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改土歸流與湘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的形成*

2023-03-22 16:21楊菊麗
軍事歷史 2023年4期
關鍵詞:苗疆驛路歸流

★ 楊菊麗

中國秦漢時期就進入了所謂“大一統”時代,“但在遼闊的中華帝國疆域內,仍有一些官府相對控制薄弱或未能控制的區域”。①魯西奇:《內地的邊緣:傳統中國內部的“化外之區”》,《學術月刊》2010 年第5 期。湘西苗疆地區②本文討論的湘西苗疆地區,主要包括清代湖南省乾州廳、鳳凰廳、永綏廳、永順縣、保靖縣,即今湖南省吉首市、鳳凰縣、花垣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等地。在清代以前就是一個未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區域??滴?、雍正年間實行改土歸流,清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逐漸深入,其中驛傳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驛傳體系是指以驛站為主的信息傳遞方式的總和,清代逐漸形成了集信息傳遞、官員接待、物資運送為一身且覆蓋遼闊疆域的龐大驛傳網絡,在國家治理方面具有關鍵的功用。③劉文鵬:《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系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湖南處在京師與云貴的交通要道上,湘西苗疆又與貴州等省苗疆接壤,對清朝治理西南邊疆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湘西苗疆驛傳進行研究。

目前已有學者論及清代湘西苗疆地區的驛傳。易偉新探討湖南晚清的郵政,指出近代郵政已經推廣到湘西地區。④易偉新:《晚清湖南郵政述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1 期。張應強借助費孝通先生關于武陵山區“通道”“走廊”的概念,研究了明清王朝通滇驛道維護與沅水上游支流開發、地方政府興筑“邊墻”與經營湖南苗疆地區的歷史過程。⑤張應強:《通道與走廊:“湖南苗疆”的開發與人群互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3 期。光少軍較全面地梳理了清代湘西郵驛的發展歷程,包括郵驛建設背景、布局狀況、管理運行、郵驛的衰亡等情況,雖然提及苗疆地區的驛站設置,但未深入論述。①光少軍:《清代湘西地區郵驛研究(1729—1912 年)》,吉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周妮探究了清代湘西苗疆營汛體系,但并未與驛傳相結合探討。②周妮:《清代湘西苗疆營汛體系探研》,《歷史地理研究》2020 年第2 期。

縱觀學界對清代湘西苗疆驛傳的研究,尚存在很大開拓空間,造成此種研究現狀的原因有二:第一,學者們認為清代驛傳體系承自明制,弊病百出,沒有研究的價值。第二,多數學者把關注點放在了近代郵政的興設上,認為這一時期是驛傳向郵政的轉型時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目前尚無專文探討湘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的運轉及其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鑒于此,本文試圖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析清代湘西苗疆驛傳體系的建立完善過程及其運轉方式,希望對驛傳、改土歸流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康雍時期改土歸流后湘西苗疆驛傳體系的初建

清代驛傳組織形式有六種:驛、站、塘、臺、所、鋪③(光緒)《清會典》,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第462 頁。,朝廷根據各地情形分別設置??涤簳r期清廷在湘西苗疆改土歸流后,設置流官建制,布防綠營,驛、鋪和塘組成的驛傳體系也隨之建立。苗疆地區驛傳體系的設置與清朝的軍事行動密切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康雍時期在苗疆地區改土歸流后,初建驛傳;乾嘉時期在平定苗民起義后,進一步調整完善驛傳體系。

(一)辰州府至鳳凰廳驛路的設置。湘西地區夾在湖廣入川滇兩條驛路之間,為了保障驛路的暢通,清朝調整治理湘西的政策,改土歸流,設置廳縣。④瞿州蓮、瞿宏州:《論康熙時期治理湘西的政策調整》,《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 年第1 期??滴跞拍辏?700),鎮筸協改為鎮,沅州鎮總兵移駐鎮筸,辰州將弁以及永順、保靖二土司歸鎮筸鎮總兵管轄。⑤(道光)《鳳凰廳志》卷12《苗防》,《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第72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215 頁。鎮筸鎮總兵的設置,標志著清廷軍事力量深入苗疆地區。

苗疆地區調整軍事布防后,地方依然不能維持穩定,動亂不斷。由于這一地區是湘黔川三省交界之處,地理位置重要,康熙四十二年,清廷派遣大臣領兵進駐鎮筸,令苗民歸誠,并設立州縣,對于不歸附的苗寨進行軍事鎮壓。次年,清廷在苗疆地區建立流官行政建制,設置鳳凰廳⑥(道光)《鳳凰廳志》卷1《沿革》,第37 ~38 頁。、乾州廳⑦(光緒)《乾州廳志》卷1《沿革》,《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第46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29 頁。。雍正年間,清廷繼續實施大規模的改土歸流。雍正七年(1729),湖南永順土司被改土歸流,清廷于此設永順一府,下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四縣。⑧《清世宗實錄》卷81,雍正七年五月戊午,《清實錄》第8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68 ~69 頁。永綏廳設于雍正九年。⑨《清世宗實錄》卷103,雍正九年二月壬子,《清實錄》第8 冊,第366 頁。古丈坪廳舊屬永順府管轄,道光二年(1822)設廳。⑩(光緒)《古丈坪廳志》卷2《輿圖上》,《中國地方志集·湖南府縣志輯》第70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164 頁。湘西苗疆設置鎮筸鎮后,為便于傳遞總兵公文,清廷于雍正四年在辰州府至總兵駐地鳳凰廳之間設置了一條驛路。乾隆《鳳凰廳志》記載,五寨站設于康熙五十一年。?[清]潘曙、楊盛芳:(乾?。而P凰廳志》卷11《賦役》,民國十九年抄本。然乾隆《湖南通志》記載,雍正四年,益陽縣將夫馬撥入辰州府辰溪縣、五寨司二處。?[清]陳宏謀、歐陽正煥:(乾?。逗贤ㄖ尽肪?2《驛傳》,乾隆二十二年刻本。與五寨站處于一條線上的巖門、濫泥兩站設置于雍正四年,抽調益陽、龍陽二縣站馬、馬夫安設。①[清]瑭珠、朱景英:(乾?。躲渲莞尽肪?7《驛遞》,乾隆刻本。但同治《麻陽縣志》記載巖門、濫泥兩小站,系雍正三年設。②[清]姜鐘琇、劉士先:(同治)《麻陽縣志》卷2《建置志》,《中國地方志集·湖南府縣志輯》第65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271 頁。造成史料記載的差異可能在于政策的提出和真正落實之間需要一個過程。鳳凰廳驛路設置是在雍正四年,四處驛站的馬匹、馬夫都是由省內調撥安設。

由于湘西苗疆地區設置的驛站規模較小,以至乾隆《鳳凰廳志》記載“廳本邊僻苗疆,不設驛站。止五寨司巡檢經管小站,馬三匹、夫十名,下遞至麻陽縣巖門小站交替,上遞乾、永,并無驛遞”。③[清]潘曙、楊盛芳:(乾?。而P凰廳志》卷5《郵驛》,民國十九年抄本。巖門、濫泥兩站也被認為是站不是驛。④[清]瑭珠、朱景英:(乾?。躲渲莞尽肪?7《驛遞》,乾隆刻本。清前期編修的官方史書也都不記載苗疆設置的驛站,隨著清朝對驛概念認識的變化,嘉慶《大清會典事例》⑤(嘉慶)《大清會典事例》卷529,《郵政·置驛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68 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 年,第4658 ~4660 頁。終于將湘西苗疆地區設置的驛站載入官方史書。

康雍時期清廷在湘西苗疆改土歸流后,在湘黔主干驛路上分設一條從辰州府辰溪站出發,經過麻陽縣濫泥站、巖門站,到達鳳凰廳五寨站的次干驛路。這條驛路的開通,加強了清廷對湘西及其接壤川貴苗疆地區的控制。

(二)湘西苗疆地區改土歸流后塘鋪的設置。驛站的設置主要是傳遞鎮筸鎮總兵公文,而總兵與地方文武衙門以及各州縣之間普通的公文則主要依靠塘鋪遞送。清朝除了在湘西苗疆修建驛路外,還設置鋪和塘。湘西苗疆地區的鋪遞是改土歸流以后新設,并無徭編、永充的名目,和湖南省其他地區從明代遺留下來的鋪司徭役性質不同,如鳳凰廳“鋪遞緣設官而設鋪,無永充、徭編之名”。⑥[清]潘曙、楊盛芳:(乾?。而P凰廳志》卷5《郵驛》,民國十九年抄本。苗疆地區設鋪情況如下:鳳凰廳十四鋪、乾州廳七鋪、永綏廳十五鋪、保靖縣八鋪、永順縣三十一鋪。⑦[清]陳宏謀、歐陽正煥:(乾?。逗贤ㄖ尽肪?2《驛傳》,乾隆二十二年刻本。綠營統轄組織單位分為標、協、營、汛,汛是綠營系統最基層的單位,汛下設塘分防地方,塘兵負責遞送軍報,“遞送公文,文設鋪兵,武設塘兵,兩不相涉,遵行久有定例”。⑧李志安、閻鳳梧主編:《于成龍集》第1 冊,太原:三晉出版社,2017 年,第32 頁。羅爾綱指出綠營設立汛地的作用有四種:緝捕要案、防守驛道、護衛行人、稽察匪類。根據他的估算,清代汛兵約占綠營兵的1/3。⑨羅爾綱:《綠營兵志》,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年,第281、287 頁。

清代改土歸流后,湖廣土家族地區汛塘兵占到當地綠營兵的2/3,除了防止土司勢力的復興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要保障云貴川道路的暢通。⑩郗玉松:《改土歸流后綠營兵的布設與職能研究——以湖廣土家族地區為例》,《清史論叢》2018 年第1 期。清代湘西苗疆地區塘汛的設置較早,康熙四十七年湖廣總督郭世隆稱苗疆沿邊地區安設塘汛已算周密,兵丁稀少之地也相應增設。?《清圣祖實錄》卷235,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清實錄》第6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355 頁。營汛的設置是改土歸流重要的善后措施,清廷在苗疆地區建立了嚴密整齊的營汛體系,“塘汛聯密,星羅棋布,皆有重兵屯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27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145 頁。

二、乾嘉時期苗疆用兵后驛傳體系的調整

康雍時期湘西苗疆驛傳體系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真正的發展完善要到乾嘉時期。這一時期,清廷不僅在湘西苗疆地區增設了辰州府至永綏廳之間的驛路,還調整完善了塘汛的設置,同時在平定苗民起義后在苗疆地區設置了大量的軍事設施,保障了驛傳體系的安全。

(一)辰州府至永綏廳驛路的增設。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楚黔苗疆一帶爆發了乾嘉苗民起義。清廷調集七省兵力鎮壓,最終在嘉慶二年(1797)平定起義。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湘西苗疆驛傳體系的完善,驛傳體系的調整就與此緊密相關。平定苗民起義的過程中,清廷采取多路進兵的策略。為了運輸軍需及傳遞文報,清廷不僅完善了湖南省內原有驛傳體系,而且在湘川黔交界苗疆地區臨時性增設臺站。

首先,清廷在湖南省內通往京師、廣西、江西等地的驛路上增設馬匹,便于向苗疆地區運送物資。其次,在苗疆地區添設正站十六處、腰站二十一處。又在馬匹難行處地區設步塘三十二處,設健夫八名、六名不等。①[清]畢沅:《為題請核銷平苗報銷第十六案內湖南澧州等州縣安設驛站馬匹支給加增草料等項銀兩事》,嘉慶二年七月初五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2-01-006-003291-0009。為運輸糧餉、軍火、器械等項,以及應付官兵,清廷先后共設糧臺五十處。②[清]姜晟:《題為平苗第一百三十二案所屬各路糧臺設站起到裁撤止支過在站空閑人夫口糧米石請銷事》,嘉慶三年九月三十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2-01-04-18146-015。戰爭時期臨時設置的臺站一部分在戰后被保留下來,成為設置另一條驛路的重要基礎。嘉慶二年,平定苗民起義后,清廷在苗疆地區設綏靖鎮,添設總兵一員。同時將湖南提督從常德府移駐辰州府,調整了苗疆地區的綠營布防。③《清仁宗實錄》卷16,嘉慶二年四月壬申,《清實錄》第28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第216 ~219 頁。為了方便傳遞總兵公文,嘉慶四年清廷在湘黔主干驛路上修建辰州府至綏靖鎮總兵駐地永綏廳之間的支線驛路。④[清]那彥成:《為核議湖南題請永順縣等廳縣安設步站人夫專遞綏靖鎮文報等事》,嘉慶四年五月初十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2-010-006-003374-0008。清代湖南一共設置三位總兵官,有兩位駐扎在湘西苗疆地區,且兩位總兵官駐地都設置有驛路,清廷對苗疆地區的重視可見一斑。⑤[清]李瀚章、曾國荃:(光緒)《湖南通志》卷79《武備志》,光緒十一年刻本。苗疆地區設置的雖然是小站,不能與大站相比,但是相較前代,已經取得很大發展。清廷通過驛傳體系將湘西苗疆地區納入到清朝龐大的驛傳網絡系統中,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更為直接。

(二)塘汛的調整及軍事設施的修建。乾嘉時期,清朝進一步完善塘鋪的設置,并且還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與驛傳相得益彰。永綏廳至辰州府設驛路后,沿途州縣遞送公文的方式有所改變,不同路段有不同的遞送方式。如辰州府遞送永順縣公文的情況如下:沅陵縣至烏宿站由沅陵馬遞前進;自烏宿站至王村站之間驛路不設驛馬,若有限行公文,派健夫接遞;自王村至永順縣沒有驛路,凡有限行公文,則由塘鋪遞送。⑥[清]慳碒山館編:《湖南疆域驛傳總纂》卷1,光緒十四年刻本。營汛的設置隨著清廷在湘西苗疆地區軍事布防的調整而變化。乾隆時期湘西苗疆的營汛體系已經成熟,清廷在平定苗民起義后,重新調整營汛體系。首先裁撤孤懸苗寨的零星塘汛,其次籌劃營汛的設置,務必使其星羅棋布。經過一番調整后,湘西苗疆地區布防的營汛體系更加嚴密。⑦[清]嚴如熤撰,黃守紅標點,朱樹人校訂:《嚴如熤集》(二),長沙:岳麓書社,2013 年,第602 ~615 頁。塘汛兵占了湘西苗疆地區綠營兵的絕大部分,他們分布在苗疆各交通要道、地勢險要之處,在穩定苗疆地方秩序的同時,也保障了這一地區驛傳的正常運轉。平定乾嘉苗民起義后,清廷在湘西苗疆地區修建了大量的軍事設施。這些軍事設施自成體系,有保障道路暢通的作用,和驛傳互為補充。苗疆設置汛堡一百三十五座、屯卡一百五十一座、碉樓七百二十九座、哨臺九十九座、炮臺十座、關廂十座、關門三十八座。⑧[清]佚名氏編,伍新福校點:《苗疆屯防實錄》,長沙:岳麓書社,2012 年,第2 頁。碉卡修建在沿邊、民苗交界以及交通要道之處,這些數量可觀的軍事設施與驛傳體系相輔相成,形成對苗疆地區層層嚴密的軍事控制格局。

從上文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湘西苗疆驛傳體系的設置與清朝的軍事行動密切相關,是清廷為了進一步控制這一地區而設置。驛傳體系的階段性特征也反映了清朝治理苗疆政策從土司制度到改土歸流,再到乾嘉苗民起義后政策調整的歷史過程。清廷在湖南通往云貴的主干驛路上修建了兩條次干驛路深入苗疆地區,同時設置塘鋪,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進一步完善,既保障了湖南通往云貴驛路的暢通,也便于清廷控制湘西苗疆及其毗鄰的貴州、四川苗疆地區。

三、清代湘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的運轉

上文通過對清代湘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設立的歷史背景、過程、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這一地區驛傳體系的基本面貌。但以上只是制度方面的梳理,為了對苗疆地區驛傳有深入的理解,必須回到驛傳體系實際的運行中。下文驛傳的運轉主要從夫役與經費兩方面進行論述。

(一)土弁與驛傳夫役的雇募。夫役是驛傳體系運轉最直接的執行者,關系著驛傳運轉的成效。苗疆地區驛傳體系的運轉離不開土弁(土司的一種)的管理以及苗民的應役。

改土歸流改變了苗疆地區夫役的供應方式,夫役供應由派撥改為雇募,這一改變既保障了苗疆地區驛務的正常運轉,也保障了民夫的利益,有利于苗疆地方社會的穩定。土司地區改流前如需用夫,直接令舍把、土目向土民派撥,不給夫價,名為當差。改流后官員頻繁來往苗疆,接待官員以及辦理公務都需用夫,土民因不通漢語,給與高價也不肯應差,地方官員只能令鄉保頭人雇覓民夫,但是鄉保頭人仍然向土民派撥夫役,由此滋生了侵吞夫價的弊端。鑒于派撥夫役帶來的種種弊端,地方官員制定了雇募規則,規定雇覓民夫每人每日給夫價銀四分。①[清]張天如等:(乾?。队理樃尽肪?1《檄示》,乾隆二十八年刻本。改土歸流后,清廷在湘西苗疆地區設置府廳州縣進行治理,但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土司的世襲職位。乾嘉苗民起義后,調整治理政策,設置苗弁(土弁的一種)。乾嘉之后設置的苗弁,在控制苗疆地區的社會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②譚衛華:《乾嘉之后湘西苗疆苗弁制度與基層社會控制探析》,《民族論壇》2018 年第3 期。

嘉慶元年,四川總督和琳在擬定苗疆善后章程時,認為苗疆此前設置的百戶、寨長等員人微權輕,不能約束苗人,且有漢人承充之弊。他認為雖然不便仍設土司,但可以設苗弁管理苗民,“應于此等在隨同官兵打仗出力降苗內,擇其明白曉事眾所推服者,照各省土司之例,每一營分酌設一二人為土守備。土守備之下,酌設土千總、外委等,俾令管束苗民”。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貴州省檔案館合編:《清代前期苗民起義檔案史料》(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第263 頁。嘉慶二年,清廷在苗疆五廳縣共設土弁四百八十六名。④[清]佚名氏編,伍新福校點:《苗疆屯防實錄》,第575 ~576 頁。清廷在苗疆地區設置苗弁的目的是“以苗治苗”,苗弁負責管理苗人斗毆、盜竊等事,也負責遞送公文、應付差使之事?!爸撩缇硟忍裂醇冉涀h撤,往來文報,必須照舊遞送,方免貽誤。其原有塘汛地方,令該土弁挑選誠實苗人,逐汛安設,專司遞送文報,并照屯兵之例,支用閑款,酌給錢糧。如遇因公來往官往應用人夫,亦令該苗人一體當差,給予雇價?!雹葜袊谝粴v史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貴州省檔案館合編:《清代前期苗民起義檔案史料》(下),第275 頁。土弁挑選苗人專門遞送文報以及土弁令苗人與漢人一體當差,體現了土弁在苗疆驛傳運轉中的重要作用。嘉慶以后苗疆各地均已“歸誠向化”,文武官員因公往來多取道苗疆,所需夫役增多。為了防止以后官兵擅用苗夫,制定了雇用苗夫章程。文武大員巡閱苗疆可以隨時雇用苗夫,給與雇價。文職佐雜、武職守備以下官員,如辦理苗務需雇用苗夫,先報明所管上司,發給印照后允許雇用。⑥[清]佚名氏編,伍新福校點:《苗疆屯防實錄》,第196 ~198 頁。

清廷制定的雇用苗夫章程有利于苗疆地區驛傳的發展,驛傳運轉更加高效。清廷在苗疆地區設置土弁,而基層社會的寨長等人則由土弁選派,他們掌握苗寨戶口,驛傳夫役具體由寨長等人向各自所轄村寨派苗人應役。光緒時期(1875—1908)任古丈坪撫民同知的董鴻勛巡閱苗疆時,記載了苗疆地區苗夫供役情況:“凡行李夫由民、苗供應。永順王村至廳城歸永順縣應差。廳城至龍鼻嘴,民、苗相間,五易夫而后至行臺。由龍鼻嘴至乾州境,系苗人應役,乾苗接送?!雹撸ü饩w)《古丈坪廳志》卷3《輿圖下》,《中國地方志集·湖南府縣志輯》第70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243 頁。從以上史料的記載得知,當時官員巡閱苗疆,行李夫由民、苗供應,永順縣王村至古丈坪廳由永順縣派夫應差,古丈坪廳至龍鼻嘴民、苗共同應役,由龍鼻嘴至乾州境廳,由苗人應役。由此可見,土弁負責傳令苗人應付驛傳夫役,以及苗民的參與支持,是苗疆地區驛傳在晚清依然保持穩定運轉的重要保障。

(二)驛傳經費來源:協濟與撥款。經費是維持驛傳體系運轉的重要基礎,清代驛傳經費的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中的地丁銀。苗疆地區驛傳設置的軍事特征決定了驛費來源與內地不同,雍正時期(1723—1735)設置的辰州府至鳳凰廳的驛站經費采取協濟的方式,而嘉慶時期(1796—1820)設置的辰州府至永綏廳的驛站經費赴藩庫請領,具體地方實際運作中又有變通。

首先,雍正時期設置的驛站經費由辰溪縣協濟。辰州府至鳳凰廳之間的驛站設置有馬匹、馬夫、扛夫等項。五寨站夫馬最初由益陽縣調撥安設,之后由辰溪縣派撥,夫馬管理歸鳳凰廳,錢糧報銷則歸辰溪縣。鳳凰廳五寨站驛費支出如下:馬三匹,每年需草料銀五十四兩、藥餌銀二兩九錢九分;馬夫二名,每年需工食銀二十四兩四錢;扛夫十名,每年共工食銀七十二兩;每年報銷倒馬和修理棚廠槽鍘等銀,每年共需銀一百六十一兩四錢五分。以上所有驛站錢糧由巡檢赴驛道衙門請領,歸辰溪縣造冊報銷。①[清]潘曙、楊盛芳:(乾?。而P凰廳志》卷11《賦役》,民國十九年抄本?!冻较h志》記載五寨站所需驛站銀兩與辰溪站相同,每年需銀一百六十兩零六錢五分九厘九毫二絲六忽。五寨、辰溪二站每年共需銀三百二十一兩三錢一分九厘八毫三絲二忽,均于辰溪縣錢糧項下動支。②[清]徐會云、劉家傳:(道光)《辰溪縣志》卷7《田賦志》,道光二年刻本。苗疆地區改流后賦稅依然按照土司時期的額數征收,田賦甚少,不敷本地支用,加上苗疆地區不編丁銀,而驛站錢糧向來從地丁銀征收,因此驛傳經費只能采取協濟的方式。鳳凰廳五寨站最初設置之時便是抽撥省內其他州縣的夫馬安設,此后改由其所屬的辰州府辰溪縣派撥,每年驛站所需經費都是由辰州府協濟。苗疆地區之所以需要采取協濟的方式,與當地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苗疆在改流前屬于土司管理,賦役很輕。鳳凰廳“自改土設官以來,國家每歲不惟數萬帑金為茲土文武經費,而所征僅照從前土司課糧,且不編丁銀,較之內地賦役則輕徭薄賦”。③[清]潘曙、楊盛芳:(乾?。而P凰廳志》卷11《賦役》,民國十九年抄本。從以上史料記載可知,鳳凰廳即使在改土歸流后,地方建設經費也主要依靠中央撥款。

其次,嘉慶時期新設的驛站經費由藩庫撥款。辰州府至永綏廳之間的九處驛站不設馬匹,共設步夫三十六名,每名月支工食銀一兩五錢,每年共支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在于驛站存款項下動支。④[清]那彥成:《為核議湖南題請永順縣等廳縣安設步站人夫專遞綏靖鎮文報等事》,嘉慶四年五月初十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2-01-006-003374-0008。根據湖南省嘉慶四年驛站錢糧奏銷冊的記載,苗疆新設的驛站工食銀兩自嘉慶三年五月初一日起至嘉慶四年十二月止,共支工食銀一千零八十兩,在于驛站存款項下動支。⑤[清]祿康:《為核銷湖南嘉慶四年份驛站用過錢糧事》,嘉慶六年二月十四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2-01-006-003476-0001。雖然檔案記載苗疆新設驛站步夫工食銀兩在驛站存款項下動支,但由于苗疆向無實征驛站錢糧款項,因此只能按季赴布政司衙門請領。如永綏廳花園站設健夫四名,每名每年需工食銀十八兩,每年共需銀七十二兩,因為永綏廳向無實征驛站錢糧款項,所以按季赴布政司衙門請領。⑥(宣統)《永綏廳志》卷6《鋪遞》,《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第73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108 頁。

清代苗疆地區鋪司每名每年工食銀六兩,赴藩庫請領,鋪遞經費支出如下:乾州廳設八鋪,鋪司十五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九十兩;鳳凰廳設十五鋪,鋪司三十三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百九十八兩;永順縣額設三十鋪,鋪司六十七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四百二兩;保靖縣設八鋪,鋪司十七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百二兩;永綏廳設十五鋪,鋪司四十七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二百八十二兩。⑦[清]慳碒山館編:《湖南疆域驛傳總纂》卷10,光緒十四年刻本。湘西苗疆地區驛傳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協濟和藩庫撥給,表明清廷在這一地區設置驛傳體系后,依然需要提供經費來支持苗疆地區的驛傳運轉。有學者認為推行改土歸流是為了增加朝廷財政收入①李世愉:《試論清雍正朝改土歸流的原因和目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 年第3 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至少從驛傳的角度來看這一觀點在湘西苗疆地區的解釋力度有限,改土歸流后反而增加了財政支出。

余論

許倬云指出“中國的道路系統,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將中國整合為一個整體”。②許倬云:《許倬云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30 頁。清代疆域的形成,或曰“大一統”秩序的完成與驛傳體系具有緊密的關聯。③劉文鵬:《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系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清朝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施行統治的過程中,驛傳體系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首先,清代湘西苗疆地區的驛傳體系在康雍時期初建,經過乾嘉時期的調整,逐漸形成包含驛路、鋪遞以及營汛在內的一套嚴密整齊的體系,軍事布防特征顯著,維護了清朝對湘西苗疆地區的統治。其次,驛傳體系的運轉離不開人力和經費支持。官府通過土弁來負責招募夫役,土弁是驛傳運轉的重要角色;驛傳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協濟和藩庫撥給。湘西苗疆地區驛傳體系一直運行至晚清,隨著清季裁驛設郵的政策轉向,也開啟了近代化的轉變。清廷在呼聲日高的“裁驛歸郵”趨勢下,同時受西方郵政、電報的影響,開始改革驛傳體系。光緒二十二年,大清郵政成立。光緒三十四年,各省相繼設立勸業道,負責全省的農工、商業、交通、郵傳等事務。宣統二年九月,郵傳部請求裁改各省驛站,擴充郵政。④郵傳部:《奏為裁改各省驛站擴充郵政事》,宣統二年九月初二日,檔號:03-7568-00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湘西苗疆地區的驛傳開始被現代化的電報、郵政所取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光緒《古丈坪廳志》記載:“今郵政局遍于永順、乾州之間,獨廳無之。故文報音書極為難達,財貨盈溢后當設法通郵?!雹荩ü饩w)《古丈坪廳志》卷3《輿圖下》,《中國地方志集·湖南府縣志輯》第70 冊,第243 頁??梢?,晚清苗疆地區的郵傳也得到了發展?!敖裼澜椨诮煌▋H郵政一箱,交通之機厥乃萌芽,然已非昔之設鋪遞通文報之時?!雹蓿ㄐy)《永綏廳志》卷6《鋪遞》,《中國地方志集·湖南府縣志輯》第73 冊,第109 頁。晚清湘西苗疆地區近代化郵政的設置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驛站和郵政同時并存,這也是清代驛傳發展的一個縮影。

猜你喜歡
苗疆驛路歸流
“中甸之爭”:清初麗江改土歸流原因探析
驛路桃花
淺析電影《驛路》中人性的隱惡
從《驛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戀觀
湖廣“苗疆”地區“改土歸流”進程考論
蘄春縣踏紅亭
清代開辟苗疆后清水江流域糾紛解決機制變遷研究
清末川邊改土歸流前期西藏東部鹽井社會狀況及周邊環境考察
論清代“改土歸流”初期永順府城市建設及其特點
“集中”抑或“分散”:近代苗疆農村土地的分配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