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未富先老,養老金融知多少

2023-03-14 03:20徐顥
中國社會保障 2023年12期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金養老

■文·圖/本刊記者 徐顥

“關于養老金融,你懂多少?”

寥寥幾個字的問題,本刊記者問了身邊不同年齡層次的人:70 歲的徐先生,每月領取養老金,除了日常生活開支外,將絕大部分現金鎖定銀行推薦的養老理財產品,“55 歲以上人群才能購買,最低期限半年起,我買過兩期,還算靠譜”。45 歲的國企工作人員蔡先生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對于銀行推出的養老金融產品,他坦言,與一般金融產品相比,自己并不清楚養老金融產品的優勢?!澳壳?,很多投資理財產品管理并不規范,金融產品被冠以養老的名目,無非就是鎖定期更長、取現有門檻,但這并非優勢??蛻糍徺I金融產品,歸根結底要看投資人的能力和水平?!眲側肼氈袊r業銀行某省分行的小李為了完成行里任務,在單位銀行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卻并未繳費。作為一名初涉職場的“95 后”,養老對他來說還很遙遠。談到養老金融,相對比較熟悉金融的他認為:“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確需要引進社會資本,借助金融工具緩解養老壓力?!?/p>

在公眾認知里,養老金融約等于養老金儲蓄和投資。他們對養老金儲蓄、投資的直覺簡單樸素,希望通過購買養老金融產品來增加養老儲備。

用更廣的視角看待養老金融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且人口開始呈負增長的歷史階段,今年10 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5 篇大文章。這喚起了全社會對養老金融的高度關注。

養老問題本質上是金融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路錦非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家庭角度看,我國有兩種養老方式,一種是靠子女,即養兒防老,另一種是靠自己進行養老金積累。很明顯,現代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結構變化使得第一種養老方式已經不可依靠。在第二種方式中,無論是通過繳納養老保險費形成養老權益未來獲得養老金,還是通過進行養老金儲蓄投資未來獲得養老現金流收入,本質上都是跨期的資產儲備安排,都具備金融屬性。因此,兩者本質上相通?!?/p>

養老金融一詞在中國的引進,來源于英國學者大衛·布萊克教授在《養老金金融學》中提到的概念。他強調,養老金金融就是養老金資產管理,側重于研究不同的投資對象。隨著時間的發展,養老金融的概念也在持續變化中——

21 世紀以來,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逐步出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相關政策與措施,將老有所養作為戰略目標。2012 年7 月24 日,民政部印發 《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實施意見》,在國家政策層面將養老與金融聯系在一起。

2016 年3 月3 日,中國人民銀行、民政部、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改進完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探索建立“養老金融事業部制”,提出了養老金融這個概念。此時的用法相對狹隘,只是將做好養老領域金融服務作為金融業自身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同年,在學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及其團隊提出,養老金融應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這樣的“三分法”有其合理性,拓展了養老金融的內涵與外延。

2016 年12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適老金融服務。此后,金融監管部門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金融適老化的相關政策,包括在養老金融產品開發之外鼓勵金融機構建設老年人無障礙設施,開辟綠色服務通道等。

2020 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金融行業站位國家戰略,將“發展養老金融,服務養老事業”列為重要工作。當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包括養老金融在內的5 篇大文章。

不論是金融行業強調金融為養老基金服務的視角,還是學界基于養老金、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延伸出的金融為老服務的視角,在應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以及新時代謀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大命題時,似乎還不夠全面。有觀點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定調的這篇大文章,不僅僅是金融業和養老業的文章,而是一篇面對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紅利消失的現實,謀求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養老金融應超越老有所養的概念,將政府、行業機構、用人單位、個人以及家庭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而進行的所有金融相關活動都囊括進來。

多方合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到目前為止,在關于養老金融的大多數研究或政策中,要么聚焦金融機構,要么聚焦個人,似乎開發養老金融產品就是金融機構的事,投資養老金融產品就是公眾個人的事,于是,割裂的雙方成了杠鈴的兩端。這種割裂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水1 年的時間里暴露出來:同質的市場、同質的產品,使得金融機構和個人均處于迷霧當中,金融機構難以找到自己的客戶,普遍采取開戶送禮等方式“拉人頭”,但開戶繳存率低,實施投資操作的比例更低;超過700 只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產品讓公眾眼花繚亂,面對多家金融機構的同質化宣導,個人難以決定或者盲目決定?!安煌挲g的人對養老金產品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存在顯著差異,越靠近老年或者已經退休,越難以承受投資風險,年輕人相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卻會與其他金融投資產品進行對比。前述幾位不同年齡居民的回答,真實地展現出我國養老金融才剛剛起步的現實。我們的養老金融產品目前遠未發展充分,難以滿足公眾多樣化需求?!甭峰\非說。

如果僅依賴金融機構發展養老金融產品單方施力,將會導致公眾在面對專業的金融選擇時更加茫然。我們需要借助相關的制度建設、金融監管、政策激勵等促進養老金融市場發展,包括對金融市場加強監管,構建起安全、放心、有序的金融環境;在金融行業鍛造一支訓練有素的金融從業人員隊伍;推進社會化和體系化的金融素養普及教育,讓備老人群樹立長期投資意識;在安全運營機制之下,促使個人養老金在獲得穩定可觀的投資收益水平后形成制度吸引力;通過設置合理的默認規則、信息的呈現和有用的提示,向公眾展現清晰的養老投資收益路線……按照時間成本和社會成本,可以由易到難,從行業到體系,假以時日,整體改善全社會的養老金融環境。

養老金的積累水平,直接決定了未來的養老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從我國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時就開始了,并隨著養老保險三支柱的不斷壯大,有了更多新的內容。例如,用人單位能否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作用,連接起金融機構與個人?畢竟在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的實踐中,單位組織的效果要比零散的個人實踐來得更有力。在公共金融發達而個人金融教育相對匱乏的時代,各級政府部門、行業機構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都應該以員工為中心,為員工提供服務,架起個人與養老金融連接的橋梁。

在人口老齡化逐步加深的背景下,通過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既讓現有老年群體的財富持續增加,又能培養備老人群包括年輕群體的養老儲蓄習慣,同時整合全社會的養老資產為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長期、穩定、優質的資本來源,這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應為養老全力以赴,包括參加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堅持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有工作單位的爭取參加企業年金;主動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理性長遠地看待投資收益。

以金融力量助力養老事業發展,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個人以及家庭在內皆不可偏廢,它的成效體現在全社會朝著人口老齡化前進的每一步?!?/p>

猜你喜歡
人口老齡化養老金養老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養老之要在于“安”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