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路徑分析

2023-03-12 16:40何文英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農業產業農業生產

□何文英

(安陽市北關區農業農村局,河南 安陽 455000)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諸多影響因素中,發展途徑與方式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科學路徑的研究,為推動農業經濟健康發展作出貢獻。具體來說,需要在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深入查找當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并找出更為科學的優化路徑,以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1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分析

1.1 農業經濟的基本概念

農業經濟是指與農業發展相關的各類經濟活動、經濟關系的總稱,其內容包括農業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等所有的經濟活動與經濟關系[1]??傮w上看,農業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特定規律性。隨著現代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一方面,其本身所固有的實物保障、原料供應和就業增加等相關的功能逐步強化。另一方面,其在觀光休閑、保護生態和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也不斷增強。

整體來看,隨著新形勢的發展,農業經濟只有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方面彰顯自身作用,才能夠確保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發展成綿延不絕、日益長久的基礎產業和經濟產業。

1.2 當前國家鄉村振興的新形勢及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1.2.1 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概念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形勢下我國實施的重要戰略之一,必將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鄉村振興戰略,其題中應有之義便是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大力推動廣大農村地區的產業興旺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而為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現代化建設夯實基礎。新形勢下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升與優化。這一戰略所涵蓋的內容更為廣泛、豐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突出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及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廣泛參與,進而構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格局。

1.2.2 新時代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新時代下,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升,其內涵更為豐富,涉及面更為廣泛,必將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與加快農業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實踐過程中,切實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結合農村地區的基本農情,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將是我國農業經濟科學、快速發展所面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難得機遇。

1.2.3 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加快農業經濟發展

當前,面對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形勢,搶抓機遇,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緊緊抓牢以下兩個方面。

1)要明確基本目標。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鄉之間出現了較大差距,而且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能夠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加快農村地區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進而能有效縮小農村地區和城市發展間存在的差距[2]。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推進時間長、難度大。因此,必須全面動員廣大群眾與各類社會主體充分參與,緊緊圍繞既定目標,才能夠達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

2)要緊緊抓牢各類生產要素的投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人才、資金等各方面生產要素的持續補充。近年來,受到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地區出現了人口外流等問題,造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勞動力匱乏、人才欠缺等問題,給農業經濟發展、農村社會進步帶來了不利影響[3]?;卩l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有效解決生產要素的問題。

2 新時代下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形勢下,基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的大背景,加快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既是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也更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整體進步,為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其展現出了多方面的重大意義。

2.1 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推動農業產業進步的基礎和保障

我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之一,特別是近年來,農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然而,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巨大,所以糧食需求同樣巨大。面對這一國情,必須有效保障農業產業持續、科學的發展[4]。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以農業經濟發展為前提,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有效確保農業產業發展符合現實需要,并取得更為理想的發展效果。

2.2 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形勢,推動經濟社會整體進步已成為當務之急,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與保障[5]。近代以來,經濟發展形勢較過去更為復雜,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的經濟體系中,經濟種類日益繁多,但是,在目前諸多的經濟類別中,農業經濟毫無疑問仍然是最為關鍵的產業之一。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為全社會整體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夠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較以往有了巨大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形勢下持續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仍然是當務之急和面臨的首要任務。目前,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有利于推動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進而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現代社會優化升級、持續進步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6]。

3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狀況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整體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但是,與新形勢下的要求相比,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較多不利因素,給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帶來了影響與制約。

1)我國農業地區勞動力外流問題較為突出。農業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小農經濟因素,規模較小、經營相對分散,大型產業基地帶動作用不突出,使農業發展始終存在欠缺,表現在農業生產耗時耗力、整體收益不夠理想。農村地區選擇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較多,這種勞動力外流的問題使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缺乏人口支撐。

2)各類農作物收益間的失衡問題較為嚴重。目前,很多地區農業產業的收益仍舊以糧食為主,其他農作物占比相對較小,其原因在于我國產業結構不平衡。限于地勢土壤、思想觀念、生產模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不少農村在農作物的選擇上只能局限于某一種或幾種糧食作物。這種農作物收益的失衡,使得農業經濟失衡問題更為突出,整體上無法取得理想的發展效果。

4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農業經濟也呈現出喜人的發展勢頭。與以往相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看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而且,與快速發展的現代科技形勢相比,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和方式整體上也顯得較為滯后。同時,廣大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跟不上現代化大生產的形勢和要求[7]。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1 農業經濟基礎較為薄弱

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無論是從總體規模,還是從產業結構來看,和往年相比,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和提升,積攢了較以往更為深厚的農業經濟家底。然而,與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社會整體進步背景下的期待相比,農業經濟的基礎仍然顯得較為薄弱。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遭遇的重要障礙之一便是經濟基礎薄弱問題,其直接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8]。農業生產中基礎設施較為滯后,包括農村農業基礎設施、生產設備以及配套設施的更新不及時,都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直接影響到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收益提升,最終拖累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

4.2 農業生產技術與方式較為滯后

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必須以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為保障。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對農業生產技術、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落后的人工模式已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機械化生產模式。然而,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仍然嚴重依賴過去的人工模式,造成生產效率不高、產業效益較低,直接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由于現代農業技術不能得到廣泛應用,導致現有農業生產技術較為滯后,技術支撐的匱乏進一步加劇農業生產效率的下降,最終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益,導致農業經濟發展無法取得理想的效益。

4.3 農民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仍然較差

農民在農業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是主要的落實者和受益者,也是影響發展成效的關鍵人為因素。隨著現代化生產的發展,對農民群眾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地方農民的能力水平與現代化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農民知識水平偏低,無法充分理解、有效把握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最終導致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無法有效推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無法有效發揮自身潛力與作用,進而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直接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科學、快速發展和進步。

5 我國農業經濟加快發展的路徑探析

針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農業經濟基礎薄弱、生產方式較為滯后、農民群眾綜合素質較低等一系列問題和不足,相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通過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方式、加大對農業經濟的投入、培育新型農民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使農業經濟更好地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科學、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5.1 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面對新的發展時代與形勢,農業經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須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保障和基礎。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與現狀,必須真正打破以往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與模式,推動農業生產從過去落后的粗放型模式向新形勢下集約型模式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關鍵內容的掌握,堅決杜絕可能產生的資金和資源浪費問題,真正保障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同資源的充分利用,推動農業生產更好的發展、農業經濟效益的持續提高,為我國農業經濟不斷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與此同時,在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改變過去種類單一的生產模式,推動多種作物的種植與生產,不斷提高農業多元化發展的水平,持續促進農業產業與經濟的平衡,確保農業經濟實現發展。

5.2 加大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

新時代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加大對農業經濟的投入。實踐過程中,應該積極通過加大投入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持續奠定堅實的保障和基礎。

1)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保障,推動農業生產更加科學的發展、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應該注重不斷拓寬資金的渠道與來源,從而獲得更為充足的資金,使農業生產無資金方面的困擾。

2)應該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及時更換年代較為久遠、破舊的設施和設備,以更好地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現實需要,為我國農業生產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與此同時,應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相關設備,以確保能夠真正滿足農業發展的現實需要,為農業生產科學、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條件,推動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增加。

3)應注意加大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投入與提升?;诋斍艾F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切實轉變過去農業生產過程中依賴人工的模式,加大機械化、智能化生產方式的投入,及時利用現代技術服務農業生產,真正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推動農業生產取得良好效益,實現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5.3 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綜合素養

新形勢下,農民綜合素養的高低對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經濟振興有著直接的影響和制約。所以,不斷增強農民綜合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為在科技水平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農業產業和農業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诖?,各地方政府特別是農業相關部門應重視起當地農民群眾的定期培養和培訓工作,突出農業生產技術等重點內容,有效保障農民群眾能夠掌握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經濟振興的關鍵重點技術。而且,要注重加強農民群眾基礎文化教育和培訓,以有效增強廣大群眾基礎知識。通過能力的持續提升,促進農民更好地掌握與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技術。為有效實現這一目標,各地政府特別是農業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創新方式方法,通過選派優秀農民到科研院校進修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為當地農民群眾樹立起良好的榜樣,激發其主動參與到農業技術培訓的過程之中去,以確保農業技術培訓能夠收獲良好效果,從而推動農業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為我國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經濟的持續振興奠定良好的基礎。

5.4 大力推進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步伐

面對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農業經濟應該主動適應這一變化,積極提高農業產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科學、持續進步。當前,我國在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各地政府尤其農業部門要切實重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推動農業生產過程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經濟振興過程中更好的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創造良好條件,以不斷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與進步。

6 結束語

新時代下,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日益關鍵的地位、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诖?,促進農業經濟的科學發展顯得更為重要。面對這一形勢,應該進一步認識到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顯露的不足,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從產業結構、投入力度、農民綜合素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入手,推動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經濟效益的持續提高,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下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要求。

猜你喜歡
農業產業農業生產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以“黨建”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