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中非遺中傳統舞蹈的傳承路徑探微

2023-03-24 00:59賈蕾晉中學院
藝術品鑒 2023年36期
關鍵詞:左權晉中民間舞蹈

賈蕾(晉中學院)

2010 年6 月,晉中國家級生態文化保護試驗區正式建立。據目前統計,尚存的晉中地區傳統的民間舞蹈大約有八十多種,內容精彩紛呈,形式豐富多樣,整體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擬獸類、鼓舞類、秧歌類和其他道具類,分別有壽陽愛社、壽陽竹馬、左權“五里堠竹馬”、昔陽迓鼓、榆社羯鼓舞、左權小花戲、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和順跑蓮燈、昔陽拉話、靈石常青雙人高蹺和九曲黃河燈陣等。晉中地區的民間舞蹈的類型也存在于我國其他漢族地區,如河北的“井陘拉話”、山東的“膠州秧歌”“安徽花鼓燈”、江蘇“湉直打連廂”“海城高蹺”、甘肅省“苦水高高蹺”等。在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建立后,晉中非遺中的傳統舞蹈如何與現代審美嫁接,成為當下晉中民間舞蹈發展的新問題。晉中地區的民間舞蹈數量如此可觀,其背后蘊含的人文底蘊深邃,值得更多人認識、了解和學習,而舞蹈多樣化的肢體活動和情感體驗,在身體與情境的交融中,更能夠使年輕一代領會晉中傳統精神,理解古人千年智慧。

一、晉中民間舞蹈的藝術特點

晉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舞蹈凝結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展現了高超的技藝和濃郁的民俗,是民間藝苑的一朵奇葩。正所謂“千年一舞,一舞千年”,古樸的民間傳統舞蹈中凝聚著華夏民族的優質基因,通過了解其舞蹈背后的歷史文化成因,凝練的舞蹈動作,使民眾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與熏陶,理解其背后承載的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中的文化因子,不僅是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的實踐證明,更是非遺傳統文化不斷延續的見證。

(一)農耕文化的反映

晉中地區屬于漢族區域,其舞蹈屬于農耕文化類型,這是一種慶祝農業豐收喜悅的舞蹈,晉中民間舞蹈中的大部分舞種都在正月十五進行表演,其中,左權小花戲傳播最為廣泛,一般在春節之前,由村民自發組織,之后各個村邀請老藝人對村中選出來的十二三歲的小演員進行培訓,從正月十五開始正式的演出,是百姓在農閑時節自娛自樂的舞蹈。漢族的一年四季只有冬季需要休耕,其余春季、夏季、秋季都是農忙時節,在寒冬到春節這一時機來表演,所跳之舞的表演場地,要么在田間地頭,要么在村中小廣場,或者是戲臺,如祁太秧歌。

(二)歌舞兼容,道具相和

載歌載舞是我國漢族民間舞蹈的常用手段,在晉中民間舞蹈中,也存在這一現象,經常是以歌伴舞,或者歌舞相和的情況,此外晉中民間舞蹈中豐富的道具也異常精彩,如折扇、巾袖(手絹)、霸王鞭、羯鼓、八角鼓、面具、蓮花燈、竹馬、高蹺等,各個異彩紛呈,標新立異。

如左權小花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小花戲最初就是一種兩個或三個人的民間小戲,其中,有對鄉間男女愛情的歌頌,這些都是切切實實扎根人民、扎根民間的戲劇。以下是小花戲的劇目中的《旦哥相親》的曲詞,男女愛情在這里得到樸素、生動的表達。

“你叫俺來俺就來,俺來你家你不在,你爹他站在大門外,“梆,梆”,敲了俺們倆煙袋。

“你叫俺來俺又來,俺來你家你不在,你娘她站在煤臺根,‘啪,啪’,拍了俺們倆鍋蓋。

“你叫俺來俺還來,俺來你家你不在,門口臥哩個老黃狗,‘汪,汪’,一下把俺就咬出來?!?/p>

二、晉中民間舞蹈的傳承現狀

縱觀整個晉中地區的民間舞蹈活動,在各地群文單位的推動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近年來,群文活動從數量和活躍度上明顯下降,此外,舞蹈相比美術展覽、詩歌朗誦來說,組織起來更費時費力,需要挑選演員、長時間的接觸排練、錄制好的音樂、服裝、道具等各種條件,因此,民間舞蹈的排演是十分龐雜的工程。

(一)藝術轉向產業化與綜合化

文化活動的組織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目前,晉中非遺傳統舞蹈的經費來源一部分是政府撥款,一部分是國家非遺中心的扶持,但真正進行組織活動時,這些撥款仍然有限。傳統舞蹈的傳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期間產生的費用需要有穩定的收入,不能單靠國家扶持和補貼,需要轉變觀念將藝術產出與旅游業相結合,形成自給自足的供給機制,將文藝組織——舞蹈展演——旅游產出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二)年輕群體對傳統藝術的認同

隨著時代需求和觀念的轉變,老百姓在節慶喜事中的熱鬧方式有所轉變,如每年過年由傳統的放鞭炮、點篝火變為了電視機前看“春晚”,正月十五鬧社火變成了文化館、群藝館舉辦的各類藝術活動等,使傳統藝術的傳播途徑更加廣泛。青年群體如80 后、90 后、00后的逐漸通過網絡或媒體重新發現傳統舞蹈的魅力,傳統藝術如繪畫、刺繡和陶瓷的表現形式,也逐漸具有當代審美,傳統舞蹈也受到了傳統戲曲和中國古典舞的影響,在舞蹈服飾、道具和動作表演方面推陳出新,其音樂和動態造型也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此外,青年一代對非遺舞蹈更具有傳承責任感和使命感,筆者走訪了幾個晉中傳統舞蹈的非遺傳習所,發現第四代、第五代傳承人基本上是80、90 后,而且超過半數是經過專業舞蹈訓練的舞者。年輕傳承人對傳統舞蹈有更為深入的思考,他們認為晉中傳統的民間舞需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將新材料、新技術運用到道具制作中。

(三)新型傳播方式對傳統舞蹈的影響

傳統的民間舞蹈傳承是靠老百姓在村鎮活動進行的,大多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呈現單一化和地域化的特點,隨著網絡自媒體的出現,可將傳統舞蹈的表演通過自媒體進行展示,通過線上的點擊率和播放量收獲更多粉絲,使民間舞蹈與自媒體結合,能夠將數字技術運用到民間舞蹈的傳播中。如2017 年發布的微電影《花戲》就是對左權小花戲“泰斗”李明珍老師的記錄,使得大眾能夠看到一個民間舞蹈的傳承人,如何執著半生投入到小花戲的表演中,使得更多人了解山西的小花戲、認識小花戲、愛上小花戲。2023 年10 月,第十四屆“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蹈評獎在山東濟南進行,“荷花獎”作為中國舞蹈界的專業級比賽,受到專業同行與舞蹈愛好者的廣泛關注,為滿足觀眾不能親臨現場的觀賞需求,線上很多微信官方直播平臺、抖音直播平臺都對比賽現場直播。本次的比賽類別為中華民族民間舞蹈,大部分的舞種元素都取自非遺名錄種的傳統舞蹈,在這場盛大的線上線下觀摩種,也引發了線上線下的熱議與評論,都試圖以思想或理論揭開紛繁表象下的非遺傳統舞蹈的真正價值,三場比賽45 個作品,風格盡顯,每一場的比賽都展示著傳統民間舞蹈的魅力。如果沒有數字平臺的展示,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傳播量和關注度,因此,傳統舞蹈必然與互聯網相依相隨。

三、晉中非遺傳統舞蹈的傳承建議

晉中地區的非遺傳統舞蹈如何去傳承和發展,晉中地區不是個例,全國的傳統民間舞蹈都在探索的路上。但晉中地區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試水,如利用舞蹈創作去發展,如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對人才的引導。吸引力是第一生產力,只有與時俱進的高水平的創造力,才能讓新一代的年輕人自愿、自發地接觸民間舞蹈,去自發地認知本土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對本土文化傳承的一種內在自覺意識,從而創造出具有時代教育意義的創新性內容。

(一)創作優秀經典作品

從古至今只有經典的優秀作品能夠被觀眾所銘記,晉中民間舞蹈作為一個舞蹈藝術必然有其獨特的技藝,如壽陽竹馬、壽陽河蚌舞、昔陽拉話、榆社霸王鞭和左權小花戲,民間舞會主動適應時代潮流,如小花戲的最初道具是一手拿扇,一手拿手帕(絲巾),之后為了使蝴蝶扇的動作更加優美,傳承人李明珍老師進行了扇子的改良,由單手扇變為了雙手扇,并且將扇子改到7 寸。不僅拿在手上輕盈靈活,還能展現扇裙的秀美瑰麗,好似滿舞臺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于是現在看到的小花戲作品《開花調》《汾水出嫣》《扇花花開》《剪魚兒花》都是采用了改良后的左權小花戲的扇子,并且每一個作品都運用了左權小花戲的舞蹈元素,并賦予了新時代意義,代表了當代人的審美追求。只有優秀的舞蹈作品,才能打動觀眾,歷久彌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民間舞蹈所講求的“手” “眼” “身” “法” “步”,也需要不斷有新的動作充實,從經典的傳統劇目《開花調》將傳統小花戲的顛、顫動作發揮到極致,保留著花戲濃郁的味道,再到《扇花花開》流水一般的隊形,加之“黃河三部曲”女性舞姿的腳內扣、聳肩的體態,第一次將小花戲作為舞臺化的民間舞蹈注入了婀娜清麗的意境,《剪魚兒花》的花戲扇子猶如魚兒的尾巴撲閃著黃色的穗兒,擷取了部分花戲元素暢快淋漓的表達繡娘們的歡喜,再到《汾水出嫣》的旖旎婉約的意象,其主題立意再次詮釋了山西女人的傳統美德,以上這些作品均是左權小花戲對“兩類三層說”的詮釋。如果說《開花調》的舞蹈是“三層說”的第二層次,即由民間藝人、群眾中的愛好者以及職業舞蹈人員經過整理與加工,仍舊保存有原民間舞蹈特色的表演性舞蹈,那么,后來的《扇花花開》《剪魚兒花》《汾水出嫣》是“第三層次”即職業舞蹈從業者表達個人的某種情感、觀念的舞臺化的舞蹈作品。

事實上我們呼吁更多的第二層次的作品,因為小花戲的動作要求上身與下肢的嚴密配合,如“蝴蝶扇”要做到270度的手腕擰轉,如“擰身磕扇”動作要求上身的胸腰要做到向斜后擰轉,把動作要做到極致,帶動呼吸做到上身的劃圓,另外下肢的“唿嗦步”也要秧歌地從腳后跟到腳心再到前腳掌,配合著顫膝做動作,很多學習過傳統花戲的學生表示小花戲的動作實在太難了,要求渾身要傳情達意。

(二)傳承人進行“傳幫帶”

晉中民間舞蹈豐富多樣,傳承人大都在各縣、鄉鎮進行傳承活動,可以將傳承人邀請到各文化單位、學校進行定期的傳習活動,或者組織各地各中小學學生或者教師去傳習所學習,得到傳承人的真傳,定期選聘一批后備傳承人進行“傳幫帶”活動,后備傳承人也可繼續在傳習所進行教學與傳承,使晉中民間舞蹈這一瑰寶后繼有人。如昔陽拉話的傳承人王仁義定期去往昔陽縣的小學進行傳習,小學生們最初對昔陽拉話感到陌生、好奇,一學期結束后開始產生興趣,每周都期盼著王爺爺來教習,昔陽拉話以其豐富的道具,道具包含了錢桿、八角鼓、竹板、圪節鞭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睛,不同的角色需要掌握不同的道具,晉中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王愛明也提出了新的設想,昔陽拉話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能否有所創新,王仁義老師也表示,“可以在舞蹈隊形上加以豐富,目前的舞蹈是由8 個人進行,也可以把人數有所擴大,另外增加隊形的變化?!眰鲙蛶枰淮忠淮哪贻p人接棒,只有這樣,才能將非遺傳統舞蹈的星星之火燎原。

(三)利用自媒體平臺增強活躍度

目前互聯網平臺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度,其中,舞蹈內容在以上這些平臺有很強的欣賞度和傳播度,各文旅單位或高??梢蚤_通直播或經營公眾號,定期發布有關晉中各類民間舞蹈的活動,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全國各地的人們認識晉中民間舞蹈,請社會大眾去觀摩、鑒賞和評議晉中舞者,拉近自媒體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的反饋能及時被創作者察覺,形成一個雙向互動的平臺。如晉中市舞蹈家協會的韓愛明老師通過自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有關昔陽拉話等民間舞蹈,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吸引了晉中學院舞蹈學專業學生的注意,通過網絡聯系到韓老師,了解到昔陽拉話的知識,并產生了強烈興趣,最終學有所長,以昔陽拉話為主題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以自媒體平臺為開端,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雙向認知,投入到非遺傳統舞蹈的研究中,并產生了研究成果,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四、結語

藝術的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民間非遺舞蹈的傳承是不易的,就像愛社傳承人韓艾明老師所說:“民間舞流傳到現在是非常不容易的,傳承下去也很難,突破創新更難,可這是老一輩一代代傳下來的,我們誰也舍不得放棄?!泵媾R這些傳承艱難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中堅力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問題發現并記錄下來,找到新的發展方式,使其不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非遺傳統舞蹈的存在,不僅是對當下藝術的豐富和拓展,更是我們感受民族心靈的窗口,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帶領觀眾了解產生晉中民間舞蹈的地理環境、民風民俗,從衣食住行到文化藝術,對其民間舞蹈的文化因子進行闡釋與梳理,逐漸形成一種舞蹈文化的保護機制,使民間舞蹈的文化基因可持續生成,同時,絕不能忽視百姓的社會生活對民間舞蹈的影響,因為我們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舞蹈。對于它們的傳承難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對文化本身的闡釋來完成的,適當調整和改變固有形式,讓民間非遺舞蹈不再是古代人的“雞湯”,而要成為現代人的精神歸屬和溝通方式,將非遺中的傳統舞蹈進行創造性轉化,才能將古人的智慧一代代傳下去,不變的是初心,還有中華民族向善、好仁、團結、勤勞的優秀基因。

猜你喜歡
左權晉中民間舞蹈
探析民間舞蹈傳承的現狀及發展
左權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晉中國家農高區無花果采摘正當時
左權:『人民是水,我們是魚』
晉中市委統戰部調研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
左權將軍的家信
加快培育百億企業 建好晉中國家農高區
達斡爾民間舞蹈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應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間舞蹈藝術
晉中:率先出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25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