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旅融合發展路徑探討: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為例

2023-03-12 16:40李書美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茶園茶葉融合

□李書美

(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1]。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和全面實施,各地結合自身獨有資源和特色,特別是已脫貧地區,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斷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帶領脫貧人口持續致富增收,切實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處于湖北省與湖南省的交界地帶,面積為2 372 km2,全縣共有8 個鄉鎮,110 個村、社區,全縣戶籍總人口為19.19 萬人。1)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革命老區,在1979 年時就已經被確定為全國革命老區。2)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全縣以土家族為主,約占該縣總人口比例的84.8%。在脫貧攻堅時期,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曾是湖北省9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9 年順利通過脫貧攻堅驗收,共有24 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 129 戶59 367 人順利脫貧。3)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以茶為主導的產業地區,縣域內憑借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形成“一茶兩中”特色產業格局。

隨著人們對休閑度假、體驗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強,以茶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業也逐漸崛起。將茶產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茶+旅”“旅+茶”的產業互動模式,即所謂的茶旅融合,對弘揚茶文化,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進而助推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帶動作用[2]。很多學者也將目光投注到鄉村振興戰略下茶旅融合發展中來,不少人認為茶旅融合具有許多獨特的發展優勢。將茶產業和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具有非常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幫助茶產業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3]。因此,在脫貧攻堅結束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迅速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的全域旅游產業,做足“茶文章”。

1 五峰茶旅融合發展的基礎條件

1.1 茶產業優勢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自古以來就是茶葉的主產區,茶葉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金葉子”,是縣域經濟的“頂梁柱”,也是農民增收的“聚寶盆”。全縣8 個鄉鎮75 個村產茶,茶園總面積達到了1.5 萬hm2,3.9 萬戶12 萬茶農從事茶產業,人均茶園面積0.1 hm2。被評為“世界茶旅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是全國“百縣·百茶·百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縣,位居全國茶葉百強縣第25 位。2022 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茶葉產量2.48 萬t,產值9.85 億元,鮮葉收入5.08 億元。湖北西南茶葉市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全國重點茶市”稱號,2022 年交易量達3.379 萬t,交易額22.61 億元。

1.2 茶旅資源優勢

五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三峽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1%,居全省縣域之首,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氧吧”、重要的“生態屏障”??h域內有擁有喀斯特地貌的柴埠溪大峽谷,有“植物基因庫”之稱的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供游客登頂遠眺的獨嶺風光,更有各類民俗文化數不勝數??h域內旅游資源基本類型有502 個實體,主要以洞穴和奇特象形巖為主。旅游資源種類上屬于中等規模,隸屬于5 類23 種,占全國56 種資源的41.7%。圍繞五峰自身茶業資源,突出茶園、茶山、茶山主體,結合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多彩的土家族文化以及歷史悠久的萬里古茶道,促進五峰茶旅融合發展。館藏豐富的湖北茶博館、風景獨美的青崗嶺生態茶園、國家4A 級景區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是游五峰的必選之地,萬里古茶道五峰段、漢陽橋、精制茶廠見證著五峰茶葉發展的歷史,鄒家山茶旅公園、白巖坪農耕學堂、天問研學基地傳播著耕讀文化[4]。

1.3 茶文化資源優勢

歷史上漁洋關鎮就是湘鄂西最大的茶葉集散地,1824 年廣東茶商鈞大福到漁關設莊收購精制宜紅茶,出口俄羅斯,開啟湖北紅茶出口的先河。依托漁洋河優勢交通條件,鼎盛時,茶工萬計、騾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熱鬧、通宵達旦,素有“小漢口”之稱;境內有古茶道兩條、精制茶廠一座、古茶園兩處、古茶莊兩處、茶碼頭、漢陽橋等文化遺址,2018 年被世界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茶旅古鎮”稱號。

1.4 茶旅活動承辦優勢

中國茶旅大會是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全國性茶事活動,也是唯一一個主辦單位為中茶協的茶事活動。2018 年以來,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有來自全國各地各界代表約1 100 余人次。2022 第四屆中國茶旅大會暨“宜紅杯”全國工夫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擇期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湖北西南茶葉市場召開,活動以“聚力深耕·創新賦能”為主題,突出茶旅融合和“宜紅”公用品牌,以茶會友、以茶促旅,強力推進五峰茶旅融合發展,做實做強“全國茶旅金牌路線”“全國重點茶市”“永久會址”“全國茶旅研學示范基地”,鞏固“茶業百強縣”和“茶旅融合示范縣”[5]。

2 五峰茶旅融合發展情況

2.1 現有資源融合發展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以茶為媒,積極創建特色農產品(茶葉)優勢區,全國第二家國家茶葉公園創建試點正式落戶,全力打造“世界茶旅名城”。青崗嶺生態觀光茶園、黃龍洞藍莓采摘園等集旅游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快速發展,以湖北茶博館為中心,收集茶詩、茶歌、茶賦和歷代跟五峰相關的茶具,弘揚五峰茶文化。舉辦“春茶開園節”“土家茶鄉女兒會”等活動,助推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茶葉旅游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20%以上,不斷增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有力地推動了五峰生態旅游的蓬勃發展。

2.2 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如火如荼

強化林旅融合,聯合林業部門舉辦第四屆中國玉蘭研討會暨首屆五峰賞花(紅花玉蘭)季啟動儀式;聯合教育局成功申報柴埠溪為市級研學旅行基地。推動交旅融合,在主干道沿線建成旅游交通服務站,如蘇家河、千丈巖、劉家坳等地。深入推進農旅融合,加快推進青崗嶺國家茶葉公園規劃編制,積極舉辦茶旅活動,推出茶旅線路產品。

2.3 茶旅品牌一體化建設

茶園被選為國家試點項目,國家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五峰茶業名牌示范區啟動,茶葉產業投資等茶葉旅游的整合發展取得新進展。獲國際茶葉委員會頒發的“世界茶旅之鄉”大獎。大力實施茶品牌戰略,實施名牌創造和標準創新獎勵措施,完成五峰茶葉產業名牌建設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采花毛尖”“五峰綠茶”“五峰宜紅”茶系列品牌?!拔宸寮t茶”“五峰毛尖”同時登記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五峰綠茶”已被公認為生態原生保護產品。全國第二家國家茶葉公園創建試點正式落戶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青崗嶺生態茶園榮獲“全國最美茶園”。

3 五峰茶旅融合發展難點分析

1)茶產業組織化程度欠佳,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品牌效應未放大。目前全縣茶葉產業主體數量多、規模小,缺乏大中型主體引領帶動。缺乏品牌創優意識,雖盡力包裝打造宣傳“采花毛尖”“五峰綠茶”“五峰宜紅”系列品牌,但其知名度與全國知名茶葉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且品牌創建需加大創新意識和營銷力度。2)基礎服務設施及旅游設施配套不夠,尚不能較好滿足市場需求?,F代人出門旅游講究的是吃、喝、游、購、娛,實現茶旅融合發展除了需要開發挖掘茶旅資源外,其他基礎配套設施等也需要不斷完善。在道路設施方面,縣域內高速路、一級公路僅到縣城,其他旅游路線規劃路段有待改造升級;吃喝方面,縣內特色美食缺乏,各鄉各鎮無明顯特色優勢,且旅游路沿線農家樂規模小、數量少、缺乏特色,旅客接待能力有限,在做強做實“后備箱”工程過程中,特色農產品開發尚不夠,無豐富多樣的特色旅游紀念品等充實游客“后備箱”;住宿方面,縣城內僅有五峰國際大酒店、駿王大酒店等少數幾家星級酒店,游客承載量有限,民宿、農莊等尚未成熟成型,不能較好滿足游客住宿需求;娛樂方面,除景區觀光游玩指定項目外,其他配套游樂項目欠缺;其他方面,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廁所、觀景平臺、停車場等旅游配套建設等需進一步完善。3)現存茶旅資源需提檔升級,未知資源尚需進一步挖掘,并存在東西部資源挖掘不平衡現象??h域內知名景點有限,代表僅有柴埠溪大峽谷、后河天門峽、長生洞,白溢寨、栗子坪、月山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鄉村旅游景點也于近幾年被各級各部門相繼開發挖掘。但是,為了發展茶旅融合的一體化道路,打造創建茶旅融合路徑及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我國自駕游第一縣,未來將要面臨的問題如下:景點與茶產業發展融合不夠深入密切;現有開發資源游客承載量受限,且許多優良資源仍處于未開發階段;從現有資源開發布局情況來看,存在東多西少,主道路沿線多、其余地段少的不平衡現象。

4 五峰茶旅融合發展路徑幾點建議

4.1 打造茶旅游基地

除青崗嶺茶葉公園外,縣域內還需進一步打造茶旅游基地,讓游客充分體驗人在茶中游的樂趣?,F有茶旅融合旅游路線三條,一條是佳茗品購游(一縷茶香·佳茗品鑒),一條是采茶體驗游(山水詩情·采茶問韻),一條是茶園觀光游(生態茶園·愜意五峰)。不難發現特色茶旅游專業基地仍需擴充,雖然尚有三條較成熟的旅游路線,但是仍未完全符合現代人自駕游的需求。所以仍要進一步打造茶旅游專業基地,將現有旅游資源和尚未開發的旅游資源與茶資源充分融合,充分發動能人大戶用發展、開放、旅游的眼光建設自身茶園,配套旅游相應設施,在縣域內打造多個“青崗嶺茶園公園”,一村一品、一鎮一特色。

4.2 擴充茶旅游項目

在茶旅融合發展中,要充分發掘茶產業的旅游效應,在旅游安排中引入觀茶園、聽茶藝、采茶芽、炒茶、品茶、欣賞茶藝、購買茶產品等一系列活動,強化游客對茶產業種植、鮮葉采摘、茶葉沖泡、茶藝展示、茶葉品嘗等方面的認知。鼓勵民間資本創辦茶樓和茶莊園,營造懂茶、愛茶、喝茶的氛圍,創新開發特色茶工藝品、紀念品、茶食品,讓游客記住五峰茶鄉風情,不能讓游客局限于觀光拍照,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讓游客在五峰旅游中游有所思、游有所得、游有所獲。

4.3 豐富茶旅游文化

自古以來,五峰茶文化一直為人稱贊,文化底蘊深厚,因此要充分發掘五峰豐富的茶專籍、茶詩文、茶藝術、茶歌曲、茶戲曲等資源,形成民族特色鮮明的土家茶文化盛宴,促進五峰茶文化邁出湖北省?;謴筒糠植梵A站、老字號茶莊、茶樓、茶碼頭,保護利用五峰精制茶廠、鎮江宮等現有工業遺產和文物建筑。建設茶葉精深加工、茶旅商業綜合體、茶博物館、茶葉公園等項目,將茶文化融合貫穿于茶旅全過程。不斷推廣茶葉相關的貿易、會議、歌曲、舞蹈、文化、故事等方面的創新和推廣,開發茶旅與民俗文化結合項目。

4.4 進一步延長茶產業鏈

挖掘和打造茶產品鏈條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茶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在已引進的速溶茶生產線基礎上,持續開發茶飲料、茶餐飲、茶保健品、茶護膚品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提高制茶過程中的碎葉利用率,開發茶糕點、茶多酚含片等新型茶產品,創造性組合中藥材與茶葉,開發保健功能茶。一方面,不斷延長茶產業鏈條,增加茶產業附加值,助推脫貧地區致富增收。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形色各異的茶產品,體現差異化,做足“后備箱”工程,讓游客們將茶產品作為伴手禮、特產帶回家與親戚朋友分享,打響五峰特產品牌。

4.5 進一步完善茶旅融合服務設施

持續建好、建寬通往景區及鄉村旅游公路,把握宜張、宜來高速建設及沿江高鐵過境五峰等時機,拓寬五峰道路骨架,不斷減少東部發達地區游客前來旅游的阻礙。充分利用鄉村振興省內定點幫扶和武漢市區域協作時機,“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持續加強星級旅游酒店、農家樂、農莊等規劃和建設,向發達地區學習,打造能滿足游客吃、住、游、購、娛需求的多功能住宿休閑地。進一步培訓專業服務人員,從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態度等多方面進行提升,讓游客有“人在五峰,卻勝家中”的自在感覺。在旅游配套設施方面,完善游客中心、公共廁所、旅游驛站、旅游標志牌、主干道景觀等,為自駕游游客提供充足便利條件,通過不斷改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旅游基礎設施,緩解各類游客在旅途中的疲勞,讓良好的基礎設施得到各類游客的拍手稱贊。通過茶旅游深度融合,實現茶旅游綜合收入不斷提高。

5 結束語

目前,茶旅融合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產業項目,毋庸置疑有很大發展潛力。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結合優美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人文環境,持續發展茶旅產業,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雖然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導致茶旅融合進程減慢,但是在政府、市場、農戶三方的不斷努力下,通過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深挖茶旅項目、完善硬件及軟件基礎設施等,茶旅融合可持續發展指日可待。

猜你喜歡
茶園茶葉融合
《茶葉通訊》簡介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茶園飄香
茶園之晨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融合》
湄潭茶園
茶園觀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