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力學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

2023-03-25 05:48王安強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材料力學案例庫力學

王安強

(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9)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發揮課堂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陣地作用,鼓勵專業課程將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顯得十分重要[1-3]。課程思政實際上是將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從思想政治課程擴展到全部課程,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重要舉措。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中蘊涵的課程思政元素,增強育人理念,建設相應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既是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協同育人的主要工具,也是新時代順應教育改革的需要[4-6]。

課程思政建設要堅持以產出為指引,注重教學實效。要結合課程特點,認真梳理課程教學內容,科學挖掘專業課程自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價值觀引導貫穿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全過程,實現思政元素與課堂知識的有機融合,促使“課程思政”潤物于無聲。材料力學是一門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的理論體系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在課程建設中,課程團隊結合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要求,在理論知識體系講授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課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設了豐富的課程思政案例庫,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學習中,為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撐。

1 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的總體要求

課程思政是高等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改革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所有課程的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兼顧專業理論知識與價值理念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同作用,實現全課程育人。所以,在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中,團隊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的總目標,堅持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協同育人的理念,結合材料力學的發展歷史,引入大量生產生活中的工程案例和國家發展中的重大工程,著力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力學原理和專業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弘揚科技報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

同時,堅持課程思政案例庫編寫服務材料力學課程教學的原則,思政案例必須緊密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不能為了思政而去生搬硬套。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建設,要從課程理論知識中去挖掘,并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去,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要通過引導和滲透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潛移默化中,采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自發的學習向主動、自覺的學習轉變,通過主動思考,去體會課程理論知識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達到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融合。

2 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的具體途徑

(1)通過引入材料力學的發展歷史,拓展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人類在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作為新時代高等學校各類專業課程建設新要求的課程思政建設,也要體現人類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程度。材料力學是研究材料及其制成的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學性能、變形狀態和破壞規律,從而為工程設計中合理選用材料和設計構件的尺寸提供依據。材料力學的發展歷史是與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緊密相連的,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體現。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建筑,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力學知識和先進的設計理念,而且在建筑物的背后還隱藏著一些建筑大師的愛國情懷和感人事跡。如建于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不僅在建造中采用斗拱結構,成功解決了梁柱之間的切應力集中問題,反映了古人對力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他的發現過程還體現了建筑大師梁思成面對日本學者的自大言論,不畏艱辛的鉆研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文化自信。

因此,課程團隊從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入手,在講述他們所包含的力學知識的同時,深入挖掘其背后所包含的感人故事,開發了應縣木塔、佛光寺東大殿、鄭和寶船等課程思政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講解,既擴展了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同時,結合材料力學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史,挖掘了我國和歐洲在材料力學領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案例,講述了從鄭玄的力與變形定量測量和李誡的《營造法式》,到伽利略的木梁彎曲試驗和納維的彎曲中性軸確定,再到俞茂宏教授的《統一強度理論》和錢學森等力學家的貢獻。通過這些科學發現歷程的引入,一方面講解了力學理論知識背后的研究過程,向同學們講述科學發現的曲折道路和來之不易,引導學生要勇于創新,敢于攀登,培養追求真理的批判思維和探究精神。另一方面,也通過這一時間上的縱向對比,告訴學生雖然我國在力學發展史上有過落后的階段,但通過大量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又迎頭趕上,站立在了力學發展的前沿,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引入工程中發生的重大災難事故,分析其背后的力學問題和發生原因,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辯證思維和工匠精神??茖W理論的形成不是抽象的、脫離生活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和時代背景的,反映了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人們的認知水平和文明程度。作為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力學課程更是如此,其基本理論既來源于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工程結構的設計。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由于設計缺陷、認識局限和人為原因,發生了許多損失巨大的災難性事故,造成了慘痛的教訓。如加拿大魁北克大橋坍塌事故,一方面是由于橋梁建筑師Cooper對橋梁的設計跨度進行了延伸,但卻沒有進行嚴謹的力學論證,產生了設計隱患;另一方面,在橋梁施工的整個過程中,Cooper過于自信,沒有盡職出現在施工現場,對于受壓較大桿件出現的彎曲變形沒有足夠重視,作出及時處理,最終導致橋梁在施工中發生坍塌,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在課程教學中,團隊從類似的工程災難事故出發,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力學問題和主客觀原因,開發了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事故、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魁北克大橋坍塌事故等一系列課程思政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講解,既讓同學們認識到了材料力學知識對工程實踐設計的重要性,明確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又通過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提醒學生工作中要有恪盡職守,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此外,這些災難事故的發生,雖然造成了慘痛的損失,但從事物的兩面性角度來看,也給科學研究提供了反面素材,促使技術人員去分析事故發生的力學原因,反過來也促進了力學理論的發展。如魁北克大橋的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也促進了科技工作者對壓桿穩定問題的重視,推動了理論研究的深入。因此,從這些案例中,也可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合理認知事物本身兼具的利弊,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把握住人生一切的積極條件,獲得圓滿的結局。

(3)通過國家重大建設成就介紹,延伸課程知識體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奉獻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民經濟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高鐵、跨海大橋、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如在橋梁建設中,世界十大跨距最大的懸索橋中,中國有6座上榜;世界十大跨距最大的斜拉橋中,有7座都在中國,反映了我國先進的科技水平和強大的基建實力。在這些國家重大建設成就中都蘊含了豐富的力學原理,展現了我國在現代力學發展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能力。同時,在這些成就取得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攻關,體現了科技工作者在設計和建造中迎難而上、不畏艱辛、勇攀高峰的奮斗意識,和面對問題勇于創新、不斷探索、樂于奉獻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具有豐富的課程思政教育意義。

在課程思政案例的編寫中,團隊結合“大國工程、國之重器”,從航空航天類科學研究項目和橋梁建設、高速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成就中,編寫了航空輪胎爆破實驗、港珠澳大橋設計、飛機舷窗的秘密等眾多思政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講解,不僅將最新的力學進展和先進設計理念引入了課程教學,向同學們展示了材料力學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重要用途,也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在國家建設中的創新精神和無私奉獻。同時,大量國家建設成就的引入,讓學生對祖國綜合實力的日益強大和國家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新意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報國精神。

同時,課程的授課對象為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們既具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又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多元的知識獲取方法,對網絡信息擁有相當的敏銳性。所以,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從網上搜集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建設成就作為教學案例,既可以提升課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抽象力學模型的能力,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課程理論教學中,實現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協同育人。

3 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建設成效

課程思政建設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是通過挖掘各類專業課程包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真理、鑄魂育人的艱巨任務,所以課程思政建設中,要牢牢抓住教師這一關鍵群體,發揮好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投入到育人的關鍵環節中。通過課程思政案例庫的開發和編寫,團隊全體教師都參與到了課程思政建設中,在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的過程中,首先接受教育,提高了對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開展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

做好課程思政建設,要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優化課程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建設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教學案例庫。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把愛國情懷、責任擔當、創新意識、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并編寫和制作相應的教案、課件、教學視頻等。課程團隊通過對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認真梳理,緊密結合工程實踐,從力學發展史、重大工程災難事故和國家重大建設成就等三個方面,深入挖掘理論知識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總結編寫了包含23個典型案例的富有力學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庫,拓展了課程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團隊編寫的思政案例“工程師之戒-魁北克大橋坍塌啟示”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力學類專業優秀課程思政案例展示活動”優秀課程思政案例獎,發揮了很好的教學示范效果。

4 總結

課程是高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就是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依托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深入挖掘理論知識所蘊含的課程思政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知識教育中,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課程的育人作用。同時,從案例庫建設的總體要求、具體途徑和建設成效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為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提供了有益嘗試。

猜你喜歡
材料力學案例庫力學
心血管外科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及應用研究
國內首個海事司法案例庫正式上線
弟子規·余力學文(十)
基于實踐應用的基坑工程設計案例庫建設研究
弟子規·余力學文(四)
材料力學課程虛擬仿真實驗系統的開發及應用
MTI朝鮮語同聲傳譯教學案例庫建設研究
聚丙烯酰胺對生土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自修復微膠囊囊殼材料力學性能的反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