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探索與實踐調研報告

2023-03-23 02:47曾蓉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8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建議措施

曾蓉

摘要: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要真正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不僅要靠政策扶持帶動起步,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高意識、創新思路,完善機制、規范管理,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與自身實際相適應的產業發展模式,最終實現自主發展。

關鍵詞: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措施;建議

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夯實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發展現代農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近期,由市委組織部和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開展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專題調研,先后深入思茅、瀾滄、景谷、鎮沅、江城5個縣(區)的11個鄉鎮19個村(涉農社區)和部分村辦企業,對全市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

一、普洱市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做法及成效

(一)制定政策措施,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不斷制定出臺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一是出臺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建立股份合作機制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積極探索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資本運營型、服務創收型、文化傳承型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各縣(區)立足自身實際和優勢,把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創新幫扶措施,充分調動各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16年至2022年普洱市爭取上級專項扶持資金3.5億元,利用多種模式經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各金融機構把扶持村級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切實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切實解決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無力辦事”的問題。2022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0260.76萬元,經營性收入23193.26萬元,全部村經營性收入達5萬元以上。

(二)多種模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共同富裕

1. 開發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經濟基礎較好,產業化水平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力強,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地區,把村集體經濟與推進農業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圍繞茶葉、烤煙、咖啡、蔬菜、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模經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入股分紅或提供有償服務的方式實現增收。如瀾滄縣發展河鄉河山村,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把甘蔗產業作為“一村一品”來打造,成立甘蔗合作社長期與勐阿糖廠建立合作關系,與村組建立利益連接機制,2021年,黑山村實現甘蔗產業產值2025萬元,村集體獲得投資獎勵資金12.29萬元,黑山村農戶戶均增收1421元。

又如景谷縣威遠鎮香鹽村,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開墾荒山,種植桉樹和甘蔗,以“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產業,成立了景谷香鹽林業專業合作社,為當地造紙企業和糖廠提供原料,共造林3.1萬畝,種植甘蔗2300畝,成為林業、甘蔗專業村,帶動本村農戶每年增收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30萬元。

2. 開發資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利用集體資源和區位優勢,采取委托代理、土地托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開發預留土地、出租、參股等形式開展土地整合整治,實現土地規?;?、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體和農戶收入。如景東縣文景鎮文窩村,村黨總支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組織農戶將手中閑置、零散的土地(2261.11畝)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將村集體所屬林地出租,通過喚醒“沉睡的資源”,2021年文窩村村集體以提取服務費和承包費的形式獲得收入140余萬元。

又如景谷縣永平鎮永裕社區,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核心領導作用,成立了景谷博宏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流入土地3500畝進行統籌管理,再分別流出給種植大戶或農業企業,每年集體租金收入達30萬元,帶動搬遷戶依托產業增收3100萬元,戶均增收2.7萬元。

3. 盤活資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村集體土地征收后的預留發展用地、閑置的社房、廠房、倉庫和廢棄學校等設施,通過開發自營、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增加村集體收入。如:墨江縣壩溜鎮政府整合出洞村、厄尼村、哈布孔村、大掌村4個村的省級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200萬元,全面改造原鎮政府辦公樓,將原辦公樓改造成村集體經濟用房和就業實訓基地,積極開發酒店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穩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每年經濟收入21.08萬元。

孟連縣勐阿村地處孟連口岸,口岸區位優勢明顯,人流量大,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發展空間大,村兩委籌資195萬元,投資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為3335平方米的小型綜合農貿市場,以租賃方式統一進行經營管理,年實現收入120000元以上。

4. 村企合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集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探索由村集體組織勞動力,協調生產用地、提供保障服務,企業負責資金、技術、管理、營銷的方式進行股份合作,實現了“村企雙贏”。企業大幅降低了土地、勞動力、原料等生產經營成本;村級組織整合開發了資源,充分利用了經營企業的資金、管理等優勢,還解決了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等問題。如寧洱縣勐先鎮謙樂村村“兩委”牽頭組建的謙樂村安樂寨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從本村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土地中流轉來1370畝土地,與玉溪元江云航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合同。雙方在流轉來的土地上種植桃李,由玉溪元江云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及農藥化肥,合作社負責組織種植和管理,桃李投產后由玉溪元江云航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回收,每年可為合作社成員戶增收420萬元以上,按照雙方合同約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可得到60萬元收益,按村集體占30%的分配比例,村集體每年可獲得18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寧洱縣磨黑鎮團結村村兩委牽頭組建的冬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從本村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土地中流轉來40畝土地,引進云南綠潤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立體式人工菌種植基地40畝,2020年實現產值320萬元,利潤120萬元,按村集體經濟占70%的分配比例,團結村可獲得收益84萬元。

5. 資本運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將村集體歷年積累的公益林補助、煙稅返還、天然林禁伐補助等貨幣資產,通過參股經營等方式轉為經營資本,獲取投資分紅。如孟連縣勐馬鎮帕亮村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00萬元采取投資、扶持本村養牛專業戶,收益分成的形式扶持農戶54戶(其中22戶為建檔立卡戶)養牛。投資額度每戶為10000~50000元,年收益率為6%,優先信譽度高,發展勢頭好的村民,收益按7∶1∶1∶1比例分配。即農戶占70%;村集體投資收益占10%;組集體經濟管理費10%,集體經濟滾動發展資金10%。按此比例分配村、組集體分別增收6000元,農戶戶均增收9000元。

又如瀾滄縣發展河鄉黑山村,以“村級黨組織+村集體+企業”的合作模式,與企業聯合投資1000萬元建設黑山村溫泉酒店和綜合市場(其中黑山村集體入股資金100萬元),項目建成后黑山村每年投資分紅25萬元。黑山村還投資40萬元入股瀾滄縣扶貧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發展能繁母牛優良品種繁育,每年可從能繁母牛優良品種繁育項目提成2.4萬元。

6. 培育物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扶持村集體利用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預留用地,興建冷庫、倉庫、廠房、集貿市場、采購糧食烘干設備、中小型農機具等農業設施建設,通過物業租賃經營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如瀾滄縣上允鎮勐允社區依托新集鎮建設的優越條件,整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和上海幫扶資金,投資800萬元,建成農貿市場一個,將整個市場打包出租,年租金18萬元。農貿市場的建設完善了市場服務功能,加快了市場信息的傳遞,拓寬了農產品銷路,有利于農民生產經營產銷對路的產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再如寧洱縣磨黑鎮團結村為方便村民存儲量產的新鮮果蔬,整合各項補助資金,將村內冷庫收購擴建,日儲量500噸,可為村集體帶來15萬元左右的收入。

7. 異地抱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由各級財政提供專項資金讓產業基礎薄弱、不具有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的村“走出去”,在工商業發達的地區異地置業,或參與政府投資的公共事業,探索集體經濟新的發展路徑。如瀾滄縣富邦鄉由鄉政府統籌,整合富永、邦奈、平安等8個村各種項目資金250萬元,統一征用富永村的集體土地和一小部分農戶的承包地,建成餐館一個、旅館一幢、臘肉加工廠一個,打包租給商戶統一經營,每年租金12萬元。另外整合4個村的各種項目資金,共投資700多萬元,在毗鄰214國道,交通便利,游客較多的賽罕村建成一個農產品交易市場,門面10間,出租獲得收益。

8. 文化傳承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擁有民族文化資源,非遺文化傳承,古村鎮、古建筑以及民俗傳統文化的地方,通過保護開發、與相關部門聯合共建文旅基地等途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村以“保護文化—挖掘資源—打造品牌—構建產業—促進增收”的思路,成立了老達保演藝有限公司,發掘利用拉祜族文化資源,發展歌舞演藝、文化旅游、民族工藝品、旅游食宿服務等,打造成為集體經濟增收和村民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公司營業以來,每年為村、組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以上。

9. 紅色教育基地帶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發揮紅色資源優勢,與相關部門聯合共建愛國主義或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發展村集體經濟。如瀾滄縣竹塘鄉東主村是紅色革命武裝起義遺址,2020年竹塘鄉整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五個村的資金250萬元,加上其他項目資金,總投資400萬元,著力打造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在東主村建蓋一所集餐飲、住宿、會議為一體的綜合院落,村集體按每村投資金額4%的收益率收取租金,由村集體派專人監督承租方的經營活動,根據承租方的經營情況,進行收益的二次分配,村集體獲得浮動收益。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普洱市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由于村集體經濟組織底子薄,各級財政困難,發展集體經濟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盡管有了較大發展,但自身“造血”功能未被完全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的規劃與發展還沒有擺上各縣(區)和基層鄉鎮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一)思想認識不足

一是受守舊觀念束縛。在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乏內在動力,不少村干部對要不要發展、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少足夠的認識,發展集體經濟的創新意識不強,辦法不多。二是存在“等、靠、要”等消極思想。有不少村沒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坐等上級給資金、給項目、給政策,村組干部安于現狀,不積極探索本村自身發展路子,服務意識薄弱。三是投入不足。由于普洱地方經濟不發達、財力有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投入嚴重不足。

(二)發展基礎薄弱

一是村集體經濟資產經營水平較低。全市村集體總資產124.85億元中,經營性資產8.38億元,只占總資產的6.7%,非經營性資產116.47億元,占總資產達93.3%,大多數資產屬于公益類資產,不能夠產生收益。二是村級集體未發包的資源少。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四荒”出讓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戶,林權均山到戶,屬于村集體經營的資源較少。目前,全市無集體資源(全市由集體所有未承包到戶的耕地、園地僅有85.6萬畝,占耕地園地總數的4.7%;未確權到戶的林地219萬畝,占集體林地總數的9.9%)、無集體企業、無集體收入的現象仍然突出。三是收入渠道單一,發展后勁不足。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房屋、土地、山林、魚塘等出租獲取收益的相對較多,有實體經濟的村(社區)較少。有些村(社區)將當年收入分光用凈,不進行積累和再生產投資,發展后勁不足。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呈現出社區要優于村、壩區要優于山區、近郊村要優于遠郊村、資源富集村優于資源貧瘠村的狀況。

(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體制、機制不健全,極少數村干部法治觀念、民主意識、自律意識不強,尊重村民民主權利不夠,集體資產管理處置不依規依法、不依程序,一些村集體茶園、山林等資產無人管理,閑置或被長期低價承包。部分村集體經濟賬不清、管理混亂,甚至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有的村雖然有一定積累,但多數“躺”在賬本上,沒有實現效益最大化。

(四)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村級往往沒有條件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儲備不足,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另外目前的農村集體經濟主要依靠農村干部推動,但是基層領導人員缺乏專業的素質和能力,認知不足,不了解市場經濟,無法帶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措施和建議

普洱市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和做法,探索了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模式。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創新思路,完善機制、規范管理,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提高思想認識,科學制定規劃

單家獨戶的農業個體經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不能解決富裕問題,集體經濟具有利潤共創、風險共擔、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特征,只有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化抱團發展,實行專業化、集約化、規?;?、企業化經營,才能克服個體碎片化農業收益低、抗風險能力差的弊端,真正向共同富裕的方向邁進?!笆奈濉逼陂g縣鄉要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來規劃產業發展,要逐鄉逐村進行情況摸底和調查研究,建立資源庫、項目庫、信息庫,找準發展的突破口,制訂切實可行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逐步建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

(二)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做好服務

一是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資金扶持和投入,市縣設立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補助集體產業有一定規模、帶動力強、模式創新、示范效應高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村級組織統一流轉或者組建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用于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的土地,且其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流轉面積在50畝以上的,按流轉面積和流轉年限制定土地流出方享受的獎補標準,分別給予村集體和農民一次性獎勵。二是用好土地政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地。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為經營性用途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村集體可以依法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工商企業使用。三是創新金融服務。積極推廣“金融機構+產業化龍頭企業+擔保公司+村集體”四位一體的村級集體經濟融資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納入授信范圍,提供個性化、多樣性的金融產品和利率優惠服務。政府出資設立的投融資公司或融資擔保公司,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擔保服務,融資擔保費用按規定納入財政補貼范圍。四是落實稅費政策。按照國家稅收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業生產資料銷售、農業生產服務、農村土地房屋、農村金融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稅務部門從業務辦理、流程優化、稅收優惠、發票開具等多方面定點研判、綜合考量,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支持。

(三)拓展發展空間、創新發展路徑

一是產業聯合。以普洱市茶產業、咖啡產業、牛油果產業、沃柑產業、堅果產業、烤煙產業等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主,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鼓勵跨村、跨鄉、跨縣抱團發展,與科研院所、大型電商、大型企業、超市等平臺合作,打造集生產加工、參觀體驗、展示展銷、倉儲物流等“三產”融合于一體的經濟體,大力培育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和地域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格局。二是激活資源。鞏固和完善清產核資成果,深入開展經濟合同規范和整頓,堅決糾正和清理集體資產違規出租和發包、長期低價出租和發包、過期未收回等問題;組織力量摸清楚青壯年勞動力嚴重流失的空心村,鼓勵村集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閑置的、細碎的、拋荒的土地流轉進來,統一收儲、統一平整、統一綜合治理,通過出租、拍賣、入股等形式進行流轉開發,溢價作為村集體收入。三是盤活資產。對閑置或低效利用的辦公用房、老的校舍、舊的倉庫等村所有各類物業進行資源整合、商業開發,改造提升,提高使用效益。開展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試點,對旅游資源豐富、商貿往來頻繁的地方,多方式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可統一收儲(入股開發)、統一整修、統一出租、統一經營。四是異地抱團。對于本地資源缺乏,不具有區位優勢,商業活動較少的經濟薄弱村,要打破地域、資源限制,利用財政發展村集體項目資金或村集體積累以“飛地抱團”的形式,參與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建設或在工商業發達地區置業,讓村抱團得實惠。五是電商物流帶動。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開展電子商務進村綜合示范。加大與電商企業合作力度,通過搭建特色農產品線上宣傳、展示、交易平臺,重點打造一批“電商鎮、電商村”,帶動特色種植養殖、加工和品牌、包裝、倉儲物流等產業發展,形成集群效應。六是股份合作。支持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庫,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可支配的資源、資產、資金為依托,與社會資本開展股份合作,構建以股權為紐帶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開展合作與聯合,創造發展條件,增強造血功能。七是開展村級服務體系。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在農業產業成規模的村大力推廣村級冷庫、村級倉儲物流設施、村級糧食烘干設備、中小型農機具等農業設施建設,鼓勵村集體牽頭發展技術、信息、營銷等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有償服務,解決小農戶缺服務、缺技術、缺銷路的問題,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優勢和作用,為小農戶和大市場的順暢對接提供多種形式的居間服務。

(四)培育發展人才,建立激勵機制

一是配強配優村干部。特別是要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要把那些能擔業作為,懂經營管理,開拓精神足,奉獻精神強,辦事公正,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要注重從生產經營能手、規模種養殖戶、科技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兩委”班子領導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是大力培訓領頭“羊”。把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作為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重點對象,加強經濟管理運行方面的培訓,組織村“兩委”主要班子人員到集體經濟發展得好的村“取經”,學習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和能力,切實解決村集體增收難題。三是培養一批指導員。在縣農業農村管理部門、鄉鎮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中挑選業務骨干加強培訓,使之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指導員。四是聯合返鄉人員。支持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機關單位離退休干部職工等返鄉、入鄉人員等,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創辦實體項目,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五是技術人員支持。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經營項目掛職兼職和創新創業,用技術力量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六是建立激勵考核機制。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績突出、效果明顯、貢獻突出的管理“帶頭人”,原則上可從集體經濟組織年度凈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績效獎勵。

(五)加強三資管理,健全規章制度

一是要加快平臺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平臺建設,建立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集體產權的流轉交易。二是要規范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制度。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制定集體資產管理辦法,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健全村級資產管理臺賬和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備案制度以及招投標、經濟合同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三是要加強農村財會隊伍。配齊配強農村會計委托代管中心財務人員,定期對村“兩委”干部、村民理財小組、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進行財務管理培訓,認真落實民主決策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村級重大事項的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提升村級民主管理水平。四是處理好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積累的關系。因村制宜,制定村集體收益分配管理辦法,處理好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留存收益的比例分配問題,防止集體資產被分光吃光,特別是對土地征占用、公益林補助、天然林禁伐補助、煙稅返還取得較大資金量的村組,要健全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機制,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是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進一步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激發農村活力。六是建立審計制度。探索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對村集體組織進行審計的制度,做好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離任審計,形成有效監督。

(作者單位:普洱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建議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