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勞動教育主題課程實施的有效策略

2023-03-15 22:37管文婷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2期
關鍵詞:主題實踐勞動

管文婷

[摘? ? 要]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勞動是人成長成才的人生必修課。勞動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課程,新課標背景下的勞動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此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小學勞動教育中,教師要把實施工作做實、做深、做精、做細,通過主題課程和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元的形式提升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創新精神,促使其成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主題;課程;實踐;活動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勞動教育要真正落實到實踐鍛煉中,從而加深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提升其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而勞動主題課程是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勞動教育中占據著主導作用,是培植學生勞動創新精神的豐厚土壤[1]。因此,在小學勞動教育中,學校要組織教師積極研討、設計和加工勞動教育主題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重要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勞動,一方面,強調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雙劍合璧,另一方面,要抓好體力勞動、防止出現以“智育”代替體力勞動的現象,讓小學生學會動手實踐,養成愿意出力流汗的習慣,敢于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在實踐和常態化勞動中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一、開設常態勞動教育,學習勞動技能

近年來,個別中小學生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尊重勞動者、不想勞動、不會勞動、忽視勞動的現象,為了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感,促使學生積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教師應緊緊圍繞日常學習生活整合德育常規,以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課程為重要載體,通過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的緊密結合,并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勞動使學生在實踐學習、出力流汗的常態化勞動中涵養勞動習慣,切實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一)開展“管理一平方米”活動

教師在班級常規管理中應巧妙滲透勞動教育,挖掘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通過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進行具體勞動,培養學生的自理自強意識,強化其責任感和團隊意識。以筆者的常規管理為例,筆者積極向班級學生發出倡議,讓學生對自己腳下的一平方米即教室中每個人的個人區域實施全方位管理,筆者積極鼓勵學生關注并管理好自己的個人空間,課后及時整理桌肚和桌面,及時撿拾自己課桌地面的垃圾,認真落實自己每日的打掃任務,以“21天習慣養成計劃”為堅實抓手,進一步細化“管理一平方米”的要求和標準,借助每天的晨會或午讀對班級內的“管理一平方米”落實情況進行考評,培養學生精打掃、勤整理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開展“一日內務整理”活動

為了進一步讓熱愛勞動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家庭的有效指導不容忽視。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家長協同孩子一起體驗勞動,在勞動中進行良好的家庭情感互動。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讓孩子做一下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在“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的主題課程中體會勞動的樂趣,真正習得生活技能,養成積極的勞動習慣,切實錘煉精神意志。孩子在家中完成日常家務勞動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需要,從小養成自理、自立、自強的人生觀,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同,教師可以通過精準分層的形式,重點圍繞做飯做菜、打掃衛生、收納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進行指導培訓,引導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體驗家務勞動,通過認識有用的清潔工具、家庭去污小妙招等開展簡單的家務勞動,通過實踐和嘗試習得一部分勞動技能。根據學段的不同,教師實施個性化的勞動主題課程,比如,教師可以讓低年級學生開展掃地、擦桌子、整理書柜、疊衣服等簡單的家務活動,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家用電器等等;中年級學生則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削水果皮、泡茶、拖地、擇菜等家務活動,學會使用電飯鍋煮飯等;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在家學習西紅柿炒雞蛋、煎荷包蛋、炒青菜等一些簡單的家庭烹飪活動,并且通過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盆的完整過程,體會家務勞動的艱辛,學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師在小學勞動主題課程中精心規劃設計“常態勞動教育”這一內容,可以讓學生真正面向現實生活和真實生活,有效促使學生逐漸掌握生活技能,培養一定的社會生存能力,從小提升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三)設計“一周勞動主題作業”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一周勞動主題作業”的形式,通過常態化的鍛煉和分年級實施的形式,充分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通過布置一些手工、家務、烹飪、種植作業等等,鼓勵學生自覺參與、自己動手,在家長的陪同指導下促使孩子在勞動實踐中不斷成長,養成愿勞、愛勞意識,在勞動中實現自身價值,學會主動為社會和家庭做貢獻。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著參差不齊的勞動實踐能力,因此,教師于善于對勞動主題作業進行精準分層。比如,教師在中年級的一周勞動作業中,可以布置一些“烹飪與營養”系列主題作業:1.學會使用電飯鍋的基本功能——煮飯;2.為自己和家人設計周末一天的食譜,并嘗試去菜市場買菜;3.每周選擇兩天,晚上幫家長收拾碗筷并洗碗;4.周末在家長的指導下嘗試做一做簡單的早餐。

在低年級的一周“收納與整理”系列主題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作業:1.嘗試在每天寫完作業或背完書之后,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清理自己的課桌臺面;2.學會每天收拾自己在家里的娛樂場地,學會把玩具、繪本書籍分類擺放;3.嘗試每天早上起床自己疊被子、鋪床單。

二、滲透融合多元內容,拓寬教育陣地

教師要積極推進勞動主題課程和各個學科的有機融合,注重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勞動知識和生活實際的有效串聯,全面提升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教師要善于將一些理論性的勞動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中收獲勞動的樂趣,體會勞動與生活的美好。

(一)依托環境布置,樹立“愿勞”意識

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環境布置是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蘊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勞動教育資源,結合學校的勞動主題課程、教育理念,通過教師布置、文化長廊布置的形式無聲地傳遞勞動精神,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實現勞動教育的“細雨無痕”。 [2]

例如,教師在優化教室布置中,要采用小組合作承包的形式,師生合力完成教室各個板塊的優化布置,通過出一期與勞動主題相關的黑板報或通過精心搜集中國傳統勞動故事和關于勞動的名人名言張貼在教室文化墻上,抑或通過在班級照片墻中展示學生流汗勞動的照片,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勞動創造美好的種子;教師也可以在教室的一隅開辟種植角,引導學生在養護綠植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樂趣,豐富情感體驗。

在學校的文化長廊布置中,學??梢蚤_展“勞動格言”個性征集、“勞動故事”推薦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格言的創作中厚植勞動觀念,在勞動故事的推薦展示中提升學生對勞動實踐的特殊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

(二)立足課堂引領,涵養勞動品格

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課本資源,在學科教學中充分滲透勞動教育。在小學生的課文和課外閱讀資源中有著很多勞動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文本素材加深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教師在語文課中可以充分利用《憫農》的古詩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勤苦,從而懂得珍惜糧食,學會珍惜勞動人民的奮斗成果;在英語課中,教師充分利用時令節氣引導學生制作節日英文繪本、節日賀卡等,比如在教師節、母親節來臨之際,教師讓學生手繪英文賀卡送給教師和家人,在實踐制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音樂課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上學歌》的歌曲學習,讓學生愛學習、愛勞動,在聲聲傳唱中樹立長大為人民立功勞的偉大夢想;在美術課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手工制作等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想象進行廢物利用的二次制作,通過用塑料瓶制作手工盆栽、用廢舊報紙制作花籃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體會“勞動創造生活”的樸素道理。

在數學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種植園地,引導學生學會丈量種植園地的長度和寬度,從而大概估算出班級種植園地的面積,在實踐測量中提升數學能力;在科學課中,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通過在學校的種植園地模擬進行水稻種植試驗等實踐方式,充分實現從知識到實踐、從課程到活動、從課本到生活的有效延伸,促使學生在勞動中收獲科學知識,在勞動中健康成長。

三、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培養勞動品質

為了使小學勞動主題課程取得育人實效,教師要更注重實踐,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激發他們參與勞動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情境、親手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感悟勞動的艱辛、收獲勞動的快樂,真正理解勞動的價值內涵。

(一)多樣實踐,培養勞動樂趣

小學勞動主題課程應合理科學、系統開放地實施,教師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收獲技能,在“流汗和動腦”的過程中收獲勞動的非凡樂趣。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一些安全可靠的勞動園地和場所開展一些契合時令節氣的小學勞動主題課程實踐,通過“身心皆在場”的勞動體驗,創設身心一體的勞動教育實踐路徑。教師有效利用“二十四節氣”和“勞動教育”的充分融合,引導學生在勞動教育基地采摘黃瓜、番茄,在種植棚內給葡萄整枝、綁枝,定期給種植園地鋤草、給蔬菜植物澆水、施肥,認真學習勞動技能,爭做“勞動小能手”,完成學?!安シN和豐收”勞動教育主題課程的相關內容,在寓教于勞、寓教于樂中健康積極地向上生長。

在學?!靶◆敯唷眲趧咏逃黝}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社團開發機械木工、創意手工、手工風箏、手繩編織等校本課程,通過在社團老師的有效指導下手工制作板凳、風箏、編織花籃等勞動,在實踐活動的體驗和創造中提升與他人合作勞動的能力,初步形成追求創新、不怕辛苦、樂于奉獻的勞動精神。

在學?!靶∩驂邸眲趧咏逃黝}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社團和時令節氣引導學生一起縫制香囊、縫紉手帕或衣服破損之處,例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合作縫制香囊佩戴在書包上,感受端午節的勞動樂趣;或者在開學前,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縫制手帕為開學的日常勞動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通過手繩編織、勾線編織、毛線編織等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在編織花瓶、動物玩偶、毛衣圍巾的實踐體驗中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二)多方平臺,根植勞動精神

教師在深入開展勞動主題課程時要善于發揮學校的引領作用,鼓勵家庭發揮基礎作用,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推進多元勞動實踐活動的實施。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志愿服務”的主題,開展“職業啟蒙”課程,帶領學生來到社區、街道的圖書室、志愿服務點,或者來到面包店里做面包推銷,引導學生在不同職業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勞動者的平凡、光榮和辛苦。

四、創建多元勞動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在小學勞動教育主題課程的評價上,教師可以采用教師、學生、家長多個主體,通過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效結合,從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創新精神、勞動規劃能力和勞動價值等方面全方位、多維度地創新優化評價方式,充分培養學生學會做事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評價是勞動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既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積極肯定,也是教師進行勞動教育評估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對學生“21天家政勞動打卡”實踐活動進行評估時,可以采用家長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勞動過后的認真反思和家長一旁的指導進行有效評估,然后到班級兌換“勞動獎章”。

在學校開展的“春華秋實”主題勞動教育課程中,教師結合學校開展的“百果園采摘節”活動,讓學生在采摘蔬菜后進行“蔬菜義賣”活動,所得的款項用來資助學校的貧困兒童,充分使學生在收獲勞動果實的過程中學會給予和饋贈,促進提升他們的情感道德價值觀。

在“管理一平方米”的日常勞動中,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量化考評的形式,通過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培養學生勤勞打掃的勞動觀念,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通過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予以公示,組織學生們展示勞動日記、反思自己的勞動學習情況,對現階段的勞動成果進行一次集體驗收和總結,民主評選出“勞動小能手”“勞動小專家”“勞動規劃師”等榜樣學生,切實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了他們的勞動實踐能力,促使勞動教育全面落地生根。

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重要源泉,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力量,學??梢酝ㄟ^勞動教育主題課程深入拓寬育人渠道,使青少年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勞動精神,初步了解和懂得生產技術知識,掌握生活和勞動技能,在勞動創造中獲得人生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教師應該牢牢以勞動主題課程為抓手,以勞動教育為“雙減”賦能,同時也為學生的生命成長賦能,讓學生們都能成為“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婁貝貝.家校協同:班主任推進勞動教育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21):31.

[2]許沐陽,周愛華.以勞動教育為抓手,建設“五育融合”的生態校園[J].安徽教育科研,2022(8):93-94.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主題實踐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