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直播應用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

2023-03-03 12:00
關鍵詞:教育者政治內容

蒲 瑤 林 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網絡直播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高校借助網絡直播開展線上教學工作,通過“網絡直播+教育”模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此之前,雖然也有部分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也僅局限于個人層面,尚處于萌芽探索期。學界關于網絡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主要集中于特征、影響、對策等方面,或者散見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中。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的衍生吸引著大學生受眾,學界逐漸關注網絡直播平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與弊,呈現出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斷豐富與細化研究的趨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用好網絡直播,首先需要把握其特征,即強互動性、可視性、隱匿性、開放性與泛娛樂性。對此,本文從網絡直播特征入手,剖析運用網絡直播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及原因,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索優化路徑,充分發揮網絡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能,從而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與吸引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直播順應時代要求

“00后”大學生成為新時代高校的主要群體,面對“00后”大學生更強調自主性及重視教育過程中雙向互動,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必然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開發和創新。隨著網絡直播在“00后”大學生群體中迅速發展,尤其是直播平臺為用戶提供的實時互動功能極大地吸引著大學生,成為除了微博、微信、QQ之外的重要網絡社交平臺。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不斷研究網絡直播的特性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進一步推動大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雙向互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互動發展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育人實踐活動,即受教育者的思想、行為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達到所期望的結果。人具有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逐漸認識到大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內容的客體,以單向理論灌輸為主的傳統教育方法難以適應與滿足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成為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產生的原因。隨著“00后”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其同屬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更傾向于教育者建立雙向平等交往關系?!熬W絡直播是一種實時性和雙向互動的過程,強調互動屬性”[2]。與傳統課堂中師生面對面互動不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之一的網絡直播可以不同程度地突破時空限制,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提供一種新的實時互動交流平臺。新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迅速迭代升級,網絡直播交互功能也隨之發展,使得以往視頻由單一傳播模式向雙向傳播模式轉變,為受眾提供了表達自主意識的渠道,使其可以與主播進行實時雙向互動,體現了網絡直播較強的交互性,這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雙向互動的發展趨勢相互契合,表現為在直播間中大學生可以以匿名方式進行互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放下心中顧慮。此外,直播間中可以營造相對輕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為師生無障礙交流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在直播間中還可以與他人進行文字、語音互動,從而滿足大學生對互動交流與表達自我的訴求,進一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體之間良性互動。

(二)適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多元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高校十分注重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多元化發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其內部各要素與時代發展變化密切相連,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為聯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橋梁和紐帶,在承載與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中具有越來越豐富的特殊形態,涵蓋了語言文字載體、活動載體、文化載體、傳媒載體等。其中,傳媒載體衍生出網絡載體這一新元素,以其較強的交互功能和覆蓋滲透功能,進一步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發展。網絡直播是廣受網民追捧的新興社交媒體,其不僅集合了微博、微信等在交流溝通及信息呈現方面的功能,而且其自身獨特的視頻功能深受大學生群體喜愛和歡迎。對此,高校已及時關注大學生群體普遍使用的網絡平臺,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從最初創建校園網站、BBS論壇到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再到入駐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這也體現出高校不斷適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多元化發展趨勢。高校將網絡直播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體系,積極探索與利用網絡直播功能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最大優勢,這充分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主動適應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多元化發展的要求,不斷開發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積極占領網絡空間主陣地,及時引導大學生思想與行為。

(三)滿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態立體化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態立體化發展趨勢體現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豐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了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在社會交往中,人類信息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符號進行傳播,逐漸形成了一套符號體系。最初信息傳遞主要是借助語言、文字進行,例如“口口相傳”則是這一方式的充分體現。人的交往需求推動符號體系的發展演變,單一的語言、文字、圖片等諸如此類的平面化信息傳遞往往會存在意義表達不準確的情況,因而需要多種符號共同呈現傳遞的內容信息。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過程,教育者僅借助文字、語言、圖片等向受教育者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難免容易產生視聽疲勞。對此,有學者認為,“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式上要做到碎中有形,注重內容的結構性與價值性,以多元化、立體化、創新化的形式來為大學生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4]。在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實踐中,高校逐漸認識到僅僅是通過文字語言等形式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之現實空間的時空限制,僅僅依托現實空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難以延續育人效果。為了向大學生呈現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態,高校認識到網絡直播這一新興視頻社交軟件集圖像、視頻、文字于一體的獨特優勢,在直播過程中借助各種技術呈現豐富直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滿足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立體化的需要。與此同時,還可以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優勢互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矩陣,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二、運用網絡直播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隨著抖音、快手等逐漸成為備受“00后”大學生青睞的網絡平臺,大部分高校也相繼開通了抖音號、快手號等官方賬號,同時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開通了個人賬號。毋庸置疑,網絡直播以強互動性、可視性、開放性等優勢吸引著大學生參與其中,進一步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現形式。然而由于網絡直播的準入門檻較低,人人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下自行發起直播或觀看他人直播。此外,網絡直播類型豐富,真人秀直播、游戲直播,以及電商直播等吸引著大量資本投入,利益驅動下不同程度致使網絡直播亂象叢生,破壞了網絡空間生態環境,同時也給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現實困境,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直播平臺隱匿性增加教育者引導難度

網絡直播作為互聯網技術衍生的具體產物,同樣存在隱匿性。網絡直播用戶通過各種直播平臺構建虛擬開放的表達空間,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并且無需實名認證。因而高校在借助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教育者同直播間中以昵稱命名的大學生進行互動中難免會增加其引導難度。一是網絡直播環境的虛擬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引導大學生時情感交流不足。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包含知情意行的銜接轉化,面對面交流引發情感共鳴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大學生建立和諧關系的助推力。雖然網絡直播中可以直觀呈現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但是在一對多的情況下,反而容易弱化與大學生受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教育者對其的引導難度。二是網絡直播受眾相對隱匿,同樣也考驗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引導能力。直播間的大學生相對于現實空間而言是較為隱匿的,雖然這在為大學生與教育者進行交流時可以幫助其消除部分顧慮,但是當觀看直播的大學生對教育者的言論提出疑問或者在直播間中向教育者傾訴時,由于教育者不知道或不確定學生真實身份反而會難以給予針對性應答。與此同時,引導大學生的網絡思想與行為并非一蹴而就,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直播間中是否能夠準確應變與及時介入,如何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讓大學生能夠有效接收其所傳遞的信息,這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網絡直播話語權以增強對大學生的引導力,這也是當下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二)直播亂象沖擊受教育者的主流價值觀

網絡直播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12月,國內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51億,占網民整體的70.3%。[5]由于網絡直播技術成熟與直播成本相對較低,從而奠定了數量龐大的受眾基礎。在直播熱現象下,雖然直播平臺制定了相關的直播規范,但是難免會被某些人鉆空子,在直播間中傳播不良信息,致使直播亂象頻發,這對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絕非易事。一方面,網絡直播存在淫穢色情、暴力等內容不利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耙恍┲鞑榱宋髁?,不惜悖逆公序良俗甚至做出違法行為,在直播平臺公然傳播淫穢、暴力、封建迷信、謠言等內容,迎合用戶窺私、獵奇等精神需求”[6],而這些低俗內容也會對大學生的心理與思想帶來負面影響。在信息化的社會中,“暴力”已不單單是指現實生活中個人或群體發生肢體嚴重沖突,網絡言語暴力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網絡直播的開放性為彼此不認識的直播受眾提供了交流平臺,當主播在與受眾發生沖突時,一些帶有攻擊性、侮辱性的言語借助網絡直播更容易擴散或更加激化矛盾,而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另一方面,網絡直播的盈利行為容易導致大學生陷入消費主義漩渦,反噬其形成的主流價值觀?!熬W絡直播通過‘擬像’制造一種個性、興趣或價值偏好,引導用戶去打賞消費,使用戶陷入虛假愉悅和滿足之中,導致用戶樹立錯誤消費價值觀”[7]。如哈爾濱某高校學生沉迷觀看網絡直播,甚至不惜花費十幾萬元打賞女主播,最后陷入“校園貸”陷阱??梢姺N種直播亂象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不良影響,高校在借助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直播觀念,規范自身行為。

(三)直播泛娛樂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網絡直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受眾,與其可以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休閑娛樂需求密不可分。當大學生使用網絡直播時,面對呈現的海量娛樂性直播內容,大數據算法也會向受眾精準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會分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關注。因此,一方面,直播中多元化的娛樂內容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眼球。在校園生活相對寬松的環境下,大學生可以比較自由地分配時間,而網絡娛樂消遣也成為其休閑放松的重要方式。這其中不乏大學生傾向于滿足自身娛樂心理而觀看網絡直播,加之一些“顏值直播”“才藝直播”等可以帶來視覺感官刺激。此外,大學生還可以在直播中與喜歡的主播進行互動與隔空對話,從而對其也產生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在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內容創新與生動性較為欠缺。當將網絡直播作為承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載體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在直播中也扮演著主播角色,但也主要是教育者依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而選擇性地向大學生呈現主流價值內容。有學者也在調查大學生對高校所呈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感知結果,主要集中于“說教味過濃”“理論性太強”“案例陳舊”“原創不足”等。[8]相較于直播平臺中占較大比重的泛娛樂性質內容,平臺所推送與呈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對大學生受眾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這也是高校在運用網絡直播過程中思考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吸引力的難點所在。

三、制約借助網絡直播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為了更好地借助網絡直播這一載體輔助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結合網絡直播特點分析當前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現實困境,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網絡直播所存在的局限,進而從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內容方面針對性地分析制約網絡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進一步認識與化解難題。

(一)教育者對網絡直播開發力度尚且不足

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處于主導地位。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對網絡直播的態度與開發力度直接關乎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10.65億,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高達99.8%。[9]顯然,手機已經成為一種在網民中最普及的互聯網載體,這也為隨時隨地使用網絡直播提供了基礎。雖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認識到網絡直播具有其自身獨特優勢,也積極探索運用網絡直播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主題教育班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講座等,但相較于高校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成熟實踐,挖掘網絡直播功能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尚且稚嫩。具體表現為: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使用網絡直播實時視頻畫面同步播放功能,在內容上和傳統方式上并無明顯變化。例如在開展主題班會和思想政治教育專題講座時,對網絡直播的彈幕互動功能使用較少,較之于線下班會或專題講座,這僅是換了一種信息傳播方式。二是高校在打造大學生喜愛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平臺方面探索不足。當前一些備受大學生喜愛的網絡直播平臺以娛樂內容為主,例如抖音、快手、B站等,在使用這些網絡直播平臺時不可避免地會分散大學生的注意力。然而專屬于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高校自主研發網絡直播平臺較少,大部分高校主要還是借助互聯網企業主導的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這均表現出教育者對網絡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大學生使用網絡直播的價值取向多元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影響下,伴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與社會深刻變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網絡將其價值觀念逐漸滲透于大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同時網絡直播賦予人人話語權,使得其中也充斥著多元的價值觀念,加之“00后”大學生更加重視自我主體性地位,強調自主與個性發展,這也導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表現為總體上呈現積極向上發展趨勢,但也夾雜著一些不良價值取向。一方面,網絡直播平臺的營利性及娛樂性迎合了部分大學生的興趣取向,從而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導大學生樹立的主流價值觀。以大學生對物質主義的認識為例,有學者在調查“0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傾向時,發現其對物質的認知不僅深切體會物質因素的重要性,認同物質主義,同時還呈現后物質主義傾向,即更關注生活質量、自我實現等。[10]面對網絡直播龐雜的信息,大學生缺乏良好的辨別能力,加之其傾向于依據自身喜好篩選直播內容,這便更易于負面信息滲透進而侵蝕其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一些網絡主播在直播間中傳播一些錯誤價值觀,誤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由于參與網絡直播的用戶素質參差不齊,這也是導致網絡直播亂象頻發的關鍵。例如在網絡直播中難免存在某些主播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與直播帶來的經濟利益,為博取受眾眼球甚至是在直播間發表誘導言論,使得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動搖其樹立的主流價值觀。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準確掌握大學生多元價值取向,在此基礎上也應當積極引導,通過網絡直播積極宣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內容表達相對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針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所帶有引導性的信息,是提高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隨之也不斷豐富,涵蓋范圍也更加廣泛,如中國夢教育、“四個自信”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等。[11]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及主陣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均需要圍繞這些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與政治性。有學者調查網絡直播參與動機,其中娛樂消遣占比為78.7%,獲取經濟利益占比16.0%,表現自我則是占比24.0%。[12]而借助網絡直播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不暢,則會加深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枯燥的刻板印象,從而難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僅將網絡直播視為媒介傳播方式,而忽視其發揮載體功能的作用,例如借助直播向大學生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脫離網絡直播的互動功能,這種情況下大學生仍然難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產生興趣,這便會制約其主觀能動性的調動與發揮。與此同時,對于一些網絡主播的多元表現及直播內容具有較強娛樂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難以產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見,直播過程中依然要堅持內容為王,呈現優質且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提升網絡直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四、優化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前文探討了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及本質原因,旨在進一步挖掘網絡直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與價值,使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對此,筆者主要從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樹立客觀理性直播觀念,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新平臺,并制定相關制度調動與維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網絡直播的積極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平臺順暢運行,趨利避害,嘗試提出高校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行的優化措施。

(一)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新理念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教育者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和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網絡直播迅速深入大學生群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豐富發展帶來契機,同時也因網絡直播亂象誤導大學生思想觀念,制約網絡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價值的發揮。對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緊跟網絡發展潮流,不斷更新自身網絡直播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離不開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處、團委及輔導員之間協同育人,因而其均需要研究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信息技術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機融合。因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導地位的教育者,不只是局限于網絡直播某種功能,更需要了解在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網絡直播功能,探究受眾觀看網絡直播的動機,充分發揮網絡直播優勢,“結合社會現實中鮮活的素材,設計可視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強化課堂教學交互式體驗”[13],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活”起來。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直播觀念。較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學生獵奇心理較強且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期,難免會在多元化網絡直播內容中迷失自我。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向學生進行正確示范,通過講解關于網絡直播不良行為等負面案例,引導大學生提高信息辨別能力,避免產生非理性直播行為。此外,還可以加強宣傳正向的直播內容。例如光明網聯同映客直播推出“致非遺,敬匠心”為主題的大型直播活動,直播團隊訪問了60余位國家級、省級非遺技藝傳承者,累計觀看人數達4000多萬,反響熱烈。以正面典型引導大學生支持正能量直播內容,進而使其樹立正確的網絡直播觀念。

(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新平臺

雖然大部分高校相繼入駐抖音、快手平臺并開通官方賬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紛紛開通個人抖音號、快手號等,但是較為分散,缺乏協同效應。當前微博、微信、QQ等也開通了直播功能,對此,可以建立網絡直播平臺新矩陣以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弘揚主旋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梢越M建“網紅”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共同打造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平臺。2016年“網紅”迅速紅遍網絡,除了以高顏值吸引眾多關注外,還在于話語幽默等特色風格給受眾帶來眼前一亮。例如“網紅教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他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向大學生講述著為什么要入黨,引導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又如大連海事大學“網紅輔導員”曲建武,他通過自身所感來引導學生,經常與大學生談心談話了解學生需求,深受大學生愛戴。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對此,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諸如此類深受大學生歡迎的“網紅教師”,共同組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新平臺。另一方面,切實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具體形式。5G技術支持下直播畫面傳輸速度及直播功能得以進一步完善提升,諸如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專題講座直播時,組織一系列重大儀式活動時,為直播間的大學生提供與主講專家互動交流的機會,在答疑解惑中使大學生樹立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此外,還可以圍繞校園熱點話題開展網絡直播主題班會。輔導員習慣通過召開主題班會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安全教育、誠信教育、探討校園熱點話題等,由于需要協調主題班會場地、時間,有時學生無法統一參與線下班會,此時網絡直播的優勢得以彰顯。例如,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輔導員將“愛寢室、愛學校、愛國家”的主題班會搬上網絡直播,將直播平臺作為傳播核心價值觀新高地,突破了場地和時間的限制,極大地調動了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平臺新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需要建立相關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平臺的有效運行。下面主要從建立網絡直播平臺的環境保障制度、激勵制度和反饋制度三個方面討論如何確保網絡直播順利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創建多方面環境保障制度。為了防止網絡直播平臺野蠻生長,國家相關部門也相繼提出規范直播行業的監管政策。對此,高校在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也需要向大學生廣泛宣傳直播平臺規范政策,引起大學生高度重視與規范自身網絡直播行為。此外,高校相關部門還需要組建網絡信息管理隊伍,負責監管與審核校園直播內容,從而保證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內容質量,營造良好的直播環境。二是建立多方式表彰獎勵制度。激勵教育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手段,通過采取適當激勵方法以滿足人的客觀需要與激發主觀動機,從而實現一定的期望。[14]激勵對象并不只有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方式鼓勵和肯定,從而調動其運用網絡直播開展育人實踐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合理借鑒“直播紅人”榜模式,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依據進入直播間觀看的人數、彈幕互動程度及借助微信發起投票等方式綜合評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中的“直播明星”,并依據排名給予適度的物質激勵。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隊伍中樹立優秀典型,并給予表彰或頒發榮譽證書,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三是確立多渠道信息反饋制度。網絡直播實時互動的特點在獲取信息反饋時占據一定優勢,無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直播過程中還是直播結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基于篩選大學生所發送的文字彈幕進而及時且適當調整直播內容或是直播方式,在與大學生雙向互動過程中關注其合理需求,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

網絡直播的興起與發展體現我國移動互聯技術成熟的同時也改變著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方式。大學生始終處于移動互聯網絡發展前沿,隨著網絡直播吸引大量大學生受眾,其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受直播低俗內容的影響。對此,高校在運用網絡直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的發展趨勢,不能僅從實踐層面將網絡直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進行研究,還應當注重從理論層面進一步深入研究,深刻剖析網絡直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發揮功能的作用機理,從而實現網絡直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互動形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猜你喜歡
教育者政治內容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主要內容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教育者應當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