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以濟南市為例

2023-03-12 01:55張維昊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濟南市人才隊伍人才

張維昊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濟南 250100)

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將大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列入指導思想之中[1]。2022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育好用好鄉土人才;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2]??梢哉f,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必然會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做好這一人才隊伍的培育和建設工作,是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堅實堡壘,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要義。在理論層面,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內研究文獻中涉及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文獻數量較少,這其中能夠聚焦山東省乃至濟南市的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文獻就更為稀少。因此,筆者選擇就鄉村振興背景下濟南市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進行探討,可謂正當其時。

一、明確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濟南市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效

自從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以來,濟南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 緊緊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的定位目標,精準聚焦鄉村人才振興重點任務,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規劃順利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具體來說,一是通過基層用編進人計劃吸引鄉村本土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濟南市已累計下達基層用編進人計劃1500多個,有力支撐了濟南市鄉村振興事業發展與進步。二是通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農業經理人培養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三大計劃,以及完善農技人員省、市、縣三級培訓體系,累計為十余萬涉農人才提供精準培訓,效果顯著。三是通過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鼓勵農民、退伍軍人、大學生返鄉創業,有效減輕了創業者的資金壓力。四是結合鄉村本土人才特點,通過鄉村振興專家服務行動,培育培養鄉村本土人才,引導和鼓勵各類專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實現更大作為。

(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高度重視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

中共十九大報告從我國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現實需要三方面出發,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加以深入闡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鄉村振興是重要方面,而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實踐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關鍵在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制約人才發展的諸多難題,如果沒有人才支撐,鄉村振興很難取得實質性勝利。業以才興、功以才成。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2018年6月,他在山東考察時則強調,要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從山東省全省的戰略高度來說,濟南市要發揮省會的龍頭引領作用,在打造“齊魯樣板”過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助力全省工作的開展。在這之中,濟南市必需高度重視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特別是作為其主力軍的本土人才隊伍的振興。濟南市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就必然要培養和建設一批成長、成才在鄉村的本土可用之才。

自2018年《濟南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以來,濟南市緊緊錨定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省會標桿的定位目標,精準聚焦鄉村人才振興重點任務,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規劃順利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3]。然而也存在著鄉村本土人才總量不足、鄉村本土人才結構不優、鄉村本土人才素質不高、鄉村本土人才資源開發意識不強、鄉村本土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濟南市的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成效。因此,要做好鄉村人才振興,至少要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一條是“引、育、用、留”外來人才,一條則是“挖、培、用、提”鄉村本土人才。

二、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本土人才總量不足

濟南市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在濟南市107個涉農鄉鎮(街辦)中,鄉村從業人員為222.1萬人,較上年同比減少7.1%,降幅較大,反觀濟南市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7.8萬人,比上年增長9.2%,對比差距更為明顯[4]。目前濟南市農村從業人員占比低且有下降趨勢,筆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以平陰縣大黃崖村為例,該村現有戶籍人口為316人,可是實際在村內居住的只有100人左右,且70%以上為80歲以上的老人,居住在農村的鄉村本土人才數量就更為缺少,鄉村本土人才資源較為緊張。

(二)鄉村本土人才結構不優

這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產業發展與鄉村本土人才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并不顯著。一是產業承載鄉村本土人才發展的良性循環沒有廣泛形成。農村地區特色產業數量較少,在實地調研中,以萊蕪區為例,該區從事農業的企業中,多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從而導致從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的本土人才較少,特別是外向型、開拓型農村本土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產業單一化的現狀造成高精尖本土人才成長、進步的有利環境難以形成。二是本土人才推動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沒有形成。以平陰縣大黃崖村為例,該村90%以上的勞動力均為高齡老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這部分人只能從事單一的手工業和簡單體力勞動,難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

(三)鄉村本土人才素質不高

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各區縣均反映出,由于現實和歷史的多重原因,本地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是屬于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靠的是經驗積累。在這些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之中,絕大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文盲,沒有參加過專業化培訓。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這部分農村鄉村本土人才思路不夠開闊、市場經濟意識不足、鄉村治理能力有限,難以接受或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領軍作用發揮不夠好,技術成果不夠多。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濟南市農業現代化進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四)鄉村本土人才資源開發意識不強

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農村基層政府層面。一是政府部門的人才服務主動性不強。濟南市部分鄉鎮的人才工作理念不能夠與時俱進,在鄉村本土人才開發中思維陳舊、缺乏應有的關心關懷和培育,在資金投入、招才引智、工作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不足。二是人才服務機構不健全。以萊蕪區為例,該區沒有一家專業化培訓機構以及相應的人員,能夠對本土人才進行統一服務、統一培訓,這在不同程度上導致鄉村本土人才學習的內容與農村對實用性鄉村本土人才的需求脫節,存在學非所用的現象。三是企業自身對鄉村本土人才的重視程度不足,對鄉村本土人才培育的投入缺乏保障和主動性。

(五)鄉村本土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地域環境、公共服務、行政服務、就業觀念、薪酬待遇、發展空間以及城鎮化進程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一部分致富能手、技術骨干、管理型本土人才向城鎮轉移,一些進城工作的農村人口不愿意再回到農村發展。例如以平陰縣為例,每年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都在6000人以上,近三年遷出戶籍人口分別為3308人、3151人、4353人,其中農村人口占到一半以上,在遷出戶籍地農村人口中,大多數是年輕人。二是基層干部隊伍不穩定?;鶎痈刹筷犖榇蠖嘤赊r村致富帶頭人、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青年干部、各級選派的第一書記、鄉賢以及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組成,他們中的大多數卻因受工作強度、生活壓力、薪酬回報、醫療社保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很難長時間留在農村,從而導致基層干部隊伍不穩定。

三、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城鎮化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濟南市的各鄉鎮(街辦)越來越多有文化、有技術、善于經營的鄉村本土人才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主動或被動地選擇離開家鄉去城鎮打拼。濟南市2021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7.8萬人,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449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2580元,呈現倍數差距[4]。對擁有一定謀生技能的鄉村本土人才而言,進城務工不僅可以實現增收的目標,還可以大幅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讓家人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

(二)農村發展相對滯后

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是影響鄉村本土人才想回來、能回來、回來久的重要因素。鄉村本土人才富有“鄉村本土”氣息,鄉村本土人才的成長根植于農業現代化的肥沃“土壤”。但是,反觀濟南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還不夠高。一是農業產業優勢不夠突出。農業品牌不夠響亮,產業鏈條不全不長,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致使農業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全省全國的總體競爭力不強。二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力度不足。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缺乏統籌布局建設,部分生產生活設施老化失修[5]。在醫療、養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鄉村的“硬件”設施與“軟件”管理兩方面都有待提高,與城鎮相關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三)鄉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使用存在短板

具體來說,一是鄉村本土人才隊伍的組織體系架構不完善。這一人才隊伍的培育和建設涉及了人社、農業農村、組織、發改等多個部門,這就導致鄉村本土人才開發的整體規劃和整合力度不夠。二是鄉村本土人才隊伍的政策體系不配套。鄉村本土人才與資金、土地等要素市場的政策體系不匹配,導致鄉村本土人才要想留鄉創業,所需的資金和土地等生產要素面臨的限制性條件比較多。三是以能力和績效管理為導向的鄉村本土人才隊伍的管理模式不統一,缺乏一個對鄉村本土人才隊伍按照能力、績效和類型等方面進行統一認定的標準體系,管理模式自然也難以統一[6]。

四、進一步推動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以科學規劃為前提,凝聚鄉村本土人才振興的強大合力

濟南市應全市一盤棋科學統籌和規劃相關工作的部署和落實,做到權責清晰明確,切實有效地推進全市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具體來說,一是排查摸清實情。要排查摸清濟南全市107個涉農鄉鎮(街辦)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情況,對該項工作的重要性有清醒認識,對濟南市鄉村本土人才振興工作進行精準分析研判。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將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納入濟南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的工作和考核范圍,成立由各個相關工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專班,明確第一責任,安排專人負責,統一工作內容和考核口徑,在體制機制上破除當前濟南市鄉村本土人才工作的“令出多方”與“權責不一”難題。[6]三是明晰權責邊界。要由工作專班出臺具體工作的實施規劃與工作細節,從基礎著手明確和規范各個有關工作部門的具體分工職責,要立足現實問題,在把握農村實際情況、農村發展規劃對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礎上,認真制定相關政策體系與戰略安排,為鄉村本土人才在發展本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上給予政策支持。四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緊盯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這一目標,倒推工作時間表,在經驗推廣、工作細則、考核督查等各個方面分步著手,并使之得到完善和落實。五是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尤其要在基層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機制上用心用力。政府有關部門應適當地提高基層待遇,增加基層人才的獲得感,讓他們工作有前途,成長有空間,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扎根鄉鎮工作,為地方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以基層黨建為引領,鞏固鄉村本土人才振興的戰斗堡壘

一是要強化基層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和鞏固鄉村本土人才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要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契機,在鄉村基層黨建方面要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將鄉村本土人才納入鄉村“兩委”隊伍之中,持續擴大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大學生村官等工作的覆蓋面,為鄉村構建一支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二是要加強基層考核督查。一方面夯實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在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面的明確責任,作為其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考核的公開化,除從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效果等績效方面來考核,還要同時注重對工作任務量和學習創新能力的考評,把目光多放在勤勤懇懇的“老黃?!焙透母飫撔碌摹芭蓬^兵”身上 。通過品德、工作實績、業務能力知識水平、工作經驗貢獻等方面綜合衡量,選拔出群眾滿意度高的村“兩委”成員,杜絕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的情況發生。

(三)以產業項目為載體,激發鄉村本土人才振興的強大動力

一是搭建系統平臺,將已建成的產業項目與培育年輕一代鄉村本土人才結合起來,穩步有序推進項目進度與人才培養,讓鄉村本土人才伴隨著產業項目發展共同成長。二是結合鄉村發展規劃和地域特色,充分考慮一二三產業在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各項因素,找準著力點,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本土人才參與其中,進而推動農村特色經濟發展。三是完善產業結對幫扶制度,成立以農業、經濟、科技等人員組成的“專家服務隊”,幫助整理發展思路、謀劃產業布局以及指導產業發展,保障產業項目的可行性,同時也幫助鄉村本土人才開闊眼界、鍛煉思維、提高能力。四是暢通各項工作渠道。在產業項目落地、本土人才培育、專家團隊支持、能人群體幫扶,以及各類人員返鄉創業等多個領域,政府相關部門要緊抓政策落實,積極推動工作開展,暢通各項工作渠道,為鄉村本土人才隊伍振興“做加法”,貢獻自己的力量[7]。

(四)以系統培育為抓手,形成鄉村本土人才振興的智力支撐

一是提升對鄉村本土人才培訓的精度。首先需要在培育專業化本土人才上下功夫。2021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提出,要精準培育鄉村本土化優秀教師、鼓勵免費定向培育一批源于本鄉鄉村本土的大學生鄉村醫生、實施鄉村本土建設人才培育工程、注重培育選拔鄉村本土村黨組織書記、加大鄉村本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育力度、發揮學校等培訓機構作用培育鄉村本土人才[1]。在這一政策背景下,濟南市要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學什么—干什么”的原則,針對上述《意見》所提及的6類鄉村本土人才,有計劃、分批次、全方位地加大培訓力度。二是拓寬對鄉村本土人才培訓的深度。要在整合培訓資源上有的放矢。一方面整合原有的培訓平臺與現代化、網絡化的培訓體系,積極拓展培訓方式渠道,力求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開展培訓工作。另一方面成立科技服務隊,整合專業化的農業技術人員,劃分為不同類型的服務隊,采用訂單式服務的形式,通過鄉村本土人才“點單”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開展特色化專業化培訓工作。三是創新鄉村本土人才隊伍的培訓模式,采取多種模式推廣鄉村先進經驗。通過請進來教、走出去看、自力更生學等方式拓寬培訓思路,通過讓實用型人才走出去、民間互學、縣域交流等形式加強培訓學習。四是突出對鄉村本土人才培訓的重點。在培訓對象上,堅持重點培育農業實用型技術人才,按照鄉土人才的技能特點,區分經營管理、生產技能等不同階段的不同內容和不同側重點[8],有針對性地重點培育。

猜你喜歡
濟南市人才隊伍人才
人才云
濟南市大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關于培養新時期青年人才隊伍的思考
濟南市大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趕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基于GIS的濟南市大氣污染時空分析
人才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