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
——以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系列課程為例

2023-03-04 00:12朱政賢
新疆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成人中華英語教學

朱政賢

(嘉興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

引言

習近平在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1],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2]。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基石與血脈,是展示國家形象的主要途徑,更是衡量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

隨著“文化自信”觀念的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逐漸升溫。在英語教育領域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已成為研究熱點,但是已有的研究基本是針對各層次全日制學生的英語教學,如伊琳娜和伊力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3],謝柯和張清璨提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重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楊素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相融合[5],而在成人業余教育中,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目前國家開放大學(以下簡稱國開)作為全國培養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在校生已超過四百萬,如果能在成人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成人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文化自信大有益處。鑒于此,本文將在文化自信視域下,探討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成人英語教學,以提高成人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文化自信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指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對自己的文化、歷史、價值觀念及文化創造力的自信心態。在學術界,對文化自信的界定有以下幾種:第一、文化自信是指由于某種文化價值觀所賦予的自信,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實踐的驗證[6]。第二、文化自信是指對文化遺產、文化資源和文化傳承的自信,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遵循和傳承[7]。第三、文化自信是指把不同來源的文化知識組合在一起,形成屬于自己或團體獨特的文化視角、文化思考和文化行動能力[8]。第四、文化自信是在以文化多元為前提,按照自己的文化眼界,開放、包容、接納和改進其它文化,并推動形成自己的創新文化[9]。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清晰認識,是對其價值層面的高度認可,以及實踐層面的堅守。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在思想體系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佛道文化為輔”[10],這些思想體系構成中華文化的基石。在文學藝術方面包括詩、書、畫、舞蹈等藝術形式,其中的古文化代表作如《詩經》《論語》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傳統習俗方面包括傳統節日、婚嫁禮儀等,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技術方面包含古代科技的精華,如四大發明等,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個人修養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類情感和內在修養,如“仁愛”“道德”“禮儀”等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內在聯系

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分別代表中華兒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奮斗歷程及民族精神,同時也展現出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未來的胸襟與格局。

“從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習近平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顯著特點”[11]。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各族兒女守望相助,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巨大,對全世界乃至整個人類的進步都產生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成人英語教學的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成人英語教學存在密切關系。首先,不同文化之間具有共通之處,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習俗和觀念,從而提升英語學習效果。其次,與西方文化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包含許多重要的價值觀和思想,如禮儀、道德等,這些價值觀念不僅在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對學生品德素質的提高也具有積極意義。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豐富英語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現狀

成人英語教學的對象是成年人,他們的語言區已經形成,加之多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三觀也相對固定,學習形式又主要是以半工半讀或網絡線上課程為主[12],所以和一般全日制學生相比,雖然兩者在英語學習的內容上大同小異,但是在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和學習目的上還是存在較大區別,這就使得教師在對成人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時,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就目前而言,開放教育成人英語教學存在過分強調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的傾向。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大量基于西方文化和背景的語料,確實也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很多人因此誤以為這樣就能消除跨文化交際中的各種障礙和沖突。實際上,這種單方面接受目的語文化信息,而不會輸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現象,被一些學者稱為“中國文化失語癥”,其最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母語文化知識的失語;二是對母語文化的英語表達的失語”[13]。比如讓一些成人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相應習俗,諸如春節、中秋節等,大部分學生只會用中文描述,還有一些學生本身對這些節日習俗也了解不夠全面??梢?,“中國文化失語癥”確實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在成人英語教學中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

(二)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因素

1.教師因素。在意識層面上,大部分教師認為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學習目的語文化,并沒有認識到跨文化交際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需雙方都將各自的文化呈現給對方。在能力層面上,很多教師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比較有限,尤其是在需要用英語表達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時,會涉及很多專業的文化負載詞,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因此,教師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發掘和搜集相關素材,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才能提升個人的中華文化素養,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14]。

2.學生因素。目前,成人業余教育的大多數學習者英語基礎薄弱,語法概念模糊,詞匯量嚴重不足。并且根據前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其中相當多的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同時也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視。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習態度,在本校2022 春本科班中隨機選擇25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填空,共十題,先用中文填空,再寫出對應的英文表達,其中中文填空得分率為33.6%,而英文翻譯得分率僅為13.2%;第二部分是學生對學習中西方文化知識的看法與態度的選擇題,共兩題,其中只有24%的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的同時,有必要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而有68%的學生則認為沒有必要。有96%的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加強對西方文化知識的學習和了解。由此可見,盡管大部分學生自身文化素養不高,但是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更加重視西方文化知識。

3.教材因素?,F階段成人英語教學的內容幾乎全部來源于教材,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決定學生在學習時接觸相關內容的信息量。以國開目前使用的公共英語教材之一《人文英語》系列為例進行統計,這套公共英語教材作為教師課堂講授及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在全部三十多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涉及極少。

雖然教師在課堂面授教學時,可找到很多切入點,有針對性地嵌入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成人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靠學生自學,因此,教材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就顯得異常重要,“教材編寫上需要平衡中西文化比重,適當增加體現中華優秀文化、中國特色事物及中國當代文化建設及發展成就的素材”[15]。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策略

(一)強化中國英語教師雙重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又稱文化認同,是民族本質特征和帶有民族印記的文化本質特征的總和,是某一文化群體成員的文化基因和對文化歸屬的認同感,包括自我認同和外部認同”[16]。作為中國英語教師,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洗禮,所以,本土文化身份確定無疑。但是另一方面,經過長期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目的語文化的影響,很多時候甚至會使用目的語的思維模式進行問題的思考和知識的傳授。

“中國外語教師的雙重文化身份就是指以漢語文化背景為主的主體身份和作為目的語文化傳播者的異域文化的伴隨身份”[17]。中國英語教師首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傳播者,必須持有本土文化價值觀這一基本準則。其次,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中國英語教師也是英語的學習者和西方文化的傳播者,對西方文化須擁有兼容并蓄的胸襟與態度。只有教師自己擁有了雙重文化視野和自由轉換能力,才有可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出真正具有愛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

(二)引導成人學生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教師可引導成人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需求和文化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進行自主學習,還可鼓勵成人學生積極參與各類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感受文化氛圍。比如春節寫對聯,元宵節猜燈謎等,或者觀看《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文化類電視節目,達到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效果。同時,學校也可定期組織一些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中華經典文化知識競賽”“中華傳統文化單詞競賽”等。通過這些學習活動,學生既可提高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敬畏之心,又可增加與其他學習者的交流和互動的機會。

(三)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鑒于目前成人英語教材中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料的缺失,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合理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以國開公共英語課程《人文英語3》第一單元為例,該單元的Culture Note(文化常識)講的是Parenting Quotes(家庭教育名言),其中有一條“Kids are like a mirror.What they see and hear they do. Be a good reflection for them.”——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他們看到和聽到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樣。而早在我國明朝時期,著名理學家陸世儀就在《思辨錄輯要》中提到,“教子須是以身率先”。雖然這兩句話是在不同的文化中,通過兩種不同的語言進行表述,但是反映出來的理念完全一致,就是強調為人父母的表率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孟母三遷”—— Mencius’mother moved three times to better her son’s education;“岳母刺字”——character-tattooing of Yuefei’s mother 都是其中的經典故事。此外,還有很多其它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比如“父母愛之深則計之遠”——Deep love for children,visionary devisal for future;“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者殆”——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等。

除上述這些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故事和名言警句以外,一些簡單的詞匯也同樣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例如,在《人文英語3》第六單元中,Culture Note 是“Loanwords”(外來詞匯),其中提到café 一詞是從法語演變而來,指咖啡館、小餐廳,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文里其它類似的外來詞匯,如“咖啡”“披薩”等。但實際上,在英語中也有很多從中文演變而來并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特色的詞匯,比如風水——feng shui、功夫——kung fu、京劇——Beijing opera、長江——the Yangtze River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找尋合適的切入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其中,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用英語表述這些內容,增強其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有效輸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

(四)運用多元教學素材與課堂組織形式

1.引入多模態學習資源。由于在成人教育中,課堂面授時間有限,學生主要以自學為主,因此,學生要學會合理運用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在教師經過專業地篩選后,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信息,一方面可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也可為學生節約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強國App“聽英語”欄目中,有一個專欄“A Thousand Whys(中華文化千問)”,這里面有大量關于中華文化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Why chopsticks,not fork and knife?——為什么中國人用筷子而不是刀叉?;Say hello to Sangxingdui—你好,三星堆。再比如,中央電視臺拍過一個紀錄片《美麗中國Amazing China》,它主要是以短視頻的形式,配合中英文雙字幕,用英語介紹中國有歷史、有特色的地理風貌和區域:沙山中的奇觀月牙泉—— Crescent Spring in the Desert、云海中的峨眉——Mount Emei in the Sea of Clouds、西湖——West Lake 等,這些學習內容不僅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而且呈現形式上兼具聽覺和視覺效果,可讓學生在一種比較輕松有趣的氛圍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學會專業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

2.開展在線互動教學。由于工學矛盾,很多成人學生無法按時到校參加面授教學,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較少。為此,充分利用網上學習平臺、線上課堂,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機會。以國開學習平臺為例,在“課程討論區”教師可上傳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討論主題,而學生則在規定時間段內針對主題帖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及疑問,教師再給予及時回復,師生雙方開展線上交流。前期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在網上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活躍度和參與度,遠高于其在課堂面授教學時的表現。

(五)改進考核評價內容

測試是考核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根據前期的調查統計,在各類英語等級考試中,只有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年修訂版)》中,明確說明在翻譯題型中“段落的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18]。而一般學校層級的考試,都是以教材內容為主,以國開公共英語課程人文英語系列為例,目前課程考核分為網上作業和期末測試兩部分,無論是作業內容還是考試內容,50%來自教材,50%則選取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的素材,因此,試題內容基本不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僅依靠教師在教學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而忽視考核評價內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撥效應,那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課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從文化自信的視角出發,探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成人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如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培養文化自信,實現育人目標提供新思路。目前看來,相關的教學實踐還處于探索階段,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全融入成人英語教學還需一段較長的時間,但是通過研究發現,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開展,中華文化元素的加入一定會讓成人英語教學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創新性的發展趨勢。

猜你喜歡
成人中華英語教學
成人不自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療新進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