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進展和特點

2023-03-02 00:54凌勝利
前線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

[摘要] 黨的二十大對國際形勢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情懷,明確了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積極主動,在周邊外交、大國外交等領域多點開花。近期的中國外交積極宣介黨的二十大成果,體現了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國外交的穩中求進、發展中國家外交的發展導向和多邊外交的大國擔當等特點。

[關鍵詞] 黨的二十大;? 中國外交;? 大國擔當;?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 D220; D820?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2-0033-04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外交工作作了深刻論述,強調了外交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奮發有為,折射了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的豐富內涵與鮮明特點,推動中國外交于變局中不斷開新局。

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外交的戰略擘畫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中國的外交工作作出了重要謀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擘畫了宏偉藍圖,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深刻研判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洞悉當前國際環境,認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同時,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早在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接見駐外使節工作會議與會使節時就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論斷。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震蕩,其廣泛性、深刻性、連續性值得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三大變化,即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機遇與挑戰并存。

突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發展提出的重大方案。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不斷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各國共行天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發展才有保障,繁榮才能持久。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及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倡導各國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明確今后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外交工作要為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保駕護航。一是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二是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三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四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多點開花

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日益活躍,元首外交更是濃墨重彩。在周邊外交、大國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外交等方面,中國外交奮發有為,積極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發揮中國的大國擔當作用,彰顯中國的大國風范。

周邊外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2022年10月30日,黨的二十大閉幕后不久,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就訪問中國。這是黨的二十大后首位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體現了社會主義鄰國之間的密切交往。雙方一致表示要推動新時代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2022年11月2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訪華。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巴關系,始終將巴基斯坦置于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期間和閉幕后,習近平主席與韓國、印尼等周邊國家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同菲律賓、新加坡、日本、文萊等國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并對泰國進行了訪問。2022年11月28日,中蒙兩國元首在北京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強調,中蒙互為重要鄰國,保持中蒙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2022年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訪的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雙方強調要不斷深化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努力和貢獻。2023年1月,菲律賓和土庫曼斯坦兩國總統先后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周邊合作不斷深化。

大國外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黨的二十大后,中國領導人與主要大國的領導人進行了會晤,表明了中國對于當前國際局勢的看法和發展大國關系的基本態度。中國高度重視中俄關系的發展,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兩國元首在撒馬爾罕舉行了會晤。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兩國總理又進行了第二十七次定期會晤。2022年12月21日,習近平主席會見梅德韋杰夫時指出,中俄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雙方基于各自國情作出的長遠戰略選擇。12022年12月30日,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舉行視頻會晤時強調,中俄雙方應該始終堅守合作初心,保持戰略定力,加強戰略協作,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為全球伙伴,努力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對于中美關系而言,如何走出當前的困境離不開兩國領導人的定向把舵。2022年11月14日,中美兩國元首在巴厘島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雙方需要本著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找到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這是三年來中美元首首次面對面會晤。中歐關系的發展對于促進世界多極化,維持全球經濟開放格局極為重要。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主席會見了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與歐洲政要的會晤中,中方都強調了發展雙邊關系的積極態度,支持歐洲的戰略自主,肯定中歐合作的重要價值。習近平主席就中歐關系發展提出四點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確認知。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三是要開展更高水平合作。四是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1

發展中國家外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利用多種場合,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會晤,中非、中拉、中阿等發展中國家關系穩步發展。2022年11月3日,習近平主席同來華訪問的坦桑尼亞總統哈桑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宣布,將中坦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22年1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同來華訪問的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兩國關于黨際交流、外交部間磋商機制、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等雙邊文件。2022年12月9日,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與許多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了會晤,標志著中阿關系進一步加強。此外,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同南非、塞內加爾、阿根廷、巴布亞新幾內亞、智利等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深入溝通,不斷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合作,推動雙邊關系不斷取得新成果。

多邊外交。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重視多邊外交。黨的二十大后,中國領導人積極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邊外交活動,倡導國際合作,提出中國理念、中國方案。2022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是世界和地區大國,應該體現大國擔當,發揮表率作用,為各國謀發展,為人類謀福祉,為世界謀進步。2022年1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亞太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新形勢下,我們要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再創亞太合作新輝煌。2022年11月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中方就推進上合組織合作提出了五點建議。2022年12月8日,李克強總理與主要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舉行第七次“1+6”圓桌對話會時指出,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關口,各主要經濟體、各大國際經濟機構應當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和國際合作。

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呈現新特點

縱觀黨的二十大后的中國外交活動,不僅積極主動對外宣介黨的二十大成果,還針對不同的國家,有所側重地加強溝通,推動中國全方位外交不斷發展。

積極宣介黨的二十大成果。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外交活動彰顯了中國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彰顯了對外開放的堅定態度和堅持國際合作的一貫立場。一是重點介紹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習近平主席在與蒙古、歐盟等國家和組織領導人會晤時都介紹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在與越南、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會晤時介紹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經驗。二是重申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沒有改變。中國領導人在會晤時都明確表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沒有改變,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歡迎更多外商到中國投資興業。三是強調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內外政策的延續性。對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對外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突出周邊外交這個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后中國的外交活動都鮮明體現了中國將繼續視周邊外交為對外關系首要,將堅定不移以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一是中國領導人在黨的二十大后接待的首位外國領導人是周邊國家越南的領導人阮富仲。二是中國領導人在黨的二十大后首次出訪的國家也是周邊國家。習近平主席前往印尼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前往泰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李克強總理前往柬埔寨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都體現了對周邊國家重大外交活動的高度支持。三是黨的二十大后中國周邊外交活動的數量多、分量重。中國與周邊國家在政治上堅持相互尊重、經濟上謀求合作共贏、安全上追求和平共處。

大國外交穩中求進。在當前國際環境發生巨變的背景下,大國關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黨的二十大前后的較短時間內,中國與俄美歐等各方領導人都舉行了會晤,突出強調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大國博弈更加復雜。保持和發展穩定的大國關系,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從近期外交活動來看,中俄合作不斷深化,尤其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加大相互支持。中美關系要確保穩定,為此雙方在管控分歧、加強高層溝通方面達成共識。中歐關系要走出困境,中國明確表示中歐之間沒有根本戰略分歧和沖突,中方支持歐盟戰略自主和歐洲團結繁榮,雙方要深化各領域合作等。

發展中國家外交突出發展導向。在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會晤時,中國特別重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一是分享中國發展經驗,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支持發展中國家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二是以重點項目、重要計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方式,推動與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三是對有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包括醫療援助、救災援助等,體現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深厚情誼。四是發揚發展中國家的團結互助精神,呼吁國際社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支持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多邊外交體現大國擔當。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也是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重要推動者。在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方面,中國一貫主張勸和促談,對于烏克蘭危機,中國領導人多次倡導和平解決。在諸多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處理上,中國堅持政治談判的優先解決方案。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中國呼吁各國加強宏觀政策協調與國際合作,把握好防通脹與穩增長的平衡,倡導各國要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促進開放包容,一同推動全球經濟制度變革與完善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王帆.大國外交[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作者簡介: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 / 梁齊勇

猜你喜歡
中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中國外交語篇中的概念隱喻分析
中國外交的戰略構想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中國言說的路徑與民族國家電影實踐及其走向
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空間廣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