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023-03-10 21:17王莉溫萬德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2期
關鍵詞:語言運用語文核心素養文化自信

王莉 溫萬德

摘? 要: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存在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不夠、學生語言詞匯積累匱乏、語文思維能力弱化以及審美創造能力不高等問題。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審美創造能力,讓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中落地生根。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小學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師亟須認真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語文教學經歷,就此課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不夠

語文教學是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除了講授課本知識,還應當深入挖掘文本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資源,積極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部分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不夠、滲透較少,導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不多,不利于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2. 學生語言詞匯積累匱乏

部分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只注重詞匯的認讀與書寫,而忽視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即便涉及了詞語的解釋,也是脫離文本具體語境對詞語單獨解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到位。由于對學生詞匯積累不夠重視,造成詞匯積累匱乏,語言運用能力較低,進而在寫作中出現錯字、錯詞現象,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出現詞不達意、望文生義的現象。

3. 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弱化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日常教學中習慣于將學生逐步引向預設的“標準答案”,很少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同時,小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喜歡借鑒他人的見解,他們往往沿著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思路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內容千篇一律,缺乏創新,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4. 學生審美創造能力不高

《標準》指出,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事物的認識較單一,對美的鑒賞片面。同時,由于教師過于注重知識講授、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偏低。

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1.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首先,借助經典誦讀,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經典文學作品,可以感受古代先賢的智慧,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前10分鐘時間,或者利用閱讀課,讓學生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滋養學生,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其次,利用重大節日和重要紀念日活動,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教師以重大節日和重要紀念日為契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革命文化,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優勢,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例如,教師可以在建黨節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圣地、傳唱紅色歌曲、誦讀紅色詩詞、講述革命先輩的典型故事等,讓學生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無私奉獻、頑強斗爭和英勇無畏等優秀品質,進而弘揚革命文化。

最后,挖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教材中有很多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課文,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文,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尤其是科技類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祖國的科技創新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學生心中扎根成長,進一步建立文化自信。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下冊《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的經過,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典型素材。通過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建立文化自信。

2. 加強語言積累指導,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首先,要注重課內積累。要求學生學會圈點批注法,勾畫、摘抄教材中出現的優美句段,加強誦讀,將這些語段的意思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弊寣W生如此長期加強語言積累,逐漸豐厚語言積淀,能夠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其次,要注重課外積累。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注重借鑒課外閱讀材料的語言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和寫作手法等,積累名言警句和經典語段,逐漸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3. 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標準》指出,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猜想、驗證、分析和概括,深入解讀文本,探索課文深層次內涵,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己對話,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下,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學會提煉、表達、呈現學習成果,進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鍛煉。例如,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有四篇課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選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本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文本內容,用文字、結構圖等方式,梳理四篇課文中的人物清單和情節線索,讓學生在比較、歸納、揣摩、體會中培養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使學生由樂思到善思,逐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 重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美、發現美,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將審美創造素養培養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讓學生身臨其境,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情,激起其內心的情感共鳴。教師要善于創設特定情境,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意境美。例如,教材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講述了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群島的優美風光,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域內形態各異的魚兒、奇形怪狀的珊瑚、海底的海參和大龍蝦,以及海灘上的各種海鳥,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西沙群島,切實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其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美。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聲情并茂地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情感美。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匆匆》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抒情散文,主要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課文的朗讀技巧,做到停頓合理、抑揚頓挫、快慢適宜,通過聲音的輕重、高低、快慢等變化,體會作品的情感美。

最后,拓展延伸,學會創造美。例如,教材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依托夢境,依次刻畫了七個場景,并抓住場景中的細節描寫,表現了善解人意、無微不至、傾其所有的父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借鑒課文中的表達方法,結合實際經歷寫作一篇表達自己對父愛理解的文章,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反思阻礙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因素,從建立文化自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審美創造能力入手,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慧. 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途徑[J]. 甘肅教育,2020(21).

[2]唐天山. 淺析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J]. 學周刊,2022(8).

猜你喜歡
語言運用語文核心素養文化自信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2016年高考語文“語言運用”四大特色題評析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淺析威廉?布萊克的《老虎》
淺談《警察與贊美詩》中的幽默藝術
關注句子教學 重視語言運用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