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新兵征召、訓練和補充

2023-03-22 16:21邵志勇
軍事歷史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兵訓練軍分區軍區

★ 邵志勇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為補充前線志愿軍及國防軍、地方武裝,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新疆、西藏除外)進行了廣泛的新兵動員、征召,并隨之進行了新兵訓練、補充輸送等工作。這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加強國防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新兵征召

省、專區召開擴兵會議,明確任務,弄清政策,統一工作方法、步驟。在此過程中,根據省下達的擴軍指標,按人口比例、群眾發動的深度和生產生活情況,分配給各縣。①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編纂委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軍事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8 年,第221 頁。各縣召開縣、區、鄉三級干部會議,傳達貫徹上級擴兵會議精神,研究具體的動員措施,然后開展動員工作。②甘肅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軍事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1603 頁。

(一)組建各級擴軍委員會

為領導組織擴軍動員工作,省、市、縣各級都組建擴軍委員會(新兵動員會),由所在地區黨委主要負責人任主任,相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軍區(軍分區)領導參加。新中國成立初期,各地政情不同,在擴軍委員會的組建上,也存在差異。

中共中央東北局要求“省、縣組織新兵動員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或政府主席縣長任主任,軍事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參加,以統一領導新兵動員工作,并應從省縣機關抽調一些干部具體幫助及檢查”。③《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政協梅河口市委員會編:《梅河口抗美援朝運動史料》,2011 年,第35 ~36 頁。吉林省縣(市、旗)擴兵委員會主任由縣(市、旗)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縣(市、旗)長擔任,吸收宣傳部長、組織部長、青年團書記、武裝科長、婦委書記、民政科長參加。④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187 頁。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云南軍區共同組成“云南省擴兵委員會”。各專區、市、縣以中共地方委員會、軍分區、人民武裝部、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和接兵部隊,共同組建擴兵委員會,領導并辦理擴兵工作。①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25 頁。

擴軍委員會下設有不同小組(科室)具體領導、組織、協調動員工作。不同地區擴軍委員會組織形式上也不盡相同。云南省擴兵委員會下轄秘書、組織動員、審查接收、教育訓練、物資保障等小組。②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25 頁。常德專區擴兵委員會,下設總務、審查、招待科和辦公室。③劉光前主編:《常德地區志·軍事志》,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年,第85 頁。擴軍委員會職責主要包括:一、教育動員。領導部署開展擴軍教育,做好群眾的思想宣傳動員,使廣大群眾深刻領會擴軍的目的、意義和政策。二、組織征召。遵照上級部署的擴兵方案、政策指示要求,按照征兵工作步驟,組織辦理征兵工作及新兵交接。三、審批核準。嚴格按照征兵條件,加強對新兵體格、政治素質審核,確保兵員質量。

(二)確立招兵條件

在征召新兵過程中,由于各地解放時間早晚不一、社會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明確具體的政治條件、身體條件,故中央軍委關于新兵動員計劃的電報僅強調“動員新兵要注意質量和體格”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年,第585 頁。,政治上具體的標準、要求由各地政府加以規范。如,中共中央華東局規定“三不四要”原則,即:不強迫、不欺騙、不收買;要成分好、要年齡合格、要身體強壯、要來歷清白。⑤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浙江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 年,第42 頁。

從征兵實踐看,政治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階級成分上要求以貧雇農為主,一般不招地主富農、資本家。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中,明確征召條件“工人(各地需要轉業的工人及失業工人,不得動員在業者);貧雇中農及新富農,小知識分子及學生;不要地主富農本人(其子弟無殺父之仇者亦可動員)”。⑥《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動員“貧雇農為主,新富農可以參軍,也可動員一批學生、無家庭負擔的失業工人參軍”,“地主、舊富農本人(不含兄弟子侄)不動員”。⑦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5 頁。云南省要求征召“出身清白的貧雇農”,“地富出身的不要”。⑧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陜西省人民政府和陜西軍區明確規定,“凡貧雇農、中農、貧苦知識青年、小商販、手工業者、無罪惡行為的富農子弟”皆可吸收入伍。⑨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771 頁。江西九江規定“本人須是工人、雇農、貧農、中農、城市貧民、革命知識分子”。⑩九江市軍事志編篡委員會:《九江市軍事志》,2002 年,第69 頁。

二是不要敵偽、特等各種反動分子。根據各地社情,由當地政府明確“反動分子”的具體指向。中共中央東北局明確在征兵中“不要舊警察、憲兵及敵特反動分子”。?《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對“偽滿警察、憲兵及國民黨部隊的軍官、地下軍軍官不動員”。?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5 頁。河北省要求“有反動行為的地主富農子弟、被鎮壓的反動分子的子弟、兵痞流氓或被開除軍籍者、慣匪、特務或政治面目不清的嫌疑分子、反動會道門之大小道首及未退道的道徒、被剝奪公民權或徒刑未滿者、在村中被管制者均不準入伍”。?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第196 頁。青海省要求“政治上純潔,家庭和個人歷史清楚,無復雜社會關系”,“地主、富農成分的子弟和牧主頭人子弟、政治上有問題的、地痞流氓不予征集”。?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軍事志》,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309 頁。云南省明確“特務、土匪、反革命分子及當過憲兵、警察、政治上有問題的不要;地痞流氓不要”。①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軍區下發的《關于新兵條件》,規定征召“非地主、富農出身,非反革命嫌疑分子,非被鎮壓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屬”。②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河南省志·軍事志》,鄭州:河南人民出版,1995 年,第412 頁。陜西省人民政府和陜西軍區明確規定“凡是國民黨成員、三青團骨干、反動會道門頭子、偽警、憲、特等人員,凡地主惡霸、慣匪流氓及其子弟,凡吸食鴉片、偷竊拐騙者,一律不準參軍”。③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771 頁。德陽地區要求“凡兵痞、流氓、慣匪、反動會道門和反動黨團骨干、敵特嫌疑分子、舊軍隊中尉以上軍官、被管制的地主富農及被鎮壓的惡霸反革命的嫡系子弟,均不得擴收”。④四川省德陽軍分區:《德陽市軍事志》,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 年,第231、232 頁。湖南省常德專區要求“政治嫌疑分子、兵痞、土匪、慣匪和反動黨團、青紅幫頭目不準參軍”。⑤劉光前主編:《常德地區志·軍事志》,第85 頁。江西九江規定“凡是參加過反動黨團、幫會頭子、特務、惡霸、地主、兵痞、流氓,有政治嫌疑者均不得入伍”。⑥九江市軍事志編篡委員會:《九江市軍事志》,第69 頁。廣西省要求不招收“地主、惡霸子弟及家庭被管制成員;反動黨團、會道門骨干分子及參加過土匪組織一年以上者;參加過特務組織和歷史政治面目不清者;有反革命嫌疑,曾任民國區以上政府官員及國民黨軍隊尉級以上軍官者;與帝國主義及其附庸國以及香港、臺灣、澳門等地的反革命分子有重要社會關系者;不參加勞動,品質惡劣,流氓成性,難以改造的無業游民;參加革命后(軍隊或地方)曾被俘投敵的變節分子或殘害過革命軍人及群眾者;曾被開除軍籍或被清洗者”。⑦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421 頁。

三是鼓勵中共黨員、共青團員、民兵等骨干參軍入伍。中共中央東北局指出:“應在農村支部中動員黨員、團員參軍,在新兵中黨員的一般比例:老區應為20%以上,新區、半老區應為10%以上?!雹唷吨泄仓醒霒|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在所動員的新兵中黨員須占5%,團員須占15%”。⑨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5 頁。為提高擴兵質量,河南省在1953 年3月擴軍中特別規定,“要動員和群眾有密切聯系的干部和黨、團員帶頭參軍”,“每250 名新兵中必須有1 名區干部,黨團員應占戰士總數的20%以上”。⑩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河南省志·軍事志》,第412 頁。

這些規定的貫徹實施,對于保證兵員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中央軍委關于新兵動員計劃的電報中明確新兵動員要注意體格,“最好動員十八歲至二十八歲的精壯勞動者入伍,三十歲以上的農民不宜當新兵”。?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第584、585 頁。以此為基礎,各地區又根據民情實際對新兵身體條件加以具體化:

一是普遍要求年齡18 至28 歲,男性公民,非獨生子。廣西省規定動員對象為“年齡18 歲至28 歲男性公民”,“獨生子”不作動員對象。?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421 頁。青海省要求“身體健康,年齡18—28 歲,本人自愿不是獨子的青年”。?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軍事志》,第309 頁。綿陽專區明確“不擴征獨子”。江西九江1951 年擴兵時規定擴兵年齡“18 歲至25 歲”。?九江市軍事志編篡委員會:《九江市軍事志》,第69 頁。云南征兵條件為“身體健康”,“年齡在18 歲至25 歲”,“女的不要”。?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也有部分地區放寬年齡要求,陜西省規定“年齡在18 歲至30 歲的男性青年”①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771 頁。,甘肅省規定“年齡在18—30 歲之間”②甘肅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軍事志》,第1603 頁。。

二是身體無殘疾,對身高有具體要求。廣西省規定“身高在1.55 米以上”。③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421 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軍區下發的《關于新兵條件》,規定“體格健全,身高1 米55 公分以上”。④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河南省志·軍事志》,第412 頁。陜西省規定“體格健壯、五官端正、身高不低于一步槍”。⑤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771 頁。甘肅省規定“身體健康,身高不低于1.54 米”。⑥甘肅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軍事志》,第1603 頁。有些地區在身高條件上更高,德陽地區規定“五官端正、身高1.6 米以上、無殘疾”⑦四川省德陽軍分區:《德陽市軍事志》,第231、232 頁。,中共河北省委擴軍指示規定“身高165 公分以上,身體健康”⑧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96 頁。。

三是沒有暗疾和傳染病。黑龍江哈爾濱市在征召新兵時要求“身體健康,無暗疾和傳染病”。⑨哈爾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哈爾濱市志軍事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09 頁。吉林省要求“身體健康,沒有暗疾和傳染病”。⑩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5 頁。有些地區對疾病規定更為具體,陜西省要求“凡有惡性傳染病、近視眼、中耳炎、駝背、心臟病、肺結核、關節炎及嚴重結舌、花柳病、神經官能癥者,不準參軍”。?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771 頁。湖南省常德專區要求“身體健康,無心臟病和肺病、花柳病等傳染病”。?劉光前主編著:《常德地區軍事志》,第85 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軍區下發的《關于新兵條件》規定“沒有慢性病和傳染?。ㄐ呐K病、肺病、花柳?。?。?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河南省志·軍事志》,第412 頁。

(三)開展廣泛深入政治動員教育,掀起了群眾性的參軍熱潮

擴軍宣傳動員工作由中共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各級政府領導、區鄉干部、骨干深入群眾開展宣傳教育。青海省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征集工作,走村串戶、挨家逐戶進行宣傳動員。?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軍事志》,第309 頁。為擴大宣傳力量,長春市通過黨代會、人代會及其他各種形式,培訓了大批骨干和宣傳員。?牛璽廷主編:《長春市志·軍事志》,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98 頁。在宣傳過程中采用廣播、標語、墻報等形式,深入農村自然村、城市街道,宣傳擴軍的目的、意義和政策。浙江嘉興專區組織城鄉業余文工團、劇團巡回演出,有計劃地配合參軍運動進行宣傳。?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浙江抗美援朝運動》,第57 頁。從而使“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和“革命軍屬,人人尊敬”的思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軍事志》,第309 頁。

在宣傳過程中廣泛進行階級教育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密切結合群眾的切身利益與體驗,提出了保衛和平、保衛土地、保衛生產的口號,使廣大群眾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氣憤發展成實際行動。浙江嘉興專區通過開展“回憶翻身”“控訴三大敵人”“不受二遍罪”等教育活動,激發群眾仇敵和愛國情緒,以“保衛土地”“保衛國家”“鞏固國防、守住大門”等口號號召青年參軍報國,并把參軍運動與生產、土改、鎮反和深入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結合起來,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潮,在高潮中去發動青年報名參軍,防止可能產生的單打一、簡單化和強迫命令的作風。?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浙江抗美援朝運動》,第57 頁。綿陽專區召開鄉、村農民代表會、烈軍屬會、婦女會,層層宣傳動員,發動群眾訴階級苦、民族苦,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受教育面達90%以上。①四川省德陽軍分區編:《德陽市軍事志》,第231、232 頁。貴州興義專區通過農協會、民兵隊和婦女會等群眾組織,結合剿匪反霸、土地革命、抗美援朝等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發動群眾,重點啟發適齡青年樹立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觀念,為保家衛國、保衛翻身勝利果實,壯大國防力量而參加人民解放軍,普遍教育群眾改變“好男不當兵”的舊觀念,發動群眾自愿送子、送郎參軍。②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編纂委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軍事志》,第221 頁。

深入廣泛的擴軍教育,尤其是通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的教育,各地青年都踴躍報名參軍,“有很多地方動員參加武裝部隊的人數,超過了預定的數目,被選掉的不能到部隊的就非常難過,甚至他們的父母再三再四地要求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部隊”。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周恩來軍事文選》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231 頁。云南省適齡青年紛紛報名參軍,不少青年參軍愿望得不到滿足,就直接找到部隊駐地,或追趕正向邊疆挺進的邊防部隊要求入伍。經部隊再三勸說仍堅持者,遂擇優吸收入伍。此類情況參軍者,1951 年達12898 人,占該年擴兵總數的26.16%。川西行政區1951年擴軍任務4.13萬名,報名參軍人數超過擴軍數的四五倍。④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軍事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562 頁。山東全省“布置動員新兵7 萬人,后因各地委多超額布置,經分局批準增至73400 人,報名參軍者177180 人,超過布置數103780 人,集中到縣的新兵113464 人,超過布置數的40064 人,約51.8%強。全省完成精兵73807人”。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關于參軍運動的基本總結》,山東省檔案館藏,卷宗號:A001-OI-0043。原文中“51.8%”有誤,當為“54.58%”。參軍新兵“成分較好,思想較通,基本上很鞏固,逃亡極少”。⑥軍事科學院《許世友軍事文選》編輯組:《許世友軍事文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3 年,第322 頁。

(四)嚴格新兵審查,確保兵員質量

在新兵征集過程中,通常采取由下而上逐級審查的辦法對新兵情況進行審查,經擴軍委員會審定合格,方能批準入伍。云南省兵員審批程序是“先由群眾評議,再由區、鄉審查,最后由縣擴兵委員會審批”。⑦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達縣采取的辦法是由“鄉(鎮)、區政府(公所)依據報名登記花名冊,按條件對報名青年進行目測,符合條件者送縣擴軍辦公室體格檢查、政治復查,經縣逐一審查批準入伍”。⑧達州軍分區:《達州市軍事志(1911—200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年,第219 頁。

在逐級審查基礎上,部分地區再次在新兵集中、整訓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政治、身體條件復查、審核。湖北軍區采取“邊擴、邊審、邊組、邊教”方針,將入伍新兵在暫編(補訓)團經過一至兩個月的軍政初訓,在此期間對其政治條件、身體條件復查后,再按編制集體上調志愿軍部隊。⑨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571 頁。1951 年8 月,自貢市擴軍委員會經審查,批準1022 人入伍,送入新兵營;在新兵集中、編組、整訓期間,又進行身體復查,不合格者動員留鄉生產,最后正式批準入伍968 名。⑩《自貢市軍事志》編纂委員會:《自貢市軍事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116 頁。

審查主要是進行身體素質與政治條件審核。

為確保招收到體魄健康的新兵,各級對兵員身體素質都采取嚴格審查。湖南望城縣1953 年征兵時,各鄉送區體檢5576 人,經區初檢后送縣體檢2888 人,縣體檢合格1108 人,再經嚴格挑選,交部隊895 人。?湖南省望城縣人民武裝部軍事志編輯委員會:《望城縣軍事志》,2008 年,第200 頁。體檢通常采取分級審查方式進行。內江地區在青年報名時先進行一般性體格健康檢查,爾后由縣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內臟檢查,填寫體格檢查表,簽字負責。?內江軍分區史志編纂委員會:《內江地區軍事志》,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 年,第150、151 頁。長春市對新兵年齡、成分的審查主要由各縣負責,體格檢查則由省衛生部門抽調各地公職醫生與部隊醫務人員共同組成檢查小組,分配到各縣擔任。①牛璽廷主編:《長春市志·軍事志》,第197 頁。在按照征兵條件對健康狀況查驗時,還需嚴格執行滅虱滅疥、預防接種,對各種流行性疾病予以檢查。如遼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衛生廳要求“嚴格執行滅虱滅疥,勿使疾病帶入軍隊,同時實施各項預防接種,特別是牛痘,以防止傳染病的發生”。②遼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遼東省人民政府衛生廳通知(1951 年7 月20 日)。

在政治審查上,也采取分級審查辦法。內江地區先由區以上機關對報名青年進行政治歷史審查,再交縣政府審查委員會審查,不合格者退回原動員機構。③內江軍分區史志編纂委員會:《內江地區軍事志》,第151 頁。達縣地區先由鄉(鎮)、區政府(公所)按條件進行政治初審,符合條件者送縣擴軍辦公室復審,合格者批準入伍。④達州軍分區:《達州市軍事志(1911—2005)》,第219 頁。貴州興義(仁)專區審查分兩步:第一步先由區、鄉(鎮)按“成分合,應征者出身于勞動人民家庭,歷史清白標準審查”“動機合,應征者不摻雜個人目的”進行審查;第二步由縣擴軍委員會審查,符合“四合”條件者批準入伍。⑤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編纂委員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軍事志》,第220 頁。青海省對入伍青年政治情況由其所在行政村審查,縣、區領導批準即可。⑥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軍事志》,第309 頁。

擴軍過程中的審核非常嚴格。1951 年4 月至5 月底,湖北省完成第二期擴組新兵86119 人。在集中組訓過程中,經復審淘汰和其他減員計有44737 人,最終“實際完成41382 人的擴兵任務”。5 月后,“又零星擴充了1669 人。兩期擴充新兵168846 人,除清洗、復員等減員外共擴軍107196 人”。⑦《王樹聲傳》編寫組:《王樹聲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 年,第54 頁。中江縣1951 年4 月的擴軍工作,經過廣泛動員教育,有8412 名青年報名,經區、鄉兩級初審后,確定2054人報縣,經縣擴軍委員會政治審查和體格檢查后,確定1597 人入伍。⑧四川省德陽軍分區:《德陽市軍事志》,第232、233 頁。

(五)新兵素質情況

首先,思想政治基礎好?!白鎳a充的新戰士質量好,思想純潔,翻身農民,體格檢查、民族意識、階級覺悟較高,有活力,有毅力對待困難?!雹帷吨x有法將軍文輯》,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第233、234 頁。

一是階級成分以貧雇農為主體。1950 年11 月,吉林省征集的新兵中,貧雇農占72.6%,中農占16.4%,地富占2.7%,其他成分占8.3%。⑩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7 頁。山東省即東縣“合格精兵2000 人中沒有一個地主,富農子弟只有5 人,貧雇農1424 人,占71.2%”?《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關于參軍運動的基本總結》,山東省檔案館藏,卷宗號:A001-OI-0043。。廣西1951 年“完成補給抗美援朝志愿軍的新兵14516 名,貧雇農約占90%,中農和其它成分約占10%,年齡20 歲左右居多”?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420 頁。。云南省1951 年夏季擴兵中,工人、貧下中農、城市貧民、革命軍人、革命干部家庭出身的23240 人,占45.35%,地主、富農、資本家出身的1749 人,占3.41%。?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1953 年福建省閩侯專區新兵中貧農2459 人,占新兵總數的63%。其中,中農1024 人,占27%;工人、知識分子、小販等404 人,占10%。?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軍事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年,第325 頁。

二是黨團員帶頭積極參軍入伍。吉林省1950 年11 月征集的新兵中,黨員占新兵的8%,團員占17.2%;80%是25 歲以下身體健康的青年。?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87 頁。長春市1950 年11 月征集的新兵中,黨團員占比分別超過了5%和15%的要求。①牛璽廷主編:《長春市志·軍事志》,第198 頁。山東省“精兵71700 人,其中黨團員占21.5%”。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關于參軍運動的基本總結》,山東省檔案館藏,卷宗號:A001-OI-0043。河北省1950 至1954 年入伍新兵中,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占39.3%。③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99。云南省1951 年夏季擴兵中,有共產黨員47 人,占0.092%;有青年團員5200 人,占10.15%。④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0 頁。1953 年福建省閩侯專區的新兵中,有黨員35 人、青年團員907 人,共占新兵總數的24%。⑤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軍事志》,第325 頁。

三是民兵成為參軍入伍骨干力量。哈爾濱市1950 年11 月郊區民兵參軍占新兵總數80%以上。⑥哈爾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哈爾濱市志軍事志》,第109 頁。江蘇1951 年報名參軍的13.3 萬多名適齡青年中,民兵占84.5%?;搓幍貐^1950 至1954 年動員參軍的2.9萬多名青年中,民兵占65%。⑦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蘇省志·軍事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第321、322 頁。山東省1951 年第一期參軍人員中民兵有23154 人,占45%,膠州地區高達70%。⑧軍事科學院《許世友軍事文選》編輯組:《許世友軍事文選》,第322 頁。自貢市1951 年7 月正式批準入伍的新兵968 名,其中人民聯防隊隊長6 人、分隊長22 人、小隊長69 人、聯防隊員349 人,共計446 人,占46%。⑨《自貢市軍事志》編纂委員會:《自貢市軍事志》,第116 頁。1953 年福建省閩侯專區新兵中,鄉干部608 人,占16%;民兵7943 人,占50%。⑩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軍事志》,第325 頁。

其次,兵員文化程度存在地域性差別??姑涝瘧馉幤陂g征集新兵時,對兵員文化程度沒有作出明確要求,但從1955 年全國部分地區征集新兵文化結構情況看,存在比較明顯的地域性差別:老解放區、經濟文化發展較好區域,兵員文化程度整體略高,而欠發達地區則偏低。黑龍江1955 年征集新兵中,初小占37.39%,高小占43.44%,中學占19.18%。吉林省1955 年征集新兵中,文盲半文盲占23.01%,初小占13.18%,高小占42.10%,初中占20.13%,高中占1.58%。云南省1955 年征集新兵中,小學占14.8%,初中以上占1.3%。?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云南省志·軍事志》,第637 頁。貴州省整個50 年代征集新兵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5%左右。?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貴州省志·軍事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70 頁。貴州興義專區1955 春征集新兵中,文盲半文盲占70.5%,其余均為初小或高小文化程度。?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編纂委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軍事志》,第221 頁。

(六)動員擴兵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思想動員工作不深入,脫離實際,影響擴軍工作開展。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在相關總結中指出:“領導上忽視思想動員,只是把參軍當成是任務,有的地方開始堅持動員參軍的方法是‘三分動員,七分強迫’,背上了深重的任務包袱。有的地區政治動員的方針沒有貫徹下去,發生了強迫命令的偏向,雖然這種強迫命令發生在少數基層干部中,但少數區村是很嚴重的?!?《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關于參軍運動的基本總結》,山東省檔案館藏,卷宗號:A001-OI-0043。內江專區出現選派式、強迫式、動員集體參軍的問題。?內江軍分區史志編纂委員會:《內江地區軍事志》,第150 頁。中共河北省委在關于擴軍工作報告中反映:擴軍工作在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區宣傳工作與組織工作脫節,普遍發動與個別動員脫節。有的單純強調自愿,忽視義務教育,把自愿看成自發,“坐等兵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年,第118 頁在宣傳中,只說大道理,不聯系實際,也有的亂講,甚至錯誤地宜傳“三不歸’(不死不歸、不殘不歸、不打完帝國主義不歸),形成對部分軍屬和新兵的思想壓力。有的追求所謂“全民報名”形式,放松了對骨干分子的培養,阻礙了擴軍工作的開展。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冊,第118 頁二是動員工作方法存在不足。動員工作需要部隊與地方協調配合。廣東省第一次擴軍中“有的地區出現部隊包辦、軍政協調不夠、工作安排不周等現象,致前后歷時5 個月,至1951 年3 月才全部完成任務”。②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793 頁。三是審查不嚴格。內江專區由于基層政權建立不久,有的干部工作馬虎,使一些犯慢性病、殘疾、政治不合格人員混入部隊,僅在威遠警衛營征召的913 名新兵中就清理出89 名不合格人員,其中參加過袍哥會的55 名、土匪13 名、國民黨員4 名、青紅幫成員14 名、地主出身3 名。③內江軍分區史志編纂委員會:《內江地區軍事志》,第150 頁。

二、新兵訓練

(一)新兵訓練領導機關的組建和撤銷

各級軍區在組建整訓團(補訓團)等訓練機構之初,由相應層級司令部機關負責對新兵訓練工作的領導。在組織過程中,為加強對新兵訓練工作領導,有些軍區還組建專門訓練領導機構,在各級黨委(支部)領導下,負責訓練計劃的制定、實施,教材選用,小教員培養和檢查、考核等工作。④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2 頁。

1951 年5 月3 日,中南軍區成立編練司令部,由鐘偉任司令員,楊文謨、尹健任副司令員;所屬各軍區相繼組成編練委員會或編練司令部,負責訓練新兵。⑤參見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年,第677 頁。如,1951 年9 月華南軍區成立隸屬軍區首長的編練司令部⑥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0 頁。;湖南軍區成立編練司令部;湖北軍區組建編練督導組⑦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2 頁。。根據華北軍區命令,1951 年7月河北軍區組建編練指揮部⑧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48 頁。,1951 年9 月山西省軍區組成編練指揮部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第109 頁。,1951 年夏初察哈爾軍區組建編練指揮部。

各軍區下設的二級軍區編練司令部、編練指揮部在組織架構上不盡相同。如,河北軍區編練指揮部編配有“司令員謝國儀,政治委員馬金昌,參謀長肖治華,政治部主任岱忠信,后勤部長魏凱臣”⑩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48 頁。,可見其下設有比較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機構;而中南軍區下設的編練司令部在組織架構、職能上要相對簡單,僅負責新兵訓練。

由于編制機構調整,1951 年底,各級軍區開始撤銷編練機構。1951 年11 月17 日,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發出《1952 年實行大整編的工作指示》;12 月27 日,撤銷了中南軍區編練司令部和二級軍區編練司令部或編練委員會。1952 年1 月,華南軍區編練司令部改編為華南轉業建設委員會轉業建設管理處,改歸地方建制領導。?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0 頁。1952 年4 月,山西軍區編練指揮部、察哈爾軍區編練指揮部撤銷。?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9 頁。1952 年6 月,河北軍區編練指揮部撤銷。?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48 頁。

在各級軍區統一的編練司令部(編練指揮部)撤銷后,新兵訓練機構領導職責重歸各級司令部。但是,在工作實踐中,有些軍區仍組建有隸屬于司令部的新兵訓練機構。譬如湖北軍區在1952 年又抽調干部組成辦事處,由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韓東山兼任處長,專門負責新兵組訓工作。①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2 頁。

(二)新兵訓練機構的組建

新兵訓練機構是對新兵進行技術、戰術等訓練,提高軍事技能,提供高素質后備兵員的機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各軍區普遍組建整訓團(或稱補訓團、暫編團)等訓練新兵。其組建方式:

一是以各級地方武裝為基礎組建??姑涝瘧馉幤陂g,新兵訓練機構作為臨時性地方武裝力量形式,通常在各級軍區范圍內部抽調各種力量組建。陜西軍區補訓團由軍區和各軍分區配備干部成立。②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771 頁。湖北軍區從各軍分區抽調較強的干部組成補訓團。③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571 頁。廣西軍區以軍分區為基礎組建補訓團,如宜山軍分區組建補訓第28 團,南寧軍分區組建補訓第29 團,梧州軍分區組建補訓第30 團。④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47 頁。廣東軍區以獨立第2、第8、第16、第23 團及興梅、北江、西江、粵中軍分區各1 個營的架子,依次組成暫編第1、第2、第3、第4 團。⑤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

二是從全軍范圍內抽調力量組建??姑涝瘧馉庨_始后,東北軍區由于戰勤任務繁重,地方武裝力量有限,難以迅速籌建新兵訓練機構,為此,中央軍委從全軍部隊選調力量組建大部分訓練機構。1950年10 月25 日,中央軍委電令從各大軍區抽調30 個整訓團的干部(從班長至團級軍政干部)。⑥張穎主編:《齊齊哈爾市軍事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578 頁先后從華東軍區拔給遼西軍區8 個補訓團架子組建7 個補訓團,即補訓第9 至第15 團;從中南軍區拔給遼東軍區2 個團架子組建整訓第5、第7 團;從西北軍區拔給遼東軍區1 個團架子組建整訓第6 團;⑦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年,第198、212 頁。從華北軍區、東北空軍司令部調撥5 個團架子給松江軍事部;從西北軍區調撥3 個團架子給龍江軍事部;⑧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205 頁。1950年12 月,吉林軍事部組建的整訓第16 至第23 團機構,都是從中南軍區和西南軍區調撥。⑨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

三是依托國防軍力量為骨干組建。1950 年12 月3 日,中央軍委致電各大軍區,指出:“新兵組織根據各地情況尤其是新區情況,可自定辦法,……有的可附在我正規軍內,每師設一新兵團,吸收訓練之?!雹庵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第584、585 頁。依據這一精神,部分新兵訓練團由國防軍負責組建。譬如第31 軍組建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7 團,第28 軍組建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23 團,第22 軍組建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1、第16 團等。

四是根據需要調整建制關系組建。有些擔負訓練新兵的整訓團(補訓團、暫編團)在任務完成后,根據需要,以成建制方式調離原隸屬之軍分區,在上級軍區范圍甚至跨軍區(一級軍區)流動。1953 年3 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某暫編團跨軍區調至中南軍區,調整建制隸屬關系,改稱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2 團。?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 年,第296 頁。1952 年12 月10 日,中央軍委命令,為解決新兵訓練問題,西南軍區補訓第9 師第42、第43、第44 團跨軍區調至華北軍區,歸山西軍區建制。?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7年,第218頁。1951 年11 月,根據華北軍區命令,隸屬于山西軍區的補充第21、第22 團調歸綏遠軍區。?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9 頁。

五是由志愿軍各軍分別負責組建。為加強入朝新兵訓練工作,志愿軍于1953 年以組建補訓團的方式在國內訓練新兵。如,志愿軍第15、第38、第40 軍分別組建補訓團在吉林進行訓練。①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7 頁。

(三)新兵訓練機構的撤銷

作為有著明確任務指向的新兵訓練機構,通常在每期新兵訓練任務完成后,或者撤銷番號序列,轉隸建制改變職能,賦予新的職責任務,或者保留番號序列,但人員歸建。

一是隨組訓新兵赴朝參戰。吉林軍事部整訓第16、第18 至第23 團補入中國人民志愿軍。②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32、133 頁。

二是轉隸建制調整職能任務。遼西軍區在新兵補充志愿軍后,其補訓第9、第10 團劃歸東北軍區后勤部,第11、第14 團改為擔架團,第15 團歸東北軍區干訓大隊。③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198 頁。新兵訓練結束后,遼東軍區整訓第1、第2 團改為擔架團,第3、第4 團改為運輸團,第5 團改為獨立第1 團,第6 團改為東北軍區高射機槍部隊,第7 團拆散分補教導大隊等單位。④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212 頁。

三是撤銷番號序列,人員歸建。1951 年4 月13 日,中南軍區要求“應由各獨立團抽調老戰士擔任補訓團的班長。新兵補入志愿軍后,補訓團排以上干部及機構仍回原屬各省”。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4 冊,第584、585 頁。10 月,湖北軍區在新兵訓練結束后,將“暫編師、團番號撤銷”⑥《王樹聲傳》編寫組:《王樹聲傳》,第548 頁。;廣東軍區暫編第1、第2、第3、第4 團在兵員送出后,撤銷番號,人員歸建⑦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遼西軍區補訓第12、第13 團任務完成后,亦即行撤銷。⑧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198 頁。

(四)各軍區新兵訓練團組建情況

1.中南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中南軍區所轄軍區有廣東軍區(含華南軍區、中南軍區廣東武裝工作部、公安部隊部和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廣西軍區、湖北軍區、湖南軍區、河南軍區、江西軍區。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4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年,第23 ~24 頁。1950年冬至1953 年1 月,中南軍區先后兩次共征集新兵25 萬人(含從地方部隊抽調的老戰士和部分轉業后動員歸隊人員),編成74 個暫編團。⑩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第677 頁。

①廣東軍區組建情況。廣東軍區1949年11月組建,第15兵團領導機關兼軍區領導機關,轄潮汕、興梅、東江、北江、西江、珠江、臺山和南路等8 個軍分區。1951 年5 月,廣東軍區擴編為華南軍區,轄廣西軍區、海南軍區、粵東軍區(第41 軍兼)、粵西軍區(第43 軍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編:《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史資料》第4 卷,北京:長征出版社,1995 年,第239 頁。1952 年7 月,華南軍區番號撤銷,其機構并入中南軍區,同時組建中南軍區廣東武裝工作部。

根據擴軍情況,廣東軍區于1951 年4 月以軍區獨立第2、第8、第16、第23 團及興梅、北江、西江、粵中軍分區各1 個營的架子組建新兵訓練團,番號序列依次為暫編第1、第2、第3、第4 團。?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根據番號編排原則,全稱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軍區暫編第1、第2、第3、第4 團。廣東軍區擴編為華南軍區后,新兵訓練團番號序列在華南軍區范圍內重新進行編排。1951 年8 月,以獨立第10 團及從東江、興梅、潮汕軍分區抽調人員,組成暫編第5、第6、第7 團,?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全稱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南軍區暫編第5、第6、第7 團。1952 年6 月,華南軍區暫編第6、第7 團撤編。

華南軍區番號撤銷后,新兵訓練團番號序列調整,在中南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1952 年11 月,東江軍分區的暫編第5 團改稱中南軍區暫編第25 團,興梅軍分區的暫編第6 團改稱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6 團。

1953 年2 月,原隸屬江西軍區之中南軍區暫編第24 團、廣東獨立第2 團、江西軍區步兵第471 團,依次改稱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7、第30、第31 團,分別隸屬粵東、粵中、粵北軍區。同時將中南軍區暫編第25、第26 團改稱中南軍區暫編第28、第29 團。10 月,中南軍區暫編第27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教導第1 團,調出粵東軍區;暫編第31 團縮編為1 個營,調給暫編第29 團,另3 個連調給中南軍區訓練團。①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

②廣西軍區組建情況。1949 年底至1950 年初,相繼建立平樂、柳州、桂林、龍州、南寧、梧州、宜山、武鳴、百色、郁林等10 個軍分區。1950 年12 月,武鳴軍分區撤銷。1951 年1 月,廣東欽廉軍分區劃歸廣西軍區。此后,又經多次調整變更。②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39 頁。

1951 年1 月,廣西軍區分別以宜山軍分區、南寧軍分區、梧州軍分區組建補訓第28、第29、第30團③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47 頁。,全稱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補訓第28、第29、第30 團。

1951 年5 月,廣西軍區隸華南軍區。④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編:《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史資料》第4 卷,第239 頁。新兵訓練團番號序列在華南軍區范圍內編排。1951 年6 月,玉林軍分區組建暫編第1 團,補訓第29 團改稱暫編第2 團,補訓第28 團改為暫編第3 團,補訓第30 團改稱暫編第4 團,⑤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47 頁。全稱應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南軍區暫編第1、第2、第3、第4 團。

華南軍區撤銷后,新兵訓練團番號序列改為在中南軍區范圍內編排,暫編第1、第2 團撤銷,暫編第3、第4 團分別改稱中南軍區暫編第27、第28 團。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編:《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史資料》第4 卷,第239 頁。

1953 年3 月,中南軍區再次調整暫編團番號序列,廣西軍區所轄之中南軍區暫編第27、第28 團調整為中南軍區暫編第32、第33 團;第456、第461、第520 團調整為中南軍區暫編第34、第35、第36 團。⑦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47 頁。11 月,中南軍區暫編第32、第33 團番號撤銷。⑧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軍事志》,第247 頁。

③湖北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湖北軍區下轄襄陽、宜昌、恩施、荊州、孝感、黃岡、鄖陽、大冶、沔陽等9 個軍分區。1951 年,湖北軍區為訓練新兵曾組建3 個暫編師(轄8 個團)、18 個暫編團。⑨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4 頁。暫編師、暫編團番號序列在湖北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

1952 年,湖北軍區組建6 個暫編團。暫編團番號序列在中南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即中南軍區暫編第8 至第13 團。其中,暫編第8 團由外單位調入,1953 年5 月調出;暫編第9 至第13 團均由水利工程團機關改編。⑩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519 頁。

根據新兵訓練需要,1953 年3 月,隸屬于恩施軍分區的湖北軍區獨立第8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15 團,隸屬于黃岡軍分區的湖北軍區第631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16 團,隸屬于鄖陽軍分區的湖北軍區第632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17 團。至5 月,湖北軍區下轄中南軍區暫編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暫編第9 團改)、第15、第16、第17、第38 團(從外調入)。?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519 頁。

1953 年10 月,中南軍區暫編第11、第13、第14 團撤銷,暫編第10、第38 團劃歸孝感軍分區領導,暫編第15、第16、第12、第17 團分別劃歸宜昌、黃岡、荊州、襄陽軍分區領導。①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519 頁。

④湖南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湖南軍區下轄長沙、常德、益陽、衡陽、邵陽、郴縣、零陵等7 個軍分區及湘西軍區(轄沅陵、永順、會同3 個軍分區)。②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164 頁。1952 年10 月,為與中共湘南區委和湘南行署相適應,經中南軍區批準,撤銷衡陽、零陵、郴縣軍分區,在衡陽市成立湘南軍區(三級軍區),執行副軍級權限,屬湖南軍區領導。③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145 頁。

為接收新兵,1951 年3 月,長沙、常德、零陵、邵陽軍分區各組建1 個補訓團,即湖南軍區補訓第14、第15、第16、第17 團,接收新兵8900 人。④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劉光前主編:《常德地區軍事志》,第28 頁。在新兵輸送到朝鮮前線或野戰軍部隊后,4 個補訓團即行撤銷。⑤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

奉中南軍區命令,1951 年4 至6 月,湖南軍區先后組建20 個暫編團,即湖南軍區暫編第1 至第20 團。⑥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其中,暫編第2、第13、第14 團由常德軍分區組建⑦劉光前主編:《常德地區軍事志》,第28 頁。;暫編第7、第8 團由長沙軍分區組建⑧株洲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株洲市志·軍事》,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 年,第12 頁。;暫編第9團以解放軍第41 軍撥來團架子組建。新兵訓練結束后,于1952 年5 月以前全部改編或撤銷。⑨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

1952 年,根據中共中央高干會議精神和中南軍區的指示,湖南軍區組建7 個暫編團,依次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14 至第20 團。⑩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其中,暫編第14、第15 團由常德軍分區組建?劉光前主編:《常德地區軍事志》,第28 頁。;暫編第16 團由湖南軍區教導第1 團改編?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160 頁。;暫編第19 團由湘潭軍分區組建?株洲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株洲市志·軍事》,第12 頁。。

1953 年3 月,隸屬于湖南軍區的暫編團調整,湖南軍區基干第24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6 團;華東軍區暫編某團調歸湖南軍區,番號調整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2 團;同時,將中南軍區暫編第14、第15、第16、第17、第22 團番號序列調整為中南軍區暫編第21、第22、第23、第24、第29 團。?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至1953 年12 月底,湖南軍區仍保留暫編第18、第20、第22、第23、第24、第25、第26 團等7 個暫編團。?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296 頁。

⑤河南軍區組建情況。1949 年3 月,河南軍區下轄陳留、商丘、確山(7 月改信陽軍分區)、洛陽、淮陽、鄭州、潢川、南陽、許昌、陜州等10 個軍分區。

根據中南軍區指示,1951 年2 至3 月,河南軍區以軍分區為基礎陸續組建補訓團。如,南陽軍分區從鄧縣、淅川、桐柏、方城等縣抽調部分人員組建補訓團。?南陽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南陽地區志》上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754、755 頁。4 月以后,河南軍區新兵訓練團稱謂由“補訓團”調整為“暫編團”。

1951 年4 至10 月,河南軍區先后組建暫編第1 至第13 團訓練機構。其中,暫編第2 團隸屬信陽軍分區,暫編第13 團以商丘軍分區為基礎組建?商丘地區志編纂委員會:《商丘地區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年,第456 頁。。1951 年10 月,暫編第11、第12 團調歸商丘分區建制。?商丘地區志編纂委員會:《商丘地區志》,第456 頁。

1952 年3 月,河南軍區進行大規??s編,暫編第11、第12、第13 團撤銷。①商丘地區志編纂委員會:《商丘地區志》,第456 頁。此后,組建的新兵訓練團番號在中南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1952 年10 月,為動員歸隊和擴收新兵集中,先后組建7 個暫編團,即中南軍區暫編第1 至第7 團。其中,暫編第4 團由遂平縣武裝擴編而成②駐馬店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駐馬店地區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609 頁。,暫編第5 團以商丘分區為基礎組建,暫編第6 團以淮陽分區為基礎組建③商丘地區志編纂委員會:《商丘地區志》,第456 頁。。年底,暫編第7 團撤銷。

1953 年1 月,中央軍委命令撤銷平原省軍區番號,其原屬河南部分的濮陽、安陽、新鄉軍分區撥歸河南軍區建制。2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3 師第427、第428 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5、第6 團。3 月,中南軍區暫編第4 團由洛陽軍分區調歸商丘軍分區建制,年底調歸新鄉軍分區。④商丘地區志編纂委員會:《商丘地區志》,第456 頁。

⑥江西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江西軍區下轄南昌、九江、袁州、撫州、浮梁、上饒等6個軍分區和贛南軍區(轄吉安、南康和寧都3 個軍分區)。

為組訓新兵,根據中南軍區指示,江西軍區先后組建暫編第1 至第5 團。如,1951 年5 月“組建江西軍區補訓團進駐新余縣。全團轄4 個營,負責訓練新兵,補充抗美援朝前線的兵源”⑤《江西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年,第194 頁。。

1952 年,江西軍區組建4 個暫編團,即中南軍區暫編第21 至第24 團。其中,暫編第22 團由贛州軍分區組建。⑥贛州地區志編纂委員會:《贛州地區志》第2 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4 年,第809 頁。

在組訓任務完成后,中南軍區暫編第22 團于1952 年12 月調離⑦贛州地區志編纂委員會:《贛州地區志》第2 冊,第809 頁。;暫編第24 團于1953 年2 月改稱暫編第27 團,轉隸粵東軍區。⑧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軍事志》,第232、233 頁。

2.東北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東北軍區下轄遼東軍區、遼西軍區及吉林軍事部、松江軍事部、黑龍江軍事部、熱河軍事部。根據中央軍委部署,東北軍區從1950 年11 月開始擴軍。為動員和接收訓練新兵,提供后備兵員,中共中央東北局指示“此次擴大的新兵,作為東北的二線兵團,暫編為整訓團,屬各省軍區或軍事部領導”⑨《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動員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此后,各軍區、軍事部迅速組建新兵訓練團。

①遼東軍區組建情況。1950 年11 月,遼東軍區組成7 個整訓團,即整訓第1 至第7 團。其中,第2團架子由第169 師506 團組成,第3 團架子由第163 師抽調干部組建,第4 團架子由第164 師抽調干部組建,第5、第7 團由中南軍區拔來團架子,第6 團由西北軍區拔來團架子。⑩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212 頁。全稱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整訓第1 至第7 團。

新兵訓練結束后,整訓第1、第2 團改為擔架團,第3、第4 團改為運輸團,第5 團改為獨立第1 團,第6 團改為東北軍區高射機槍部隊,第7 團拆散分補教導大隊等單位。?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212 頁。

②遼西軍區組建情況。1950 年11 月,由華東軍區拔來8 個補訓團架子,12 月接收遼西新兵2.3 萬人,組成7 個補訓團,即東北軍區補訓第9 至第15 團。?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198 頁。

新兵補充志愿軍后,團架子分別處理。其中,第9、第10 團劃歸東北軍區后勤部,第12、第13 團撤銷,第11、第14 團改為擔架團,第15 團劃歸東北軍區干訓大隊。?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198 頁。

③吉林軍事部組建情況。1950 年12 月,根據東北軍區命令,接收整訓第16 至第23 團機構,進行新兵補充和訓練。1951 年3 月,除第17、第23 團外,其余各整訓團機構和2.7 萬余人補入中國人民志愿軍。①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32、133 頁。

④松江軍事部組建情況。1950 年底,松江軍事部組建東北軍區整訓第24 至第28 團。②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7 頁。

⑤黑龍江軍事部組建情況。1950 年底,黑龍江軍事部組建東北軍區整訓第29 至第33 團。③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7 ~288 頁。

⑥熱河軍事部組建情況。熱河軍事部組建東北軍區整訓第34、第35 團。

3.華東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1950 年初,華東軍區下轄第三野戰軍所屬各部隊和山東、浙江、福建、蘇北、蘇南(后蘇北、蘇南軍區合并為江蘇軍區)、皖北、皖南(后皖北、皖南軍區合并為安徽軍區)等軍區和淞滬、南京警備區及院校、海軍等。

①浙江軍區組建情況。浙江軍區下轄嘉興、寧波、衢州、建德、溫州、臨海(臺州)、麗水、金華、臨安和紹興等10 個軍分區。

為組訓新兵,浙江軍區以所隸軍分區為基礎組建訓練團,番號序列在浙江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從1951 年2 月開始,分別以浙江軍區嘉興、寧波、衢州、金華軍分區為基礎,組建浙江軍區新兵第1、第2、第3、第6 團,隸屬軍分區建制;④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年,第202、203、204、207 頁。臨海、臨安、紹興軍分區也同時組建新兵團,番號不詳。

1951 年6 月,新兵團番號序列由華東軍區統一編排,浙江軍區新兵第1 團改稱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0 團,新兵第2 團改稱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1 團,新兵第3 團改稱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7 團。⑤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2 頁。

組訓任務完成后,浙江軍區所屬新兵團或入朝參戰或撤銷,或轉隸建制關系。

1951 年6 月,臨海(臺州)軍分區組建的浙江軍區新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輜重第11 團,赴朝參戰。⑥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6 頁。1951 年12 月,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0 團撤銷。⑦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2 頁。1952 年7 月,臨安軍分區新兵團撤銷。⑧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8 頁。1952年6 月,紹興軍分區番號撤銷,其機關改編為浙江省公安總隊部,新兵團撤銷⑨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8 頁。;隸屬于寧波軍分區的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1 團,劃歸陸軍第22 軍⑩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3 頁。;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17 團,改編為浙江軍區文化補習學校第二大隊?浙江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軍事志》,第204 頁。。

②江蘇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蘇南軍區、蘇北軍區均為華東軍區下轄的三級軍區。蘇南軍區下轄鎮江、常州、蘇州和淞江等4 個軍分區;蘇北軍區下轄鹽城、淮陰、泰州、揚州和南通等5 個軍分區。

1950 年12 月至1951 年10 月,蘇北軍區、蘇南軍區分別進行了兩期新兵訓練,共完成約13 萬新兵的組訓任務。?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蘇省志·軍事志》,第1226 頁。根據安徽、浙江等軍區組建新兵訓練團的情況估算,蘇南軍區、蘇北軍區應組建10 余個新兵訓練團擔負組訓任務。1951 年11 月,蘇北軍區2 個新兵團撤銷。?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蘇省志·軍事志》,第57 頁。

1952 年11 月,蘇南軍區、蘇北軍區合并為江蘇軍區。江蘇軍區組建的新兵訓練團,有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4、第5 團等。

③山東軍區組建情況。山東軍區下轄膠東軍區、魯中南軍區、渤海軍區。膠東軍區下轄東海、北海、南海和濱北等4 個軍分區;魯中南軍區下轄臺棗、濱海2 個軍分區。

按照華東軍區部署,山東省1951 年上半年完成第一期擴兵72807 人。①軍事科學院《許世友軍事文選》編輯組:《許世友軍事文選》,第332 頁。根據浙江軍區、皖北軍區整訓情況,山東軍區亦應以下轄各軍分區為基礎組建新兵訓練團。1951 年7 月后,山東軍區又以部分編余干部、戰雜人員組建5 個新兵訓練團機構。②軍事科學院《許世友軍事文選》編輯組:《許世友軍事文選》,第332 頁。

④福建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福建軍區下轄建陽、南平、福安、福州、晉江、龍溪、永安和龍巖等8 個軍分區。

1951 年,分兩期招收新兵,第一期(上半年)招收3 萬余名,第二期(下半年)招收4.8 萬余名,全年合計78273 名;共輸送25750 名新兵補充志愿軍,走上抗美援朝前線。③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軍事志》,第325 頁。

為組訓新兵,在福建軍區下屬軍分區組建新兵訓練團的同時,駐閩解放軍第25、第28、第31 軍也曾組建新兵團。第25 軍組建華東軍區新兵訓練第20、第33 團;第31 軍組建第6、第7 團;第28 軍組建第23 團,并接收了從皖北軍區轉隸到該軍的第28、第32 團。④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450 頁。

⑤安徽軍區組建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皖南軍區、皖北軍區均為華東軍區下轄的三級軍區,于1952 年1 月合并為安徽軍區。

皖北軍區下轄六安、滁縣、巢湖、安慶、阜陽和宿縣等6 個軍分區。1951 年2 月,為組訓新兵,各軍分區均組建新兵團,番號序列不詳。根據華東軍區部署,1951 年6 月,各新兵團番號序列在華東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即“新兵第24 團、第25 團、第26 團、第27 團、第28 團、第29 團、第30 團、第31 團、第32 團等9 個團”⑤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其中,新兵第31 團由安慶軍分區新兵團改編。⑥安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慶地區志》,合肥:黃山書社,1995 年,第367 頁。在新兵訓練任務結束后,皖北軍區新兵團或調入志愿軍,或轉隸建制,或改編調整。1951 年7 月11 日,新兵第24、第25、第26 團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輜重第9 團、第10 團。⑦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7 月25 日,新兵第28 團入朝,9 月16 日團架子歸建⑧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8月20 日,新兵第30、第31、第32 團赴東北,10 月團架子歸建⑨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8 月6 日,新兵第27 團調歸軍委裝甲兵建制;11 月后,新兵第28、第32 團轉隸陸軍第28 軍建制,第30、第31 團轉隸安徽公安部隊建制;⑩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1952年1 月,新兵第29 團改編為轉業集訓團。?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0 頁。

皖南軍區下轄池州、宣城、蕪當和徽州等4 個軍分區,其新兵團組建情況不詳。

安徽軍區組建后,再次組建新兵訓練團。如,1952 年12 月,第24 軍第71 師第211、第212、第213 團轉隸安徽軍區,改編為新兵第211、第212、第213 團。?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軍事志》,第453 頁。

4.西北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西北軍區下轄陜西、甘肅、新疆、寧夏、青海等5 個軍區。1951 年5月15 日,西北軍政委員會要求在陜西、甘肅、寧夏動員新兵15.1 萬名,其中5.1 萬名補充中國人民志愿軍。為完成新兵訓練任務,先后共組建15 個新兵補訓團。其中,陜西軍區組織6 個補訓團,?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473 頁。甘肅軍區組織第1、第3、第4 團等。1952 年7 月,第2、第8 團及第7 團一部撥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筑工程第3 師,第3、第7 團團直調歸公安部隊。①陜西省軍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志·軍事志》,第1478 頁。

5.西南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西南軍區下轄川東、川西、云南、貴州、川南、川北等6 個軍區。先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補訓第1 至第11 師。

補訓第1 師機構由南充軍分區為主組建,第2 師機構由達縣軍分區組建,負責組訓川北軍區新兵。②達州軍分區:《達州市軍事志(1911—2005)》,第113 頁

補訓第3、第4、第5 師,負責組訓川東軍區新兵。

補訓第6 師機構由解放軍第14 軍組建③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省大理軍分區:《大理軍事志》,1992 年,第22 頁。,組訓川西軍區新兵,下轄補訓第30、第31、第32、第33 團。

補訓第7 師,1951 年7 月在川西軍區在成都北較場成立,下轄補訓第34 團(溫江軍分區組建)、第35 團(綿陽軍分區組建)、第36 團(眉山軍分區組建)、第37 團(川西軍區步兵學校組建)、第38 團(西康軍區組建)等5 個步兵團。④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都市軍事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年,第255 頁。

補訓第8 師,下轄補訓第38、第39、第40、第41(四川資中縣)、第38 團(四川簡陽縣)。

補訓第9 師,下轄補訓第42、第43、第44、第45 團。

補訓第10 師機構由云南軍區組建,下轄補訓第46、第47、第48、第49 團。⑤潘焱:《十五個春秋》,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 年,第255 頁。

補訓第11 師機構由貴州軍區組建,下轄補訓第50、第51、第52、第53 團。⑥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貴州省志·軍事志》,第555 頁。

6.華北軍區新兵訓練團情況。華北軍區下轄山西、綏遠、內蒙古、河北、平原、察哈爾等6 個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為組訓新兵補充地方武裝,1950 年10 月30 日華北軍區組建15 個獨立團,番號序列在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河北軍區組建獨立第1 至第5 團。⑦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第272 頁。平原軍區組建獨立第11 至第15 團。⑧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第272 頁。察哈爾軍區組建獨立第26、第27 團。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第272 頁。山西軍區組建獨立第21、第22、第23 團⑩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第272 頁。;其中,獨立第21 團由長治專區和忻縣專區征新兵組成,第22 團由榆次專區和臨汾專區征新兵組成,第23 團由運城、汾陽和興縣專區征新兵組成?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8 頁。。1952 年12 月,山西軍區獨立第21、第22、第23 團建制撤銷,第21 團上調華北軍區,第22 團改編為山西省軍區集訓大隊,第23 團縮編為山西省軍區獨立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8 頁。

為隨時準備補充兵員支援抗美援朝戰爭,1951 年華北軍區組建補充團訓練新兵,番號序列在軍區范圍內統一編排。河北軍區組建9 個團架子和1 個訓練大隊。?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48 頁。山西軍區組建華北軍區補充第21、第22、第23、第24 團。?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9 頁。綏遠軍區組建華北軍區補充第31 團。?內蒙古自治區志軍事志編纂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志·軍事志》,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187 頁。

1951 年11 月,華北軍區補充第21、第22 團轉隸綏遠軍區。?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9 頁。1952 年4 月,華北軍區補充第23、第24 團撤銷。①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09 頁。河北軍區所屬的9 個補充團,編成華北軍區訓練團。②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軍事志》,第148 頁。

1953 年1 月,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中共中央華北局和華北軍區決定由山西軍區擴兵13848 名。由從東北軍區調歸山西軍區的補充第42、第43、第44 團和山西軍區補充第2 團負責新兵訓練。③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611 頁。

7.東北軍區代訓新兵情況。在新兵征召入伍環節完成后,通常由征召地軍區組建訓練團對新兵進行訓練。在訓練完成后,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或者補充地方武裝,或者補充國防軍,或者補充志愿軍。但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為便于即時地補充志愿軍部隊,東北軍區曾經為西南軍區、中南軍區、華東軍區代訓部分新兵。

關于東北軍區代訓新兵的數量。奉東北軍區命令,1951 年5 月上旬,松江軍事部、黑龍江軍事部代訓西南軍區補訓第1、第2 師;1951 年10 月,代訓西南軍區補訓第6、第7、第8 師??姑涝瘧馉幤陂g,松江軍事部、黑龍江軍事部先后為前線部隊組訓、代訓5 個補訓師、13 個整訓團、5 個補訓團,為志愿軍輸送了大批受過一定軍政教育的戰士。④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8 頁。1951 年6 月至8 月,吉林軍事部代訓西南軍區補訓第3 師及華東軍區4 個新兵訓練團;1951 年9 月,代訓西南軍區補訓第9 師。⑤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7 頁。1951 年,遼西軍區代訓西南軍區補訓第10 師,廣東軍區補訓第1、第2、第3、第4 團,河南軍區補訓第1、第3 團,廣西軍區補訓第3團等。⑥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軍事志》,第200 頁。

關于東北軍區與代訓部隊之間的指揮關系。在東北地區代訓的西南軍區補訓師、中南軍區補訓團、華東軍區新兵訓練團等眾多部隊,在建制關系上仍屬于原所在軍區指揮。但是,在東北軍區進行整訓期間,又必然在指揮、管理、后勤等諸多方面與東北軍區產生關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軍區與代管、代訓部隊之間指揮關系尚無清晰界定,導致“經常有人反映代管是額外負擔”。粟裕對此專門指出:“這是不對的。要把代管看作是本分內的事情?!谝幎氊煏r,應把代管加上去,叫苦是不對的。軍區任務有三:維護地方治安、組織訓練部隊、代管。軍區不同于兵團,即是他帶著個地區的‘區’,因此凡住到這個地區的單位,就應當要他代管,也不可能把所有單位都集中在軍委統管,而必須按不同分布的地區由所在軍區代管?!艿娜蝿找延喌礁鬈妳^的組織編制職責范圍內了?!雹咚谠N倪x編輯組編:《粟裕文選(1949.10—1984.1)》第3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 年,第161 ~162 頁。

中央軍委在從制度上明確軍區對轄區內部隊代管職責之前,實踐經驗上已經探索過有效處理軍區與代管部隊之間關系的做法。1950 年8 月,中南軍區在所轄第13 兵團于東北集結后,向中央軍委提出:“有關部隊的行政與建設事項及干部升遷配備,報第四野戰軍處理;行動、作戰及戰時政治工作,由邊防軍負責,受軍委直接指揮;各種統計報告,由邊防軍報軍委并第四野戰軍?!敝醒胲娢J為這些建議很好,予以批準。⑧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1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第72 頁。在此期間,由于東北邊防軍指揮機構始終沒有成立,第13 兵團“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東北軍區負主責,第四野戰軍予以協助,東北軍區負責后勤保障”。

中央軍委處理東北軍區與中南軍區第13 兵團之間關系的先例,為理解東北軍區與代訓部隊間關系提供了遵循。由于代訓部隊在建制上仍沒有脫離原隸屬軍區,又非配屬于東北軍區,因此,代訓部隊行動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東北軍區負主責。如,在1951 年補訓第11、第7 師新兵補充鐵道兵團時,是由“東北軍區司令部轉軍委命令”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鐵道兵·綜述 大事記 表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 年,第279 頁。。

代訓部隊“行政與建設事項及干部升遷配備”仍須報原軍區處理。代訓部隊后勤由東北軍區保障,即入境東北地區后,供給關系由原隸屬軍區轉至東北軍區。代訓部隊訓練計劃制定、實施等由東北軍區負責。1951 年8 月,奉東北軍區電令,松江軍事部、黑龍江軍事部接收西南軍區補訓第6、第7、第8 師。10 月下旬,代訓部隊到達后,“根據東北軍區練兵會議精神,遵照軍事部制訂的3 個月軍政教育計劃,正式開始訓練”。①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8 頁。

(五)新兵訓練員骨干的培訓

組訓人員素質直接關系著新兵訓練質量。為解決組訓人員不足的問題,提高組訓人員素質,各軍區采取輪訓、集訓等多種形式對連排干部、戰士班長骨干進行訓練,提高組訓隊伍數質量。

根據中南軍區1950 年12 月《關于開辦教導隊、輪訓隊的決定》,1951 年湖北軍區先后成立軍政干校和軍事教員訓練隊,軍分區開辦教導隊,縣、團開辦輪訓隊(班),普遍辦了2 ~3 期。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共訓練軍事干部11909 名。經過訓練,學員能基本掌握所學科目的內容,能操作,會講解,為部隊訓練培養了教學骨干。為彌補干部、教員力量的不足,各部隊在訓練前和課余時間大批培訓小教員。暫編第1 師各團就培養小教員856 名,加上營、連培訓的小教員,平均每3 ~4 個戰士即有1 個小教員。部隊以小教員為骨干組織幫學小組,開展“包教包學,互教互學”活動。②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2 頁。湖南軍區“各暫編團在新兵訓練前,組織了各級干部和骨干3327 人的教學法集訓,普遍學會或熟練了訓練計劃中主要課目的內容和訓練方法,為組織部隊訓練準備了較為充足的教學條件”③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358 頁。。

為解決教員不足的困難,吉林軍事部下轄的整訓團普遍開辦了短期訓練班,集訓班排干部和骨干,培養小教員,研究教學方法,統一教練動作,使基層干部能在分散條件下獨立組織訓練。④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1951 年,山西軍區共訓班、排、連干部1433 人,輪訓戰士骨干492 人。1952 至1953 年5 月,先后集訓排以上干部1766 人,輪訓班長及戰士骨干1351 人;并根據中央軍委頒發的教練員集訓計劃,集訓年、排、班教練員86 名,提高了干部的任教和組織教學能力。⑤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軍事志》,第159 頁。

(六)新兵訓練計劃的制定

全軍訓練計劃由總參謀部負責制定。1950 年11 月,總參謀部在制定1951 年部隊訓練綱要時,考慮到部隊尚有剿匪、生產、筑路、修建等任務及抗美援朝戰爭,因此“1951 年全軍不可能按統一的計劃實施訓練,也不可能制訂全軍統一的訓練計劃,而只能制訂訓練計劃綱要”,由各軍區“根據此綱要的原則與精神,按時間比重,擬制實施計劃,由軍訓部備案”?!案鞑筷犞荒芨鶕撊蝿盏木唧w情況組織訓練”。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4 卷,第375、376 頁。

在此情況下,新兵訓練計劃只能由各軍區(一級軍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與實施。東北軍區為組織新兵訓練,于1950 年11 月25 日發出關于整訓團軍事教育的指示;1950 年12 月中旬,又召開二線兵團工作會議,明確東北軍區范圍內新兵訓練方針、任務和時間。⑦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于1951 年2月召開軍訓會議,討論貫徹中央軍委有關軍訓指示的措施,并專門下發《關于補訓團教育的指示》,對新兵訓練計劃、內容等作出要求。⑧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第700 頁1951 年3 月,華北軍區召開新兵團軍訓工作會議,專門“研究新兵團訓練方針和訓練任務”,各分區司令部軍訓科科長及獨立團參謀長參加,軍區參謀長唐延杰出席會議并講話。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華北軍區綜述·大事記 圖片 表冊》,第433 頁。

因此,在總參軍訓部難以統一新兵訓練計劃時,各軍區部門負責轄區范圍內新兵訓練計劃的指導、統籌;在軍區(一級軍區)統籌轄區新兵訓練計劃基礎上,各二級軍區再根據新兵組訓情況,制定具體的施訓計劃。如,吉林軍事部以東北軍區的指示為基礎,研究制定了二線兵團的訓練計劃。②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

(七)新兵訓練的主要內容

新兵必須經過嚴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一定軍事知識,進行必要的軍事技能訓練,方能補入部隊??姑涝瘧馉帟r期的新兵訓練內容,既承襲解放戰爭時期二線兵團訓練的經驗做法,又根據特定戰爭要求不斷調整、發展,以適應新的要求。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在新兵訓練機構組建探索、新兵訓練內容設置、新兵補訓制度創建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如,新兵訓練日趨科學規范。1947 年8 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針對“補充主力部隊的兵員主要采取地方政府臨時動員或抽調一部分地方武裝補充的方法,雖在兵員數量上解決應急需要,但兵員質量普遍不高,軍、政素質較差,有的要在前方經過一定訓練后才能參戰,有的補入部隊后即被淘汰,這就不但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反而給部隊增加了負擔”等問題,決定組訓二線兵團,科學規范地訓練新兵。

如,在新兵訓練中不斷總結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內容。新兵訓練中高度重視提高兵員政治質量,軍事訓練更加全面科學?!安扇∠日谓逃筌娛掠柧毜姆椒ā?,“軍事訓練的方針以技術訓練為主、戰術訓練為輔的原則”,內容上由“四大技術(射擊、投彈、刺殺和爆破)、戰術(單兵、班組的協同等)”變為“五大技術”,增加了土工作業,同時結合戰場需要增加了急行軍、夜間緊急集合、防空知識等輔助科目的訓練。③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79 頁。在實踐中,新兵訓練的計劃、內容等逐步規范化。以1948 年4 月嫩江軍區3 個月軍事教育計劃(二期二線兵團)為例,訓練內容包括入伍教育、手榴彈教育、射擊教育、刺殺教育、戰斗爆破及土工作業。④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1 頁。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整訓團(補訓團、暫編團)新兵訓練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采取先政治教育后軍事訓練的方法,高度重視提高新兵政治質量。根據新兵思想狀況,針對性地組織時事政策、傳統教育和保家衛國教育,使廣大戰士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克服貪戀家庭、和平茍安思想。⑤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7 頁。吉林軍事部1951 年1 月初制定的3 個月軍政訓練計劃(軍事占70%,政治占30%)里,規定“第一階段進行入伍教育和形勢教育,重點是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⑥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黑龍江地區各整訓團根據東北軍區關于二線兵團政治工作指示,緊密結合部隊思想情況,普遍開展了“抗美愛國”教育,指戰員進一步認識到美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公敵。⑦張穎主編:《齊齊哈爾市軍事志》,第578 頁湖南軍區各暫編團在開展軍事技術訓練前,“首先對新兵進行階級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⑧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1155 頁。

在政治教育過程中,普遍開展“訴苦教育”“回憶、控訴、挖根、對比教育”⑨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8 頁。。如平原軍區開展“訴苦運動”,“進一步使新戰士從階級立場出發,認識美帝是我們當前最兇惡最危險的敵人,激起新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衛勝利果實的斗爭意志,提高新戰士階級覺悟,鞏固新戰士的入伍思想,為進一步樹立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戰斗隊思想打下基礎”。①王時春:《訴苦運動中必須掌握的幾個問題》,《平原戰士報》1951 年4 月15 日。平原軍區獨立第15 團舉行了群眾性的控訴、復仇運動,“運動按照動員教育、控訴、挖根、計算翻身生活、制訂計劃展開競賽(練兵)等五步進行”。在訴苦大會后,由新戰士自己“挖苦根”,分析窮的原因,找出敵人,明確自己的階級立場?!皯鹗總円恢抡J識到我們有三大敵人:地主、蔣介石和帝國主義;而當前最兇惡最危險的敵人,就是美帝國主義?!痹凇盎礊榱α俊薄耙詫嶋H行動報仇”等口號下,全團干部戰士為反對美帝武裝日本舉行了投票,并普遍制訂立功計劃,練兵計劃,展開了競賽(全團并醞釀向獨立第12 團發起友誼競賽)。②王時春:《獨十五團訴苦運動結束》,《平原戰士報》1951 年5 月10 日。

二是軍事訓練內容由初期“繼承延續”轉到根據戰場經驗“逐漸調整”。1950 年底至1951 初期的新兵訓練中,充分借鑒解放戰爭期間的新兵軍事教育做法,在內容上普遍以“射擊、投彈、刺殺、防空、夜間戰斗五大技術訓練”作為重點內容。如,1951 年1 月,松江軍事部和黑龍江軍事部依據東北軍區司令部《關于各整訓團軍事教育的指示》,在新兵訓練中“以學軍事技術為主,戰術教育為輔,進行射擊、投彈、刺殺、防空、夜間戰斗五大技術訓練,并以射擊、投彈為主?!瑫r,還進行防空、夜間行軍、防凍等課目訓練,使戰士懂得著裝、夜間行進及疏散,隱蔽、偽裝等基本知識和要求”。③張穎主編:《齊齊哈爾市軍事志》,第578 頁吉林軍事部安排的主要科目,包括“制式教練、條令教育、射擊、投彈、戰術教練、行軍、防空和夜間訓練等,……普遍進行了夜間緊急集合、急行軍訓練以及防空、防凍教育。④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湖北軍區新兵軍事訓練內容主要有“射擊、戰術、投彈、土工作業、夜間動作”等,戰術上以單個動作為主,“能利用地形、地物,學會幾種運動姿勢和小組戰斗隊形”,土工作業“學會立、跪、臥單人掩體、散兵壕作業、偽裝方法以及修改利用敵人工事、防空洞、掩壕等”,夜間訓練“掌握了著裝、緊急集合、靜肅行進、通信聯絡、方位判定、步哨等動作要領”。⑤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4 頁。

戰場需求始終是軍事訓練的根本著眼點??姑涝瘧馉庨_始后,全軍訓練綱要的著眼點“基本上是放在同美帝國主義為首的侵略集團作戰上”。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4 卷,第375 頁??倕⒅\部根據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在《1951 年軍事訓練補充指示》中進一步明確指出:鑒于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強占臺灣,破壞遠東和平與世界和平,并正在瘋狂地進行戰爭的動員和準備,人民解放軍必須以美帝國主義侵略軍為主要作戰對象,來進行今后的軍事訓練。應該而且必須以人民志愿軍在朝鮮同美軍作戰中用鮮血所創造出來的寶貴經驗,作為1951 年軍事訓練的最重要的學習材料。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4 卷,第375 頁。新兵訓練過程中,在完善軍事技術內容的基礎上,逐步將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鮮活作戰經驗納入教學中。

1951 年4 月至1952 年7 月,松江軍事部、黑龍江軍事部在新兵整訓中,“以朝鮮戰爭實際需要為主,側重技術、戰術訓練。吸取入朝作戰經驗,戰術技術訓練基本上依據山岳地區的特點實施,特別重視行軍、宿營、防凍、反坦克、防空襲、防炮襲、夜間動作、敵火下土工作業等課目的教育和訓練”。⑧張穎主編:《齊齊哈爾市軍事志》,第578 頁此外,根據志愿軍司令部的要求,新兵訓練中,還加強了各種槍炮手的培訓。據參加軍事訓練的4 個團、10 個營統計,共培養出步槍射手13460 名、機槍射手6889 名、沖鋒槍射手2764 名、六〇和八二迫擊炮手3106 名。⑨張穎主編:《齊齊哈爾市軍事志》,第578 頁

彭德懷亦就新兵訓練問題作出過指示。1953 年2 月24 日,他在軍訓部關于入朝部隊實施三個月戰斗訓練計劃的報告上批示:“入朝新兵訓練以80%的軍事、20%的政治訓練為妥?!雹佟杜淼聭涯曜V》,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544 頁。

(八)新兵訓練的效果與不足

新兵經過訓練后,普遍掌握一定的軍事技術。吉林軍事部新兵在補充志愿軍部隊前,隊列動作有了一定基礎,基本上掌握了射擊、投彈、刺殺的要領,實彈射擊平均達13.16 環,投彈平均達30 米以上,約有70%的戰士學會了利用地形地物。②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7 頁。整訓第30 團第7 連新兵開始訓練時,全連投彈平均只有26.8 米,經過苦練,大多數掌握了投彈的姿式、動作要領,成績直線上升,平均達37.1 米。③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軍事志》,第287 頁。1951 年,湖北軍區新兵進行了為期1 個月的軍事訓練后,實彈射擊命中率達70.2%,投彈一般在30 米以上;土工作業,學會了立、跪、臥單人掩體、散兵壕作業和偽裝方法,以及修改利用敵人工事、防空洞、掩壕等;夜間訓練,掌握了著裝、緊急集合、靜肅行進、通信聯絡、方位判定、步哨等動作要領。④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4 頁。1953 年,湖南軍區暫編第18、第23、第24 團新兵經過測驗,戰術成績綜合評定80%以上達到了及格;步槍、輕機槍實彈射擊及格人數占比分別為63%和68%;90%的新兵完成了手榴彈投擲練習。⑤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348 頁。在戰術方面,“大多數新兵,對進攻中的班戰斗隊形及運動原則有了初步了解”⑥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7 頁。,“能利用地形、地物,學會了幾種運動姿勢和小組戰斗隊形”⑦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4 頁。,“新兵具備了初步的戰術、技術技能和組織紀律觀念,并能跟隨老戰士執行戰斗任務”⑧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348 頁。。

新兵訓練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訓練計劃不落實,訓練上時間短、課目不完整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1951 年6 月至8 月,吉林軍事部先后接管了由西南軍區調來的補訓第3 師和由華東軍區調來的4 個新兵訓練團,由于前方急需補充兵員,對這批新兵采取隨到隨訓、邊訓邊補的方法,進行短期突擊訓練。1951 年6 月中旬,西南軍區補訓第3 師到達吉林,擬定3 個月的訓練計劃,但開訓3 天即奉命調走。1951 年7 月底,華東軍區4個新兵團到達吉林,其訓練以射擊、投彈兩大技術為主,其次是土工作業、夜間和防空訓練,并利用早晚時間組織了緊急集合、急行軍的訓練。但是,訓練僅開展15 天后便補充志愿軍。1951 年9 月,西南軍區調來的補訓第9 師,在吉林軍事部“只進行10 天訓練,完成80 小時的軍政教育,于9 月23 日調往朝鮮某基地修建機場”。⑨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湖南軍區1951 年補訓新兵“第一批6 個團因任務緊迫,只進行了一個月訓練,第二批9 個團進行了兩個月訓練”,由于時間緊,僅僅“學習基礎技術的基本動作及進行戰斗的初步本領,習慣軍隊生活”,爾后就立即補充志愿軍。⑩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348 頁。1952 年,湖南軍區暫編團組訓新兵26000 人,僅“一個月訓練即分別上調”?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軍事志》,第348 頁。;湖北軍區第二批征集新兵20304 人,組成6 個暫編團,因提前補入部隊,只進行了隊列、土工作業等訓練?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軍事》,第664 頁。。1953 年3 月中旬至5 月上旬,吉林軍區陸續接收從西南軍區調來的3 個補訓團和9 個補訓營,“第15 軍補訓團共同課目進行完畢,其他訓練按所訂課目進度表進行到第三周就奉命調走。第40 軍補訓團除完成共同課目外,僅進行了單兵戰術教練中利用地形地物的課目。補訓第21、22 營只進行了共同課目內的徒手制式教練”。4 月末,“到達吉林的補訓41、42、43、44、23、24 營,因急于準備入朝,只進行5 至10 天的行軍、防空、防毒教育,即奉命開赴前線”。①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365 頁。

二是新式訓練器材缺乏,影響新兵訓練質量。從1950 年12 月開始,部分入朝部隊開始成建制換裝蘇式武器裝備,但是由于進口的蘇式現代化裝備數量有限,非入朝部隊未能及時換裝。1951 年9 月軍委總參謀部下發的軍事練兵補充規定指出,針對美軍侵朝作戰的特點進行訓練。西南軍區炮兵部隊按照指示進行冬季練兵工作,“因為火炮器材缺乏,給部隊帶來了不少困難”,不得不“創造了代用火炮器材一千多件”,才保障了冬季大練兵的順利進行。②《孔從洲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年,第447 頁。于此同時,整訓團(暫編團、補訓團)也面臨新式裝備缺乏、訓練困難的情況。如,1952 年10 月組建的中南軍區暫編第22 團,武器仍以日式為主,裝備有各式短槍50 支、日產九二式重機槍22 挺、輕機槍36 挺、日產六五式步槍588 支、日產七七式步槍665 支、七九式步槍472 支。③贛州地區志編纂委員會:《贛州地區志》第2 冊,第809 頁。新兵訓練在武器裝備上的滯后,容易造成訓練與戰場實戰的脫節。

新兵訓練存在的問題,在戰場上得到了顯現。周恩來指出:“從質量上看,韓先楚同志從前方回來說,一般新兵未經訓練或訓練時間太短,傷亡比例頗大?!雹苤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第270 頁。在一次志愿軍黨委擴大會議上,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指出:“國內動員之新兵必須抓緊訓練,盡量做到完成基本技術與戰斗動作的教育之后,方補入部隊,才能起到一定作用,并可減少浪費?!雹荨多嚾A紀念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年,第378 頁??倕⒅\部作戰部部長張震在前線調研后,向中央軍委反映新兵基本訓練差,他舉例子說:“三十八軍白馬山戰斗,六個團因傷亡失去戰力,只有停止反擊”;“三九四點八高地戰斗,個別新戰士還不會打沖鋒槍,臨時學習”。⑥《張震軍事文選》上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 年,第612、615 頁。

三、新兵補充

(一)解決新兵戰場適應性問題

一是新老戰士保持適度比例。在補充新戰士過程中,確保建制戰斗單位新老成分的比例適度,各班、戰斗小組都有一定的骨干與老同志,以便帶領新兵,使部隊能保持戰斗力與戰斗作風。志愿軍第42 軍第124 師在新兵補充過程中,“保證每連新老戰士各占50%,保證每連有參加過朝鮮戰爭的戰斗骨干和共產黨員30%以上”。⑦蘇克之、湯從列:《八千里路云和月》,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年,第376 頁。拆散新兵連建制,是新戰士“初來最不滿意的事”,強調“要解釋清楚,照顧其合理要求,但經驗證明,最好是以建制班排分到連隊。對新兵干部要適當分配”。⑧《謝有法將軍文輯》,第234 頁。也強調“互助骨干”的重要作用,“新戰士要求有一個依靠人才放心?!虒W都在骨干同志身上,加上骨干的重要,團結互助生命線,支部領導的任務,首先也在于培養提高互助骨干”。⑨《謝有法將軍文輯》,第234 頁。

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新老戰士團結教育。在新戰士到來之前,志愿軍第38 軍第114 師就在老戰士之間開展政治教育,要求“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戰友,以主動團結的精神,親密關系,大家為做好迎接戰友工作而努力”,“一定要熱情歡迎慰問,表示偉大的階級弟兄的情感,同志間的友誼,使志愿兵到部隊后即感到溫暖、可親,使大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上多關懷照顧”。⑩《挺進報》1951 年4 月21 日,第555 期。志愿軍第39 軍第117師第349 團“政治處主任分別給一營、二營打了電話,要他們準備去迎接新兵?,F在各連都有一套嶄新的鑼鼓家伙,新兵一來就會敲打起來”。?西虹:《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冊,北京:長征出版社,2011 年,第252 頁

在新戰士到部隊后,第114 師號召大家制訂團結計劃,以班為單位訂出團結公約,做到“說話要和氣,不擺老資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求得互相團結、互相進步。要做到互相讓步,如果發生問題我們應負主要責任,多批評自己”①《挺進報》1951 年4 月19 日,第554 期。,主動克服妨礙團結的思想和表現,爭取在團結上立功。黨支部各小組都召開小組會,保證今后互相團結。老戰士張俊元說:“因為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們不論現在來的戰友和原來的同志,都要團結像鋼鐵一樣。黨員更要以身作則,和戰友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不能落后?!卑嚅L倪成金說:“過去對團結問題檢討起來做的還不夠,沒起到黨員的一定作用,今后有決心搞好,團結在一起像一個拳頭一樣?!雹凇锻M報》1951 年4 月21 日,第555 期。經過這樣的工作,使新老戰士迅速適應,形成新的戰斗集體。志愿軍第42 軍第124 師以連為單位召開歡迎會、座談會,由干部、英雄、模范著重介紹和美軍、英軍、南朝鮮軍作戰的實戰經驗、特點、戰術。從國內來的新老戰士也介紹國內支援朝鮮戰爭情況,相互學習,增進團結,一致對敵。師團宣傳隊還以英雄事跡為題材創作了文藝節目,創作了有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作品教育部隊。各團還組織了聯歡會,搞得生動活潑,熱火朝天。③蘇克之、湯從列:《八千里路云和月》,第376 頁。

三是積極開展新老互助活動。新戰士補充部隊后,由于缺乏作戰經驗,感到對戰斗摸不著底,上戰場存在思想顧慮?!袄贤九滦峦靖簧?,不聽指揮,新同志怕老同志不照顧他”,這就容易產生影響部隊戰斗力的矛盾。老同志認為“新同志多,軍事技術不高帶不上去,炮火猛烈時驚慌動搖”。骨干分子怕新戰士“貼地皮”,帶不動,在危急情況下不聽指揮。如,志愿軍第9 兵團在補充新兵后,人員結構上“骨干少,新兵多,3 老1 新、2 老1 新或1 老1 新”,有些部隊新兵“補充比例50%”。由于新兵比例高,戰斗準備不充分,面對“敵人裝備現代化,這就增加了戰爭的顧慮”。④《謝有法將軍文輯》,第233、234 頁。

志愿軍各級對開展“新老互助活動”高度重視?!爸舅尽笔组L要求“要統一幫助新參戰的同志,從實際戰斗中學會戰術動作,隨老同志共同完成任務,遵守戰場紀律,愛護武器,節省彈藥,服從命令,主動配合”。⑤《志愿軍首長在第五次戰役前給全體同志的政治動員令》(1951 年4 月19 日)。志愿軍政治部發出指示,要求“召開老戰士(戰斗組長)會議,專門討論如何帶領幫助新參戰的同志作戰,適當地調整組織,要向新參戰的同志介紹對美軍作戰的經驗,告訴他們對付敵機敵炮和打坦克的辦法”,各級指揮員對新戰士“應十分耐心,多用表揚鼓勵的辦法,防止因為新戰士缺乏戰斗經驗不沉著、帶不上去、傷亡大而采取諷刺、謾罵、埋怨的錯誤態度”。⑥《志愿軍政治部第五次戰役政治工作指示》(1951 年4 月17 日)。

由于新兵補入,部隊戰士軍事素質參差不齊,新兵的戰技術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志愿軍第64 軍黨委開展包教包學、互教互學、以老帶新的活動。⑦參見曾思玉:《我的前一百年》,大連:大連出版社,2013 年,第554、555 頁。志愿軍第9 兵團要求老戰士“教會技術及戰斗要領。戰斗中要大膽使用。戰后要表揚新老兵的功績、互相討論進步”。⑧《謝有法將軍文輯》,第233、234 頁。志愿軍第38 軍第114 師針對新兵戰斗經驗缺乏的情況,廣泛開展“新老互助,團結練兵”活動,要求老戰士“不要因部隊作風生活習慣,南北語言不同與新戰士產生隔閡”,“不要因為沒有戰斗經驗而看不起新戰士”,要“發揚軍事民主,發揚群眾天才,每個動作都要做到講、演、評,隨時糾正偏差”,使訓練學習真正做到“實際、實用”,“要把入朝作戰的經驗、部隊榮譽,不夸大不縮小的介紹給新來的戰友。同時也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也要求新戰士“提高戰術技術。要不怕疲勞、不怕天雨,積極苦練苦學,熟悉手中武器,練好打仗本領”。⑨《挺進報》1951 年4 月19 日,第555 期;《挺進報》1951 年4 月29 日,第558 期。

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覺悟、認識基礎上,實踐中也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互助辦法:

如,以排、班、戰斗小組為單位開展包教包帶教育,解決思想顧慮。召開新老戰士座談會,引導老戰士談決心、談困難、談顧慮,研究如何教、如何帶、怎樣分工掌握,引導新同志談決心、談困難、談顧慮,積極向老同志學習,共同完成任務,爭取榮譽。在此基礎上,新老戰士互找對象,互表決心,建立互助小組。在互助小組內,新老戰士通過相互提希望、訂保證,增強彼此間信任,解決思想顧慮,“如老同志要求新同志聽指揮、跟得牢、不掉隊,新同志要求老同志不要急躁,能照顧他、教育他”,“老同志保證,有好的地形給新同志用,好好的互助,新同志保證你們到那里我到那里,服從命令聽指揮”。志愿軍某連“新戰士白立亨,第一次見敵人上來,不敢打榴彈”,班長倪友發揮骨干作用,主動“告訴他,怎樣利用地形,怎樣打榴彈,并說不要怕,有我在,保證你沒問題”。當敵人第二次上來后,班長對白立亨說“你看我的動作”,“白立亨在班長的影響下也打出了一個榴彈”,隨后“班長上去把敵人尸體上的槍和子彈拿下來給新同志看,以提高大家的勇氣”。該連炮班班長在戰斗中把炮架好、測好距離角度后,對新同志說“誰想學炮,出來打”,新戰士王義學從防炮洞跳出來,“班長讓他打了一炮,打中了,王義學情緒很高,又要求打了三炮,命中率也可以”。

如,按照“戰教一致”的訓練原則,提高新戰士的軍事技術。結合戰場任務,由老戰士傳授作戰經驗,教授新戰士判斷敵情法、遇敵處置法、夜間如何放哨、如何打進攻與防御,還有如何防炮、防空、防病、防毒,以及各種武器彈藥的保管和使用、守備與出擊動作等。志愿軍某連在阻擊戰中,長期連續戰斗,“部隊不斷傷亡,新成分不斷補入,敵人進攻特點經常改變”,“及時普遍的提高戰術與技術非常必要”。該連采用的方法是“及時傳播經驗,接受教訓,研究戰法。在二十天的戰斗中,通過小快報、報功員及時將每班排的經驗、敵人特點、我們對策,傳播大家,再發動大家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討論研究”。對“兩次補入的新戰士”,支部小組都做了研究如何開展教育工作。新同志來后,連政治指導員作動員,傳達敵人情況、特點和我們的戰法、取得的勝利,介紹全連出現的英雄人物。新同志到班后,所有的老同志都分工教新同志。所有的新同志在老同志的幫助下,作戰本領得到快速提高。

如,主動關心新戰士。在生活上、政治上對其多關心照顧,不要看不起,要耐心融洽感情,要多鼓勵,多表揚,有缺點多耐心說服教育,不要因為教不會而不耐心或鄙視,不要輕易說他怕死。

如,建全檢查匯報制度?;ブM要定期匯報,內容包括:誰主動教、教多少次、教什么、收效怎樣、準備教什么、怎樣教;要定期規定內容,領導發現需要教、帶什么,要布置交待,免得下面不會發現問題。

(二)加強戰場適應性訓練,增強新兵作戰技能

訓練與實戰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新兵需要通過逐步積累經驗才能走向成熟。志愿軍第15 軍軍長秦基偉在戰場觀察到,“沒有經驗的人到了朝鮮甚至連走路都會出亂子,我軍補充了一批新戰士,從他們志愿參軍到朝鮮的政治覺悟說來都是很優秀的青年,但由于他們沒有經過戰爭的實踐就表現進入陣地特別的緊張,134 團派出一個班游動,新戰士掉隊一名錯走到敵方又被打回來,由此可見無戰斗經驗的人必須經過鍛煉”,“戰爭就是戰爭而經驗確真是可貴的”。①秦基偉:《本色:秦基偉戰爭日記》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年,第827 頁。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前,志愿軍各部隊曾經大量補充新兵。1951 年4 月6 日,志愿軍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專門做出決定,要求“組織第一批參戰部隊的干部向新參戰部隊介紹作戰經驗,并派出顧問協助指揮,對補入部隊的新兵給予必要的軍事教育”。②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2 卷,第306 頁。但是由于戰役提前開始,新兵難以有時間充分適應戰場環境。戰后在查找問題時,彭德懷專門指出第19 兵團“大批新兵未適應訓練”,第3 兵團“到達后七天即參加作戰”③《彭德懷年譜》,第493 頁。,缺乏必要的戰場適應。

為解決新兵戰場適應性欠缺問題,志愿軍各部隊從實際出發,抓緊利用戰役間隙進行教育訓練。志愿軍第39 軍補充新兵后,“恢復了每排三個班的編制(此前很多排是兩個班)”,“戰斗連隊的新兵約占40%”。利用第五次戰役后的休整間隙加緊訓練,“部隊無怨言,情緒很高。干部一見面談的就是訓練問題”,都認識到“新兵多,不加緊訓練”是不行的?!皥F里出了不定期的‘訓練導報’,通報各營訓練情況。團發現帶有公共性的問題則通過‘導報’出題目,要求連、營通過經驗總結來回答,爾后,召集團、營干部現場參觀,講評答案,這對推動訓練,使之切合實戰要求起了很大作用”①李剛:《朝跡夕拾》,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 年,第171 頁。。

志愿軍第47 軍入朝后,“抓緊一切時間進行了軍事學習。在修機場、行軍、修工事、戰斗中,都利用一切空隙進行了軍事教育”,“戰士也一般的提高了技術,知道了勇敢要與技術相結合才能戰勝敵人,學會了使用現有的武器”②陜西省南泥灣精神研究會編:《四十七軍在抗美援朝前線》,2004 年,第78 頁。。軍長曹里懷在總結中指出:“這一時間的練兵是有成績的。從湘西出發,部隊補充了×××××新兵,如果沒有這過渡時間的軍事教育馬上就到戰場上去,我們的勝利將會遇到困難?!雹坳兾魇∧夏酁尘裱芯繒帲骸端氖哕娫诳姑涝熬€》,第78 頁。

采取針對性突擊訓練提高新戰士戰場適應性。在上甘嶺戰役前,某團把準備補充的新戰士,先集中到營或連,請打過仗的同志當“教員”,介紹情況,介紹經驗,介紹辦法,使新戰士提高作戰技能,連排領導也及時地熟悉了新戰士情況。

在實踐中,志愿軍各部隊在加強新兵戰場適應性訓練,提高作戰技能方面摸索出不少有益經驗。但是,也存在不足。如1952 年底至1953 年初,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張震在志愿軍部隊調查研究期間,向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并志愿軍司令部報告:“連隊太忙,戰士只能休息六個小時,干部五小時,任務多,工作繁重,……如三十八軍休整十三個月,實際軍事訓練只三個月,其余均擔任其他勤務與工作?!雹堋稄堈疖娛挛倪x》上卷,第615 頁。這說明新戰士入朝后適應性訓練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

為系統、集中地對入朝新兵進行適應性訓練,志愿軍司令部曾考慮以第138、第150、第180 師作為補訓師,對入朝新兵進行戰場訓練,由“志司”直接掌握使用。1952 年12 月,志愿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鄧華向毛澤東和彭德懷提出:“為了使新兵補入部隊之后即能作戰,而減少老兵的負擔,應提早訓練,今冬動員明夏用,明春動員明秋用。先在國內訓練三個月,爾后入朝,補入志司之三個補訓師,經短期戰地訓練,再撥給各師之補充?!雹荨多嚾A紀念文集》,第451 頁。

(三)志愿軍回國組訓入朝新兵

1950 年12 月,中央軍委就曾經醞釀、考慮由入朝部隊抽派干部回到國內管訓新兵。這主要是為加快訓練新兵,滿足前線補充之急需以及準備1951 年3 月決戰攻勢。1950 年12 月8 日,彭德懷在給毛澤東并高崗電報中明確提出,第二次戰役結束后需補新兵,“原十三兵團三個軍需各補一萬人,四十二軍、五十軍、六十六軍各補五千。估計宋時輪兵團此役傷亡很多,需補一萬五千至二萬。共需六萬至六萬五干。此批新兵在后方訓練一個月,即開來前方補充,最好明年一月中旬到達平壤、元山線,補充部隊后,訓練一月半,三月初旬開始決戰攻勢”。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第616 頁。對于彭德懷所提新兵補充問題,毛澤東在12 月13 日回電中專門指出:“明年一月中旬補充一大批新兵極為重要,請高加緊準備?!蓖瑫r提出:“請高、彭考慮是否有必要和可能,從前線各軍(東西兩線共九個軍)抽派干部至沈陽加強管訓新兵的工作?!雹咧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冊,第408 頁。12 月19 日,彭德懷在給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對此表示認可:“抽干部回沈陽訓練和帶新兵較妥?!雹唷睹珴蓶|軍事文集》第6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年,第246 頁。

在1951 年第五次戰役結束后,鑒于第3、第19 兵團“在入朝作戰中消耗過大,為了迅速而有效地恢復這兩個兵團的戰斗力”,總參謀部曾考慮從這兩個兵團各抽調1 個軍級機構回到國內組訓新兵。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向毛澤東提出建議:“將三兵團之六十軍現余兵員分撥給該兵團之十二軍及十五軍,所余六十軍的各級機構即開回關內接補新兵,重新組成”;“將十九兵團現有的三個軍,縮編成兩個軍,而將另一個軍之各級機構開回華北,重新接補新兵訓練?!雹佟堵櫂s臻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539 頁。

1952 年12 月至1953 年1 月,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張震赴朝鮮戰場調研。據張震調研情況報告,朝鮮戰場前線兵員補充不及時與新兵訓練水平不高問題比較突出。為縮小訓練與實戰距離,創造近似戰場的實戰化訓練環境,1952 年12 月7 日張震向軍委建議,“是否可以在華北地區組成新兵訓練基地(可將西指再抽調一些干部來擔任),完成基本訓練與類似戰場情況進行戰斗演習,并要發給訓練所需自動武器。過去因兵員訓練差,增大戰斗傷亡,經過訓練校閱認為合格后再送前方”。②《張震軍事文選》上卷,第612 頁。

“志司”也曾考慮調整兵團指揮機構及西海岸指揮部(簡稱西海指)任務,將“西海指調出訓練新兵”,同時把訓練新兵作為兵團機構主要任務之一。③《張震軍事文選》上卷,第613 頁。由于應對敵可能大規模登陸作戰需要,兵團指揮機構及西海指仍以擔負作戰任務為主責。志愿軍代司令員鄧華指出:“西海岸是當前朝鮮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向。西海指由過去的指揮所擴大為指揮部,在指揮部里,要成立各軍種、兵種指揮所或指揮室?!雹軛畹希骸对谥驹杠娝玖畈康臍q月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年,第203 ~204 頁。原本調出擔負新兵訓練機構的西海指,力量上加強擴大,組建成為朝鮮戰場主要作戰方向的重要指揮機構。在西海岸指揮部下設立炮兵主任辦公室、裝甲兵第二指揮所、空軍前方指揮所和海軍作戰辦公室。⑤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3 卷,第356 頁。西海指成為名副其實的陸、海、空三軍和各兵種的聯合指揮部。

在此情況下,1953 年后志愿軍部隊曾組建補訓團回到國內訓練新兵。如,第15 軍補訓團、第38 軍補訓團、第40 軍補訓團和補訓第21、第22、第23、第24、第41、第42、第43、第44、第101 營等,在吉林軍事部協助下整訓新兵。⑥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志·軍事志》,第132、133 頁。

猜你喜歡
新兵訓練軍分區軍區
湖南省軍區幼兒園
“愛心班長”與新兵訓練
陸軍特殊專業新兵訓練期間衛勤保障的做法與體會
達州軍分區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軍營中的“反光鏡”——記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軍分區政治委員呂雙平
炮炮 向前沖之新兵訓練營
江蘇省軍區
新兵訓練骨干集訓工作的重點與對策
軍分區 警備區的區別和演變
關于西南軍區成立時間的考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