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究

2023-03-05 04:31胡曉岳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技能職業

單 志 胡曉岳 張 寧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成為目前重要的手段。2014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意見;2019年,國務院在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做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的決定;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職業教育優化體系結構、補齊發展短板,從而有序合理擴大職業本科教育規模。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2022年3月,教育部將“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穩中有進”列為職業教育“五大突破”重點工作之一。

21世紀初以來,職業本科教育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其中對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越來越深刻,對職業本科辦學定位越來越清晰。潘懋元、石偉平等提出了“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而非教育層次”,并且提出發展職業本科教育以形成完整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1,2]。王明倫提出了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應面向基層,培養會動手、會研發、會管理、會發展的“四會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3];張寶臣等則提出了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符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和高級技術,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并在該崗位上具有明顯發展潛力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4]。朱俊等、徐國慶對職業本科辦學定位做了大量的研究,認為職業本科辦學定位應該面向工程技術應用崗位,培養技術和工程應用型人才[5,6]。2021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對此做出定論,職業本科教育辦學定位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堅定職業教育定位、屬性和特色,培養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但是職業本科教育各專業的教學標準、課程體系構建等仍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內容。

1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基石,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目前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大而不強,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問題非常突出,與世界制造強國存在明顯差距,制造業轉型升級為先進制造業迫在眉睫,但是當前普通本科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制造業人才理論有余、技能不足,造成制造業市場高端技能人才緊缺與制造類專業畢業生求職困難的矛盾。發展制造類職業教育本科有利于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解決制造業市場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對于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的研究不少。余闖等、楊開亮對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進行了人才培養定位研究,提出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應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強化應用能力、遷移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通用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服務于區域經濟和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復合型、應用創新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7,8]。根據教育部對職業本科的定位,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深厚的科學文化基礎及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制造類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專用設備制造業的設計、智能制造、增材制造、職業群的中高端崗位,能夠從事非標產品設計、模具設計、工藝設計、復雜部件數控編程與加工、生產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2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2.1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提升職業素質和思政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緊密對接課程內容與實際生產,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奠定人才可持續發展基礎是課程體系研究的重大課題。方澤強提出職業本科三種課程開發策略:一是沿用高水平高職院校的職業本位課程邏輯開發課程體系,二是改造目前應用型本科和民辦本科的課程體系,三是參照德國“學習領域”重構課程體系[9]。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建設,要充分體現理想信念堅定,科學文化知識豐富,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強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對接裝備制造行業的中高端崗位需求設置課程內容,突出課程的職業和技術技能高層次的特性。

采用職業本位課程邏輯重構現有民辦本科和應用型本科的“平臺+方向”的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并建設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課程的三大子體系,即思政課程體系、職業技能課程體系以及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以思政課程體系為引領,以職業崗位為中心、“X”證書融合和技能競賽融合為兩翼的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為軀干,以創新創業和科研相輔相成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為推進器,全面提升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思崗賽證創研”建設的三大課程體系

表1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平臺+方向”課程體系

2.2 課程體系建設

2.2.1 以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為引領,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一些高校對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理解不夠透徹、不夠全面,對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還不得要領,缺乏系統思維和協同思維。

在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納入專業教師,在“第一課堂”中改革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深度挖掘所教課程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標準和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中,踐行專業教師參與的全員育人。加強“第二課堂”中的黨建實踐活動,學習優秀黨員事跡、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青馬工程和燈塔工程等活動。充分發揮“第三課堂”的線上育人作用,加強網絡育人的建設,充分發揮好學校官網、學校公眾號、線上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的教育和服務功能。要以學生喜歡的網絡形式,潤物細無聲地透過學生的眼睛直達他們的心靈。探索形式多樣的服務,通過建設精品在線開放共享課程資源庫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對時事政治熱點話題進行教學改造,融入課程,使之成為線上課程的導入部分(圖2)。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載體是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個共同的職責和使命,那就是立德樹人。在“第一課堂”中踐行專業課和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加強“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和“第三課堂”的線上育人,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塑造職業教育立身之本。

2.2.2 以職業崗位為中心,“X”證書和技能競賽為兩翼,建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

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主要面向設計、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產線、增材制造等制造業產業鏈中高端職業崗位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緊緊圍繞產業鏈中高端職業崗位,將“職業化”貫穿始終,建設基礎扎實、技藝精湛、就業競爭力強的職業技能課程體系。

(1)以職業崗位為中心,緊密對接市場需求,搭建寬廣的專業基礎課程平臺。深化與制造行業優質企業的校企合作關系,校企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訓基地,開展訂單班聯合培養人才,互聘共用專業人才,邀請企業技術高管加入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人才培養方向和課程體系建設,形成校企共建命運共同體,相互促進發展。

第一,圍繞先進制造產業鏈中的中高端職業崗位,展開行業產業鏈的中高端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調研分析,明確制造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面向的職業崗位(群),參照企業各個崗位職責(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和專業相關“X”證書技能要求,將崗位對應的知識點、技能點重新梳理,一一對應到專業基礎課程,并增加智能制造技術基礎、增材制造技術基礎等初具經濟規模的新技術課程。

第二,校企協同建設精品在線共享課程(包括線上線下課程以及教材等配套教學資源)。與行業優質企業展開調研活動,聯合制定項目的總體規劃;學校負責課程網站的建設,同時企業負責從實際項目中遴選出典型的易于教學的項目,并提供企業實際的設計、加工、生產等數據;聯合制定滿足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內容;企業負責課程運行情況的反饋,學校根據反饋結果更新網絡課程內容(圖3),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迭代更新,緊跟市場需求培養人才。

圖3 校企協同共建精品課程

(2)課證融通,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X”證書制度是新時代職教改革的重要載體,是對職業教育學習成果評價的有效手段?!?+X”證書是圍繞市場需求創立的,它將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兩方面要素對立統一起來,反映出職業教育活動的內在規律,是社會、學校以及企業都認可的評價標準。其放在學??梢宰鳛閷I教學評價標準,放在企業可以作為員工技能定級、崗位晉升、升職加薪的標準,將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對接,將教學評價標準與企業技能評價標準對接,提高畢業生技術技能的社會認可度。因此,“1+X”證書制度是教育制度,也是就業制度,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落實“1+X”證書制度要通過“1”與“X”的有機銜接來實現,它們的具體載體都是課程。為此,課程體系中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都要和“X”證書的目標、內容進行對接。

首先,要對“X”證書的相關知識點內容進行梳理,使其碎片化,融入專業基礎課程中,對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滲透、更新、替換、擴充;其次,建立“X”證書庫,每一個專業方向建設2~3門融通實訓課程,并定期更新、升級和替換(圖4)。如設計方向對應“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注塑模具模流分析及工藝調試”“拉延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方向對應“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數控車銑加工與多軸數控加工”“精密數控加工”;增材制造方向對應“增材制造模型設計”“增材制造設備操作與維護”;智能制造產線方向對應“生產線數字化仿真應用”“智能制造生產線集成應用”“智能制造生產管理與控制”,實行“X”證書選考和淘汰制度,當某證書含金量低導致課程連續三年無人選修時,即可取消該課程,甚至取消該專業方向。

圖4 “X”證書內容碎片化融入專業基礎課程

(3)賽課融合,拔高課程體系的技術技能水平。技能競賽融合了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與前沿技術,將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的子模塊進行項目式教學化改造,融入對應課程的教學內容、評價標準,以大賽為引領,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①將世界技能大賽內容融入課程體系。對大賽項目子模塊進行梳理改造,將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在“第二課堂”上建設完整的線上技能大賽課程,以擴大學生受益面。

如表2所示,以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為例,內容包含模具設計模塊和模具制造模塊,其中模具設計模塊主要內容為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模具制造模塊主要內容為設計與編程、數控加工、裝配與拋光以及注塑成型。

表2 世界技能大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內容

將世界技能大賽賽項內容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線下專業課程,并且建設專門的技能大賽線上導學課程,如圖5所示。

②將世界技能大賽評價標準融入課程評價標準。大賽的評價標準融合了最新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使技能教學標準化、規范化,將設計模塊、制造模塊以及職業素養等模塊的評分標準融入課程評價體系,如“工程制圖”中增加模具行業標準的介紹,在設計類課程中考慮經濟性,在實踐類課程評價中增加安全性等指標,體現了對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的綜合評價要求,改變了教學評價中主觀分占比大的弊端[10]。

2.2.3 創新創業與科研共同融入課程體系,豐富課程體系創新創業的內涵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制造產業需求側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11]。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自此之后各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熱烈開展。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創新創業大賽已經成為優秀學生揮灑青春的舞臺。但是要落實到人才培養,還是需要課程這個重要的載體。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讓創新創業教育惠及每一個學生,對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堅定創新創業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是學科發展的前沿,也是立德樹人的載體之一??蒲信c教學的融合是回歸大學本質的根本途徑,也是現代大學保持知識傳統與大學學術組織根本屬性的唯一途徑。當然,這一切最終都需要通過大學組織內部的自然人即教師來實現[12]。職業本科院校的科研與教學融合更多指的是科研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其科研應服務于當地產業升級,更傾向于與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這成為職業本科院校專業教師創新素材的源泉,對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以及創新實踐課程開設起到重要作用。

科研與創新創業融合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即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中增設創新思維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在專業課程以及創新創業項目實踐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培養全體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能以及態度,增強學生適應制造產業技術不斷更新的能力。

如圖6所示,在課程體系中設置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如增設“創新思維訓練”“創業基礎培訓”課程等,夯實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基礎;在專業方向課程中的專業課程和“X”證書實訓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如在“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塑料章節教案中,引入討論汽車行業“以塑代鋼”成就及遇到的困境,引導大家想辦法提高塑料強度,替代鋼鐵件,實現汽車輕量化目標,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技能和態度;開設校內項目化活頁式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聘請4~6名科研項目教師,將科研項目進行教學改造,以活頁式項目為課程項目,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實行創新創業普適性教育,訓練學生創新創業的技能和態度;開設創新創業大賽培訓類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技能綜合運用能力。

圖6 “研創課”共融的課程體系

3 結語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但是大而不強、創新不足的問題較為嚴重,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建設完善的職業本科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能夠適應當前制造產業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技能職業
高級技能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職業寫作
秣馬厲兵強技能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拼技能,享豐收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我愛的職業
畫唇技能輕松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