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潛:藝術與自然關系之美學思想再探

2023-03-15 06:56
關鍵詞:朱光潛藝術美直覺

王 晨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美之自然感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尋,它代表著具有生命力的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白匀弧迸c“藝術”,并不是完全異質的兩個概念,藝術美不單是人造美、非自然的美,在其內部仍有自然性成分的存在。藝術的再創造性與自然性二者看似對立,實則有機統一,最終實現了和諧之美的關系,賦予審美對象生命力與張力的可能。

一、藝術形象的創造——主觀之“意”與自然之“象”的結合

朱光潛的美學思想受到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Croce)的直接影響,他批判繼承了克羅齊“美即直覺”“藝術即直覺”的觀點,結合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對藝術形象的生成做了新的界定。

克羅齊稱,藝術活動就是直覺的過程。內容即“質料”,內容即為未經審美直覺的作用而生成了不能為人所感知的情感印象,而形式則指心靈的活動或直覺的表現??肆_齊認為,情感在未經直覺之前,并沒有特定的屬性特征,而只有通過有機的心靈和直覺活動融匯情感印象后,情感才能轉變為直覺。因此,他認為直覺是對“情感”的認識,而心靈活動則是所謂“情感”的質料,它并不是一種“自然”,而是先驗的存在。在朱光潛看來,克羅齊之意圖,是構建以“直覺”為核心的哲學體系?!靶睦镏庇X到一個對象,就是創造,就是表現。這形象本身就是藝術作品”[1]158??肆_齊直接將藝術活動與直覺的審美經驗等同起來,不考慮心靈活動以外的任何東西。朱光潛認為,“自然”這一概念并不是克羅齊所想的粗陋而一無是處的簡單材料,而是具有一定藝術的潛能材料,他立足于中國傳統美學“感物”的傳統,將克羅齊美學在中國文化語境中進行轉化。

朱光潛表明,藝術創造要求我們對自然萬物有著敏感而豐富的體驗和審查,需要審美主體于客體關照中產生審美直覺,而“審美直覺”的概念,則引發我們對于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氣”的美學范疇的思考。鐘嶸《詩品》中對“氣”有所概述:“氣之動物,物之感人?!保?]這里的“氣”,從創作主體的角度理解,可以闡釋為人的氣節,即主體的個性情感。詩歌藝術由創作主體的心理活動出發,對客觀自然的景物產生想象,并生發感悟,從而將主觀情感寄于自然萬物之中,使其擁有了感動人心的力量。朱光潛將由氣到物的神思關照過程與直覺說相結合,他認為,對于自然,凝神關照的“意象”就是藝術形象,它是主客觀結合的結果,而生成意象的過程,也依賴于對自然物的“直覺”。在朱光潛的美學體系之中,“直覺”是一個在自然靜觀的基礎上,始終伴隨著主體情感的體驗與自由伸張的過程,是主觀之“意”投射于客觀之“象”的過程,也就是朱光潛所說之“移情”。

“移情”是審美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創造的審美過程,而自然物正是這一過程的物質載體。審美者身處自然環境之中,通過初步的“感物”后,與自然物產生審美互動和強烈的共鳴,將自然物帶入藝術的審美體驗中,助發了審美主體對于客觀自然對象的美的體驗與享受,進而使得審美主體“移情”于客觀自然”從而審美主體將審美活動轉向藝術創作,將審美快感轉化為創作的欲望,對自然物進行再創造,進而將自然材料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使藝術家之“意”與客觀自然之“象”相結合,構成“意象”,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藝術家在完成創作的過程中,也就坐擁“得江山之助”的水到渠成之快感。

自然空間為審美關系的產生提供場域,“直覺”成為“意象”,少不了自然物象的參與。這也就意味著,藝術形象的構成有其自然因素,藝術的自然性不言而喻。但藝術雖來源于自然,卻已經“不復是生糙的自然”[3]95,這里“自然”的概念,脫離了粗糙機械性的物質實體,是融入了審美者主觀情感內蘊的自覺。不同自然物的美的潛能是不同的,因為它們經藝術家創構后,所實現后的美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同是蒼松,由于藝術家移入的情感不同,給予其美的潛能不同,所創作出的詩的氣質也會有所不同,“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是李白筆下挺拔、剛勁、筆直而高聳的剛性美;相對的,李商隱“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體現的則是纖細、柔情、孤單而獨立的遺世美。自然的美感,通過藝術家的想象,運用形象思維和審美情感來提取藝術、塑造藝術美。實際上,藝術的創造不僅依賴于審美主體的情感投射,藝術形象也不僅指經過直覺的心理情感,更是立足于藝術家的感性實踐,通過感物、移情后的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的結合,這其中少不了客觀自然界的參與,這與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情”與“景”統一相通。藝術之“景”來之于自然,是自然提供的,藝術之“美”來源于形象,是由寄予了藝術家情感的形象所引發的美感,情景統一,才能形成意象。

這意味著,藝術美所描繪的自然,實際上就是要求藝術中融入情感,具有栩栩如生“媚”態,這就包含著“美”的生命力亦或是“奇”的張力。在藝術審美過程中,經過“移情”,自然物質寄予人之情感,從而具有了藝術美感,最終呈現出不同于物質材料拓本的巧奪天工之美。

二、藝術情感的表達——自然生命意識的再現

藝術所展現的是個性的自然,要求張揚審美主體的情感,經由藝術家創造性的聯想活動,而將其對物的直覺體驗轉化為審美主體與客體互動的知覺體驗,進而把自然物美的潛能發揮出來。這是主觀意志作用于客觀審美對象上的表現,意在表現出鮮活生動的動態美感。

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在其著作《鏡與燈》中明確指出:“一件藝術品本質上是內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創造,是詩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體現?!保?]可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和審美活動時,往往從自身生命活動出發,展現出對自我生命存在的感悟,對人的生命意義投去關切與探尋,以挖掘人性中自發自然的生命力和生命關懷。朱光潛提出“藝術人生化”的美學愿景,他認為:“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保?]147能否由自身生活出發,面向自然生命觀物移情,對生命本體意識進行關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品的審美價值,相較于一般審美者而言,作家、藝術家表現出更為強烈而深刻的生命意識,在感性生活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加讓人震撼心靈的作品,能夠振奮人們的生命活力。

審美藝術家有著更為活躍和敏銳的情感,這構成了異于常人的生命質素,推動了更為強烈的情感表達。審美主體必須要達到超然物外的境地,實現人的心靈與宇宙萬物的同一,將自我生命融入天地萬物,是追求在藝術境界中達到超乎于功利善惡的高度,以“神性”的審美關懷觀照人生的節奏,探尋自我生命的意義、人性的本真和宇宙人間的常態。朱光潛認為,藝術欣賞和創作必須保持一定的“趣味”,而趣味正是對于生命的徹悟和留戀。藝術家只有在與自然之互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審美情趣,保持高尚的藝術“趣味”,才可能在藝術創作中投入藝術家的真切情感,站在高于常人的視角去俯瞰人生,回味人生,探尋自我和剖析自我,才能使藝術作品有著感染人心的力量。

藝術情感要求“真”與“切”,需是自然自發的生命意識的展現。文學藝術作品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女性作家張愛玲善用意象,將人之情感投射于物象中,立足于女性視角,展現出女性渴望回歸于生命本真的原欲和其自然的生命關懷,使文字充滿著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由女性對于愛的信仰,導向人類對自我情感與生命的探尋和揭示,散發著狂舞生命動力的無限魅力;“新東北作家群”寫作,用富有地域特色的東北語言,“以一種追溯式的書寫,尋找失望中的希望”[5],書寫小人物于大浪潮中的悲戚命運,于不可逆轉的命運中堅守著崇高信念;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學藝術始終顯現出燦爛的生命力,于不斷地創作中保持著新鮮感?!靶聲r期以來,隨著文化語境和文學結構的變化,文藝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藝術形式的突破,寫作空間的開拓和創作群體的轉型?!保?]藝術家能夠站在人類的生存命運面前,以人性、人的精神建構去審視人的生存與生命,在壯美文字中悸動著生命的歡樂與苦痛,對人類的命運和生存不斷提問和剖析,更顯生命之道的廣度與深度,塑造著生命的崇高感。

這是人的生命扎根、不斷延伸的動力所在,也是藝術散發生命意識,展現自然活力,不斷構建生命話語的獨特之美。宇宙萬物處在生生不息、流轉不己的生命運動之中。藝術作為生命情趣的外化,也處于一種生命動態世界中,想觀有無震懾心魄的魅力,還需看其有無自然生命活力的內蘊。

三、藝術境界的建構——“物我同一”之審美關系

在《說文解字》中有關于自然的定義:自,始也,是萬物的本初;“然”則兼有“是”和“這樣”的意思。由此可見“自然”即為“自是”,事物回歸于本源,顯現出自然而然的態勢。自然而然是自由的最高象征,藝術需要達到自由、自在、自覺的狀態。關于如何在創作中保持此種自由,朱光潛認為,“我們對待自然的態度是樂天知足,將人本身置于自然之中,實現默契相安的和諧?!保?]人與自然處于共生的和諧關系之中,這與中國古典美學追求意境一脈相承,在藝術欣賞和創作時,主體的人將置于自在自為的自然環境之中,體悟自然之滋味,實現審美主體與客體間物我同一的審美關系。

“物我同一”的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中道家思想之精髓相呼應。朱光潛認為,審美者與其審美對象會進行一種情感交流,即“我”排除掉一切主觀欲望與意念,對于“物”作純粹的直觀時,產生的一種特殊情感,而“我”又會將這種情感移至對象,同時又將對象的姿態吸收于我,于是“我”的生命便和物的生命在這種情感的往復交流中合二為一了。他所提出的“心與物的融合”,實際上是中國古典道家美學中“情景交融”和“天人合一”哲學的現代演繹。

“道”的學問貫穿于老莊哲學之中,莊子在老子論“道”的基礎上提出,天地產生于“道”,天地間的萬物自然也是“道”創化而成的。莊子主張精神的完全獨立與絕對自由,強調個體與宇宙自然相契合,從而能超越人生,物我相忘?;诖?,莊子意圖建構自然萬物和諧關系,“道”之所在使得世界存在著一種萬物有其責的和諧秩序,要求人能夠身處自然之境中,超脫形的束縛,無拘無束地體會生命的活力,超越物質的自然而進入生命自由的境界。若想參透世間法則,同天地并行,就要真正融于天地萬物之間,順應道之變化,通過“心齋”“坐忘”與“滌除玄鑒”,進入“道”之境界中,感受“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超然之境。

朱光潛深受莊子的影響,提出建構“物我同一”境界。這實際上就與老莊美學相承,是一種情景交融、心靈無限自由的審美境界,而此境界正是自然與人的相融,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統一?!霸谀耜P照時,我們心中除開所關照的對象,別無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由物我兩忘進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保?]18朱光潛認為,移情的發生成為了物我同一的媒介,使“我”之感情投射到了“物”上,形成了物我兩相忘的審美藝術境界。以觀賞古松為例,朱光潛提出,我們觀賞古松時,會把心中所敬仰的氣概與風骨移注到古松上,古松就好像成為了一位智者高人。同時,“我”由于吸收了古松之情趣,就宛如成為了一棵峻拔之松。朱光潛把這種現象稱為“物我同一”,移情使得“我”的情感投射到了物之上,而我與物產生了審美關系,“物”與“我”,自然天地與主體的人之“隔”被打破,真正實現了“同一”的和諧狀態,使得審美主體有著寄于物而又超然于物外的審美感受,藝術的審美境界由此產生。

審美主客體建構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形成包孕萬象的、自然而然的自然美感。也就是說,置于藝術境界建構之中,藝術之美能夠擁有自然自為的超然特性?!吧F象作為大自然最偉大的創造,最能體現出大自然的審美匠心?!保?]陳望衡先生所言“匠心”,是一切存在物對生命的包孕和顯現。藝術作為最高的美的顯現,于“物我合一”的境界中生成,也就更應當有此“匠心”,包蘊著對物之生命特性的考察和定位,能夠挖掘物自生成、物自顯象的自然美。宛如山中行者,浸入自然而超越自然,進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超然境界,將人放置在天地萬物之中,物物而不物于物,不受限于自然物本身,追求人與自然合一的境界,于是更有了超脫象外、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美感,這是藝術自然性之最高追求,體現著自然與創造、物與我之和諧的圓融之美。

四、結語

藝術美不僅是人化的自然美、單強調藝術異化于樸素自然的莊嚴感,藝術美更是要深刻認識到藝術美的產生依托于自然物象,來源于自然審美經驗,植根于古典美學的傳統,建構物我同一的審美關系,追求著自然美的最高理想。這要求審美者在審美活動中不可脫離自然性而單論藝術美,唯藝術而藝術,必須回歸自然之物象,深刻感受物我同一之境界,吸收和保留自然物之特性。同時,發揮自然之藝術潛能,結合主觀性審美創造力,保留和渲染藝術美中的自然感和純粹美,最終得以以美的角度,再現自然與人、自然生活對生命力的追尋。

猜你喜歡
朱光潛藝術美直覺
摯友可貴
朱光潛三立座右銘
探究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美
“好一個裝不下”直覺引起的創新解法
海報設計中的自然美與藝術美
林文月 “人生是一場直覺”
一個“數學直覺”結論的思考
論詩歌評價的標準:從柏拉圖到朱光潛
與美同行——讀朱光潛《厚積落葉聽雨聲》有感
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