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三大體系”建設:困境審視與發展前瞻

2023-03-02 02:05馬君王盼盼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2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

馬君 王盼盼

[摘要]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基本要求。當前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職業教育學科的“三大體系”建設還比較滯后,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職業教育理論的需求?!叭篌w系”不僅彰顯著一門學科的理論價值和社會價值,也是一門學科成熟度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因此,要準確把握學科特點,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科體系;靈活溝通理論與實踐,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術體系;立足傳統與理性借鑒,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話語體系。

[關鍵詞]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馬君(1979- ),男,寧夏同心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王盼盼(1993- ),男,河南焦作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陜西? 西安? 71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西部項目(國家一般)“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的發展變遷與制度重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A190287,項目主持人:馬君)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03-0005-08

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成熟狀況標志著一門學科發展的現實水平。雖然職業教育學科早已在行政上獲得合法性,但尚未形成自身獨特的基本理論框架。作為不同學科之間的邊界,“三大體系”既彰顯著不同學科的理論價值和社會價值,又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度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叭篌w系”共同促進學科的繁榮與發展。因此,構建“三大體系”應成為職業教育學科發展的核心任務和主要目標。作為一門學科的職業教育學必須要在自己的理論和知識體系基礎上成立,并且這種理論和知識體系必須能夠通過自身的話語表達出來。

一、準確把握學科特點,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科體系

在職業教育學“三大體系”中,學科體系是基礎。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科體系是指相互聯系的職業教育學的學科知識、命題、結構等遵循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則,按照一定的邏輯組成的學術研究框架系統,主要包括外在的學科建制和內在的學科理論等內容。我國職業教育學科是在構建外在建制的基礎上豐富完善理論內核而發展起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理論根基的不穩定性。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學的學科體系建構還稍顯薄弱,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完善學科體系。

(一)按需進行學科建設

1.合理規劃學科布局,拓展分支領域研究。首先,加強跨學科交流,發展職業教育學交叉研究。所謂職業教育學交叉研究,就是職業教育學與其他學科在方法、理論等層面交叉進行的研究。職業教育學主要與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技術論、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形成交叉研究領域。以職業教育學與經濟學的交叉研究為例,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導致職業教育學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吸收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如職業教育以人力資本理論為基礎對職業教育投資效益的研究,可以明確職業教育投資的方向等。此外,從內部來看,必須保證新的交叉領域要有新的、明確的研究對象,具備形成相對獨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體系的潛力。從外部來看,新的交叉領域要有結構合理且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從而擁有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其次,重視學科反思,深化職業教育學元研究。職業教育學元研究就是對職業教育學自身所進行的研究,強調其原初性和重要性,主要包括職業教育學基礎理論和思想史。目前我國研究者對中國職業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力度較弱,我們要從中華文明悠久歷史中深入挖掘具備中國特色的基本理論和規律。最后,豐富理論內核,強化專門學科領域研究。職業教育學專門學科領域是由內部分化而來的,是在縱向的時間軸上職業教育產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職業教育學原理、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教育德育論。以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為例,職業教育較強的實踐性對職業教育課程及教學提出了相應要求,因此,職業教育課程要依據活動與經驗課程理論,為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知識與技能的平臺。

2.完善學科建制,規范發展學科體系。學科建制的發展程度主要體現于學科編制的認可程度、學科組織機構的專業化程度、學科人才培養制度的成熟程度,因此必須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能否在國家《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擁有一席之地、能否在圖書分類制度中作為單獨的科目存在直接反映了學科編制的認可程度。目前職業教育學已經取得了行政上的合法性,但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工作總體要求》要求符合規定的高校申請新增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這切斷了部分只有職業教育學二級學科的學科點的退路。如果不能獲批教育學一級學科授權點,所有獨立建制的職業教育學二級學科點將被取消。而在現實中,一些高校為進行“雙一流”建設,取消了職業教育學二級學科。為改善這種狀況,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學的升“一”之路應該提上日程。二級學科成為一級學科并非簡單地由“二”變“一”,而是對學科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如上文所述,要加快職業教育學分支領域的發展,完善職業教育學的學科建制;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學要深化學科內涵,建構獨立的研究范式,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為職業教育學成為一級學科提供支撐。其次,學科組織機構的專業化程度是完善職業教育學科體系的重要支撐點。一方面,應加強建設“中央—地方—高?!比壜殬I教育學科組織機構,既要從戰略角度進行職業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將職業教育學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又要從學科內部的分支領域、學科知識等領域發力,完善職業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另一方面,要認識到職業教育學的學科組織機構存在數量少且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東部強,中、西部弱”“東部多,中、西部少”的地區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為改善這種狀況,關鍵是穩步推進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學學科組織機構的建設。從外在建制來看,要完善職業教育學學科組織機構的運行機制,制定嚴格的學術組織建設、準入、評價制度,從而提升學科組織機構的規范性;從內在支撐來看,要積極吸納有志于職業教育學研究的中青年科研人員,從而為學科組織機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最后,完善職業教育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雖然我國職業教育學專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碩士、博士,但是職業教育學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狀況既無法與物理學、數學等成熟學科相提并論,又落后于高等教育學等教育學兄弟學科,直接導致職業教育學后備人才隊伍的集聚能力不足。為改善這種情況,從內在來說,核心是提升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學的社會認可度,進而從需求側入手擴展職業教育學人才出路;從外在來說,既要加快在全國各高校設立職業教育學的學位點,又要從專業方向及特色、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入手,加強職業教育學專業建設,從而從供給側發力提升職業教育學人才培養質量。

3.探尋學科理論邏輯,建設職業教育學教材體系。教材是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職業教育學知識的基本載體,是學科體系的重要支撐。因此,要建設職業教育學的學科體系,必須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和職業教育學特色的教材。從“中國特色”來看,一方面,中國特色必須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回歸經典,加強傳統文化中經典的職業教育學思想理論在《中國職業教育史》等教材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國特色應立足于中國當代實踐成就。要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進行整理,形成“當代職業教育學”系列教材,支撐職業教育學教材體系的發展。從職業教育學特色來看,要提升職業教育學教材質量。職業教育學教材要深刻闡釋職業教育學的學科概念與理論,反映職業教育學思想,匯總國內外職業教育學的學術研究最新成果情況,從而立足國際學術前沿,建設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且門類齊全的職業教育學教材體系。

(二)科學劃分學科知識

在職業教育學職業與教育雙重屬性的要求下,職業教育學的學科知識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了更精確地對職業教育學知識進行描述,本文參考潘洪建教授的“三維知識”理論,將職業教育學的學科知識劃分為職業教育學知識內容、職業教育學知識形式和職業教育學知識旨趣三個部分。

職業教育學知識內容是從某一視角出發對職業教育學領域客觀存在現象的認識和反映,主要包括職業教育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及對職業教育學對象、范圍、歷史、特點的反思。職業教育學知識內容是職業教育學中最為外顯的部分,構成職業教育學學科知識的主干與核心。職業教育學知識形式是指職業教育學知識產生、檢驗和表達的形態與方式,主要包括知識的思維方式、檢驗方式和表達形式。其中,思維方式是人們認知、思考的相對固定的模式,主要包括職業教育學的認知方式、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檢驗方式指知識真理性的確證與判斷,主要包括職業教育學知識的檢驗方式,如邏輯檢驗、實踐檢驗、實驗檢驗、價值檢驗、美的檢驗等。表達形式主要有言述和非言述的表達。目前,職業教育學的知識表達形式一般是期刊、著作等的文字、符號、圖表??偠灾?,知識形式既是知識內容產生的基礎與前提,又是知識內容呈現的方式與載體。職業教育學知識旨趣是推動知識創生的動力學維度。知識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情感支持,這是創造知識的根本動力。職業教育學知識旨趣表征著知識生產的目的、宗旨、理想、情感、信念與價值追求。它包括研究者的價值取向與內在于知識內容中的對待客觀事物的情感態度,前者是研究者追求的知識理想,后者是知識中隱含的世界態度與價值觀念。

二、靈活溝通理論與實踐,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術體系

在職業教育學“三大體系”中,學術體系是內核與支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學術體系是指職業教育學研究者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進行的研究活動及其形成的學術成果系統,主要由學術研究成果和學術研究活動組成。

(一)立足國情,深挖學術理論

傳承、借鑒、創新是發展學術理論的必由之路,只有立足中國大地的理論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這需要進行以下工作。首先,挖掘歷史。傳承是為了創新,目前很多職業教育學思想都與古代的職業教育思想息息相關。例如,目前國家對技術人才的定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建設者”。早在《考工記》中就提出“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即技術人才是國家六大職業之一,充分肯定了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次,立足中國。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一定要立足中國立場,將解決中國問題作為研究的核心目標。要對國外的理論有清醒的認識,即使借鑒,也要在轉化為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后使用。因此,在頂層設計上,職業教育學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最后,立足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術知識”,其學術理論要以技術哲學為支撐,挖掘出具有類型特征的成果。因此,職業教育學的學術理論要從技術哲學出發,從理論上辨明知識與技術,深入分析現代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學的學術成果中呈現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

(二)夯實基礎,提升學術研究的專業性

1.拓展學術研究領域。隨著研究的日益成熟,目前職業教育學的學術研究涵蓋了歷史研究、政策研究、課程研究、比較研究等多個領域,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職業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等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高質量的、有較強解釋力和指導力的理論成果仍然稍顯不足,職業教育學的學術研究落后于職業教育實踐發展。

理論研究在職業教育學的學術研究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在實踐性及就業導向的要求下,職業教育實踐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生產與傳播,因此不能僅從單一學科分析職業教育問題。為發展高質量的學術理論,一方面,職業教育學科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對話,共同砥礪前行;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研究者要向其他學科學習,吸納、借鑒不同學科的知識成果,深刻理解職業教育實踐的復雜性,從而建構出獨特的、有解釋力的職業教育學理論。

2.提升學術研究的專業性。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區分于其他學科的唯一標準,反映了學科的專業性水平。在現代學科視角下,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不應該是簡單的職業教育現象、關系、規律等,而要以重大的社會問題和綜合性主題為研究對象,因此,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動態的、反映社會需求的、源于職業教育實踐的職業教育問題域。結合職業教育學學科知識的劃分,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由反映職業教育學知識內容的本質問題、反映職業教育學知識形式的形式問題、反映職業教育學知識旨趣的動力問題三者共同形成的職業教育問題域。

方法論的水平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度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學開展的大部分研究為定性或思辨性研究。此外,職業教育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著作移植教育學研究方法的痕跡較重,且數量較少。隨著單學科、單一研究方法困境的凸顯及跨學科、多研究方法混合研究的興起,職業教育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方向也日益明確,即走跨學科研究和定性定量研究結合的道路??鐚W科研究方法是將不同學科進行融合,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理論的整合,從而提出一套新的、與各學科單一研究不同的理論和概念。因此,職業教育學跨學科研究方法就是圍繞職業教育問題域,將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整合成適合職業教育研究的有機方法系統。定量研究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職業教育具有自身特殊的規律,存在大量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立足職業教育實踐,將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建立在實證主義的基礎之上,加強研究的科學性。定性研究反映了研究方法的人文性,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因此,職業教育學的研究要重視對人的精神性、文化性觀照,必須走進人的內心??偠灾?,職業教育學的研究既要運用科學性的實證研究方法,也要采用人文性的質性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職業教育學的現象、規律、問題。因此,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應當進一步促進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大學術傳統的整合、跨學科研究方法的融合,發揮多種研究方法的優勢,實現理論指導實踐的發展、實踐反哺理論水平的提升,走上跨學科的、實證與求理結合的研究之路。

三、立足傳統與理性借鑒,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的話語體系

在職業教育學“三大體系”中,話語體系是形式與出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體系是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職業教育研究者、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主體立足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反映和傳播職業教育的思想,提升職業教育地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話語權而提煉出的一系列術語概念、基本觀點、思想原則、專業知識和表達邏輯等思想理論體系及其媒介,主要由話語內容、話語主體及話語媒介構成。

(一)探尋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

1.取長補短,借鑒西方優秀話語內容。我國的職業教育學發軔于清末,源自西方,屬于“舶來品”。在我國與西方諸國發展狀況巨大的落差中,學者們將根本原因歸咎于傳統文化的長期束縛,并在中、西文化間不自覺建構起“劣、優”的二元對立。這導致一部分研究者對于西方職業教育學的理念、概念和理論等盲目引進,導致我國職業教育學研究出現“食洋不化”的傾向,阻礙了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體系的發展。要改善這種情況,首先,明確認知。研究者要認識到西方先進的理論源自長久的歷史沉淀,我們暫時較為落后的理論則是快速發展留下的后遺癥。這不是簡單的中、西文化的“劣、優”二元對立,而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理性借鑒。以上分析并非要在學術上實行“閉關鎖國”,而是為了分析落后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因此,對于外來的學術成果,我們應充分借鑒、吸收其有益、有用的成分,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外來學術對話,從而建構基于中國文化土壤的、適合中國文化的、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內容。

2.取精去糟,傳承中國特色話語內容。雖然中國先賢們在歷史長河中對職業教育學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近代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導致我國職業教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漸行漸遠,洋務派、維新派、改良派的實業教育思想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傳承自歐美、日本等西方國家。從當時的社會狀況來看,這加快了中國融入世界潮流的進程。但立足當下,這些充滿西方國家氣息的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要改善這種情況,必須以“中國式”的職業教育學話語表達為根基。

“中國式”的表達是符合中國人精神內核的表達,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中國式”的表達要求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作為一種教育制度的職業教育產生于近代西方工業革命,但這不代表中國古代沒有職業教育學思想。作為職業教育前身的古代技藝教育及其思想早已遍布中國大地,《考工記》與《墨經》就是我國技藝教育實踐和思想史上兩顆最為璀璨的明珠?!犊脊び洝烽_宗明義指出“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對技術技能人才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里,關于職業教育學的思想不在少數,它們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符合中國人民的精神內核。我們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取其精華,充實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另一方面,“中國式”的表達要求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立足新中國的職業教育實踐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我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其中的偉大成就及豐富的經驗也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的重要支撐。因此,我們要對這些成就和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反映中國實踐的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

3.自力更生,創新中國特色話語內容。作為教育學的二級學科,職業教育學的許多概念都由普通教育學理論演繹而來。以“職業教育學”定義為例,“職業技術教育學是一門研究職業技術教育現象、揭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就是由“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演繹而來。之后多數職業教育學專著都是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如“職業教育學是研究現代社會主義社會歷史條件下的職業教育現象和職業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職業教育學是研究職業教育現象,揭示職業教育規律的一門學科”。這種簡單的套用既不能凸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也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要打破演繹教育學話語的困境,職業教育學話語必須采用“職業教育式”的表達,凸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一方面,“職業”的特性要求職業教育學話語有工匠精神,從而體現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職業教育學話語內容要實現“人、作品、工藝、自然”四者合一,表達出“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語言表達境界。另一方面,“教育”的特性要求職業教育話語要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強調職業教育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

(二)協調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主體關系

職業教育實踐性的特征、校企合作的育人原則造就了復雜的職業教育學話語主體構成,各主體之間的差異性破壞了其關系的協調性。首先,職業院校與企業關系不協調。一方面,“重升學、重學歷”的社會現狀使得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學傾向于升學教育。另一方面,囿于學校的師資、設備等軟、硬件條件,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并未具備企業所需技能,導致院校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企業需求。其次,職業院校與公民關系不協調。職業教育的對象是人,從歷史來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深刻在中國人的基因中,認為技術難登大雅之堂。從現實來看,一方面,部分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將職業院校畢業生拒之門外;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畢業生所能從事的工作缺乏吸引力。這些都降低了職業教育在公民心中的地位,使得公民不愿接受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學話語權的提升、話語體系的構建與職業教育質量息息相關,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職業教育多元主體之間關系協調。針對當前各主體之間存在的問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協調各主體利益是根本。利益是人們通過社會關系表現出來的不同需要,是各主體行為和行動的內在推動力。企業的本質是逐利,學校的本質是育人,人民接受職業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因此,要將學校、企業、人民的利益有機結合,在教育實踐上,實現深度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促進職業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提升自我的能力,從而保障人民接受職業教育的利益,實現各主體利益協調發展。其次,統一各主體目標是前提。目標是活動主體為了滿足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期望。一方面,職業教育各主體要明確共同的目標,即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各主體的目標要互相對接,實現主體間目標的有機統一,從而形成目標合力,共同促進社會發展。再次,明確各主體責任是手段。社會穩定發展要求各主體明確并堅守自身社會責任感。從企業來看,其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所采取的有利于提高利益相關者福利的各種行為。因此,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應樹立回報社會的意識,既要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又要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提高人才回報企業、回饋社會的動力。從職業院校來看,其社會責任指的是職業院校積極響應國家、社會、公民的訴求,自覺承擔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責任。因此,職業院校應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公民的就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為社會發展出力。從公民來看,其社會責任指的是與公民的社會權利相聯系的對社會或他人負擔的一定的義務以及由此而承擔的責任。因此,公民既要明確自身接受教育之后從事有利于社會、企業發展的工作的責任,又要有把工作做好的責任。最后,建立制度是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學位制度作為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與國家教育體系密切相關。為與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相匹配,我國應大力發展涵蓋學士、碩士的高等職業教育學位體系,建立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教育體系,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媒介

1.加強職業教育學話語的中文表達。話語是思想的表達,要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體系,就必須用“中國式”表達描述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學?!爸袊健北磉_就是中文表達,要提升中文表達的地位則需要內、外共同發力。

從內在方面來說,學者們既要立足國情進行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中文表達學術成果,用中文表達來講述中國故事、描述中國概念;又要有清醒且堅定的學術自我意識,增強自身學術語言使用的自覺性、自律性與嚴謹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構造出科學的、符合國情的中國職業教育學話語體系,是我們對外輸出的底氣所在。從外在方面來說,需要加強中文表達的對外輸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學研究者翻譯國外的成果較多,但對外輸出較少。要想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學話語的對外輸出能力,將中文表達準確翻譯為英文表達至關重要。因此,我國職業教育學研究者要加強職業教育學中文表達的翻譯,創造符合中國文化與外國學者認知的、與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話語的中文表達相對應的英語表達,加強職業教育學話語的對外輸出能力,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2.提高職業教育學期刊的影響力。據《2021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社會科學卷)顯示,在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的40個學科類別中,教育學綜合類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0.607(排名23),高等教育學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0.706(排名20),成人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0.510(排名27)。從整體上來看,職業教育學期刊排名27,處于較為靠后的位置;從教育學科內部來看,職業教育學期刊排名及影響因子均低于教育學綜合及高等教育學。這無疑削弱了職業教育學的話語權,降低了職業教育學的話語影響力。

為此,首先,提高職業教育學期刊學術質量。學術質量是學術期刊的核心。一方面,職業教育學期刊應該引導各職業教育研究所、高校研究者與職業院校一線教師充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將宏觀的職業教育學理論與微觀的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研究者既要注重實踐研究,緊跟實事,立足實踐,探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出謀劃策;又要加強理論研究,扎根理論,探尋職業教育學發展的內在機理,厚植職業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土壤。其次,明確專業化的辦刊方向。相較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因此,職業教育學期刊應根據學科優勢確定期刊的專業化個性和特色。期刊主辦單位應深刻領會“十四五”教育改革發展“突出職業技術教育類型特色,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優化結構與布局,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加強“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企業辦學、中國特色學徒制等重點領域的研究,發揮期刊傳播研究成果、促進學術繁榮與實踐發展的作用。最后,加強對職業教育學成果的宣傳力度。學術群體對期刊的關注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對應專業領域的影響力。一方面,職業教育學期刊不僅要將文章上傳數據庫平臺或網站,還要遴選優秀文章,以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等新興媒體為平臺,構建面向移動端、PC 端、移動App和第三方App的多終端閱讀體系,對職業教育學研究成果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可以借鑒中華醫學會醫學期刊群的成功案例,建立職業教育學期刊的集群化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將分散的期刊資源有機整合,促進職業教育學期刊集約化發展。

3.提升職業教育學著作的數量與質量。學術著作是職業教育學話語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分別以“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和“職業教育學”為檢索詞,檢索字段設置為“題名”,以出版年從1949到2022為過濾條件,對我國已出版的職業教育學著作進行統計,分別可以搜到相關著作19000部、970部和150部。從數量上看,職業教育學相關著作不僅遠少于一級學科教育學,還少于同屬于教育學二級學科的高等教育學。為深入了解職業教育學著作質量,本研究對最近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獲獎作品進行研究。統計發現,一等獎中著作共42項,其中職業教育學相關著作共4項;二等獎著作共161項,其中職業教育學相關著作共13項;三等獎中著作共304項,其中職業教育學相關著作共20項??梢?,職業教育學著作在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最高級別的獎項中斬獲較少。

質量是學術著作的生命,職業教育學著作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兩點。首先,學術著作在學術評價體系中的權重較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建立合理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學術成果認定體系。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著作—論文”轉換機制,加大著作在學術成果中的權重;另一方面,研究者要加強自身學術的自覺性,樹立“十年磨一劍”的意識,力爭出版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其次,學術著作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較低。與學術論文相比,學術著作有學術容量大的獨特優勢,但其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卻與學術論文相距甚遠。針對學術著作中特有的問題,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學術著作內容豐富的優勢,給予學術著作評委更多的時間、權限,以便其對學術著作進行科學的評價;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術著作評價體系,采用單向匿名、雙向匿名、開放評審等方式,實施同行評議,從而推動職業教育學高質量著作的出現。

[參考文獻]

[1]馬君.中國職業教育學的反思與理論建構[J].職教論壇,2012(7):38-43.

[2]陳鵬.“雙一流”時代二級學科的困境與出路——以職業技術教育學為例[J].江蘇高教,2019(8):97-102.

[3]潘洪建.基于“三維知識”教學的學科素養提升[J].教育研究,2017(7):122-129.

[4]潘洪建.知識形式:基本蘊涵、教育價值與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40-45+56.

[5]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未來五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預測分析[J].教育研究,2015(5):20-37.

[6](美)拉里·勞丹.進步及其問題——科學增長理論芻議[M].方在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7]劉小強.學科研究方法與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J].江蘇高教,2006(3):12-14.

[8]李球,張福珍.職業教育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9]汪劉生,施蘭芳.職業教育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

[10]周沫,歐陽雪梅.高校高等教育期刊發展模式探討[J].科技與出版,2013(1):88-90.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
治國理政新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論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構建及創新
試論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作用
融通中外話語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
新媒體環境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