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構建探索

2023-03-03 01:10黃凌
成才之路 2023年6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

黃凌

摘要: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關鍵在于打造“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企業實踐課”“三課堂”協同育人的課程思政主體,整合共建思政教學體系,改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文章從現代學徒制視域下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義、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面臨的問題及原因、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構建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6-0001-04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項目“現代學徒制下湖南高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C33)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在全國范圍內試點、完善和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實現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的構建。自2015年起,全國的許多高職院校開始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到目前現代學徒制已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模式。下面,對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構建進行探討。

一、現代學徒制視域下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義

1.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的實現

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建立現代學徒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梢钥闯?,高職院校實行現代學徒制,不僅僅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技術技能,更要使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勞動精神、愛國精神,同時還要使學生有創新能力、職業道德,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目前信息多元化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意識更加復雜化、多元化,這也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如何讓學生樹立主流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三觀”,并能將其貫穿在自己的專業學習中,無疑是一種挑戰。在現代學徒制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關鍵,立德樹人是根本。而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關鍵就是通過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導師等,在思政課教學、專業課教學和企業技術技能的培訓過程中有機融入愛國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職業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讓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隱性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相互補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自覺接受這些理念,進而在職業行為和社會行為、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

2.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性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立德樹人”,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而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育人過程中,思政課程以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目標,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傾向于純粹的理論講授和直白的思政說理,喚起學生的認同感。毫無疑問,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程純粹的理論說教不感興趣,不能完全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而課程思政從潤物細無聲的角度入手,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更能從心理上接受,入腦入心的效果會增強。因此,課程思政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愛黨愛國、創新敬業等根據專業課程的教學規律分計劃、分步驟融入,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的效能,與思政課程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理論和學科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政治素質。

3.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增強“雙主體”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現代學徒制教學的主體是企業師傅和高職教師,協同育人是“雙主體”教師的共同職責。不論是企業師傅還是高職教師,他們教學的能力與個人素養的高低都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當前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部分高職教師對專業知識、學生技能的傳授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對思政育人使命的認識,認為思政育人只是思政教師的職責,專業教師只負責教好學生技術技能。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需要每位教師自覺承擔“立德樹人”的使命,教師不但要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勞模精神、愛國精神的培養。因此,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高職教師不但要掌握高校教師的專業育人知識,還要不斷領悟企業的先進技術、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及專業前景,不斷提升個人的職業能力,豐富個人的實踐經驗,讓自己傳道授業的本領保持創新性和持續性。同時,企業師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成為學生思想上的導師和身體力行的榜樣。如果高職教師、企業導師只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思想的引導,會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降低。因此,每位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的教育?,F代學徒制培養既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精神、科學態度、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和企業導師都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自覺樹立“德育”思維,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二、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1.教學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主體是“高校教師+企業導師”。多數高職教師僅有高等教育教學的經歷,一些教師長期從事基礎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方面頗有心得,但并沒有豐富的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對企業工作的流程、環境及工作要求根本不了解,對企業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較之企業導師有所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提煉思政教學素材的能力,無法有效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基于企業實踐的教學中。部分企業導師以帶徒弟的方式對高職學生的實習實訓進行指導,缺乏專業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專門的理論教學經驗不足,思政育人意識缺乏和思政教育資源的運用不足,在指導學生實習實訓過程中難以將企業文化內核、勞模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有效融入。而在以盈利為目的的觀念中,一些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帶著“功利化”的目標,部分企業導師帶學生往往更多地考慮能否創造更多的利潤,很難將大國精神、中國智造、大國工匠、中國精造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技能操作中。綜合來看,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培養出為企業帶來利潤的合格“員工”,但是也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教學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待整合

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和企業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教學場所,共同承擔著培養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育人使命。但是,高職院校和企業也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思政教育資源和重點上存在著差異:高職院校更側重于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道德和傳統道德等的培育,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化為具體的精神追求;公司企業則更注重創新能力、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職業人并將職業素養應用于實踐活動中。高職院校和企業這種對思政側重點的不同,也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側重點不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并沒有做到互通有無,而是各干各的事,各吹各的號,所以必須整合高職院校和企業兩種教學環境下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兩者達到互相融合滲透,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思政的協同,這更有利于高職院校與企業資源的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更有利于“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教學考評體系的有效性有待商榷

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院校和企業采取交替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一段時間,又轉到企業鍛煉實習一段時間。這樣,就使得高職院校和企業難以建立有效的課程思政考評體系。第一,考核主體的多元化。在企業考核中,企業會結合自身的特點、性質,按照自身制定的考核體系,將學生作為企業人對其進行考核。學生作為企業人的考核是多元的,包括技術、技藝的提高,業績的提升及在企業中的表現等。而高職院校按照學校對學生是否能拿到課程學分的考核體系進行考核,就無法根據每個企業的特點形成與之相統一的考核制度,結果導致企業是企業考核的體系、高職院校是學校的考核體系,兩者“各自為政”。第二,專業考核形式的單一化。在考核過程中,不論是企業還是高職院校對學生專業的考核都會出現單一化的情況。高職院校專業課考核以“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為主要考核,在比重設置上,期末考核占60%,主要是卷面成績,往往注重專業知識重難點理論的掌握程度,而忽視專業課程中思政素養的考核。企業考核往往注重學生作為企業員工業績的創造能力,而忽視精神的內化。第三,思政考核內容存在差異性。高職院校對學生考核注重思想品德、學校紀律等方面,而企業更注重行為規范、工作態度等方面,這就使得考核內容容易出現偏差。

三、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構建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思政教學涉及三個課堂———“公共基礎課課堂”“專業課課堂”和“企業實踐課堂”?!叭n堂”承擔著課程思政教學的主體任務,集理論性、技能技術性、實踐操作為一體,不同專業、不同課程又有相關學科的屬性。這就要求思政內容不能用一種方式強行灌輸,要深入研究“三課堂”特點,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1.打造“三課堂”協同育人課程思政的教學主體

“三課堂”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機制的構建,對雙育人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職教師要積極下企業鍛煉,深入了解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并搜集相關教學素材。專業課教師要將企業生產生活中對人才專業精神的要求的素材有機提煉并融入專業課堂中,在專業課堂教學中挖掘思政教學元素。思政課教師要擺脫枯燥的說教,把搜集的企業素材如企業優秀員工的案例、企業創業的艱辛經歷、企業工匠精神的代表及企業社會的貢獻率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鮮活的企業故事中體會企業的精神,從而提高課程思政的“抬頭率”,讓課程思政真正鮮活起來。企業導師要接受日常教學培訓,了解在校學生心理狀態、思想動態及能力素養,在具備教人和育人的能力基礎上提升教人育人的水平。其次,高職教師和企業導師需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挖掘、梳理、拓展課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實現課程思政的全覆蓋。

2.整合共建“三課堂”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整合共建“三課堂”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關鍵在于打破現代學徒制下模塊分割的弊端,打破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形式邊界。高職院校需要與企業密切對接,組織成立師資團隊,開發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材體系,并構建思政課程、專業課程、企業實訓課程的“三課堂”教學體系,包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整體研究。高職院校與企業要共同研究制定現代學徒制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其中,使思政元素成為各類課程的重點。思政課程注重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愛國精神,關心關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鉆研精神,注重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領悟。企業導師在實習實訓課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實踐創新、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叭n堂”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資源和企業思政教育的整合,讓高職院校教育的價值理性與企業教育的技術理性相互交融,校企產生協同效應,使各個課堂各有思政教學的重點,同時又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3.改進和創新“三課堂”人才培養模式

在現代學徒制下,“三課堂”要確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采用“思政教育+專業教學+企業實踐”三融合的教學理念,組成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加上企業導師組合的師資教育團隊,并注重學生在校三年的階段性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對應高職學生在校三年的各學習階段。第一階段對應學生入學的第一年,這一階段學生從高中踏入大學之門,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重在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政治素養。學生在這一階段要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如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華傳統文化、心理健康、大學語文、寫作、體育等通識課程。第二階段是學生在校的第二年,主要涉及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相互交叉學習。這一階段由專業教師、企業導師和思政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共同研究制訂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讓學生自覺融入企業文化和崗位中,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找到自身發展的基點。第三階段是學生畢業實習實踐的時期,這一階段的重心主要放在學生的實習實訓上,由企業師傅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并注重學生工匠精神、企業道德的素養培訓;專業導師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教學協助引導學生完成生產任務,注重學生專業技能技術的提升;思政教師注重學生的崗前思想價值引導。

4.建立健全“三課堂”的考核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三課堂”考核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教育考評,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素質的目的。在考核評價機制的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專業精神、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和企業實踐表現作為一個考核整體來進行考核評價,不但要考核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考核學生在企業工作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公共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企業人員經常性地保持溝通交流,達成共識,不斷改進對學生的考核目標以適應企業的需求,注重學生行為呈現方式的過程性考核。在此過程中,公共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應與企業導師保持持續聯系,注重企業導師對學生職業道德、工作紀律及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以此來全面提高考核的全面性。這種考核評價機制,實現了課程思政考核評價的全過程化,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總之,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執教,教學環境既有校內課堂、實訓基地,也有企業實習實訓場地。面對教學主體和教學環境的多元化、復雜化,無論是思政理論課教學,還是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直接關系著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F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趨勢,為應對這種趨勢,有效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應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企業實訓課的“三課堂”中構建基于教學主體、教學環境、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課程思政教學育人模式,以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廖曉波.現代學徒制視閾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機制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05).

[2]王風斌,喬建芬,趙凌俊,等.校企合作高職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育人創新和特色[J].輕工科技,2020(02).

[3]李娟.“課程思政”視閾下現代學徒制“雙主體”協同育人的路徑研究[J].黨史博采,2019(12).

[4]平靜,徐飛躍,王鋼.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高職院?!叭n堂”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9(06).

[5]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 2018(06).

[6]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in the View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Huang Ling

(Hunan Biomechanics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key to buil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of the curriculum is to create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courses", "three classes", integrate and jointly bui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