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蒲袛祿碾[私風險與治理
——以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為視角

2023-03-21 06:29
新世紀圖書館 2023年12期
關鍵詞:數據管理科研人員研究

屈 宇

0 引言

大數據時代將人類社會帶入數據利用的黃金時代,在學術領域,科研數據成為數據密集型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證據價值對于確定研究的完整性及科研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然而,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數據技術與個人信息的深度融合,科研數據應用的負面效應逐漸顯露,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即為侵犯個人數據隱私,使得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充分利用之間形成對立,阻礙數據價值的進一步釋放,因此,對于科研數據的隱私風險展開治理成為必然。

科研數據涉及的隱私侵犯也是科技倫理失范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多指在數據收集、處理、共享與使用過程中違反道德原則和價值觀的行為,包括未經授權收集個人敏感信息,未經允許共享個人數據給第三方或用于未經授權的目的等。發達國家普遍對科學研究進行倫理監管以防范數據隱私風險,我國也在加快科技倫理失范的監管進程,目前,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已成立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醫學三個專業委員會,相關領域科技倫理高風險活動清單正在擬定[1]。高??蒲袛祿碾[私風險已成為科技倫理監管的重點,從而對高??蒲袛祿芾淼膶嵤┲黧w——圖書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圖書館通過建設數據平臺或機構知識庫等數據存儲設施,為高??蒲谢顒犹峁└采w科研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在監管數據從收集、處理、存儲、發布到重用的流轉過程中,數據的法律問題尤其是數據隱私面臨考驗,對數據的順暢流轉構成一定的困擾。如何規范數據流通、保護個人隱私以符合國家政策監管要求成為高校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故筆者梳理科學研究中容易發生數據隱私風險的活動,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中數據隱私風險防范的實踐與不足,提出相應治理策略,以期助益個人數據隱私保護,促進高??蒲袛祿墓蚕砼c利用。

1 科學研究中的數據隱私風險

科學研究中的數據來源多樣,與個人數據存在相當比例的交集,新型數據密集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學科或交叉科學研究、大量生物學、醫學研究中的底層數據皆來自個人數據。個人數據是個人信息的電子化存在形態,是與具體個人掛鉤的直接涉及某個人的知識的記錄或數值,包括姓名、地址、身份證件、個人特征等個人唯一標識符,以及健康狀況、遺傳信息、政治觀點、宗教信仰,甚至刑事犯罪記錄等特殊類別信息[2-3]。個人數據因其所承載的個人可識別信息而關涉人格尊嚴的典型形態——隱私,而隱私概念也進而在數據領域延伸形成數據隱私。數據隱私既包括數據中直接或間接蘊含的,涉及個人或組織的,不宜公開的,需要在數據收集、存儲、查詢、分析、發布等過程中加以保護的信息;也包括保護數據隱私的能力,如數據匿名化、數據擾動、數據加密等技術[4]。大數據時代,科研數據所具有的學術價值需要通過數據的廣泛傳播與重用來實現,這就使得科學研究中的個人數據在生命周期的流轉中對數據隱私產生威脅,因此科研人員需對容易導致數據隱私風險的科研活動保持高度關注,注意隱私風險的防范,尤其在涉人類受試者研究和國際合作研究中。

1.1 涉人類受試者研究引發數據隱私風險

大數據時代,社會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飛速提升,技術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新興科技革命大量發生在與個人生活或個人權利聯系更加緊密的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領域,激起眾多倫理與法律爭議;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轉向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利用社交媒體、智能設備、網絡日志等獲取實時數據進行網絡分析、聚類分析或關聯分析成為熱門,也給個人隱私保護帶來威脅。大量包含人類受試者或參與者的新興領域研究或研究方法使科研活動成為潛在的數據隱私風險源,對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社會價值體系構成正面挑戰。涉人類受試者研究固然以促進科學或推廣知識為宗旨,但因涉及到個人可識別信息的分析或收集,并且個人身份或相關信息已經或易于被研究人員確定,就對個人隱私或保密性構成了威脅[5]??蒲腥藛T須在進行以下類型研究時特別注意潛在的數據隱私風險。

(1)涉及個人可識別的受保護的健康信息的研究。此類研究中可能包含以任何格式(電子、紙質或口頭)傳輸的帶有可識別個人的人口統計信息,涉及個人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身心健康、診斷、治療以及醫療保健等情況,可能帶有姓名、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號碼、IP 地址等標識符,以及指紋、全臉照片等生物識別標識符,這些標識符均受隱私規則要求的約束,數據的濫用或無意暴露均可能導致隱私泄露。

(2)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收集人類參與者數據進行研究。當研究人員使用各種軟件程序通過互聯網分發和收集調查數據、創建商業調查、第三方調查或通過電子郵件進行調查時,調查數據的托管、存儲、傳輸或刪除環節都有可能存在隱私泄露風險。

(3)使用社交網站或移動設備進行人類參與者研究。隨著社交網絡新媒體與技術如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的廣泛應用與發展,研究人員大量使用平臺數據進行數據挖掘、使用網絡爬蟲或被動收集數據以了解人類行為和趨勢,如果數據中的個人信息未能充分去識別,或數據被用于研究之外,就很容易產生倫理問題。Facebook 數據門事件即屬此類,劍橋大學心理學系講師 Kogan 聲稱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獲取了Facebook 的用戶數據,但數據脫離了學術用途,被轉移至劍橋分析公司用于影響選舉,并幫助特朗普2016 年贏得總統大選[6]。

(4)涉及已有數據或二手數據的研究。已有數據或二手數據是指研究開始前業已存在的不具有隱私風險的個人數據,如已故者的歷史記錄和歷史檔案、可公開獲得的雖可識別但非私人信息的數據、匿名數據集等,這些通常不構成人類受試者研究,但是已有數據或二手數據一旦與包含私人的、可識別信息的其他數據集混合,整個數據集就具有了潛在的敏感性,可能導致隱私侵犯。

1.2 國際合作研究導致數據跨境隱私風險

隨著開放科學運動的深入,開放數據與開放的數據監管設施為數據的全球流動提供了便利,數據跨境傳輸促進了國際科學界更多的合作,但也因地區規制的差異帶來新的數據隱私風險。事實上,對于個人數據隱私和安全的保護,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對數據隱私的范疇、約束、豁免不盡相同,法律規制普遍存在差異,如不事先加以了解并遵守,很容易在數據跨境流動中引發隱私風險,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阻礙數據傳輸與國際合作。

以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為例,這部法律雖然加強了整個歐洲個人數據隱私的保護與安全,但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規定不盡相同。首先,GDPR 適用范圍廣泛,它以數據主體的物理位置決定法規的適用性:在數據收集時實際位于歐洲經濟區國家內的個人數據(無論參與者是否歐洲經濟區國家公民或居民)受GDPR 保護;在數據收集時實際位于歐洲經濟區以外任何地方的個人數據(即使參與者是歐洲經濟區國家的公民)不受GDPR 保護,但是,如果該數據在返回歐洲經濟區后被使用、存儲或共享,則此類數據仍受GDPR 保護。歐洲以外發生的科學研究,當涉及以下任何一項時都會涉及個人數據隱私。(1)通過社交媒體招募的參與者居住在歐洲經濟區;(2)使用第三方處理器如Qualtrics、Skype 等從居住在歐洲經濟區的參與者那里收集數據;(3)直接接收來自歐洲經濟區個人參與者或合作者的數據,以及前往歐洲經濟區收集參與者的數據;(4)從合作者或其他第三方接收已被確定為受GDPR約束的數據時,都有可能受到GDPR 的管制。其次,GDPR 不僅保護可識別數據,還保護編碼數據,這與其他國家形成顯著差異。編碼數據已通過去識別、加密、身份驗證或訪問控制等手段來防止信息泄露,在美國,編碼數據不受隱私法保護,但GDPR 仍視之為個人數據。此外,對于匿名數據,即便不再存在指向私人信息的代碼或鏈接,而且研究人員也無法將匿名信息與特定個人聯系起來,GDPR 仍要求有關匿名數據的任何電子記錄或紙質記錄必須銷毀。GDPR還為個人數據引入“被遺忘權”,允許任何人類參與者可以隨時要求刪除他們的數據[7]。因此,如果科研數據的范疇或性質適用GDPR,科研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要求,包括關于知情同意、數據安全規則、及時通知任何安全漏洞的特殊規定,以及數據的被遺忘權等,未能遵守的科研人員甚至所在的科研機構都可能面臨巨額罰金。

2 我國防范科研數據隱私風險的法律規制與政策監管

數據因其流通性、跨越性與可復制性而極易產生法律風險,全球范圍內已有約120 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數據保護法規對其進行規制,其中歐盟的立法思路和系列保護規制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1995 年和2016 年,歐盟先后頒布《個人數據保護指令》與《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針對數據收集、儲存、處理、披露等方面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規范,又在2022 年批準了《數據治理法案》,旨在從根本的人權視角來保護數據隱私,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創新[8]。歐盟不斷發展和完善對數據隱私的保護規制,強調在保護數據權利的同時防止數據流通受到干擾,這一治理理念很好地平衡了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的多方需求。

我國與歐盟同為大陸法系,在數據利用的規制方面對歐盟多有借鑒,《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均對保障科學數據安全,增強數據要素共享提出明確要求[9-10]。但是,我國至今尚未出臺專門的數據隱私保護法,而是通過多部法律中的相關內容以及多領域監管規范對個人數據隱私實行間接的保護。其中私法方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為主,在人格權立法中細化了隱私概念,增設“個人生活安寧”這一條款來強化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公法方面,2017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范了個人信息的保存和保護、法律責任、運營商對其行為的承諾等內容;同年底,國家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對企業必須遵守的隱私政策進行規范,并加強了對生物特征識別的保護。202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法律責任,隨后,《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統領性法律文件,對公民個人、信息行業和監管機關都影響重大?!秱€人信息保護法》借鑒了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對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權利、義務以及法律責任等進行了規制, 并授權國家網信部門作為主要監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個人信息保護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我國當前主要由《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和《數據安全法》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內容間接規制數據隱私,對個人數據而言,法律內容的設定顯得寬泛,權限界定含糊,違法處罰指向不明,追責方式也以事后追責為主;且監管部門更關注數據的安全,因而,現行法律及監管對個人數據隱私的保護總體上顯得不夠直接和充分。

對于科研活動以及科研數據中的隱私風險,法律或監管也未能體現出清晰的防范路徑。在法律規制方面未能明確界定科學研究中的隱私侵害行為,也缺乏對科研人員風險行為的底線約束,既有處罰主要側重一般社會行為下的隱私侵犯,并不適用于科學研究。此外,事后追責制、“知情同意”規則已逐漸不適應新時代場景下的實際效用。在監管方面由于對數據獲取和傳輸的審查缺失或疏漏也頻頻造成隱私泄露,典型案例如華山醫院與華大基因未經許可與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并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數據通過網絡跨境輸出,造成我國大量重要的人類遺傳資源非法外流,而類似的研究在歐洲或美國審查會非常嚴格[11]。

數據隱私保護是數據要素充分利用的前提,過于零散的規制不利于數據隱私保護的司法實踐和監管,我國應積極學習發達國家數據規制的經驗,盡快構建數據隱私的立法體系,加速數據隱私專門立法進程。在相關立法方面,不僅應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數據隱私的保障措施、數據各方主體的權利、責任及處罰條款等,還應在數據保護的范疇、流轉環節和風險類別方面進行細化,將個人數據擴展界定為從采集、存儲到傳播的各個環節都要對其進行保護的數據,將數據從采集、存儲到傳播各個環節的隱私權益規范化與法制化,使各類型數據包括科研數據獲得確切的保護。而且,在立法作用方面要考慮前瞻性與預防性,變事后追責為事前預警,提高數據隱私保護的效果。同時,還要授權監管機構負責統籌,高效踐行法律,保障實施效果。

3 高校對科研數據隱私風險的規范與審核

為了規避科研數據在收集、處理和流通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和科研活動的主要管理者,通常在國家法律法規框架內以及科學管理部門監管要求下,面向科研人員制定更為具體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本校的科研活動,確保進行負責任的研究。制度內容一般會包含隱私政策,特別對涉及個人隱私的人體研究給予基本的行為規范。如南京大學在《南京大學科學研究行為規范與學風建設管理辦法》中提到“在數據資料的采集與分析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辈⑶乙蟆白鹬匮芯繉ο螅òㄈ祟惡头侨祟愌芯繉ο螅?。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如在人體上進行研究、用人體細胞或組織器官等進行的實驗和根據人體研究數據所進行的研究等,必須遵守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要求,保護受試人的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并保障其知情同意權?!辈⑶乙蟆叭绨l現研究活動存在弊端或危害,應自覺暫緩或調整,甚至終止,并向該研究的主管部門通告?!钡芾磙k法對隱私風險高發的其他類型研究未及覆蓋,約束范疇有限[12]。對跨境合作項目,《南京大學關于加強境外科研項目管理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各院系對項目研究計劃進行內容論證,重點論證研究數據、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意識形態安全管理風險”,監管的重點在于意識形態安全,而數據跨境的隱私風險未能引起關注[13]??梢?,高校層面對科研活動所涉數據隱私風險的監管政策不夠全面和具體,存在監管空白,對科研人員缺乏有效的規范。

此外,鑒于數據隱私具有系統化、復雜化特點,個體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高校在制度政策約束之外,理論上應采取必要的行動干預——倫理審核。如果不能對涉人類參與者的科研活動提前進行主動的倫理審核,待到研究產生的原始數據、衍生數據以及成果數據進入數據存儲設施,并通過數據平臺或機構庫發布共享供用戶使用,就有可能陷入隱私困境,并最終阻礙數據的獲取與重用。曾經就發生過有科研人員隱私意識薄弱,直到投稿到國外期刊被撤回,才知道文中涉人類參與者研究數據侵犯了個人隱私。歐美大學通常召集相關專業人士成立機構審查委員會,對大學開展的涉人類參與者研究進行提前審核并處理投訴,以免違反研究倫理和監管要求。以康乃爾大學為例,大學層面運營一個機構審查委員會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該委員會基于聯邦法律,對校園所有涉及人類參與者的研究項目在研究開始前先進行審查,決定批準或豁免,以保護參加大學研究的個人權益;同時,IRB 還制定了多種指南,包括對不同司法管轄區隱私法律的指導、國際合作指導等等,引導研究人員正確使用外部政策、法規以及最佳實踐,盡最大可能規避潛在的數據隱私風險[14]。

在我國,倫理審核已在國家層面受到重視,2022 年 3 月,國家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為防范科技風險,全面推動科技向善制定了規劃路線[15]。對科研項目的數據隱私風險,倫理審核通常立足以下基本原則:(1)確保知情同意程序充分和準確地向潛在參與者解釋了參與的可能風險, 包括其個人數據可能泄露的風險。(2)恰當地保護人類參與者信息的隱私或保密性,并在研究方案申請和同意書中記錄相關程序。(3)最小化參與者的潛在風險,包括與意外或惡意安全漏洞相關的風險。通過幫助研究人員在滿足研究安全的前提下設計和開展人類受試者研究,倫理審核既能保護參與研究的人類受試者的數據隱私,也能保護研究人員和大學自身。目前我國已有少數大學響應政策成立了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如2022 年12 月,中國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的科技倫理委員會先后成立,逐步開展特定領域的日??萍紓惱韺徍斯ぷ鱗16-17]??梢灶A見,倫理審核制將很快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用,這將有助于把科研活動對人的影響納入科技倫理治理的范疇,將研究中的數據隱私風險扼殺于搖籃,同時,也對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中開展隱私風險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 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中防范隱私風險的實踐與不足

科研數據管理已逐漸成為我國雙一流高校的標配,從提供數據存儲服務的數據平臺或機構知識庫的建設來看,以高校圖書館為核心的科研數據管理服務廣受認可,高校圖書館也被認為是遵循數據生命周期進行數據監管的最佳主體。據孫清玉等統計,近七成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建設了數據平臺或機構知識庫,開展高??蒲袛祿氖占?、利用與整合[18]。作為圖書館數據平臺或機構知識庫數據監管工作的一環,數據隱私的保護主要通過隱私政策、技術保障和素養教育等措施來實施。

4.1 利用隱私條款的約束來防范

發布隱私條款或保護政策是防范數據隱私風險的重要手段,平臺或機構庫通常在站點首頁或使用條款中添加隱私內容,引導數據存儲者規避隱私風險。筆者在網絡調研中注意到部分平臺或機構庫未披露隱私政策,而發布的隱私政策則大多過于簡單,常常聲明一句“不得用于研究之外”,顯得相當敷衍。西安交大知識門戶額外要求數據提交者和使用者明確告知個人信息的收集來源,以保證個人信息安全,不被出于商業性、公益目的或透露給任何外部單位及個人;復旦平臺發布了6 條隱私聲明,對信息的收集、使用、安全性、反饋與撤銷等作出簡要說明;北大平臺未在使用條款中集中展示隱私政策,而是將具體的隱私聲明納入各相應條款,要求用戶在上傳、下載、發布、提交、傳輸或傳播數據時不得侵犯個人隱私,隱私政策內容相對豐富和全面,尤其對用戶提交數據中的個人身份信息識別、數據下載和使用時必須滿足的條件等進行了枚舉,并強調用戶提交的數據需滿足二手數據或知情同意等前提,但平臺不對提交的數據進行審查??傮w來看,數據平臺或機構庫的隱私政策存在大量空缺或不完善,對科研人員缺乏具體的指導和明確的約束;雖然越是開放性好的平臺,隱私政策內容也趨向豐富,但仍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歐美大學的圖書館通常會設置專門的隱私主頁,除發布詳盡的隱私政策外,更大量展示隱私相關知識、政策、法規(包括本國和他國的隱私法規)、國際合作隱私風險、隱私許可等內容,并積極提供隱私課程培訓、隱私風險咨詢、隱私評估以及最佳實踐來指導科研人員盡力規避數據隱私風險。我國高校和圖書館在制訂隱私政策內容和提供隱私服務方面表現出嚴重的不足和滯后,難以滿足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和重用必備的法律要求。

4.2 通過平臺安全技術手段來防范

數據隱私還包括保護數據隱私的安全技術內容。數據存儲依賴安全的計算機體系與新興的數據保密技術,鑒于數據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環節都可能遭遇隱私泄露或其他不確定因素,平臺或機構庫通常對數據從初始生成到終結歸檔或刪除的各階段施以技術手段保障數據的安全。北大平臺通過強調用戶信息的真實性、請求與審核機制、多層級群組化的訪問控制以及平臺日常維護與數據備份來保障平臺數據的安全,對平臺匯聚的一批具有極高影響力的精品調查類數據進行清洗加工,去識別隱私信息后再供用戶使用。復旦平臺主要存儲社科數據,包含大量隱私數據,但平臺只向外提供經過脫敏已無法辨識的合計數據,并采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FISR 控制下的信息丟失、濫用和篡改。西安交大知識門戶利用XJTU Academic Hub 屏蔽成果元數據中的個人隱私信息,最大限度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梢哉f,平臺或機構庫通過數據清洗、匿名去標識化等脫敏技術以及傳統使用的定期升級、防病毒、加密、防火墻、身份驗證、軟件補丁、更新等技術措施對數據隱私安全構成了基本保護。然而,隨著數據開放共享現實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平臺數據存儲量的持續走高,尤其在向云存儲過渡的進程中,傳統的安全防護技術恐難防御層出不窮的新發安全漏洞,隱私泄露將成為數據安全的一大隱患。

4.3 通過科研人員數據素養來防范

數據素養關乎科研人員的數據技能和科研倫理道德,具備較高的數據素養尤其是隱私素養有助于科研人員清晰識別和主動規避數據隱私風險。目前,高校的數據素養教育還不普及,且目前開展的數據素養教育也以傳授數據技能為主,涉及隱私相關內容很少。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開發的數據素養課程中涉及少量科研倫理以及數據隱私素養內容,復旦大學社科數據平臺在這方面表現相對優秀,在平臺“數字素養”模塊中專門針對“數字社會責任”開設了“法制道德規范”和“數字安全保護”課程,但大多數平臺或機構庫尚不能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內容。隱私教育的缺乏不利于快速提升科研人員的隱私意識,僅依賴科研人員的自律難以有效防范數據隱私風險。

5 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中深化隱私風險治理的對策

通過梳理高校在科研數據管理中防范隱私風險的現實表現,可知高校圖書館的隱私政策及相關配套服務未能很好地約束或引導科研人員,亟需完善,在數據監管平臺風險防控上技術較為陳舊,難以有效抵御網絡數據安全的威脅與隱私泄露。最為關鍵的是隱私素養教育內容嚴重不足,遠不能快速提升科研人員對隱私風險防范能力,因此,高??蒲袛祿[私風險的防范僅依賴目前的實踐不足以獲得滿意的效果,無論從短期或長遠看,都將制約科研數據的流轉傳播和價值釋放。舉目研究界,科研數據隱私的防范與治理課題也未獲得足夠的關注與指引,學者們熱衷介紹各種隱私保護技術,或者從理論層面探討大數據時代科學數據共享的倫理問題,只有少數研究探及實際應用,如羅蘭花等基于醫療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出現的隱私問題,面向數據生命周期構建了一個隱私保護框架[19]。艾瓊等則從我國科研工作者獲取國外學術信息這一獨特角度談及隱私保護,并提出防范策略[20]。以及魏來等調研中外十余所大學科學數據管理平臺的隱私保護政策,為我國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具體保護措施提出了建議[21]。但正如盛小平等總結,現有科研數據隱私的治理研究整體上還不成熟,需結合現有實踐進一步深化[22]。因此,科研數據隱私風險的治理仍需著眼于科研數據管理實踐,基于國家對數據隱私的法律保護以及大學層面開展的科技倫理審核,高校圖書館應在科研數據管理中深化數據生命周期隱私監管,同時不遺余力地提高平臺隱私技術保護水平,以及對研究人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數據素養教育,指導科研人員正確使用外部政策、法規以及最佳實踐,盡最大可能規避潛在的數據隱私風險。

5.1 健全和完善數據隱私保護政策和措施

圖書館作為高??蒲袛祿芾淼膶嵤┲黧w,應在高??蒲谢顒又刑峁└采w科研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防范措施,在科研數據平臺或機構知識庫應用上制訂詳盡的隱私政策,對科研數據在收集、提交、上傳、發布、下載、傳輸或傳播等各個環節可能引發的隱私風險加以揭示,對科研人員潛在的風險行為進行明確的警示。實踐中,可以通過研制隱私風險清單供科研人員自查,并開展隱私咨詢來解答科研人員的疑惑,引導科研人員正確識別以及合理規避個人數據中的隱私風險。

5.2 加強和優化數據全生命周期隱私監管

由于當下科研人員對數據隱私風險的認知普遍不足,在科研數據管理中開展全生命周期隱私監管就顯得頗有必要,有助于實時預警數據隱私風險,制止不當行為。具體而言:在數據管理規劃階段,平臺或機構庫應審查研究項目是否經過倫理審核批準,相關倫理或安全培訓有無完成,某些生物醫學領域的特別培訓需要強制完成。在數據處理與存儲階段,應審查研究人員對數據的描述,明確數據的類別,不同類別的數據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隱私風險,需要差異化管理,某些健康信息可能需要簽署特別的保密協議;對于數據的處理,應審查其合法性,確保經過數據主體的同意并授權,數據需經過清洗去標識,確保不暴露個人隱私信息。在數據共享與利用階段,應確保用戶對數據流動和使用的知曉及同意,避免隱私數據的不正當分享,如果發生隱私泄漏,應立即向倫理審查委員會報告,以便采取恰當、及時的處理措施。如果數據涉及跨境傳輸,要特別重視法律的國別差異,尤其是GDPR,應注意數據的被遺忘權以及確保有效刪除等??傊?,基于數據生命周期監管的隱私治理,關鍵在于使數據在流轉的不同環節嚴格遵守法規和政策要求。通過隱私政策的間接引導以及數據全生命周期的主動監管,可能有效制約科研數據引發的隱私風險。

5.3 不斷升級完善數據隱私與安全保護手段

數據隱私的治理還包括隱私保護技術的治理,應不斷更新平臺安全技術,防止科研數據隱私的泄露。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數據隱私保護技術也在不斷演進和完善,雖然任何技術都不可能帶來絕對的安全,但數據平臺或機構庫應不斷追蹤科技發展,利用最新的技術營造相對最安全的數據存儲環境。隱私計算在歐美大學已普遍用于保護數據隱私,如康奈爾大學利用隱私計算中的可信執行環境概念,對硬件在物理上加以保護,對軟件配置進行漏洞監控,從而保障敏感數據安全;同時還提供隱私保護工具,如跟蹤攔截器等來破壞黑客位置定位,并使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為數據加密,避免隱私數據被第三方非法獲取[23]。我國醫療界對隱私計算已有試水,如王晨等發文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已使用數據分型、聯邦學習等隱私保護技術保障臨床科研數據平臺的安全[24]。利用新技術手段保障數據隱私安全,是高??蒲袛祿[私風險治理的重要一環。

5.4 提升科研人員對數據隱私風險意識和能力

高校圖書館的數據隱私治理還應重視加強科研人員的數據素養教育。目前,數據素養教育還不夠活躍,常隱身于信息素養教育,數據內容還不充足,數據隱私內容更顯稀缺,短期教育效果也不明顯,然而,治理是持續的,素養教育更應常抓不懈。針對科研數據管理中的數據隱私風險,圖書館應廣泛開發面向科學研究的隱私素養教育內容,包括隱私風險識別、法律法規知識,隱私評估方法等,采用強制培訓、線上課程、小型研討會甚至素養競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科研人員對數據隱私風險的認知、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使他們更具有隱私意識,尊重個人隱私,主動防范數據隱私風險,進行負責任的科學研究。

猜你喜歡
數據管理科研人員研究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企業級BOM數據管理概要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定制化汽車制造的數據管理分析
科研人員破譯黑豬肉特征風味物質
海洋環境數據管理優化與實踐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CTCS-2級報文數據管理需求分析和實現
治療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
廣東公安科研人員風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