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我認知的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階段性比較研究

2023-03-09 01:53郭赟婧張青芳
中文信息 2023年2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醫學生

方 敏 郭赟婧 張青芳 鐘 焱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605)

引言

素養是一個人價值觀、知識、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而職業素養是社會群體在工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總體素質,需要通過不斷積累與學習形成的綜合素養。目前科學與信息技術與醫學模式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各類醫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醫學教育與醫學人才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醫學生不僅僅要學習基礎的醫療技能與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滿足用人單位與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

一、基于自我認知的醫學生職業素養內涵

自我認知就是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包含自我評價與自我觀察。自我評價是評估與判斷自己的行為、想法、人格特征與期望,這也是自我調節的必備條件。自我觀察是覺察自己的思維與感知。一個人對自我的覺察主要是來源于人對外界環境的刺激后,通過思想與記憶產生的一系列反應,所以在記憶形成前人們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倘若記憶是思想的基礎,那么自我認識就是人們在思想的基礎上對環境做出的反應,認識自我并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是人格完善與自我調節的首要前提[1]。

職業素養包括職業技能、職業作風、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等內容。職業技能通常是基于職業分類,按照職業的具體活動內容,針對從業人員的能力進行的規范性要求,同時也是從業人員接受職業技能鑒定與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要依據。職業作風則是從業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與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緊密聯系人們的職業活動,與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相符合,而且還包括了道德品質與道德情操,是從業者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醫學生為適應醫療行業所必須具備的臨床實踐技能、人文素質、醫德修養、專業知識。

二、基于自我認知的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的重要性

1.自我認知方面

周圍環境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人格思想的形成。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接受教育層次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與觀察能力。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與人文課程相匹配,能夠幫助其形成一定的自我認知,而自我認知是完善人格與調節自我的基礎,良好的自我認知有助于促進醫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

2.醫療服務質量方面

由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道德培養。畢業后的醫學生會肩負著救死扶傷的職責,倘若缺乏對學生醫德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低下,將直接影響著醫療服務質量,造成較高的醫療事故率,給人民生命安全與社會穩定埋下重大隱患。再者,醫學生作為國內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的儲備力量,是一線人才,醫學生臨床技能、職業素養的高低將對我國未來醫療隊伍服務質量造成深遠影響[2]。

3.醫患關系方面

現階段,醫患矛盾依舊突出,產生醫患矛盾的原因在于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醫療水平的高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學生僅僅將醫生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并非崇尚救死扶傷的事業精神,因此在進行醫療服務時缺少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缺少職業道德素養。要想使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醫患關系得到有效改善,就需要強化醫學生醫德醫風、職業素養的培養力度,盡最大努力對醫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工作,使其樹立無私奉獻、獻身醫學、關懷患者、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觀,與患者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

4.就業方面

醫學生在高校接受知識教育的階段是其職業生涯中形成職業素養的重要階段?,F階段,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只注重培養具備醫學技能與知識的醫學生已無法滿足單位的需要,應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使醫學生能夠盡快適應醫療環境,根據環境產生自我認知,而后再從自我認知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不但可以在工作中獲得患者與患者家屬的認同,而且可以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為醫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機會,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進而成為優秀畢業生。

三、基于自我認知的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階段性比較

根據醫學生自我認知與職業素養發展的重要性,本次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某高校二年級與大三的醫學生為調研對象,發放問卷240 份,有效問卷225 份,比較與分析不同醫學生對醫學職業素養的自我認知情況。問卷包括48 個條目,分別為職業態度、職業行為、職業道德、職業技能、人文認識等5 個維度,不同維度都體現出不同方面的具體內涵。每個維度的題目都設置為“大部分符合”、“無法判斷或不符合”、“全部符合”、“少部分符合”、“部分符合”、“極少符合”,分數最低0 分,最高7 分,評分越高,代表該醫學生職業素養的某方面具有較高水平。

1.研究方法

要想充分掌握現階段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狀況,幫助醫學生提升其職業素養水平,并未高校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實證資料,本次研究采用參考文獻法、問卷調研法、信度測試法,等方法,對某高校醫學院展開相關調研,本次調查研究對象為醫學院大二與大三學生。經過梳理與綜合分析,根據相關研究文獻,獲得了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的基本情況。在男女比例的調研過程中,發現男女比例約為1:1.5,基本符合醫學院整體男女生的比例。

2.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整體情況

調研問卷不同維度評分與總分換算以百分制為主,即評分與滿分的比值*100,總分60 分以下為不合格,60 至70 分表示合格,70 至86 分為良好,高于86 分為優秀。通過調研結果表明,其中48.5%的醫學生總分比值為210/424,保持在良好水平;27.0%的醫學生總分比值為122/424,均為不合格者;9.8%的醫學生總分比值為41/424 之間,處于優秀階段;71.1%的醫學生總分比值為301/424,職業素養水平合格。

3.醫學生職業素養認知比較

從醫學職業素養內容構成角度出發,研究參照周爍等人關于醫學生職業素養內容,構建與醫學領域相關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等職業素養。此次研究綜合考慮到不同年級、階段的差異,主要比較二年級、三年級的醫學生對以上醫學職業素養的自我認知情況[3]。

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對職業素養中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的自我預期目標值為P=0.197,0.003,0.180,0.053,0.005,0.352,無統計學差異。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相關課程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同時部分醫學生還期望高??梢詫β殬I素養教育進行改進,期望教師多開展與職業素養相關的活動(P=0.033<0.05)、開設與職業素養相關的選修課(P=0.048<0.05),存在統計學差異,代表著不同階段與不同專業存在不同的看法。

4.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醫學生對醫務工作者職業素養根據重要性從高到低的順序為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道德。最高分為7 分,其中職業道德的分值最低,為3.21分,職業態度與職業技能分值最高,分別為6.87、6.54 分。由此可見端正的職業態度與扎實的醫學知識技能是醫學生公認最重要的職業素養,職業態度、職業技能各自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職業行為與職業道德。所以,現階段醫學生對職業精神、道德素養與溝通能力的重視度不足。很多的醫學生期待增加與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與實踐活動,從而提升醫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各個專業、年級的學生對醫學職業素養的深刻認識上存在一定差異。

4.1 不同階段醫學生對自我職業素養的預期

不同階段的醫學生會隨著年級的增長、外界環境的變化,對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的自我評價水平逐漸下降。通過評估與分析,年級越高職業素養的教育越無法滿足醫學生的需求,尤其是大三學生臨近畢業,普遍認為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豐富,但是由于教師的課堂指導較少,此階段學生不但期望可以在課堂上多受職業素養的感染與熏陶,而且還期望開設有關職業素養的選修課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建立職業臨床專業職業素養實訓基地,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職業素養培訓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充當用人單位或導師的角色,為學生給予專業的培訓與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部分學生強化職業素養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使其對自己的專業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充滿信心。

4.2 不同專業醫學生對自我職業素養的期望

由于臨床職業素養對臨床專業的學生要求較高,臨床專業的學生比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相對悲觀一些。而且臨床專業的學生通常比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考試更加規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臨床基礎技能是未來醫生必備的能力。大部分學生更加期望開設職業素養相關的選修課程,并期望教師多開展職業素養相關的實踐活動。因此,高校教師應結合臨床專業特點,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為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職業素養教育活動,使其更加振奮,提高學習熱情,確保自身能夠適應職業與社會大環境的需要。

四、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調查分析,結合醫學生職業素養內涵與自我認知特點,從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等方面深入探討,不斷革新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措施。高校應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知行合一”的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理念,其應轉變醫學教育觀念,由單一的知識技能傳授轉變成以學生人格素養、道德行為養成為重點。

1.構建職業素養課程體系

盡管當前高校為醫學生增設了醫德教育、醫學倫理等課程,然而對此類課程的考核也僅僅停留在卷面成績的形式上,難以綜合考核醫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職業素養。所以,高??蓸嫿ㄍ晟频尼t學生職業素養課程體系,有效解決職業素養培養的問題。首先,高校需要對醫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加以確定,基于培養目標構建科學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通過多元化的課程內容與課程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提高醫德品質。其次,高校還需要立足于學校本身,深入把握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對職業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比如,教師可以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具體的醫療案例、醫療實踐、職業道德課堂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并且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校園活動、第二課堂中融入醫學職業素養教育內容,通過社區醫療服務、志愿者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反復臨床,同時還可以吸引優秀輔導員、醫院名醫、校領導、名師等人參與到職業素養的教育當中,進而升華醫學生自我認知的職業素養[4]。

2.創新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模式

基于醫患關系緊張的醫療環境,高校應深刻意識到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而且新時期更加注重德育教育,醫學生也不例外,醫學生的人才培養不再是單純注重臨床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而是具備職業態度、職業行為意識、為醫療事業無私奉獻的服務人員。因此,高校在培養醫學生專業課、公共課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創新能力、政治素養、人文素養等。教師應按照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的態度、知識、價值觀、情感等方面的差異,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講解法等,并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

3.優化職業素養教學評價

按照醫學生本身的特點,可將職業素養評價體系劃分若干標準。例如,可以將醫德修養、專業知識技能、人文素養作為評價的一級指標,基于這一指標繼續下分為相應的二級指標,如在臨床知識技能一級指標下設置臨床思維能力、書寫病例報告的能力、體格檢查能力等二級小指標。在此過程中按照醫療服務的具體需求設置評價標準的權重系數,從而保障評價體系在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發揮客觀、科學的評價作用。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強化與實習醫院單位的合作,在實習期間制定有效的醫學生職業素養考核評價規范,讓管理人員、患者、帶教醫務工作者、導師對醫學生職業素養進行評價,與醫學生科室輪轉考核掛鉤,進一步增強醫學生對自我職業素養的認知。

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是一門不斷更新的學科,需要從業人員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提供醫療服務。醫學生的職業素養狀況關系到其自身的職業技能、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與職業行為,甚至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升華。高校需要在培養醫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注重對其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進而為社會輸送一批具備較大發展潛質的醫學人才。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職業技能醫學生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淺談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