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金融發展對縣域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2023-03-12 16:40郁少姝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縣域金融數字

□郁少姝

(福建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數字金融是現代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一號文件、黨的二十大會議、“兩會”均提出要加快推進鄉村數字化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數字金融,建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體系,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賦能。同時,《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的出臺,為新時期農村數字金融發展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福建省始終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大力發展鄉村數字金融,穩步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工作。在實踐中,縣域數字金融發展還面臨著嚴峻的困境,例如抵押物缺乏、信貸群體矛盾比較突出等,如何突破困境克服挑戰成為當前研究思考的關鍵問題。

1 數字金融發展對縣域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1.1 直接影響

1.1.1 緩解信貸約束

數字金融依托諸多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降低了金融機構服務成本,進一步擴大了農村金融服務覆蓋范圍,克服了金融服務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滿足不同層次金融需求的同時,極大地緩解了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約束、壓力,為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農業經濟增長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1.1.2 推動農業技術創新

農業技術創新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農業技術創新是建立在充足資金的基礎上的。推進數字金融發展、擴大金融規模、改善金融市場環境、加劇金融市場競爭、提高金融效率,有利于為農業技術創新提供更充足的資金。

1.1.3 促進產業鏈融合

數字金融發展中,大數據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能夠實現對客戶金融需求、信用狀況的有效分析,進而為客戶提供相應的貸款、保險等服務。同時,數字金融依靠互聯網技術,將農業產業鏈利益主體聯通,創新了農業產業鏈融合路徑。數字金融和“三農”的融合互動,為農業經濟增長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1]。

1.2 間接影響

1.2.1 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

(2)熱處理調質后變形風險大 根據技術條件的性能試料要求編制的粗加工圖如圖2所示,增加性能試料區和粗加工余量后粗加工尺寸變為φ6430mm×350mm。雖然在工藝準備時充分考慮到變形因素并適當增加厚度方向上的余量,力求在源頭上保證熱處理變形后尺寸能夠滿足精加工要求,但管板直徑大、壁厚小、高徑比小,熱處理調質時容易變形,調質后變形風險大。

數字金融發展擺脫了傳統金融時間、空間等方面的束縛,農民融資門檻下降,有助于農民及時獲取資金用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產出增長,從而獲得更高的經營性收入。同時,數字金融將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及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展,其主要應用于鄉村產業通過互聯網,包括手機銀行等,大大減少了農村金融交易的中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為農業從業者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取金融支持提供了便捷服務,提升了農業從業者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獲取效率。此外,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會投入更多的農業資本要素,進而帶動農業經濟增長,提升農村居民整體收入水平[2]。

1.2.2 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數字金融發展使得農民消費及支付更加方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進行網上購物消費,在帶動消費轉型升級和優化消費結構的同時,促進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不僅如此,居民在消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對各類優質農副產品的需求量明顯增加,這會帶動農業、畜牧業發展,增加農業產值。

1.2.3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金融發展建立在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基礎之上。在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的同時,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商品流通環境及消費環境,進而助力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

2 縣域數字金融發展困境分析

2.1 無法獲取農民部分關鍵數據

當前,縣域金融機構雖和網絡平臺合作后借助大數據技術即可獲取農戶信息,但僅局限于基本信息,無法獲取關鍵數據。為保護個人隱私,平臺也無法得到隱私類數據的授權,這些數據一旦缺失,將會對農民信用評級產生一定影響。以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為例,部分農戶依然沒有拿到土地權證,而且部分農戶的土地確權證頒證數據和實際經營數據存在偏差,這主要是由部分土地邊緣界限標記不準確、沒有及時更正土地經營性質變化、人口快速流動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缺少農民關鍵數據,再加上土地數據偏差較大,將會對農戶征信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縣域數字金融發展。

2.2 信息分散產生數據孤島

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更方便獲取農戶各方面的信息,通過對農戶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即可了解農民信貸需求、風險偏好。當前,縣域大數據建設滯后,數據積累薄弱,數字金融發展水平低,雖然建立了信息化平臺,但各個部門及單位之間的信息壁壘問題依然存在,數據庫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及流動,進而形成了數據孤島問題。此外,數據提取技術、數據預處理方法缺乏準確性,數據格式不統一,降低了數據可利用價值[3]。

2.3 發展不均衡產生信息鴻溝

與城市相比,縣域數字金融發展較滯后,缺乏健全完善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雖然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相應的數字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但因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條件落后,導致農民無法及時享受到數字金融所帶來的福利。同時,數字金融發展將農民的金融服務獲取門檻提高,尤其是一些對互聯網陌生的老年人,無法及時接觸數字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此外,為防范信貸風險,金融機構往往更愿意為具備完善通信設施的地區提供金融服務。

2.4 農民數字化技能有待提高

與城市居民相比,縣域居民的數字化技能亟須提升,這對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據統計,縣域網民數量大約是城市的1/2,大部分的縣域居民學歷和文化水平低,不懂網絡、不懂電腦,導致城鄉數字金融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數字時代,縣域居民因不具備較高的數字技能,無法應用到數字金融服務中,更無法從中受益。

2.5 數字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

數字金融的有序發展建立在完善的數字金融監管體系基礎之上。當前,部分數字金融公司存在壟斷行為,其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形成了科技金融特有的金融參與方式,極易引發風險。同時,在數字金融機構不斷增多的背景下,各個機構之間的合作代理關系更加復雜,然而因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時缺乏健全完善的數字金融監管體系,極易引發一系列風險,威脅數字金融安全發展。

3 縣域數字金融發展創新路徑探討

3.1 提高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意識

數字金融發展是大勢所趨。為推動縣域數字金融良好發展,要提高數字金融發展意識,摒棄傳統落后的金融發展觀念,樹立現代化金融科技理念,提升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水平??h域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應做好定位工作。1)經濟定位??h域數字金融發展的經濟目標在于開發資源,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加大對農村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助力鄉村振興發展。2)社會定位??h域數字金融發展的社會目標在于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共同富裕[4]。

3.2 加強各信息平臺數據互通互聯

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數據是一項核心要素,將數據開放、共享,有利于將數據價值最大化,為經濟增長賦能。金融機構結構化數據量巨大,雖具備較高的內在價值但是尚未得到有效的挖掘?;诖?,在縣域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應將各個數據平臺相互聯通,搭建數據協同開發、利用、共享機制的系統,將數據利用價值最大化。融資、保險、銀行等各個金融機構,相互之間要加快建立交易數據互通系統,通過分析數據,即可了解農民貸款資金流向,帶動農村貸款資金利用率的提升。此外,還要重視對數據信息共享合作機制的搭建,統一數據來源標準,對農民在醫療、社保、銀行、稅務等各個部門的信息進行整合,將其開發再利用,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破除縣域數字金融發展壁壘。

3.3 加快縣域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金融發展建立在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基礎之上。針對當前縣域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緩慢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起來,將城市和農村放置于平等的地位,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向縣域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特別是加大對于偏遠地區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支出投入,推進縣域金融數字化進程。與此同時,要做好縣域金融數字化環境建設工作,從縣域整體生活環境著手,不斷優化縣域金融數字化環境,保證縣域金融數字化發揮效用[5]。

3.4 創新縣域數字金融服務方式

縣域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對數字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工作。

1)要積極推行農業保險,近年來,臺風、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呈現出高發趨勢,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诖?,數字金融方面應加大農業保險推行和服務力度,鼓勵商業保險增加涉農保險業務,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損失。2)加大農業信貸資金投入力度,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推進企業優質農產品建設,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3)要積極創新縣域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建立專門的為農服務擔保公司,為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提供擔保,并將抵押、質押范圍進一步擴大,從根本上解決農企、農戶融資貸款難的困境,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增加農業生產經營收入。

3.5 加強數字金融風控體系建設

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加強風險防范是保障數字金融有效發展的關鍵。

1)對市場準入標準予以明確,做好對從事數字金融的經營主體的備案、市場準入優選工作,對數字金融活動予以規范,有效維護廣大農民的基本權益。要進一步細化數字金融領域準入標準,但要避免矯枉過正。2)重視對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全面預測分析數字金融發展潛在風險,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預警,及早做好應對工作,保障數字金融數據的安全性,防止引發監管套利等風險,保障數字金融與數字經濟發展安全性[6]。3)重視對數字金融風險監管技術的升級工作,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數字金融風險監管智能化水平,實現對風險全過程的防范與管理,規避風險。

3.6 構建縣域數字金融監管制度

目前,數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雖然賦予了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有利的機遇,但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部門在農村金融改革時高度關注農業經濟發展對金融方面的需求,通過加快構建有序、完善的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監管制度,引導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深度融合、配合,對配套基礎設施予以完善,并發揮移動支付、網絡貸款與融資、手機銀行的作用,讓數字金融資源更加合理地配置于農業經濟領域。同時,銀行監管部門要做好數字金融機構對農業經濟信貸權益的保護工作,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信貸期限進行科學調整,讓其和農作物、農產品加工制作時間相一致。

融機構要將數字金融普惠功能最大化,將數字金融供應商和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的金融需求精準對接,滿足其對資金的需求[7]。此外,要加大金融機構的政策、財政方面的補貼、優惠力度,同時營造更加寬松的數字金融服務監管環境,扶持高新人才、企業,利用金融科技開展豐富的數字金融服務,提升數字金融服務性,促進農業經濟有序發展[8]。

3.7 有效拓展金融產品的空間

近年來,農村金融保險事業獲得了迅猛發展。大部分鄉村地區都已經被金融產業、保險產品覆蓋,對金融保險方面的強烈需求被滿足,使農業金融、農業保險覆蓋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從田間到餐桌的有效覆蓋?!敖鹑?保險+期貨”等模式獲得了創新發展,其使得供需矛盾被解決,為鄉村地區產業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最終獲得了互利互惠、共享共贏的局面。

4 結束語

數字金融發展對縣域農業經濟增長具有積極影響,加快推進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是大勢所趨。針對當前福建省縣域數字金融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及諸多挑戰,要高度重視起來,深入分析困境根源,以此為基礎制訂針對性、有效性的解決措施,創新縣域數字金融發展路徑,推進數字金融和“三農”工作融合,激發數字金融內生動力,提升縣域數字金融發展水平,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縣域金融數字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答數字
數字看G20
P2P金融解讀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成雙成對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