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與臨床融合:外科醫生參與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初探

2023-03-26 10:14呂春燕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外科醫生解剖學外科

呂春燕,鞏 迪,周 蘭

(成都大學基礎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局部解剖學(簡稱局解)是研究人體各局部內各器官(結構)間關系的科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局部解剖學的目的和任務在于明確人體各局部內器官的數目,器官間的關系及器官的內部關系,從而為學習臨床課程,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局解是一門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橋梁課程,學好局解,對醫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尤其是外科專業工作極為重要[1]。

國內現行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模式多數以人體局部結構為知識點,通過解剖和觀察人體標本,將局部結構呈現并用于學生認識和驗證人體結構,觀察相互間的毗鄰關系。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解剖知識的呈現和掌握有幫助,但解剖名詞眾多,毗鄰關系復雜,死記硬背使學生感覺枯燥,學習目的和指向性不強都使學生產生懈怠之心,這些均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對于提高學生的外科操作技能作用有限,更不用說培養學生針對臨床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2-5]。

為提高學生對解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學生臨床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思維,本研究對我校2020年五年制年臨床醫學專業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進行分析,重點關注該改革對學生學習和老師工作的影響,初步總結報道如下。

1 我校局部解剖學教學現狀

局部解剖學教學共64學時,涉及頭頸部、胸部、腹部、盆會陰部、脊柱區和上肢、下肢等內容。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每次課4課時,理論與實驗課課時比例為1:2.2。理論課教學主要是講解該局部的解剖學層次結構、主要解剖標記、重要的血管、神經和肌肉。實踐課主要先明確解剖操作步驟,隨后學生以8~10人共用1具標本,分兩側,進行逐層解剖,觀察每層中的組成、結構和毗鄰關系。

2 外科醫生參與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初探

在現有局解教學基礎上,結合前人研究基礎[6-10]和我校實際,增加兩部分內容的臨床應用解剖,即在“腹部”局解中增加了“腹股溝區的層次解剖”;在“脊柱和背部”局解中增加了“脊柱和肩胛三角肌區的層次解剖”。具體教學流程是:在現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由臨床外科專家先對該局部解剖進行臨床應用知識介紹,然后在1具標本的一側結構上進行手術的層次解剖示范,全體學生仔細觀察手術步驟。找出相應結構后,由臨床專家對局部結構進行抽問,學生進行解答。最后,學生們在該標本的另一側進行模擬手術操作,臨床專家、帶教解剖老師巡回指導。

考慮到教學時間的限制,為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要求學生們在課前必須復習相關結構理論及預習解剖操作視頻,減少課堂理論課及解剖知識復習時間。

3 教學效果的初步評價

3.1 以問卷星調查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采用問卷星制作問卷,無記名回答的方式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學生性別,對外科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課堂互動、實踐示教的評價及教學評估得分,對外科與局部解剖學融合課程必要性、重要性的評價。問卷回收結果顯示,學生們對外科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課堂互動和實踐教學的評價滿意度均達到99%,沒有不滿意和很不滿意。教學評估得分“大于90分”占95%,對外科與局部解剖學融合課程必要性、重要性的評價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數達到98%。學生們普遍反映,基于手術的解剖操作能夠起到拓寬知識面,增加對局部解剖學的理解,并且更加充分而感性的認識到局解對外科專業的重要性,從而感覺解剖學習不再枯燥,并有了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3.2 與2018級、2019級該部分對比,進行學習效果評價

96%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優于常規教學模式。與2018級和2019級這兩個部分測試結果對比顯示,采用融合的教學模式,得分為85.23±5.32分和83.01±6.86分(總分100分),得分優良率分別為65.8%和58.7%,無不及格學生;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得分為 69.32±5.77分和70±8.99分(總分100分),優良率僅為20.4%和25.3%,不及格的學生為 2.7%和 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在應用性題目的得分上,正確率70%以上超過85%,明顯優于傳統模式的74%。如表2。

表1 局部解剖學-外科融合課程教學效果評估表

表2 局部解剖學-外科融合課程教學效果評估表

4 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局部解剖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

4.1 基礎與臨床結合的局部解剖學教學的優、劣勢

(1)對于臨床醫學學生:是課程改革的受益者,通過外科醫生與解剖學教師的合作,將具體的臨床問題和冰冷的解剖學知識結合,使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變得鮮活而生動,可明顯提高其學習動機和目的性,拓寬視野,增大知識面,讓學生盡早認識臨床,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另外外科醫生能傳授外科手術常用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及培養學生解剖層次清晰,愛護組織等外科醫師基本素質,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建立很好的臨床操作理念。但該課程需學生利用課前及課后的業余時間預習和復習,需花費更多時間,因此,課程制定者也要適當組織融合課程量(比如2次),既達到融合教學的目的,又不至于占用學生過多的其他課程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

(2)對于外科醫生:部分外科醫生長期從事一些病種的外科操作,對于解剖的全局意識減少,對于相關的解剖學知識講解較簡單、分散,故導致醫學生基礎與臨床知識掌握分散,不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動手能力差。且隨著微創及腔鏡技術的開展和普及,外科醫生在術中能見到的解剖結構有限,重回解剖實驗室,直觀面對各種解剖結構,鞏固和重塑全局意識,利于手術風險的防范。外科醫師通常只對本專業學科的解剖內容熟悉,就局部解剖學知識的橫向聯系遠不及專業解剖老師。在給學生建立整體的解剖概念方面,也不如解剖學專業老師,因此,如果事先不做充分準備,外科醫師甚至不能很準確地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這樣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備課時要對相關內容進行復習,并較好地掌握解剖學其他部分的知識,但這就需要花一些時間備課、講課,占用休息時間,使繁忙的臨床工作更加勞累。

(3)對于解剖學教師:部分解剖學教師脫離臨床多年,與臨床聯系較少,儲備的臨床知識明顯跟不上現代醫學教學的要求,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也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醫學教育對舊有教學模式提出的挑戰,并且局部解剖操作方式與臨床手術的路徑不同,學生們難以學以致用,到臨床學習階段后對臨床應用解剖毫無頭緒,又要重新學起。邀請外科醫生參與解剖學教學,不僅可改進解剖學教師的臨床知識,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氛圍和調動學生積極性。但在目前輕教育、重科研的教學氛圍下,教師從事教改積極性差,需要解剖學教師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受到部分解剖學教師的抵制。教育管理部門應重視此現象,給教師提供一定的激勵和鼓勵。

4.2 基礎與臨床結合的局部解剖學教學的改進措施

(1)教育管理部門方面:學校要和醫院教育管理部門通力合作,保障解剖學教師和外科教師的教學時間安排,本科教材與應用教材的融合,福利待遇的傾斜及部分外科醫生的教學技巧、技能培訓等。

(2)解剖學教師方面: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外科教師的到來,在教學時間、教學教案、備課,解剖教研等方面給予外科教師更多的支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積極吸收目前臨床方面的進展。

(3)外科老師方面:在教授解剖應用知識時,注意與解剖基礎知識的結合,以局部的疾病為基礎,以治療該局部疾病的解剖知識為教學重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引導學生體會解剖知識在臨床應用。不以臨床工作時間忙為借口,盡量抽出時間,學習與醫學基礎知識幾乎為零的大一、大二學生的教學與交流技巧。

(4)課程建設方面:外科醫生授課過程中,習慣強調手術的操作步驟,常常對解剖結構的梳理相對較少,基礎解剖結構的強調不夠,部分學生認為融合課程雖然更生動,導向性更強,但與教材脫節。雖然課前已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溝通,但外科醫生對教學重點和大綱的講授和示教仍差強人意。造成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因此,將這一新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加入課程教材,甚至編寫一本新的適合的教材成為必要[11-12]。

綜上所述,基礎與臨床融合是局部解剖學教學未來的方向,教育管理部門和醫院醫生管理組織應高度重視[13-14],注意通力合作,制定一定的措施,從政策、教材及時間等方面鼓勵和激勵解剖學教師與外科醫生的教學融合。外科醫生和解剖學教師也應增強臨床和教學的責任感,推進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解剖知識的融合,改善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外科醫生解剖學外科
腳下的風景
肩肘外科進展與展望
3例肺動靜脈瘺的外科治療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療進展
哪些胰腺“病變”不需要外科治療
趙寧:外科醫生的憧憬
解剖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體解剖學知識競賽的規劃設計與組織開展
不同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