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視野下袁隆平人格形象及其精神研究

2023-03-07 22:52望,王雪,廖
關鍵詞:袁隆平雜交水稻

劉 望,王 雪,廖 纖

(1.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2.湘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边@是2019年“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獲授“共和國勛章”時的頒獎詞。袁隆平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育種事業,他用自己輝煌的一生凝聚起一種偉大的人格形象和崇高精神。袁隆平不但具有一顆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還有一顆“把溫飽種在世人心目中”的世界情懷。從1930年出生到2021年逝世,袁隆平跨越了多個時代,他的精神在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也發揮了不一樣的作用。深入研究袁隆平的人格形象特別是其一生凝鑄的崇高風范,對于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意氣風發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心懷“國之大者”,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何為“國之大者”?讓人民幸福就是國之大者。為人民謀幸福,猶如萬鈞重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敝袊?4億人口,糧食安全是絕對意義上的“國之大者”。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勉勵各領域專家學者:“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痹∑降难芯可?,就是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完美詮釋。

(一)為國忠誠奉獻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一個科學家,只有在愛國的基礎上才能愛世界,無以愛國則無以真正愛世界。2020年8月,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向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提了幾點希望,其中強調要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

袁隆平90歲高齡時依然堅守在田間地頭,為提高水稻產量孜孜以求、鞠躬盡瘁。這是一種于家為國忠誠奉獻的擔當。正是懷著“讓中國人吃飽飯”這樣一個樸素的信念,袁隆平年輕時就義無反顧報考農學專業,扎根條件艱苦的安江農校,埋頭大山之中開展辛苦的科研工作,這一堅持就是37年。在一輩子的奮斗中,他始終以滿足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為己任,把奉獻祖國和人民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時刻將自我價值融入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的事業中。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闭缭∑剿?,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是祖國富強以及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根基所在。為了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堅定地扛起了糧食安全的重擔,把自己的一生浸在稻田里,夜以繼日、孜孜不倦,把自己最美的年華、最好的精力全都獻給了國家,并且無怨無悔?!凹沂亲钚?,國是千萬家?!眹野l展、社會進步都離不開愛國精神的召喚和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離不開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科學家的無私奉獻。將愛國情懷作為對科技人員的第一位要求,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順理成章地將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國家發展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引導科技工作者自覺地成為愛國主義信念的堅守者和傳播者。新時代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更應該“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1],厚植殷殷愛國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為筆,初心不改,擔當作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二)追求真理敢為人先

雜交水稻產量不斷獲得大幅度提升,袁隆平已經奠定了他堅實的雜交水稻研究地位,但他并沒有陶醉于已經取得的成就,也沒有因為八十乃至九十高齡而退休,而是始終葆有一往無前的奮斗豪情,持續不斷地向其“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目標邁進。

袁隆平找到了真理、掌握了真理,他的真理來自他敢為人先、勇于突破的創新精神。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后,被分配到偏遠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面對當時的嚴重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饑荒威脅。在幾十年的雜交水稻研究征程上,袁隆平遭遇了很多坎坷,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和打擊,袁隆平始終如一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而且越挫越勇,奮力朝著為世人解決溫飽問題的目標前行。袁隆平本身就是一粒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種子,他的成功歸功于他敢于質疑的勇氣、敢于失敗的銳氣。他常說,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又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又不能迷信書本??蒲械谋举|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也就失去了基礎。但是,如果一味地迷信權威、迷信書本,那么創新就完全失去了空間。袁隆平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關鍵就在于他正確處理權威與真理的關系、書本與實踐的關系?!案弋a、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畢生的夢想與實踐,他用“一粒種子”解決了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緩解了世界糧食危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袁隆平不是第一個,但能夠把雜交水稻產量帶上這么一個巔峰并且適種面積如此之巨大,袁隆平是絕對的第一人。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法寶。在新時代,無論是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還是黨員干部,都需要從袁隆平身上汲取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堅持獨立思考,敢于自我突破,勇于沖破陳舊框架的束縛,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與豪情,直面困難和挑戰,銳意進取、迎難而上,敢啃硬骨、敢涉險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三)躬耕田野求真務實

實踐升華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將科研成果真正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社會發展,真正應用于為百姓謀幸福,應用于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深切用意,而這也正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和實踐。

袁隆平的成功,既來自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又來自他非同尋常的田野精神。解決全世界溫飽問題,這是除和平之外的最大問題。要圓“雜交稻覆蓋全球夢”,關鍵要靠開發好種子,關鍵要大大提高雜交稻對于環境的適應性。無論是水稻產量大幅度提升,還是水稻適應海水、鹽堿環境,這都是解決世界溫飽問題的重中之重,而這一問題的解決絕非實驗室幾支試管可以實現,絕非溫室幾株實驗稻苗可以實現。為了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1964年到1965年,袁隆平冒著高溫,一壟壟、一行行地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就這樣堅持不懈用了兩年時間,他終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

袁隆平的研究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將書本知識、實驗室研究和田野種植結合得非常緊密。他“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袁隆平要么奔走在田野間,要么埋頭于實驗室,硬是憑著自己吃苦耐勞、不斷探索、矢志不渝的精神堅持到成功,然后又開啟新的研究旅程。雖然獲得無數獎勵和榮譽,但這樣一位中美雙重院士身份的人物卻自始至終保持著農業科學家的本色,時刻牽掛著田間地頭。就在獲頒“共和國勛章”的當天,他仍然沒有忘記下地查看“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制種情況。鮐背之年的袁隆平,依然堅持在水稻基地開展科研工作,依然奔波于湖南、云南、海南、廣東等地的試驗田。幾十年如一日地躬耕于田野,成了袁隆平攻克一個個難關、取得一個個勝利的重要法寶。

沒有任何一項科學技術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豐碩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結出。學習袁隆平,就是要學習其“十年磨一劍”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要經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了寂寞,靜心篤志、心無旁騖、力戒浮躁,將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作為自覺追求,聚焦科技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建成科技強國而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堅持胸懷天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我們不但有中國方案,我們更有中國行動。袁隆平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中國方案的踐行者,他堅持“把溫飽種進世人心目中”,矢志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推動者。中國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和擔當就是袁隆平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一)以“夢”為媒升華使命擔當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的追求和夢想?!痹∑讲粌H實現了“禾下乘涼夢”,而且將“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大大地向前推進。他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水稻育種事業,從中國到亞洲、從非洲到美洲,讓雜交水稻推廣到全球,讓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飯、吃好飯。這位逐夢不停步的“老農民”用他堅定的信念竭盡所能去消除饑餓,用他寬闊的胸襟為全世界人民帶去福祉。

胸懷天下既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擔當,也是一種寶貴的精神氣質。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全面而深入地參與到全球事務中,持續不斷地向世界提供越來越好的公共產品,這已經成為中國不斷提升承擔世界責任的意識、擔當和能力的重要體現?!爸袊岢龅男滤枷?、新理念以及在金融、貿易、投資、衛生、發展和安全等諸多領域倡導的新機制和新倡議均已形成廣泛的國際共識,成為真正支持全球共同發展的國際公共產品?!盵2]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公共產品提供者的作用,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也是袁隆平畢生的價值追求。袁隆平及其雜交水稻研究團隊憑借自己堅定的價值信念,不但讓饑餓遠離了中國人,而且大大地造福了世界上那些還吃不飽飯的國家和人民。雜交水稻已經推廣種植和引進試種到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推廣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將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糧食短缺的首選技術。美國科學院前院長西瑟羅納曾說:“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痹∑筋I銜的雜交水稻研究,是中國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貢獻,蘊含著中國人胸懷天下的擔當精神。

雜交水稻已經成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中國方案”。袁隆平領銜研發的鹽堿地水稻在迪拜種植成功,驚嘆了阿拉伯世界。迪拜氣候非常干旱,幾乎遍地都是沙漠,自然環境極其不適合種植水稻。袁隆平帶領團隊首先通過地膜的方式解決了沙土滲水嚴重的問題,然后又改造了水稻基因,培育出既耐鹽堿又耐高溫、適合高溫沙漠地區種植的“海水稻”。2019年,習近平在元旦新年獻詞中,提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充分肯定了袁隆平團隊選育耐鹽堿水稻品種與改良鹽堿地的方略。雜交稻覆蓋全球夢,看似只是一個夢,其內在的本質卻是讓全世界吃飽飯。這正是中國農業科學家崇高科學精神的注解,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二)無私外援詮解科學無國界

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3]。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實際上就是共同建設好自己的地球家園。盡管科學家有國別,但科學無國界,溫飽更無地界。目前,全球仍有8.28億人受饑餓影響,每年有5萬多孩子死于饑餓和營養不良,保障世界糧食安全還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倡導“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國正在為這一個共同的地球不斷貢獻出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袁隆平不但卓有成效地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而且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拔沂嵌赐ズ穆槿?,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鷗?!痹∑降乃运?、所作所為,真真切切地顯示出“科學無國界”這一句話的真正含義。

為了迅速推進雜交水稻研究的進程,為了更快實現世界無饑餓的夢想,袁隆平罄其所有,他無償分享技術和成果的精神讓全世界敬佩不已。雜交水稻成功的關鍵,首先就是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在袁隆平團隊為遠緣雜交收集野生資源的過程中,助手李必湖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為“野敗”),其經人工授粉后,繁育出兩百多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這是一次十分重要十分關鍵的發現,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選育、三系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開了突破口。面對如此寶貴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有團隊成員主張保守機密從而讓團隊始終居于領先水平,但袁隆平說服大家把種子共享出來,以便加速推進雜交水稻研發進程。他認為雜交水稻不管在誰手里搞成了,都是人類的創造成果,體現出一個具有世界胸襟的科學家的策略、膽識和自信。

袁隆平無償分享的不只有種子,還有一切有利于雜交水稻研究水平快速提升的資源。他本來可以就水稻技術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巨額的技術資金,而他卻無私地把專利奉獻給了國家乃至全世界。對于自己的技術和成果,袁隆平從不吝嗇,他的成果成為了推動中外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橋梁。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1979年,中國農業部出面捐贈美國公司1.5公斤雜交水稻種子,這批種子的產量要比美國地方品種高出33%以上。從此以后,美國水稻業開始大力推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1980年就引進了“南優2號”“南優6號”“威優6號”“四優6號”等4個雜交水稻品種;此后,美國政府連續引進中國雜交水稻的“前沿品種”。袁隆平在2006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對于袁隆平為解決美國和世界溫飽作出巨大貢獻的高度肯定、隆重褒獎。

三、踐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先行者

教育、科技、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柱,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推進中,人才是最為重要的主體性支撐,這不僅因為教育發展需要以人才為基礎,同樣也因為科技創新創造離不開人才實踐。實際上,袁隆平自身以及他所從事的事業,就體現了人才、教育、科技的高度統一。他領銜研發的是重大民生科技、國家戰略科技,自己既是一流尖端人才,同時又是尖端人才的培育者。袁隆平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探索和踐行教育、科技、人才的結合,這為我們處理好三者關系,特別是為我們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豐富的啟示。

(一)德才兼備的科學家

袁隆平能夠成為全世界景仰的偉大科學家,既因為他把雜交水稻技術的推進工作做到了極致,也因為無論從人格魅力、科學倫理還是從科學方法來說,他堪稱科學界的楷模,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科學家。

科技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最重要的標志之一。當今及未來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科技實力,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有非常強大的科技作為發展的支撐和實現的基礎。雜交水稻被世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充分體現和奠定了我國在糧食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是袁隆平技術水平的有力證明。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袁隆平創立了一門嶄新的、系統的雜交水稻科學,豐富和發展了作物遺傳與育種理論。面向實踐、挑戰權威、信息聯比、靈感思維等方法,是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以來最主要的個人學術感悟。以信息聯比法啟發,以辯證分析法引導,以試驗探索法突破,以靈感思維法推進,這是袁隆平常用的幾種方法。正是這樣一些科學研究方法的探索和運用,讓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少走了很多彎路,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提出的人才新要求和用人第一標準。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盵4]即使已經功成名就,袁隆平仍謙虛得像個小學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袁隆平代表全體獲獎人員發言時說:“我認為,這個獎是獎給全國農業戰線的科研工作者的,因為雜交水稻是全國很多人協作攻關的成果?!边@是一種無比崇高的境界。袁隆平科學精神最根本的保證,實際上還在于他幾十年如一日撲下身子潛心鉆研,深入田間反復試驗。一個院士,一個90多歲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科研路上從來沒有滿足,成果之下也沒有任何驕傲,硬是憑著自己堅忍不拔、團結協作、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創造了人類反饑餓的綠色神話。從三系到兩系,從雜交稻到超級雜交稻,袁隆平以自己的無私和執著詮釋了一個偉大科學家的高尚情懷。

(二)科學育人創新育才的教育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盵5]人才,是創新的根基?!皠撔买寗訉嵸|上是人才驅動,創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問題。只有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才能產生一流的創新成果,才能擁有創新的主導權?!盵6]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袁隆平特別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通過自己作為“教育家”的角色為科技興國、創新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人才是富國之本,是興邦之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資源。社會建設、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沒有哪一個方面能夠離開人才。作為一個科學家,袁隆平更加切身地體會到創新人才的重要性、關鍵性。在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袁隆平發表獲獎感言:“這次國家重獎科學家,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政策。這項政策太英明了,它像灌溉的閘門似的,一打開,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就發揮出來了?!备哔|量人才來自高質量培養、高質量教育。袁隆平既是頂尖的科學家,又是培養未來頂尖人才的教育家。正是因為他的悉心培養,共和國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水稻領域人才,成為第二代水稻研究生力軍,為我國雜交水稻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創新,認為創新人才一定要扎根基層,“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7]。他強調創新人才必須奮斗在攻堅克難的第一線,要沖在為人民服務的最前沿,只有在實踐中經歷風雨磨難,才能擔當重任。袁隆平認為,一個合格的老師,首先就是為學生指引方向,做學生的引路人。袁隆平招收研究生的規矩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下田、立志下田。他堅定地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的匯聚,農業科學家必須走入田間,必須用汗水澆灌才能取得科技成果。對事業的追求就是樂在苦中,搞農業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陽底下曬、在泥田中踩,但是因為有希望在那里,會出好品種,所以樂在苦中。為了讓自己的學生謹遵師訓,袁隆平并不是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而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敬佩之余心甘情愿地效仿。

人才培養要扎根基層,正是因為扎根基層,這些人才更需要關心、幫助和呵護。為了幫助年輕人盡快地成長,袁隆平自掏腰包,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獲得的幾萬美元顧問費和所長基金,設立了“青年科研基金”,專門用來扶持青年人才。為鼓勵農業工作者,他還用自己的獎金設立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他勉勵青年一代“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堅持在育種中培養人才,在實踐中鍛煉人才。

(三)傳播中國經驗的“外交家”

中國是一個大國,擁有許許多多的優勢,包括科學技術優勢,但中國絕不是一個保守的國家,更不是一個自私的國家,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勇于負責、最樂于擔當的國家。中國有大國的胸襟,更有強國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國內交流和國際交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他強調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8]。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我們在文明交流互鑒、科技互促共贏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這就要求我們要讓廣泛而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成為一種常態,讓打造國內外人才交流合作共享機制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從而在全球創新格局中形成相互交融的互動共贏格局[9]。

袁隆平在很多場合都表現出一個農業科學家的質樸,甚至表現出一個農民的拙樸,實際上卻是一個“國際范”十足的“外交家”。他的外交,盡管主要是屬于科學技術方面的外交以及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方面的外交,但其產生的影響卻非常深遠。這種外交,源于一種文化自信、一種科技自信、一種人格魅力自信。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為了這一宏愿早日順利實現,袁隆平在與其他國家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進行技術指導、開展業務培訓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帶領團隊持之以恒地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培訓班,至今已舉辦了數百期。面對中國的不育系及現有組合難以直接在熱帶國家運用等問題,袁隆平多次穿梭于中國湖南與菲律賓馬尼拉之間,直到問題徹底解決。他經常奔赴國際水稻研究所,積極分享甚至無償貢獻中國雜交水稻的育種材料和經驗成果,很多國家因此獲得了不可或缺的寶貴種質資源,并以此為基礎成功培育出優良的不育系和高產的雜交組合。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業技術優勢,加大了農業援外力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始了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援建工作,又通過深度參與援菲律賓、東帝汶、印尼、塞內加爾、岡比亞、斐濟等國家的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等渠道和方式,積極幫助他們引進和培育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雜交水稻組合,并持續不斷地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培訓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取得了突出成效。在“一帶一路”發展的新時期,農業發展依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10]。2019年,袁隆平國際高端農業人才培養中心理事會成立,以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構建跨國家、跨區域、立交橋式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農業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技術與管理人才培養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的合作,更多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正通過跨國人才培養的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绷暯娇倳浽?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特別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居功至偉;讓全球減少饑荒,讓世界不再饑餓,袁隆平同樣居功至偉。一切有遠大理想和抱負者的幸福觀,都與服務人民緊密相連?!鞍芽萍颊撐膶懺谧鎳蟮厣?,讓科學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盵11]袁隆平的人格形象以及崇高風范,正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共產黨員的榜樣。湖南作為袁隆平科技生涯中最重要的大本營,正在通過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袁隆平精神也正是我們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非常重要的依托和航標。

猜你喜歡
袁隆平雜交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喂飽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隊”重名不重樣
一季水稻
袁隆平 56年的“師生戀”
水稻花
高等植物雜交染色體及其雜交基因表達的性狀——三論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6年生雜交桉無性系對比試驗
再論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雜交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