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2023-03-15 05:07代玲俐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2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課堂構建高中語文

代玲俐

[摘? ?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閱讀素養在語文素養中的體現。而群文閱讀正是實現新課標閱讀要求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相比較于傳統的單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嚴格,教師不能再簡單地局限在對單篇課文的文體、內容、主題思想等的精雕細琢,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具備將語文閱讀教材進行整合并確立多層次教學目標的能力?;诖?,本文闡述了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探討并提出了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并結合教學實例,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提供閱讀教學實踐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構建;單篇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語文群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推進群文閱讀的教學進程,達到理想的成果,教師應該掌握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技巧,具備明確閱讀議題、建立群文聯結、精準判斷并把握精讀篇幅與略讀篇幅的區別教學的能力,注意把握群文閱讀的多元化、多層次性、整體性、有序性,更系統地開展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督促學生多元化學習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帶領學生整合材料、篩選材料、分析材料,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生學習課文知識,掌握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合材料、篩選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把握分析主次的能力,學會總攬全局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不僅能主動學習,還能主動學好,日積月累,逐漸具備主動攝取多元化學習資料的能力和決心,把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進教師前進步伐

新課程標準不斷深入,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整理歸納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把握等要求也更高。隨著教學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師要不斷做出教學反思,改進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長此以往,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也會成為不斷激勵教師前進的動力,讓每一位教師都在新的階段成為更合格更優秀的人民教師。

(三)豐富語文課程資源,促進語文教學發展

課程資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條件。雖然教材是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教學資源,但其所包含的內容是有限的。而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地補充課外資源,豐富語文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教學成效。同時,學生圍繞群文主題進行閱讀、分析和比較,有助于把握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

二、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巧妙設置疑難,引發閱讀思考

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巧妙設置疑難,能夠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良好的閱讀狀態、思考狀態,通過一步步解答疑難,推進學習進程,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自我閱讀,自我設置疑難,進而才能引導學生自我剖析、交流、最后疏通疑難,達到理解文章、掌握教師所教知識與所傳授的閱讀技能,并合理應用到日后的閱讀學習中。

語文高一上冊第六單元以“學習之道”為核心,教師可以在掌握單元內容,把握核心思想的基礎上,通過巧妙設置疑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通過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教師通過教學的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如《勸學》一文中,“勸學”意為勉勵學習,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那么荀子是怎么展開這一觀點的,為什么說學習很重要呢?隨后學生便可帶著思考展開閱讀,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自檢,探究文章內容。又如,“《勸學》和《師說》兩篇文章都是圍繞‘學習來論述的,那么兩篇文章在論述的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強調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隨后學生便可通過學習、梳理兩篇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并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勸學》側重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強調積累、堅持、專心的學習方法;《師說》側重論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強調從師、解惑的學習方法。

如此,學生既可以掌握課文內容釋義,又可以學習作者想要傳達的學習道理。此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緊握“創設疑難,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秘方,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并圍繞“學習之道”,展開對《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的教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論述有關學習的問題、闡述學習的意義、討論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或描述讀書的經歷與感受,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啟迪。

(二)精選閱讀議題,把握教學核心

群文閱讀是圍繞著議題選擇文章,教師和學生圍繞就選文內容展開集體建構,最終達成理解共識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議題是在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教師要整體把握閱讀議題的幾個共有特征,所選定的議題內容一定要具有可討論性,同時注意可供討論的內容的空間一定要廣,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客觀審視所選議題是否具有統攝性,即是否有提綱挈領的作用。高中群文閱讀教學所選定的議題,指向一定要明確,要讓學生看到這個議題就知道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在這節課上要做些什么,教師選擇教學議題,要保證不能擬一些模棱兩可、指向模糊的議題,如此方能精準把握教學核心。

在進行高一上冊第二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瀏覽單元內容,明確單元作品主題:《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鐘揚》是報道優秀勞動者的杰出事跡;《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 》是倡導踐行工匠精神;《芣苢》《插秧歌》是歌詠勞動的美好與歡樂。從而確定閱讀議題為“中國當代勞動者的風采”。并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勞動的偉大意義,感受勞動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如根據閱讀議題,讓學生將兩篇人物通訊《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鐘揚》進行對比,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把握文章結構。引導學生從通訊標題入手:“曾記否,到中流擊水”“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饑餓的威脅在退卻”和“英雄少年”“種子達人”“科學隊長”“接盤導師”“生命延續”。分析通訊標題的特點,并分析它們的關聯性:作者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展開的,小標題順序不能打亂。隨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以小標題為抓手,深入理解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

如此,教師通過精選閱讀議題,充分把握群文教學的核心與技巧,精準達成了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學生掌握從文章的結構、新聞事實、新聞背景等幾方面入手閱讀人物通訊的方法,能夠鑒賞文章中運用的細節描寫、反差手法;體會人物通訊理性和感性結合的特點;理解人物通訊中勞動模范精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理解勞模精神的內涵。學生通過所學關于新聞事實的寫作、閱讀技巧,獲得選材、組材的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同時教師在此基礎上奠定本單元其他文章的教學基礎。

(三)創設生活情境,增加閱讀趣味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把文本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起來,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寓于豐富的人文、社會、自然環境中,增加閱讀的趣味性,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能夠體會生活,體味人世百態。群文閱讀教學中應強調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高二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的選文,有的講述革命斗爭中的具體事件,反映革命者的戰斗激情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有的表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員干部的光輝事跡和祖國統一大業不可阻擋的趨勢,表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還有的表現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偉大斗爭,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教師總攬群文后可以以單元的主題導入:“中華泱泱之大國,幾千年燦爛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不斷嘗試探索,從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治,到1949新中國成立,到如今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多少革命先烈,歷史偉人前仆后繼,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出一片太平盛世?!?將單元主題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借此引導學生基于生活實際,回憶歷史時間線,如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1949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演講詞,這次會議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經基本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背景下召開,毛澤東主席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一路邊摸索邊改正,邊戰爭邊前進的辛苦歷程,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對歷史的反思與未來的展望閱讀文章,總結全文:本文旨在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抒發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如此,教師便以單元主要議題為聯結,以歷史實際為線索,創設了一個歷史情境,增加了閱讀趣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建立文本聯結,推進群文閱讀

隨著高中群文閱讀教學的推進,教師對群文閱讀的理解愈來愈深刻、透徹。因此,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分析文本、掌握文本,建立起文本之間的聯結,以共同處、類似點為中心,推進群文閱讀;把控、選擇閱讀方式,中心文、重點文章當以教師引領學生精讀的方式展開閱讀教學;選讀文章則多以學生自由閱讀、略讀的方式展開閱讀,教師根據建立的文本聯結,推進群文閱讀。

以文本之間的“異同”建立文本聯結。語文高二中冊第二單元的《記念劉和珍君》是一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寄托了對烈士犧牲的深切哀痛,表達了對正義力量的信心。與同單元內《為了忘卻的紀念》《荷花淀》《黨費》等文本相比,共同之處在于,都致力于啟發學生,讓學生深刻認識革命歷程、革命傳統,了解中國人民的苦難和革命先驅的斗爭歷程,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不同點在于《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屬于紀實作品,《荷花淀》《黨費》屬于虛構作品,它們各自的特點和表現手法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在對比中帶領學生了解、欣賞作家塑造藝術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個性的創作風格。由此,文本之間便建立了聯結,教師可通過對某一文本的精讀分析,如《紀念劉和珍君》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劉和珍相關事件,概括劉和珍的精神品質,感受魯迅對革命青年的敬意;指導學生品讀作品語言,感受魯迅悲憤交織的復雜情感,從而明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并利用群文閱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擴大閱讀范圍,尋找、感知魯迅的文風、寫作時代背景的共同點,為更好地學習后面的課文做充分鋪墊,從而推進群文閱讀教學。

(五)整合課外資源,提升閱讀能力

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說:“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比何拈喿x要想取得預期效果,語文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資源,實現閱讀教學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既能從課外閱讀中學習語文,又能把教材所學的內容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選取課外閱讀文章,開展群文閱讀:

第一,同一位作者,但不同時期的作品。作者不同時期所創作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及表現風格不同,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歷程。在高一上冊第三單元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被貶黃州兩年時所做,抒發了作者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蘇軾的精神世界,對其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分享蘇軾不同時期的作品。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時期的蘇軾正值青春年華,對生命有著無比的熱愛,展示了年輕時的灑脫與飛揚;《江城子·密州出獵》,人到中年的蘇軾被貶密州,但仍然滿懷報效國家的熱血,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為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經歷“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作品雖然表達了作者的落寞,但是也抒發了對親人的思念。如此,通過對蘇軾作品展開群文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歷史,還可以豐富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的思想感情。

第二,主題相同的作品。如親情、奉獻、自強、勵志等,每一組文章的閱讀,都可以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大全《我的母親》主題為偉大的母愛,教師便可以結合課外文本如胡適的《我的母親》、肖復興的《荔枝》、冰心的《荷葉母親》等文章,讓學生深刻體會母愛,培養學生的愛母之情。如此,開展主題相同的作品的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對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悟理解得更為深刻,從而推動他們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第三,寫作方法相同的作品。學生通過感受作品的語言特點、描寫技巧、表現手法等,可以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如同樣運用插敘或者倒敘的文章,可以對學生寫作順序進行指導;同樣運用排比、比喻修辭的文章,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樣運用“欲揚先抑”手法的文章,則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構思行文。部編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套中人》,為了讓學生學習諷刺藝術,教師可以選擇歐·享利的《麥琪的禮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契科夫的《變色龍》等,讓學生體會、理解諷刺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巧妙與感染力,掌握此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此,通過開展寫作方法相同的作品群文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把握群文閱讀主旨,掌握相關教學方法技巧,找準閱讀議題,學會巧妙設置疑難,把握提問技巧,提升教學能力,整合課外閱讀資源,同時輔之以多種常設情境教學方法,分析材料,整合、把握材料,找準重點,讓群文閱讀教學有主有次、有序進行,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適應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宋周龍,靳軍鳳.群文教學課型及教學模式的探索[J]. 新課程,2022(16):132.

[2]葉軍彪.從關聯性的角度設計群文閱讀學習任務[J]. 語文教學通訊,2021(31):29-31.

[3]李娜.探群文之妙 悟閱讀之道——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8):62-64.

[4]趙碧宇.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策略思考[J]. 中學課程輔導,2022(23):36-38.

[5]李旺平.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J]. 學周刊,2022(24):142-144.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教學課堂構建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群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問題
群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問題
小學英語“四有”課堂構建策略探究
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淺析
淺談小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
淺談陽光語文課堂的構建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試論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