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保護與活態開發研究

2023-03-12 07:38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歷史名人故居名人

王 芹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蘇州是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歷史名人資源是古城保護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點。據《蘇州歷代人物大辭典》記載,蘇州共有11820 余位具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1],既有建城名臣伍子胥、兵家至圣孫武、千古完人范仲淹,又有思想大家顧炎武和書畫名家張旭、沈周、唐寅等,明清兩代更是產生了潘世恩、洪鈞等35 位狀元,數量居全國之首[2]。歷代先賢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在做好古城保護的前提下,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歷史名人資源,進一步做好活態保護與開發歷史名人資源,激發文化創意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這一問題值得關注與思考。本文以蘇州大市為范圍梳理歷史名人資源及開發價值,重點分析古城區(姑蘇區)歷史名人資源的開發路徑,以賦能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

一、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及其價值闡釋

對歷史名人資源進行分類梳理并闡釋其價值是古城保護必要的基礎性工作。摸清蘇州歷史名人資源的家底,以充分發掘其價值,進而開展保護與活化利用。

(一)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的類別

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古城的歷史名人資源類型多樣,按其存留形態及用途可大略分為:名人故居、歷史遺址、廟堂祠堂、墓葬碑刻和名人館/博物館等。

1.名人故居。名人故居反映了歷史名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個人的生活狀態、思想境界與生活態度。根據《蘇州名人故居檔案》①《蘇州市名人故居資料匯編》:房地產專題檔案,蘇州市房地產檔案館編,1999 年。記載,蘇州共有名人故居83 處,主要分布于白塔西路、十梓街、十全街、鳳凰街以及人民路一帶[3],有王鏊故居、唐寅故居、申時行故居、沈德潛故居、潘祖蔭故居、洪鈞故居、章太炎故居、吳待秋故居、李根源故居、葉圣陶故居等。

2.歷史遺址。蘇州有2500 多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4],留下了越城遺跡、開元寺無梁殿、玄妙觀、萬壽宮,北寺塔、雙塔、太平天國忠王府、環秀山莊、織造署舊址等眾多古城建筑遺址遺跡。

3.廟堂祠堂。蘇州歷史上曾有許多為國家、社會及黎民百姓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名人,人們為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懷念,為了昭示后人,為其建廟、修祠,樹碑立傳,主要有范成大祠、城隍廟、言子祠、徐家祠堂、況公祠、沈家祠堂、伍相祠等。

4.墓葬碑刻。蘇州歷史上出現的名人志士眾多,歷朝歷代的名人墓葬也十分豐富,如闔閭墓、伍子胥墓、韓世忠墓、張士誠墓、文徵明墓、申時行墓、葛賢墓、董其昌墓、金圣嘆墓、吳偉業墓等。

5.名人館/博物館。悠久的歷史使蘇州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文物遺存。博物館中收藏了大量和蘇州歷史名人有關的生平事跡資料、歷史遺物、文書影像資料等,現有的歷史名人文化場館包括蘇州博物館、蘇州市名人館、姑蘇名人館、甪直名人館、蘇州狀元博物館等。

(二)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的開發價值

首先,歷史名人資源孕育的人文精神塑造了古城的氣質與靈魂。蘇州建城2500 多年,形成了包含水文化、園林文化、非遺文化、狀元文化等在內的吳文化,以伍子胥、范仲淹、唐寅等為代表的歷史名人文化是其中最璀璨的部分。作為獨有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蘇州歷史名人流傳下來的家國情懷、民族精神以及思想品格體現了江南文脈之地的文化傳承和精神追求,塑造出崇文睿智、開放包容的現代城市氣質。延續千年姑蘇文化、保持城市生命力離不開對名人文化的當代解讀與創新轉化,科學、合理地保護與利用名人資源,深挖名人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是構筑現代城市精神風格與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號召力與影響力的必要之舉。

其次,歷史名人資源獨有的文化內涵厚植古城活化沃土。作為名人文化和場所特征的基本載體,王鏊故居、唐寅故居、洪鈞故居、章太炎故居、葉圣陶故居等歷史名人建筑景觀和文化生態最具城市特色。習近平曾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盵5]蘇州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中,活化利用名人故居資源既保護了古城建筑風貌,又豐富了古建筑當代價值的呈現方式。通過“名人故居+非遺項目展示”“名人故居+劇場表演”“名人故居+沉浸式體驗展”等創新展陳方式,深化歷史名人建筑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功能。名人故居還可活化為博物館、展覽館、主題書店、美術館、民宿等多業態文化場所,在激活歷史建筑的公共文化屬性及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增強了城市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文化自信。

最后,歷史名人資源產業化能增強古城經濟活力。在文化資本視角下,歷史名人文化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如福建的媽祖文化產業、陜西的秦始皇陵文化產業、廣東的中山文化產業等。作為創意源泉,當歷史名人資源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形成了歷史名人文化產業品牌,名人文化的社會屬性與經濟屬性合力為城市文脈傳承與經濟增長提供動力。蘇州古城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可打造成辨識度高、輻射范圍廣、影響力強的歷史名人文化IP,培育歷史名人文化產業,形成新興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開發具有蘇州名人文化符號、江南文化意涵的多元化文化產品,帶動文化、旅游、科技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經濟增長。

二、國內歷史名人資源活態開發的模式與經驗

國內外已有多地關注歷史名人資源與文創產業的融合,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模式與經驗。

(一)以“名人故居+創意體驗”為核心的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

通過創意體驗激活文化遺產,使名人故居真正“活”起來。山東青島以名人故居為載體打造了一批文化體驗場館,并融合書店、咖啡館、民宿等新興業態,如老舍故居(駱駝祥子博物館)、李四光故居(地質之光展覽館)、周叔迦故居(周叔迦主題書店和民宿)等。[6]天津等地亦在對名人故居保護修繕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色并植入現代元素和功能,創新展陳方式,打造別具特色的文化“打卡地”。

(二)以塑造城市形象為核心的歷史名人文化品牌模式

在歷史名人資源開發利用中,因“一人名一城”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曲阜的孔子文化園、成都的杜甫草堂、杭州的蘇堤等已然成為城市文化符號與旅游地標。立足區域歷史名人文化特色,浙江桐鄉依托豐子愷、沈泊塵等漫畫名人,打造“漫畫圣地”城市品牌,創辦漫畫校園、刊物和基地,利用“名人效應”講好地方故事。[7]山西太原通過建造的狄仁杰文化公園,打造“唐代名相狄仁杰故里”城市名片。[8]此外,以歷史名人文化傳承為核心的旅游節慶活動,如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節、成都詩圣文化節等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以歷史名人IP 化打造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歷史名人IP 已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產業升級的新支點,它將歷史名人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故事、形象或文化,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與文創產品。四川以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大禹、李冰、諸葛亮、李白、杜甫等歷史名人的時代價值,構建“歷史名人+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創作了一批文藝精品、影視作品、旅游產品和文創產品,如圍繞蘇東坡這一IP,舉辦了東坡文化傳承展示、東坡美食之旅等20 項品牌文化活動,開發了150 余種文創產品,經濟與文化效益令人矚目。[9]蘇州物質遺存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文化資源頗多,各地的成功模式與經驗值得借鑒。

三、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保護利用的現狀

(一)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保護利用的成果

第一,保護性開發名人舊址遺跡。蘇州注重對名人故居、歷史遺址、名人文獻文物的保護與激活。2020 年,姑蘇區曾出臺《姑蘇區名人故居保護修繕利用示范項目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吳門醫派”“江南絲綢”“紅色基因”等主題保護并激活名人故居;同時,啟動全區名人故居的資料整理工作,挖掘名人故居的歷史文化信息。①《〈姑蘇區名人故居保護修繕利用示范項目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出臺》,參見:http://www.gusu.gov.cn/gsq/c100269/202102/9186 b87e0e7b4b00aa6eb9a23f052e69.shtml。蘇州市依托豐富的歷史名人檔案資源,打造蘇州市名人館,整合歷史名人檔案資源,并以史料展帶動學術研究、藏品征集、陳列展覽、公共教育;將潘世恩故居改造為蘇州狀元博物館,展示珍貴的狀元文物,傳播狀元文化;建立孫武紀念堂、馮桂芬祠等人物專題紀念館,傳播、發揚名人精神。

第二,創作歷史名人文化產品。蘇州市借鑒名人檔案史料,深挖名人旅游文化內涵,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一是整理匯編名人生平事跡檔案材料,出版“蘇州歷史文化名人資料匯編”、拍攝《蘇州史記》紀錄片等。二是挖掘名人文化內涵,創作各類文創產品,如蘇州狀元博物館圍繞狀元文化推出書簽、扇子、文具等系列文創。三是演藝與旅游活動以歷史名人為主題,如圍繞伍子胥、泰伯等歷史名家打造文藝匯演、文化節、旅游節等。此外,蘇州市名人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舉辦“聽老蘇州講蘇州名人故事”“走讀蘇州—大運河與蘇州名人”等活動,講述蘇州歷史名人的逸聞趣事,傳播深厚的名人文化。

(二)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保護利用的現存問題

第一,名人資源缺乏系統梳理,整合程度低。據統計,姑蘇區有13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 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78 處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有較多的名人歷史建筑,但尚未有官方數據說明歷史名人遺址遺跡的保護現狀及相關信息。目前姑蘇區啟動了新一輪名人故居資料整理工作,排摸故居產權信息、保護現狀等。蘇州市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網站數據庫對名人生平、思想、精神等文化資源也有收錄,但名人數量少,相關信息數據不全,資源有待進行系統整合。此外,蘇州市區歷史建筑查詢系統中收錄的382 處古建筑信息也未包含完整的歷史名人古建筑數據,歷史名人資源缺少系統化、數字化的梳理與整合。

第二,名人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創意產品少。蘇州歷史名人文化資源以名人故居開發模式為主,而名人雕塑、名人創意產業園、名人文化廣場、名人主題公園等文化設施建設不足,更缺少城市地標性建筑。歷史名人文化名片缺乏系統打造、運營與推廣,如依托潘世恩、洪鈞等狀元形成的“狀元文化”“狀元之府”等標志性人文符號,除建立蘇州狀元博物館外,相關文化項目及創意產品研發、品牌打造與宣傳工作都不到位。圍繞范仲淹、伍子胥等歷史名人開展的話劇表演、實景演出、影視及文學藝術創作不足,其時代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與傳播。蘇州圖書館館藏、數據庫中與“蘇州歷史名人”相關的書目非常少,也缺少對蘇州歷史名人系統性研究的成果。此外,蘇州市名人館等場所以實物展覽、陳列展示和游客觀光體驗為主,人工智能、云計算、5G 技術、VR/AR 等新科技應用不足,互動性場景與數字沉浸式體驗項目少。

第三,產業融合深度不夠,效應不明顯。近年來,蘇州積極探索“歷史名人+旅游業”的發展模式,開發了蘇州狀元博物館、文旅探花府·花間堂酒店、“紅印道前”紅色體驗線路等文旅項目,但是與名人相關的文娛演藝、節慶會展、動漫影視、文創等優質文化服務與消費產品供給不足,歷史名人資源開發與出版、影視、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的結合存在脫節,文化產業鏈短小,亟待通過多樣化的開發提升歷史名人文化產業的整體效應。蘇州古城擁有吳王闔閭、唐寅、潘世恩等國內知名的歷史名人,卻未形成能夠代表城市形象的高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與城市名片,缺少以歷史名人IP 為核心開發的文創產業與文化衍生品。蘇州歷史名人旅游資源基本為免費參觀,公益屬性凸顯,文化消費增長乏力,商業潛力尚待挖掘。此外,歷史名人資源因其公共文化屬性,社會力量與民間力量參與較少,限制了歷史名人文化產業發展、業態孵化與產品研發的市場活力。

四、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活化利用的措施

基于各地開發經驗,以“歷史名人資源+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為核心,從優化頂層設計、推進歷史名人研究、打造歷史名人品牌、活化歷史名人物質載體等方面入手,推進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保護與活態開發工作,激活古城文化與經濟活力。

(一)推進重點歷史名人資源活態開發,增強古城人才吸引力

首先,開展重點歷史名人資源活化創新項目。歷史名人級差對名人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輻射范圍產生影響[10]?;趨^位、人文環境、社會經濟等條件,對歷史名人進行級差劃分并篩選。參照名人影響力、公眾關注度、名人歷史遺存現狀等評價指標,對歷史名人資源分檔定級,分期分批推進古城歷史名人工程項目實施,重點推進孫武、范仲淹、沈周、唐寅等歷史名人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包括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文藝創作、文創產業等。開展“蘇州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工程”“蘇州歷史名人活化利用創新工程”等歷史名人文創項目,通過舉行歷史名人文創大賽、主題節慶等多種活動打造一批重點歷史名人文化精品,推進特色歷史名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

其次,優化古城名人文化軟環境,吸引人才。以蘇州名人資源創意開發為重要抓手,發展創意歷史名人產業,通過創新優化名人文化創業環境增強蘇州文創人才孵化和培育能力,如建立校企聯合創業基地,匯聚高校優秀人才合力推進歷史名人文化項目,通過“懸賞制”吸引全國優秀文化企業與創意團隊承接涉及關鍵技術的名人文化創意項目。以名人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區為主陣地,建設信息技術、網絡科技突出的名人文化產業集群,為引才、聚才提供重要平臺載體,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的口號。

(二)加大古城歷史名人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名人文化研究

一是系統梳理歷史名人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歷史名人物質文化遺產指標體系與評估認定方法標準,摸清歷史名人遺址遺跡現狀,形成并公開歷史名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清單。整合古城區內的歷史名人資源信息,并開展歷史名人后代、知情者口述史整理及相關物品征集工作,分級分類建立歷史名人資源檔案。以歷史名人記憶延續項目為契機,通過系統采集、篩選、分類、存儲,將歷史名人相關的書畫作品、畫像、軼事、碑刻、故居、墓葬以及文章、著作、傳記、戲劇、書籍、影視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聯合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整合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元數據,建立蘇州古城歷史名人資源數據庫和名人記憶網站。

二是加強蘇州古城歷史名人研究。歷史名人物質資源與文化資源是一個整體,通過識別、梳理、整合蘇州市歷史名人資源,推動資源共享與研究挖掘,為歷史名人資源開發利用奠定基礎。針對唐寅、潘祖蔭、洪鈞、錢伯煊等歷史名人,鼓勵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開展蘇州古城歷史名人研究,充分發揮黨政智庫、社科聯和高校專家學者的作用,以課題項目制形式開展歷史名人功績成就、思想理念等基礎性研究,探索歷史名人文化融入當代文化生活、實現價值轉化與活化利用的應用研究。對于遺跡少、知名度低的歷史名人可有選擇地聚合該類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對其感興趣的社會人士,成立專門的名人研究中心、名人研究會等,定期舉辦小型的歷史名人學術研討會、分享會等文化活動。

(三)挖掘名人精神內涵,打造古城歷史名人文化品牌

一是以旅游演藝為核心,打造以伍子胥為代表的“古城文化牌”?!疤K州古城之父”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且興修水利,開鑿了有記載的最早的人工運河—胥溪。依托盤門、閶門、胥門等歷史遺址遺跡景觀,舉辦宣傳蘇州建城歷史、民俗文化、人文事跡的大型戶外實景旅游節慶演藝活動及夜間歌舞、戲劇活動。結合蘇州大運河文化資源,將伍子胥文化融入大運河文化品牌建設,設計胥江—山塘河—上塘河—護城河以及盤門、閶門主題旅游線路;利用戲曲、文學、影視創作、劇場演藝等形式展現伍子胥的英雄形象與建城功績。

二是以蘇州狀元博物館為載體,打造以潘世恩為代表的“狀元文化牌”。在蘇州狀元博物館中設立“考狀元”科舉考試文化體驗中心,設置包含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環節的沉浸式體驗項目,以真人NPC(非玩家角色)互動講解、角色扮演吸引游客體驗“狀元及第”文化。打通文物、文博、文創產業鏈,鼓勵文化文物單位與文化企業深度合作,蘇州狀元博物館可與出版發行、動漫影視、演藝娛樂、節慶會展等文化產業結合,形成新型文化創意業態,推出名人書籍、名人戲劇、動漫游戲、數字藏品等狀元文化文創精品,如可設計嵌入Q 版狀元人物群像的文具用品、生活用品等文創產品。

三是以范仲淹文化IP 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作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在蘇州留下了眾多古跡遺存,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是范仲淹文化的內核并流芳后世。蘇州可與陜西彬縣、山東鄒平縣、河北正定縣等地“跨時空”聯動,共建“范仲淹”文化大IP,互聯互通激活產業鏈。諸如舉辦“范仲淹民間藝術與非遺文化節”,搭建民間技藝交流與合作平臺,展示并分享緙絲、刺繡、蘇扇、玉雕、瓷刻、剪紙等蘇州民間藝術及各地民間工藝,促進各地手工匠人與文創產業從業者的交流互鑒,輻射帶動其他地區聯合策劃相關節事會議與文化活動。結合各地遺產遺跡資源及人文事跡,以發揚范仲淹精神為核心,舉辦范仲淹文化研討會、文創產業發展論壇、讀書沙龍等。將范仲淹的家國情懷與愛國主義教育、家風文化建設相融合,聯合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開展主題讀書分享會、詩詞大會、戲曲演出等活動。在文創產品研發方面,借鑒故宮雍正系列文創[11],契合年輕用戶審美與消費需求,將范仲淹文化符號與潮流文化相融合,使歷史人物形象輕松化、趣味化,實現文創產品的“破圈”“出圈”。

(四)融合創意設計,“活化”歷史名人物質載體資源

首先要形成多樣化的歷史名人文化創意空間。將名人故居、祠堂等開辟為博物館、美術館、創意書屋、文化館、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名人文化大課堂等,開展文化傳習、主題講座、經典誦讀、文化實踐等文化教育活動?;诠沤ɡ险奈幕厣c風格,融合姑蘇文化、非遺技藝、運河文化等形成主題民宿、詩書茶社、藝術畫廊、創意餐廳等文化休閑場所。將VR、全息投影、體感互動等數字技術應用于歷史名人場館中,引入動態漫畫、藝術互動、全息沉浸等現代展陳方式,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此外,打造名人文化長廊、名人雕塑、名人墻體彩繪等城市創意藝術空間,激活古城公共空間,豐富城市文化形象。

其次打造歷史名人文化創意企業聚集區。以歷史名人資源為核心聚合文化創意、現代設計、文化科技等力量,打造歷史名人文化創意企業聚集區,形成一批龍頭型、特色型文化園和產業園。如泰伯廟·閶門西街文化區、桃花塢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帶動一批文化創意企業、商戶入駐,形成產業集群融入音樂、市集、游戲、餐飲等文創類業態,并聯動山塘街、北寺塔等周邊景區資源,設計名人故居游、研學游、親子游等主題旅游路線,激發歷史文化街區活力。

最后是創意設計并推廣歷史名人文化藝術精品。以眾創、眾籌、眾包等方式推動范仲淹等著名歷史名人IP 的打造,將歷史名人具化為形象的文化符號,融入文化、旅游、科技以及農業等產業中,促進名人資源產業化與產業鏈條延伸,開發文娛演藝、節慶會展、民間工藝、文創商品等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契合現代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打造以歷史名人為主題的劇本游戲、密室逃脫、盲盒等系列文創產品。將歷史名人主題展覽、文化演出、戲劇影視等融入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江南小劇場、“蘇州最江南”學術論壇等活動中,促進“名人效應”和江南文化品牌的雙向賦能。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構建文化品牌現代營銷傳播體系,打破地域局限,實現歷史名人文化與城市文化品牌的聯合推廣。

五、結語

歷史名人資源作為蘇州標志性人文符號,承載著古城歷史文脈與文化記憶,是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資源。通過文化創意賦能形成以名人文化為內驅力的創意產業發展模式與新興業態,提升古城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展示蘇州人文的獨特魅力。蘇州古城的活化利用要以歷史名人資源創意開發為核心內容,不斷豐富名人文化價值內涵的當代闡釋方式,賡續古城文脈,傳承名人記憶,真正將名人文化資源轉化為推動古城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古城全面復興。

猜你喜歡
歷史名人故居名人
衛立煌故居
韓國漢詩中的沂蒙歷史名人形象研究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魂兮歸來返故居
搶注歷史名人故里行為的法律效力研究
歷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