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一道古代詩歌鑒賞題引發的思考

2023-03-31 17:28張志元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 2023年12期
關鍵詞:賣花桃李經典作品

張志元

詩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優秀的詩歌燦若星辰。這些優秀的作品往往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擔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那么,我們該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古代詩歌呢?筆者從今年的一道高考試題受到了啟發,進行了一些思考。下面,筆者就來詳細談談。

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重點考查的一項內容。結合近幾年的新課標試卷來看,古代詩歌鑒賞題的題型以選擇題、簡答題為主。選擇題屬于客觀題,學生需選擇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簡答題屬于主觀題,需要其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對作品作簡要的分析與探究,寫出自己的觀點??键c一般為理解詩歌、概括內容、賞析詩歌、體會情感、評析觀點、探究語言特色、分析表現手法等。2023年新課標1卷考查了宋代詩人林希逸創作的一首詩歌《答友人論學》。

原題再現: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的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描述了……

B.詩人認為,“皮毛”……

C.頸聯中使用“自”“親”……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

16.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解析:

第15 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明晰詩中表現手法的能力。A 選項中提到的“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學術風氣”有錯。首聯中的“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典作品中的真諦。此外,“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所以,第15 題選A 選項。

第16 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涵、把握詩歌主題的能力。由題干可知,學生首先要理解題干中名言的意思?!安挥谫u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的意思是在賣花擔上看到的桃李沒有在樹頭上、枝底下看到的有“精神”。也就是說,人們要在樹頭枝底觀賞桃李,方能感受到其生機與活力。接著,學生要結合尾聯的內容與詩歌的主題來談自己的理解?!百u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的意思不難理解,即大家在肩挑的擔子上觀看鮮花,在喧鬧的酒樓上欣賞音樂,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綻放的盛況,也不可能體會到絲竹管弦的精妙。結合詩歌的標題“答友人論學”,可知詩人在此處用“看桃李”來比喻做學問,以“樹頭枝底”來比喻學問的本源。詩人想要借此說明:想要找到做學問的真諦,就必須回歸本源,不能離開“樹頭枝底”。

由此可見,高考綜合考查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該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古代詩歌呢?

1.引導學生解讀詩句,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詩歌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都是隱藏在詩句當中的。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古代詩歌時,我們應讓他們立足于作品本身,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其內涵。還是以上面的高考題為例。兩道題均考查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力。與其他的考點相比,理解詩句的意思是相對容易的,是學生鑒賞詩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假如《答友人論學》是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教讀課文,我們該如何指導學生學習這首詩歌呢?筆者認為,引導學生閱讀詩歌、解讀詩句的含意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一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林希逸的《答友人論學》是一首典型的說理詩。詩歌的題目是“答友人論學”,也就是說這首詩是詩人對友人關于治學論述的答復。在引導學生解讀詩句的過程中,我們既要讓他們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讓其理解其中的深層含意。

比如,首聯“逐字箋來學轉難,逢人個個說曾顏”的字面意思是以逐字作箋的方式來閱讀經典作品,只會越學越難,人們一見面便都提及曾參和顏回之類的大人物。這句詩其實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詩人是在暗中諷刺世人治學的方法太死板?!爸鹱止{”是一種閱讀方法,即逐字研究,等同于現在人們所說的“機械式”的學習方法。詩人認為這樣去研讀經典作品是難以領會作品中的要義的?!皩W轉難”是“逐字箋”造成的結果。使用這種學習方法,人們就會不得要領,自然難以理解經典作品的內涵?!胺耆藗€個說曾顏”是說那些“死讀書”的人雖然不懂經典作品的內涵,但張口閉口都是曾參、顏回,明顯是在不懂裝懂,附庸風雅。這兩句詩是在直接描寫當時的“學風”,暗含諷刺之意。

2.鼓勵學生欣賞詩句,提高其欣賞美的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欣賞詩歌,提高其欣賞美的能力。學生只有在平時就試著去鑒賞詩歌,才能不斷提升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F在,有一些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發現詩歌的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這些藝術手法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

還是以《答友人論學》為例。通過閱讀詩歌,有的學生可以發現詩人在頷聯“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將“文字的表面意義”比作事物的“皮毛”,將“文字背后的含意”比作“剝落皮毛處”,指出人們用“逐字箋”的方法閱讀經典作品是不對的,因為文字背后的含意往往“不在流傳口耳間”。結合詩歌的內容與題干中的信息,有的學生發現詩人在尾聯“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中引用了魏了翁的名言,借此表達對治學的看法。在賣花擔上看桃花,始終不如親自到樹頭枝底下看得真切。因為在樹頭枝底看花,才能感受到它的生機與活力。詩人采用類比的方法,將抽象的道理講得簡潔易懂,非常巧妙。由此,學生可以感受到這是一首充滿理趣的詩歌。

又如,2019年天津卷第14題選用了杜甫的《通泉騷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題目要求學生思考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這是一道綜合型的鑒賞題。學生需結合作者的生活環境和詩歌的創作背景來回答問題。如果平時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礎知識和欣賞美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就會容易許多。

3.帶領學生拓展延伸,培養其遷移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帶領學生拓展延伸,以開闊其眼界,培養其遷移知識的能力。試題本身就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洞鹩讶苏搶W》強調治學不應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深入其中,親身實踐,將經典作品與個人的體驗結合起來。這種學習方法對于今天的青少年來說依然具有借鑒意義。這首詩與新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的主題“偉大的實踐精神”密切相關,與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中的《師說》也密切相關。其中,“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與“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都是作者反對的做法,與本詩中只注重以給文字作注釋的方式來研讀經典作品的學風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此外,這首詩與2023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題有一定的聯系。2023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題引用了周恩來總理的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盁o字處讀書”強調的是要參加書本知識以外的生活實踐。真正讀懂一本書,真正學得知識與本領,都離不開社會實踐。

可見,在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的時候,我們也要注重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引導他們通過聯想、比較等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其遷移知識的能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一來,當再遇到題材相同、思想情感相同、寫作風格相同、主題相似的作品時,他們就能快速理解作品的內涵,找到解題的金鑰匙。

綜上所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詩歌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是我們引導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重要階段,也是幫助其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階段。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高考真題,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審美鑒賞能力以及遷移知識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

猜你喜歡
賣花桃李經典作品
為什么讀經典(節選)
桃李面包
賣花歌
賣花姑娘和小鳥
感悟經典作品 提升美術素養
賣花歌
牛大爺賣花
擷英 經典時期的經典作品
桃李滿園
古典音樂欣賞與時代的融合——經典作品欣賞引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