拓寬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途徑,創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積極引導校企探索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種辦學模式改革,鼓勵有實力、有基礎的企業依托或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等,創新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拓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合作路徑。

(三)以鏈接為抓手,實現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在要素對接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關鍵點在于如何融合,融合不僅僅包括主體之間的融合,即“政、企、校、行”多主體治理結構的融合,同時還包括多主體內部結構性的融合,即“政、企、校、行”多主體內部內容、形式以及屬性的融合,以便形成“政、企、校、行”在人才培養中的鏈接結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校企多重結構鏈接是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同時還彰顯出校企合作的應然狀態是多維度、立體化的鏈接結構。一方面,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實現校企合作內在多維度鏈接。校企合作要實現深度合作不能僅停留在“一紙協議”或是“合作意識”層面,而是要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從文本符號向行動目標轉變。這就需要實施多維度鏈接,所謂多維度鏈接就是使產業結構與職業教育要素實現鏈接,使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實施、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要素對接產業結構中對應的要素,切勿只重視整體鏈接而忽視多緯度鏈接,走向產教融合浮于表面的歧途。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實現立體化的治理結構。所謂“立體化的治理結構”就是破解“政、企、校、行”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政治和行政、效率和價值等的矛盾和問題,不僅僅給“政、企、校、行”四方的合作在行政管理上造成內耗,同時也導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運行效率的低效。因此,建構產教融合立體化的治理結構就是要以“政、企、校、行”為治理主體,實現在行政治理層面、治理人員層面、治理內容層面以及治理制度與方法層面的立體化鏈接,實現治理主體的多層次化鏈接。

(四)以機制為突破,搭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產教融合是具有一定跨界型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教育形態,既需要產業與職業教育作為主體參與其中,也需要實現產業與職業教育兩者協同性推進、適度性發展,這就要求“政、企、校、行”各利益主體在合理性的運行機制中發揮各自的治理功能,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使命和任務。一方面,發揮政府治理結構的協調功能。從治理結構來看,政府的功能從管理向治理轉型后,政府的協調能力便成為政府治理結構中最主要的治理手段。對于產教融合而言,政府的協調功能主要表現在政策制定與落實、搭建“企、校、行”合作平臺、提供必要的社會資源等,從政策引導、機制平臺、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政府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職能功能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構建“企、校、行”三方協同合作機制。從合作利益共同體的角度來看,“企、校、行”三方合作要建立常態化、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就需要在建立三方利益共同點的基礎上,將三方的意識指向、行動方向以及內驅動力取向等指標達成方向一致性,由“企、校、行”三方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標之上生成合作的制度文本、運行機制、辦學模式以及分配方式等合作機制,使“企、校、行”三方內在的資源能夠在合作機制的平臺上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運行,最終生成“企、校、行”利益共同體,實現職業教育三方利益共贏,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2]陳偉,潘偉,楊早立.知識勢差對知識治理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12):1864-1871.

[3]方緒軍.政策語境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邏輯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2):13-18+55.

[4]姜大源.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教育學意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7):5-8.

[5]謝科范,陳云,董芹芹.我國產學研結合傳統模式與現代模式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8(2):38-41.

[6]周晶,岳金鳳.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7(24):45-52.

[7]Ryu C,Kim Y J,Chaudhury A,et al.Knowledge acquisition via three learning processes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s learning-by-investment,learning-by-doing,and learning-from-others[J].MIS Quarterly,2005,29(2):245-278.

猜你喜歡
癥結產教融合機理
隔熱纖維材料的隔熱機理及其應用
診斷錯解癥結 提高解題能力
煤層氣吸附-解吸機理再認識
“喪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這個癥結上
眾籌業癥結破解
霧霾機理之問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癥結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