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優化研究

2023-03-15 03:05王淑芳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思政政治思想

王淑芳

(晉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00)

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拓展了人們的信息獲取和信息交互渠道,并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作為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思政教育應肩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使命,發揮推動國家戰略發展、維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民族復興的作用。在新時代視閾下,應緊隨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入了解新媒體技術并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從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優勢,加強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面臨著一系列全新挑戰,需要立足于數字化時代的發展特點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并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助推思政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新媒體時代,信息獲取和交互渠道的變化顯著增強了教育工作的即時性和結構性,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與研究內容產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而言,新媒體的話語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強化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谛旅襟w語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質上是時代背景與教育生態相結合的產物,應同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一樣,能夠立足于實際,準確把握時代內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并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思想指導。第二,切實推動學生成人成才。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往往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并且擁有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因此,使用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助于拓展教學路徑、優化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生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引領能力。第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系統性。新媒體語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并非對原有教育模式的全面否定,而是要在保留傳統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的教育生態與場域變化,從而彰顯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系統性特征。第四,構建動態化、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新媒體環境所帶來的時代變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動態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立足時代背景、吸收時代思想,在教育過程中發揮其導向和創造功能,從而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保持先進性,以增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能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 從“課堂”向“網絡”的時空轉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通過傳授知識,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思維觀念,還要培養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度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且課堂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間,這就導致學生普遍缺乏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而新媒體環境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向“網絡”的時空轉換,這種轉換并非局限于交互渠道,而是植根于教育體系、概念、模式,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全面改革,這就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從“被動”向“互動”的主客體地位變化

新媒體的繁榮發展為人與人、人與物之間提供了新的交互渠道。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體所帶來的環境變化,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下主、客體的信息局限,并推動了雙方從“被動”到“互動”的地位變化。在傳統教育模式下,作為教育客體的學生通常以課堂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自然能主導教育過程、把控話語體系。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其從原本的信息接收者轉變成了信息的傳播者,從而影響了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作用,這種趨于平等的教育主客體關系,會導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發難以為師生所接受。加上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關鍵期,社會主體間利益趨于矛盾、思想文化碰撞趨于激烈,容易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帶來深刻的影響,這就為思政教育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 從“傳統媒介”向“新媒介”的環境轉變

首先,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其往往更傾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互聯網等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但受限于自身的知識基礎,大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能甄別網絡信息的真假、提升信息獲取質量,并且容易受網絡輿論和媒體宣傳的影響而陷入“自我認識困境”,不利于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其次,新媒體的發展雖然有助于信息的廣泛傳播,但作為雙刃劍的另一面,各種不良的社會思潮也容易借助新媒體和網絡社群,形成一個個閉塞、排外 的“信息繭房”。因此,基于新媒體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媒介素養,能夠準確辨別不良思想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實時性、交互性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本身的管理難度,導致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更容易通過新媒體向學生輻射,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甚至否定本國的意識形態和主流思想,如果長期忽略新媒體中的話語權陣地,必然會導致不良思潮的泛濫成災,從而影響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優化策略

(一) 樹立數字化教育理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首先,在數字化教育理念的塑造上,高校需要意識到數字化改革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在此基礎上統籌可用資源、轉變傳統教育思維,為基于新媒體語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助力。而思政教師則需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數字化理念滲透到人才培育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變革、創新教育內容與模式,使思政課程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其次是構建教育共同體。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和交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校應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引入數字化手段,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動態的“思政教育共同體”。即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發展規律及思想動態,通過信息技術,打造一個師生平等交流的空間,并根據社會發展動態、時事政治,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活動,強化并鞏固思政教育的話語權。最后是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使復雜而抽象的思政理論知識,以新媒體為載體,以圖像、畫面、文字等多種形式,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此外,通過互動式學習工具,如在線測驗、互動式案例研究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 健全教育管理機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改革

首先,要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表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單純依賴思政理論課,更需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引領作用,構建科學而全面的協調教育機制,從而植根新媒體環境,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新媒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效力。一是構建協調聯動機制。即整合校內不同職能部門,包括教學、宣傳、信息技術等,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和聯動機制,確保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二是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內容管理和監控,確保新媒體上發布的內容質量;加強審核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與滲透。其次,高校應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高校應提高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即培訓思想政治教師,提高他們對新媒體工具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是創新教育內容和方式。即鼓勵教師利用新媒體,創新和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利用視頻、博客、社交媒體等方式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之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高校還應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即通過專業培訓和持續教育,建立一支既懂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新媒體技術的專業化教師隊伍,能夠根據國情、校情實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思政教育在新媒體平臺下的話語權威。最后,高校應統籌開展新媒體課程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大體包含“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個維度,二者彼此關聯、相互促進,各自發揮著不同的育人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推動新媒體與課程的緊密結合,要求高校擴大對課程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并保障課程內容符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特征及學生的發展需求?;诖?應利用信息技術,深入發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教育體系,從而營造全要素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三)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主客體關系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是教育工作有效展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新媒體語境下,作為教育客體的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明顯拓寬,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現出更強烈的主動性,消解了傳統教育模式下師生相互對立的主客體關系。這便要求思政教師加強自我學習,提升自我效能,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可以獨立指導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從而為思政教育的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從思政課程的獨特性出發,思政教師的素質關乎思政課程的效率。高校應培養并提升教師的政治意識,使其明白新媒體環境下的主客體關系變化,突出自身教育主體責任,并通過完善考評體系來倒逼教師新媒體素養的提高,充分發揮教師在新媒體語境下的教育主體地位。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能否通過課程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而學生的學習成效往往取決于其主動參與熱情,這就要求高校著重構建教育主客體的互動關系,通過師生關系的塑造來為高質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打下基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動接觸并了解新媒體,并將其作為教育的輔助工具,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充分改造,幫助學生掌握信息分辨和篩選的能力,使其能正確地看待和使用新媒體,增進師生雙方的媒介素養,從而調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熱情。

(四) 建立新媒體矩陣,推動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強高校網絡陣地建設,創新基于網絡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通過開展專項試點工作、推進校報??瘮底只ㄔO、完善職務職稱評聘標準、培育專兼結合的網絡名師、打造網絡宣傳員隊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新媒體建設。該政策的頒布與實施,為思政教育新媒體技術的充分融合提供了抓手。高校應結合辦學特點、培養趨勢及政策要求,開展新媒體建設工作,打造出適應學生成長、發展特征的新媒體矩陣,進而為教師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理念,提供新渠道。在該視域下,高校應加強資源建設,夯實新媒體矩陣的建設基礎,從而發揮融媒體效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思政教師應認識校園媒體是發動輿論宣傳引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要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宣傳工作,并定期發布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且具有強烈教育意義的音視頻材料,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要立足于新媒體平臺,運用符合年輕人網絡社交風格的語言特點,消除師生間的身份和年齡代溝,進而在縮短心理隔閡的同時營造暢所欲言的交流空間,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話語權威。其次,要全面創新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宣傳方法。作為最特殊、最活躍的社會群體,大學生擁有最強烈的表達欲、最豐富的創造力和最多元的接受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需要立足于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學情特征,依托于微博、微信、B站等各類網絡社交媒體,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欄目,讓學生能在豐富多彩、積極昂揚的校園活動和網絡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最后,需要依托學生社團發揮新媒體的教育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平臺的應用成效,需要以隊伍建設作為核心準繩。依托學生社團開展新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利用學生社團的隊伍建設來強化思想引領、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此,高校應選拔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和學生干部領導學生會等各類學生組織,并牽頭組織各類社團活動,為學生社團的發展提供側面支持,并利用新媒體平臺,以簡潔、通俗的語言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過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來形成師生的共同語言,從而有效改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不接地氣”、缺乏感染力的問題。

猜你喜歡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