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音樂的流變與發展

2023-03-07 22:52顏胤盛趙子恒
關鍵詞:圈層媒介數字化

顏胤盛,趙子恒

(湖南工業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網絡音樂是在數字化環境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音樂形態,其通過互聯網進行分享,具有在線傳播、實時服務等特征。網絡音樂的出現延展了音樂的傳播渠道與創作方式,伴隨之后的互聯網、物聯網乃至5G通信技術的發展,其逐漸由單純的數字傳播轉為媒介化生存。如今盛行的在線音樂平臺與流媒體就是這一轉型的產物?!皵底只焙汀懊浇榛斌w現了網絡音樂的核心邏輯。本文力圖通過對網絡音樂發展脈絡的梳理與分析,深入探究數字化時代媒介化與虛擬化之于網絡音樂發展的影響和意義,揭示網絡音樂流變的模式及其內涵。

一、數字化:網絡音樂孵化器

網絡音樂的誕生得益于20世紀90年代末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數字化分享打破了傳統音樂發行模式的桎梏,不僅擴大了音樂的傳播范圍、增強了音樂的傳播力度,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受眾接受音樂的渠道與方式,提高了人們對音樂認知的能力。與此同時,音樂與視頻、圖像等多媒體形式相結合,豐富了音樂的視聽體驗,為音樂提供了更多表現方式和傳播渠道。

(一)數字化音樂的傳播與蔓延

數字化是網絡音樂演進的核心邏輯與技術支撐,“數字時代既是網絡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也見證著網絡音樂從自發的樂曲風格到自覺的流行元素,最終形成涵蓋從生產到消費的完整產業鏈的全部過程”[1]。需要強調的是,如今的網絡音樂雖然運用數字化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創作和利用數字媒介、移動媒體進行傳播,但其創作規律、美學特征、審美體驗與傳統音樂藝術并無二致??梢哉f,網絡音樂保持了傳統音樂的基本藝術特征,但其呈現和傳播方式則是數字化的樣態,體現出傳統藝術向未來數字藝術階段性過渡的特征。音樂數字化將聲音、樂譜、音頻信號等轉換為計算機能夠處理和存儲的數字數據,而人類借助以“數字”為符號的計算體系創造出網絡音樂,以此開啟了音樂創作的新紀元。數字化使得音樂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和發行,人們可利用在線音樂平臺、數字音樂商店和流媒體服務提供商進行購買、下載和在線播放。這些平臺和服務為音樂消費者提供了便捷和多樣化的音樂體驗,其在推動音樂產業發展和變革的同時,也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推廣渠道。

“就21世紀的數字演變趨勢而言,數字技術與以往的技術形態最大不同之處在于,數字技術與人類的關系發生了改變?!盵2]現代技術推動了音樂藝術樣態的改變,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數字化對音樂傳播界限的拓展方面。數字化時代的審美主體是社會的每個成員,大眾成為了網絡音樂的傳播者。網絡音樂悄然改變著審美主體的音樂感知方式,究其原因,一是數字化技術重塑了受眾的審美體驗。相比于以往欣賞音樂時主體必須在場的感知方式,如今的數字技術使審美主體能夠參與音樂制作、音樂分享、音樂存儲的全過程,聽眾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數字化設備隨時收聽、分享音樂。二是數字化技術打破了傳統音樂作品生產的精英體系和音樂傳播的單項線性結構,其意味著從個人到社會“將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通過其自下而上的藝術評論行為,參與對主流社會審美的塑造。數字時代的藝術因而成為生產者美學意圖和多元大眾體驗相互融合、彼此協商的文化場域”[3]。數字時代的網絡音樂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哲思相互作用的結果,從創作方式到傳播樣態,它都已經不同于我們所理解的傳統音樂。數字化將所有人卷入網絡音樂的生產關系當中,把創作、生產、傳播、欣賞等環節轉化為一個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機體,使之成為人們審美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時,數字化把音樂創作從藝術家單一的社會實踐拓展為藝術的大眾化實踐,使得音樂創作轉變為歷時的交互過程和共時的交互場景。

(二)數字化音樂視覺體驗的融入

西方傳統美學一直認為,音樂是時間與聽覺的藝術。網絡音樂的視覺化生產賦予了音樂新的存在方式。視覺是人們最直接的感官體驗,“人們在接收信息時,來自聽覺的信息以時間性的方式進入感知,來自視覺的信息則以空間性的方式呈現和傳遞”[4]。數字化所帶來的融入視覺體驗的網絡音樂改變了傳統音樂的欣賞環境,使得原本的聽覺欣賞轉為可視化欣賞,音樂與畫面一道營造出更加真實、立體、多維的視聽空間。

2001年,網絡音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發布后在互聯網上迅速流行,創作者雪村因此被冠為“網絡歌手第一人”。在這首歌曲爆火的背后,除了互聯網和原創音樂網站提供的技術支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Flash動畫技術的運用。網友利用Flash技術以動畫的形式演繹歌曲,推動了歌曲的傳播速度。在早期數字化時代,Flash與網絡音樂的連結使得網絡音樂作品當中蘊含的趣味性、審美性以及商業性等多種元素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整體,給受眾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整體來看,Flash動畫本身就兼具藝術性與技術性,其既利于網絡音樂的內涵展現,也有助于網絡音樂的本體傳播。Flash與網絡音樂的結合如同一扇打開的窗口,拉近了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滿足了受眾對作品內容的深層次交流需要。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隨著視頻分享平臺的興起,音樂人和藝術家開始制作專門的網絡音樂視頻,將音樂與圖像、動畫和實時效果相結合,這些視頻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分享和傳播。在這個階段,涌現出了一些專業的音樂視頻制作公司和導演,他們為藝術家制作高質量的音樂視頻,打造視覺化的音樂內容。其間,尤以韓國的流行音樂偶像團體為代表。從早期的少女時代、EXO、BIG BANG,再到近年來興起的防彈少年團,其整體營收中,視頻內容銷售額已經與專輯銷售額達到同一水平甚至成倍高于演出收入[5]?!斑@種弱化線下演出、強化視頻傳播的最新韓國造星模式高度依賴于視頻內容的制作與視頻平臺的傳播,而成功的視覺營造則是視頻內容走紅的必然要求?!盵6]17視頻作為載體強化了網絡音樂的表演形式和視覺效果,將視聽高度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樂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如今,隨著短視頻社交媒體如TikTok、抖音、快手等的興起,音樂也開始通過微內容傳播,創作者利用這些平臺的短視頻功能,制作出適合快速消費和分享的音樂內容。

社交媒體平臺上流行的音樂挑戰和舞蹈也成為一種推廣和傳播音樂的方式。這種音樂傳播方式因其能夠更好地吸引年輕受眾,成為了當下流行音樂傳播的重要形式。

網絡音樂從早期的Flash動畫到如今的視覺化傳播,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變革,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交媒體的崛起,音樂的傳播方式也因此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互動化,為音樂人和藝術家創造了更廣闊的表達和傳播平臺。網絡音樂側重視聽體驗的內容轉向也為音樂的數字化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道路,帶給受眾較之傳統音樂更獨特的審美體驗。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側重視覺體驗的音樂產品以智能化的配樂參與短視頻制作,建立起聽覺敘事空間,將視聽文化便捷地帶入人們的日常審美生活,使得音樂不再是一種單獨的聽覺藝術,而是與畫面構成音畫統一的感知體,成為令受眾更加沉浸的審美空間。

(三)數字化音樂的文化表征

大眾文化是商品市場與當代工業技術相融合、按照現代人的消費理念所創造出的一種文化形式。數字化的網絡音樂“作為一種具有了大眾文化通俗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的消費文化,自然也就成為市場經濟文化的一部分,并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的代表”[7]51。網絡音樂作為數字時代的大眾文化形態,受眾較廣是其突出特點,這一特點必然要求網絡音樂創作者將大眾放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實上,網絡音樂的起步、發展、勃興都離不開欣賞者的推動和支持。其中網絡音樂本身屬性所決定的多種藝術標準以及音樂主題中所表達的不同價值觀是其能夠被大眾所欣賞的重要特性?!熬W絡音樂的產生本身就標明了另一種藝術標準的產生,它解構了單一的藝術價值尺度,消解了藝術精英的權威性?!盵8]早期網絡音樂以其強烈的通俗性迎合了當時社會人們的審美特性,尤其是滿足了年輕受眾的審美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網絡音樂創作的參與者身份多樣,既有具有音樂專業背景的音樂人……也有非科班出身的自由音樂職業者……還有原本從事其他行業轉行到音樂圈來的音樂達人”[9]。同時,網絡音樂不同于傳統音樂,網絡歌曲針對的受眾群體主要為未受過音樂訓練的業余愛好者。為了滿足網絡音樂平臺的商業需求和用戶的口味,創作者傾向于創作旋律簡單、節奏規整的歌詞內容,接續與市場接受度較高的主題,如愛情、友情、歡樂、悲傷等?!稏|北人都是活雷鋒》就捕捉到了網民求新求變的心理,《當我再愛你的時候》《丁香花》則是以其本身散發出的一種別樣憂傷情緒、悲劇色彩以及背后攜帶的感人故事快速抓住了網民的心。網絡音樂創作的大眾文化特征還表現在創作者追求商業成功和經濟利益的動機上。網絡音樂平臺的普及,使得音樂創作者可以更輕松地獲得曝光和收益,創作者也因此更加關注商業潛力和市場前景,以獲得更多的粉絲和商業機會。但通俗化并不等同于低質量或缺乏藝術性,事實上,大多網絡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并能夠給聽眾帶來愉悅的音樂體驗。作為大眾文化的網絡音樂也是音樂產業和音樂消費者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它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音樂消費者的偏好?!皣烂C藝術和大眾文化原本就是兩類獨立的東西,它們存在著一種天然的聯系和辯證關系,可以溝通對話,可以互取互補,但不可能完全融合?!盵7]52因此,網絡音樂的流變必須輔以大眾文化這一特性來進行研究,才能明晰其發展軌跡,從而更進一步探索其未來路徑并作出正確引導。

二、媒介化:網絡音樂新樣態

數字時代媒介技術的演化,特別是藝術媒介與傳播媒介的融合,為音樂媒介化提供了技術上實現的可能性。層出不窮的新型媒介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形成了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構成了音樂媒介化的土壤和基礎。

(一)媒介化的音樂生產、傳播與接收

“所謂的藝術媒介化,是指19世紀工業革命后,伴隨技術發展傳媒藝術和受媒介技術進步變化的傳統藝術,在大眾藝術和社會媒介化以及現當代藝術觀念演化的影響下,與媒介互動形成的藝術現象?!盵10]音樂呈現媒介化的狀態,一種表現為物理意義上的技術嵌入。技術賦能構建出音樂的網絡新實踐,使音樂擁有網絡演唱會、網絡音樂社區等形態。另一種表現為音樂即媒介,網絡音樂擁有媒介的容納力量和建構力量。新的媒介技術為網絡音樂提供了新的表現方法和新的藝術觀念。網絡音樂的媒介化,實質上是運用媒介化的視角來看待新的音樂實踐,圍繞著網絡音樂這一概念展開新的探索。通俗來說,就是要將網絡音樂通過各種媒介形式展現給欣賞者,其包括音樂錄音、廣播、電視、互聯網、流媒體等媒介工具和技術的應用等環節,目的是使音樂跨越時空限制,擁有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藝術媒介一定具有傳播媒介的屬性,媒介既是藝術的物質載體,是藝術作品本身存在的本體性因素之一,同時也是物化了的傳播渠道?!盵10]18數字化的媒介發展,讓音樂的傳播能夠突破物理空間延伸至虛擬場域。以錄音為例,錄音技術的發展使得音樂能夠被記錄、保存和復制,通過唱片、磁帶、CD等載體,音樂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被聽眾欣賞。廣播是另一個重要的音樂媒介化形式,無線電廣播的出現,使得音樂可以觸及更廣大的聽眾群體。電臺則通過不同的節目形式,如音樂排行榜、音樂會播放、音樂評論等,向聽眾傳遞各類音樂信息。從此,聽眾不再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獲得完整的審美感受,這就打破了音樂時空傳播的屏障。隨著影像的介入與互聯網的普及,音樂媒介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視聽時代,音樂與影像一道構建起新的媒介表達形式,具有了“空間性”“虛擬性”的新特征。在此過程中,“音樂與媒介交織纏繞,從‘非媒介化’藝術向‘媒介化’藝術轉向,并形塑起移動時代的大眾音樂文化”[11]。除了從可聽到可見的轉型,音樂的媒介化現象也體現在其它維度,與傳統音樂相比,網絡音樂同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使其具備了“工具化”屬性?!白鳛閮热莸囊魳?,經由傳播觸達到用戶才會產生音樂意義;作為媒介的音樂是一種結構性的力量,能夠將有共同興趣、情緒的用戶連結成圈層并嵌套成新的社會結構來作用于諸多領域?!盵12]例如,在電影中使用音樂,能夠增強電影情節的表現力和觀眾的情感共鳴;游戲中的網絡音樂作為配樂,能夠為玩家營造出獨特的游戲氛圍和情緒體驗。

在互聯網時代,媒介化參與到網絡音樂制作與傳播的各個環節。網絡音樂的媒介化是大眾傳播媒介與傳統藝術在數字媒體時代的交融,其本身也有了新的內涵。作為媒介,它參與形成新的傳播方式;作為“工具”,它能夠融入到其它藝術形式當中,帶來新的審美體驗。

(二)媒介化的音樂圈層生態

20世紀初,曼海姆在提出“媒介化”概念的同時,也將“人類關系的媒介化”這一學術命題呈現在大眾面前。數字技術所提供的溝通場景、社交線索以極大的便利性使社會的媒介使用程度日益加深,人們的交往習慣也因此被逐漸固定。社會分化和傳播媒介的變革,加速了人類關系的圈層發展?!吧缃皇巧鐣后w中的個體通過不同途徑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關系并獲得關注的一種社會屬性需求。社會生活的快節奏發展與社會轉型期的時代特征使得個體開始在網絡中獲得認同感、被需要感和參與感?!盵13]91媒介時代的網絡用戶,以獨立個體為錨點形成自身的關系網,通過不同用戶間共同的審美興趣、價值取向構成虛擬社會關系。伴隨社交網絡和傳播媒介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網絡音樂籍此開始衍生出各種不同的音樂社群和圈層?!吧鐣€體在網絡空間中建立或加入了各種網絡社交圈群,這些社交圈群沖破了支撐個體社會關系的三緣(血緣、地緣和業緣)界限,使得社會個體更加關注自身個性發展與情感世界的滿足?!盵13]91網絡音樂的圈層化發展主要由個體的身份認同與審美傾向所決定,審美傾向則包含著每個人對自身的認知與情感因素(包含認知、興趣、價值觀等)。網絡音樂的圈層內部共質性特征決定了網絡音樂圈層的準入門檻,并以此來篩選內部社群成員,以確保社群內部成員關系的協調與圈層的活躍。

表面上,網絡音樂的圈層可以根據音樂風格、文化背景、興趣愛好等因素來劃分。有些音樂圈層非常獨特和專業化,其追求與主流音樂不同的風格和體驗。圈層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是亞文化特征作為非主流的社會意識形態能夠被青少年群體所接受,同時網絡音樂也以這一群體為主要消費對象?!案鞣N亞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得主流文化的徑流逐漸收窄,消費人群與文化趣味不斷細分的分眾文化市場呈現出新的面貌?!盵6]15這種圈層化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媒介技術的加持和推動。社會交往中的媒介技術延伸了人類溝通的邊界,增強了個人和群體間的社會聯系。同時,媒介化的音樂平臺以邏輯算法生成內容的推送機制,定向發送個性化內容,通過對用戶喜好的音樂風格、歌手、情感等因素進行分類,進而在算法的分析模式中生成用戶的個性化標簽。不同的平臺為相同風格的音樂愛好者和從業者提供了一個互動和交流的空間,他們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音樂、觀點和創作,與同樣喜歡相同類型音樂的人建立緊密聯系。圈層化的發展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音樂表達方式和體驗,“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平等的交流中喚醒了潛藏在文化基因中的文化自覺與價值體認”[6]17,人們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與自己口味相符的音樂,也更容易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和交流。圈層化也使得一些非主流音樂和獨立藝術家得以脫穎而出,他們可以在特定的音樂圈層中獲得認可和支持。然而,圈層化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一些音樂圈層由于過于封閉和獨立,導致不同風格音樂之間的流動性受限,形成“圈地自娛”式的審美生態。此外,這種圈層化的現狀也使得一些音樂風格和藝術家無法獲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可及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因此,如何讓圈層化真正有效地在網絡音樂未來傳播、發展當中發揮實質性的影響,真正有效地發揮其有效促進互動與交流這一突出優勢,仍然是當下亟待思考的緊迫問題。

三、虛擬化: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場景下的人機互動

技術媒介的出現和工業科技進步帶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網絡音樂提供了巨大的創造空間,將音樂中諸多的想象變成了可見的形象,一些以往只能存在于腦海中的畫面,如今可以真實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使得人們能夠運用多重感官與其進行互動。

(一)AI賦能音樂創作

網絡音樂與傳統音樂相比較,“最直觀的區別就在于數字技術完全融入到其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的整個產業鏈之中”[14]。如果說ChatGPT讓世人了解到人工智能在語言模型搭建和語言處理方面的優勢,那么Moritz Simon Geist發表的世界上第一張完全由人工智能制作的電子樂唱片[15]則顯示了人工智能對音樂創作領域的巨大沖擊。人工智能與音樂創作的結合是近年來音樂領域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更新,其介入音樂創作的范圍越來越廣泛、程度越來深入?!坝捎陔娔X可以儲存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這就可以使電腦音樂的音色組合趨于無限,音律也可沖破傳統的五、七聲音階及十二、二十四律等?!盵16]189

由于技術原因,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仍處于“智能化的輔助工具”階段,還沒有獨立生產、創造出優秀藝術作品的能力,其現在的所謂創作只是基于已有創作進行簡單的模仿,或者說還只是人類審美創造的“延伸”。人工智能在現階段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輔助和增強兩個方面。輔助方面,人工智能憑借其強大的運算、學習和數據處理能力,在保證人類創作者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學習和模仿現有音樂作品、分析海量的音樂數據和創作模式,在降低處理信息時間的同時,將藝術家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專注于創造性發揮。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為音樂創作者提供創作過程中的實時反饋工具,利用其信息檢索能力對大眾的審美趨勢進行深度學習,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來分析現有欣賞者以及潛在用戶的習慣和需求,對音樂題材、風格、創作手法等方面進行評估,輔助創作者作出更好的決策,從而降低作品推出后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增強方面,人類的藝術生產必須依靠創作者的藝術想象力,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人工智能能夠為創作者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提供靈感、音樂素材或自動生成和優化曲目,通過分析和識別和聲規律,為創作者提供和聲建議或自動生成和聲部分。此外,人工智能還能夠根據旋律和節奏的模式,生成連貫且富有韻律的音樂段落。不過,音樂創作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也面臨一些挑戰和爭議。一方面,藝術的本質屬性是創造,“而計算機自身顯然尚不具備獨立的創意能力,其創意仍是來自程序設計者的人類”[16]190。一些人擔心人工智能生成的音樂缺乏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缺乏真正的藝術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能會削弱音樂創作者的角色和地位,甚至導致人類創作者被取代。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與音樂創作的結合為音樂領域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和可能性,但我們也的確需要注意在利用人工智能創作網絡音樂的同時,還需要平衡其與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的關系,這樣才能確保音樂創作保持其獨特的藝術性和表達力。

(二)虛擬現實技術重塑音樂消費

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是通過計算機生成的模擬環境,以多源信息融合的三維動態視景為呈現方式的交互手段,使用戶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虛擬感受和體驗。如果說虛擬現實是更加深度的視覺沉浸,那么網絡音樂就是更加深度的聽覺沉浸,兩者的融合為音樂體驗帶來了全新的維度?!耙环矫?,虛擬現實技術融入音樂生產環節,推動音樂生產由現實生產向虛擬生產的發展,為音樂人提供了音樂創作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使沉浸式音樂演出成為可能,全息投影音樂演出的出現在音樂市場迅速引起轟動,滿足人們對于沉浸式音樂產品的需求?!盵17]

2020年初,音樂人Travis Scott在網游《堡壘之夜》中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實時在線人數一度突破千萬,這是首次有歌手在游戲中舉辦演唱會[18]。這場虛擬演唱會在游戲界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吸引了高達1230萬的觀眾,播放量總計達到了4000萬次。游戲公司利用這場演唱會進行大肆宣傳,并推出聯名游戲裝備、線下周邊等創意產品,為歌手和發行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022跨年夜,五月天的跨年演唱會成為TMELAND元宇宙里舉辦的首個TME live超現場演出,這場元宇宙演唱會吸引了超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盵19]在新冠疫情肆虐情境下,出品方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藝人在虛擬場景中進行音樂表演,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觀眾通過移動設備或穿戴VR,身臨其境地參與音樂會或音樂節,得到不同尋常的音樂體驗。虛擬演唱會的舉辦為音樂行業拓展用戶場景提供了模本。與傳統演唱會相比,虛擬演唱會具有相當高的可塑性,其通過虛擬技術給觀眾帶來了更強的沉浸感、參與性,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場景來進行商業開發。對于聽眾而言,多元化的選擇場景使得音樂的獲取方式也更加豐富多樣,虛擬演唱會將本來單向輸送信息的演唱會變得更具交互性的演唱會。其次,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與音樂相關的沉浸式體驗,通過穿戴VR設備,用戶可以進入虛擬音樂世界進行互動,他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音樂的視覺效果、空間感和情感表達,生成個性化的音樂審美感受。同時,用戶還可以在虛擬現實環境中參與音樂創作,親自演奏樂器或制作音樂。此外,虛擬現實技術還為音樂的教育和學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學生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場景中學習音樂理論、樂器演奏和音樂制作技巧;他們還可以模擬實際的演奏場景,與虛擬音樂導師進行互動,并獲得實時反饋和指導。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力,強化音樂學習的效果。當下,虛擬現實技術本身的成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音樂領域的普及和推廣;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在音樂領域的應用也還處于探索階段,對其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受眾才能獲得更加出色的音樂體驗。

時值今日,網絡音樂借助數字技術革命的“春風”展現出勃勃生機,從最初的數字化發展,再到媒介化、虛擬化演變,網絡音樂與時俱進,不斷地給受眾帶來新的體驗。如今,網絡音樂不再是單一的聽覺藝術,其在媒介化的幫助下,在受眾面前呈現出空間化、立體化、多元化的新樣態。伴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網絡音樂將在未來呈現出更新的面貌和更多的可能性,帶給受眾更多的新奇與驚喜。

猜你喜歡
圈層媒介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No.4 圈層用戶不斷拓展,圈層經濟價值釋放
B站沖破圈層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年輕人“圈層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讓圈內新聞飛出圈層——“振興杯”宣傳的一點思考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