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數據價值 釋放數據生產力

2023-03-21 22:21沈建光朱太輝張彧通
中國國情國力 2023年12期
關鍵詞:要素數字化數字

沈建光 朱太輝 張彧通

數字化轉型是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中的關鍵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釋放數據要素的生產力。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從無到有地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從有到優地提高供需的適配度,從“1”到“N”地強化行業協同發展。

一、數字化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一)從發展歷史看,經濟數字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科技帶來數字經濟發展。從歷史來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伴隨著產業革命,產業革命的實質是技術革命。產業革命最早開始于狩獵時代。從狩獵到農業時代,就是從打獵技術向耕種技術的跳躍式革命。兩百多年前,蒸汽機的出現代替了牛、馬的動力,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在此之后,電力的出現帶動了電氣化革命。再之后是計算機革命,不斷地大幅提高人類的生產能力?,F在,我們迎來了最新的技術革命——數字科技的進化。人類社會與物理世界之外,多了一個維度——信息空間。

數字科技的本質是,以產業既有知識儲備和數據為基礎,以不斷發展的前沿科技為動力,著力于“產業與科技”的無界融合,推動產業互聯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最終實現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用戶體驗、增加產業收入和升級產業模式。產業互聯網化意味著未來產業的發展從單邊走向共建,傳統產業與數字科技依靠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同生共榮;產業數字化意味著產業數據的在線化、標準化、結構化,從而實現生產要素和運營流程的改造;產業智能化意味著產業資源的合理布局、產業流程的精細管理以及產業發展的精準預測等相互之間實時反饋。

經濟活動推動數據指數級積累,個人終端的普及和入網人群的增長,使個體數據得以伴隨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互聯網上積累、留存;企業競爭的加劇和精細化管理的需求,使企業數據在經營管理策略轉向的過程中出現更多與數據有關的新業態;物聯網、5G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個人數據、企業數據之外的設備、終端和社會數據廣泛爆發;政府數字化、信息開放等發展傾向,推動全社會對數據生產、存儲和消費的需求得以提升。

(二)從政策趨勢看,新基建部署加速數字經濟發展

“新基建”概念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便已明確,涉及的“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近兩年已逐步落地。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了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類新基建的概念與范圍。與傳統基建相比,三類新基建呈現了明顯的數字化特征。除了公認的數字科技領域,傳統交通、建筑、通信、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的基礎設施也在數字科技的賦能之下呈現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特征?;ǖ臄底只卸喾矫鎯瀯?,主要體現在:第一,物理空間限制較小,可以跨區域跨時段高效配置,對抗突發事件的彈性和韌性更強;第二,產業縱深更大,能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更高;第三,數據要素發揮作用的效果更徹底,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和傳統基建的數字化可以撬動的傳統經濟體量更大。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含了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用以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屬性的活動。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其中,科技創新驅動、數字化、信息網絡三個要素是新基建的“最大公約數”。

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既是新興產業,也是基礎設施。依托“新基建”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數字技術得以廣泛應用,這不但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擴大有效需求,托底民生保障,而且是穩增長工作的重要抓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和精準施策手段。同時,“新基建”將提升數字經濟服務實體產業和智慧生活的水平,“新基建”構建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平臺,其影響力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在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三)從增長動力看,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追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先者之一,尤其是在消費等領域。我國在很多領域的數字化程度已經追上發達經濟體,甚至在移動支付等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這背后是堅實的數字經濟基礎。

第一,數量眾多的網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第二,充滿長尾特色的商業基礎。不論是日活躍用戶數量過億的各類電商、社交服務,還是人口集聚的大型城市所需要的本地生活服務、物流、出行,都體現出普惠、便利的長尾特色。第三,海量可供挖掘的各類數據。伴隨著數字科技發展的是各行各業海量數據的產生和沉淀。我國擁有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和數字科技用戶、最豐富的行業形態和供應鏈,由此生產量級巨大的數據沉淀在數字經濟的各類“富礦”中,可供挖掘。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中國的“數據圈”從2018年至2025年將以30%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領先全球,比全球高出3%。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48.6ZB。預計美國將達到30.6ZB。

與此同時,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2021年底,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和重點任務;2022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明確了數據產權制度框架、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數據要素治理制度四大制度體系。針對數字科技發展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早在2020年上半年,國家相關部門推出了《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政策,此后支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密集出臺。

在政策不斷推進數字科技發展過程中,產業界也在不斷積極布局數字科技、新基建等領域,互聯網公司和傳統龍頭企業都在各自領域探索數字化發展前沿。5G及其相關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通用數字科技不斷創新,通過數據要素作用于各行各業,不斷提高生產力。數字化、高科技紅利正在替代人口紅利、市場紅利,成為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一)數字經濟的運作機制

1.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等一樣,都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對生產關系的迭代升級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數據資源成為生產要素并不是生產要素在種類或者數量上的增加,而是更加體現數據要素與土地、資本、人力等要素的互動,從而對經濟發展形成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而與此同時,數據要素的流轉、交易、確權又受到商業、技術等基礎設施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主體數字化意識、知識和能力的制約。

未來社會無論在生產上還是生活上都會更加數字化。數據將會大規模地應用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以及制造與服務等各場景,例如助貸業務就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金融領域大范圍使用和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的產物和體現。

2.技術是數字經濟的運行保障。數字科技由兩部分組成:核心科技+應用科技。熱點核心層數字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一方面,以融合發展為特征的集成化創新漸成主流。在眾多單項技術持續取得突破的同時,數字技術創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趨突出,跨領域創新密集涌現。從創新模式來看,元宇宙、ChatGPT等都不是單個技術創新的單兵突進,而是不同技術創新的系統集成和組合創新。另一方面,以學科交叉為特征的跨領域創新日益凸顯。數字科技與制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術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化,形成智能制造、4D打印、能源互聯網、生物識別等復合型科技。

應用科技集成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需求,形成行業應用“工具箱”,孕育新產品、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應用科技正加速向模塊化發展,解決行業共性問題,并基于行業洞察形成解決方案。這種數字科技與行業的融合深化,拓展了應用科技的賦能場景,技術在各行業間的可復制性大大增強,通用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科技的發展、集成與通用的趨勢,使數字技術成為數字經濟強大的生產工具。

3.平臺是數字經濟的組織形式??萍计脚_通過改變企業的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方式,推動數據、勞動、技術、資本、市場等全要素的全面互聯和資源配置優化,促進供應鏈、創新鏈、服務鏈、物流鏈、金融鏈等全產業鏈上下游高度協同,生產、流通和消費一體化更加廣泛,新的經濟模式不斷涌現?;谄脚_,數據資產持續積累,技術架構平滑演進,業務經驗不斷沉淀,發展模式逐步優化,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平臺尤其是開放平臺是數字經濟環境下促進交易、建立網絡以及信息交換的重要載體,從而實現“人、貨、場”的改造。首先,開放平臺作為B2B2C①網絡的基礎設施,改造的是網絡中的“人”。以其承接的第三方服務商、B端客戶、C端用戶的需求為導向提供服務;這些合作伙伴之間互相依托、互相支持,B2B2C網絡產業鏈的參與者相互嵌套,互為供給、需求方。其次,改變的是“貨”的屬性,即開放平臺為“貨物”提供了基礎且豐富的數字化“生產工具”(產品和技術組件),供B2B2C網絡中各方使用,可以針對客戶需求提供更加標準化、組件化、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此外,“場”成為開放平臺的全新定位:開放平臺是樞紐,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在與其共建生態;開放平臺使線上線下的界限不再明顯,“線上到線下”(O2O)的場景模式被顛覆。

(二)數據的作用模式

1.從無到有:數據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深刻地影響甚至改變著現有商業模式:數據可以優化傳統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甚至可以替代傳統要素資源的投入關系,改變生產函數。例如,在金融業過往實踐中,很多金融機構受困于自身服務渠道的有限性,優質的信貸資源難以精準投向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也無法高效低成本地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既不利于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內延伸服務、拓展客源,也不利于把控資金流向和資產質量,最終影響反哺實體產業和居民生活的有效性。

這種情況下,數據化可以實現金融業務供應鏈流程與金融服務之間的供需匹配,既可以將相對封閉、低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技術手段“無縫嫁接”到更加開放、高頻的生產生活場景,又可以將擁有一定門檻和準入條件的金融產品惠及更多的消費者和需求者群體。

2.從有到優:數據提高供需的適配度。數據天然具有精益化的發展傾向。數據無法單獨形成生產力,并進而改造行業。在人工智能運用中有一個經典的公式:人工智能=數據+算法+算力。數據創造價值的路徑就變得尤為清晰——數據算法與算力決定的數據使用方式解決了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從而推動行業供需更好適配,提升行業發展的精細化水平。

數據提升行業發展精細化水平的過程,也是數據被不斷精細挖掘的過程。IT時代是數據的一維時代,指的是“經濟活動的記錄”。限于收集存儲、分析計算的技術瓶頸,大量的數據無法電子化或者僅僅以結構化的形式存儲在電子數據庫中,并沒有基于不同場景、行業的數據進行商業創新,對于數據價值的認識也不夠深刻?;ヂ摼W時代是數據的二維時代,指的是數據從“經濟活動的記錄”到更加“商業工具化”,商業活動普遍開始利用數據進行經濟分析和預測。在這個階段,原始數據開始在線上積累,線下數據開始向線上遷移,基于數據本身的商業創新開始出現,一大批的數據分析公司開始涌現。數據價值被首次挖掘,金融科技、電商平臺、社交網絡等行業紛紛通過技術手段最大化手中數據的價值。物聯網時代是數據的三維時代。數據在“經濟活動的記錄”和“商業工具化”的基礎上,不斷“資產化”。數據成為經濟本身,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5G技術使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共享變得豐富,數據開始改變傳統的業務邏輯,“大數定律”替代了傳統思路,以數據為生產要素進行的商業創新更多,同時也更加規范。在這個階段,“萬物互聯”就是“數據互聯”,所有的生產活動都可以“數據化”,所有的價值都可以用數據來表征。數字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改造價值鏈,并為增值和更廣泛的結構變革開辟新的渠道。

3.從“1”到“N”:數據強化行業協同發展。通過整合各類終端的數據、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供需數據等,原有的產業鏈被迅速縮短,生產制造、生活服務等行業的協同、個性和柔性化水平顯著增強。不同行業之間的傳統知識壁壘和經驗壁壘被不斷地攻破。

在數據積累的過程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應運而生,提供行業數字化發展所需要的組件化技術設施,如支付、結算等;同時與行業客戶一同構建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數據成為業務和服務拓展的“牛鼻子”——通過數據量的積累、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數字化業務能力的復用,不斷拓展服務的客戶類型和數量,實現不同業務的聯動拓展和服務行業的外遷擴大,釋放“飛輪效應”。

三、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的政策建議

(一)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的政策建議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從以下方面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其中關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意見和要求成為將來我國數據行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的基本思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我國數據開放交易流轉的制度體系作出了頂層設計。下一步應在這些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更新細化數據戰略的具體目標、實施路徑、配套方案、評價機制等,打造“1+N”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以最大限度地釋放數據要素的生產力,以此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數據行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橫向上看,國家數據戰略應當立足高遠,既要考慮國內數據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又要考慮國際競爭中,“數據圈”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應當如何體現;縱向上看,還應當注重數據要素使用與數字科技發展的聯動,特別是數據戰略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發展規劃的銜接。

利用數字科技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是重要方向。一個可資借鑒的例子是,2020年2月,歐盟發布《塑造歐洲的數字未來》《人工智能白皮書》《歐洲數據戰略》等戰略規劃和研究報告明確以“技術主權”為發展主線,加大對下一代技術和基礎設施以及數字能力的投資,強化處理個人數據,構建用于數據處理的下一代基礎設施的標準制定、工具開發、最佳實踐。

(二)加快數據確權定價,加強個人隱私保護

數據確權和定價是數據合理使用的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旨在建立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制度和市場化流通交易機制,在淡化數據所有權的基礎上,構建了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推進“共同使用,共享收益”新模式,接下來需要加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數據定價可以參考大數據交易的實踐:從成本、收益、效用、用戶等屬性確定數據價值的構成,通過市場主體的競爭活動確定數據要素的定價規則和定價標準。

隱私保護是數據合理使用的后盾。各個行業在涉及數據業務時,都無法避免對數據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存儲、銷毀,數據主體個人隱私的侵犯是數據要素可能具有的負外部性之一?!兑厥袌龌渲皿w制機制的意見》就要求一方面提高數據質量,豐富數據產品;另一方面制定包括隱私保護在內的與數據保護相關的規范制度。建議進一步明確隱私保護的規范要求、實現手段、懲罰機制,以實現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要素流動的平衡。

(三)加大數據開放共享,規范數據收集使用

打破政府數據開放難題需要以責任清單帶動激勵相容。第一步,建立“數據責任清單”?!柏熑吻鍐巍毙枰敿毭鞔_開放共享的數據類型、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開放共享、向什么主體進行開放共享等問題。第二步,建立激勵相容的政府數據開放制度。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涉及諸多政府部門主體、社會主體以及企業、個人主體。激勵相容的開放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打破政府部門內部的復雜關系。在形式上表現為數據開放的“一站式”平臺,一方面將政府內部事務統一到一個出口對外展示;另一方面將“一站式”作為政府的統一服務理念貫穿在政府數據開放過程中。

提升社會數據的價值應當構建促進全社會收集、使用、共享社會數據的體系。第一,積極開展商業創新,“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挖掘社會數據的商業價值;第二,努力創造使用社會數據的社會生活場景,拓寬社會數據的存在范圍;第三,通過行業自治的方式形成行業標準,降低社會數據收集、使用的兼容成本;第四,鼓勵專業機構運用自身數字能力打造底層數據基礎設施,促進社會數據“變現”。

個人數據的互聯互通與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不同,更應當依靠市場化交易的方式加以實現。大數據交易市場是為海量、高頻的數據提供流轉、價值發現和價值交換的場所,是數據價值與紅利的釋放手段和釋放過程。買賣雙方對原始或處理后的數據及數據服務進行互通有無,大數據交易有利于挖掘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于發揮數據與土地、能源同等重要的要素作用,有利于推動數據流引領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利于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數據所有者可以獲得個人數據的價值變現,數據加工者和控制者可以獲得個人數據的價值附加。

(四)加快推進新基建,更好釋放數據生產力

一是要加快投資新基建,降低數據合理使用成本。明確和數據相關的新基建范圍,并出臺重點項目清單,鼓勵和重視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數字化力量。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和國家算力中心樞紐節點建設,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把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使數據要素跨域流動,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二是推進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的共同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的線上化、數據化、智能化,實現數據要素和其他要素的融合協同。三是強化數據應用,鼓勵數據與技術場景更好融合。打通技術場景和業務場景,注重客戶需求,利用全息畫像、智能推薦等算法模型,積極發揮數字科技企業在5G、云計算、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應用;加快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量子技術等創新技術研發與實際場景和產業實踐的融合,發揮數字科技企業在供應鏈、貿易鏈和產業鏈的基礎推進作用。

猜你喜歡
要素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也談做人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