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的鄉村黨組織研究:熱點挖掘與未來展望

2023-04-01 04:00蔡霖翰周江平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黨組織領域文獻

蔡霖翰 周江平

(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衡陽 郵編:421001)

鄉村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在鄉村地區開展工作的重要機構,也是推進政策實施、加強民主管理、服務農民群眾、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鄉村黨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對鄉村黨組織進行分析研究有助于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鄉村政策。鄉村黨組織領域是學界研究的重要方向。近25 年來研究成果頗多,研究內容呈多元化,包括對國家政策的理論研究、對黨組織引領農村發展的實踐路徑研究、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經驗總結等方面。但是尚未出現運用文獻計量技術對鄉村黨組織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的文獻綜述。因此,本文運用CiteSpace 軟件和VOSviewer 軟件,通過分析梳理近25 年鄉村黨組織研究的研究脈絡,以了解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熱點主題,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一、研究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方法

為確保樣本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本文選取中國知網(CNKI)中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含擴展版)作為數據來源。采取高級檢索的方式,以“黨組織+農村”“黨組織+鄉村”為主題進行檢索,查詢時間為2023 年4 月19 日,時間跨度設定為“1998—2022 年”,共獲571 篇文獻。與此同時,筆者通過人工排查的方式對選題指南、會議推送、專欄導語、消息通告、新書推薦等相關度不高的非學術研究型文章進行手動剔除,最終獲得文獻552 篇,并將篩選后的文獻以Refworks 和NoteFirst 兩種格式導出。

(二)研究工具

“Cite Space 6.2.R2”和“VOSviewer”是現有科學知識圖譜繪制軟件中較為熱門的兩款。它們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以可視化方式揭示學術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而且可以分析學術研究領域中各種知識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這兩款軟件在功能上各自有著獨特的優勢。CiteSpace 的Timeline 功能在揭示一定時間段的演進趨勢和基本動向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并能夠較為詳細地展現文獻的更新研究成果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1]。而VOSviewer 則在聚類分析、圖譜繪制等方面表現突出[2]。因此,本文在進行鄉村黨組織研究可視化分析時結合兩款軟件的特點,利用CiteSpace 軟件進行時區圖分析和關鍵詞突顯分析,以梳理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利用VOSviewer 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以揭示該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

二、鄉村黨組織的研究概況

(一)文獻年度變化趨勢

近年來鄉村黨組織研究發文量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并且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初步興起階段(1998—2005 年),該階段發文數量較少,研究內容相對單一;第二,迅速發展階段(2006—2011 年),該階段相關研究的發文數出現了一定波動。具體而言,在2006—2007 年和2008—2009 年間發文量出現了輕微下降,但隨后又持續上升,在2010—2011 年期間發文量幾乎成倍增長(從20 篇到38 篇);第三,繁榮發展階段(2012—2022 年),發文量經過2012—2015 年下降后迅速上升。本階段發文量共計342 篇,占總發文量的61.95%。

(二)研究者與研究機構分析

圖1 鄉村黨組織研究CSSCI 期刊年度發文量趨勢圖

制作研究者與發文機構的聚類可視化圖譜依賴特定的軟件和算法。這些工具將相似的數據元素按簇區分,并建立這些元素之間的連接關系,從而繪制出這個領域內的合作網絡圖譜。這類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某個領域內的學術合作模式、發現合作關系密切的研究者和機構、評估研究者的貢獻和影響力等,為科學研究提供指導和建議。在科學圖譜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研究主體,節點的大小和顏色可以反映研究主體在該領域內的影響力和貢獻程度。

本文通過CiteSpace 軟件對鄉村黨組織研究的552 篇樣本文獻進行分析統計,保持節點篩選方式默認參數 g-index(K=25)和Years per Slice 不變,將Node Type 選擇Author,并生成作者合作可視化圖譜(見圖2),圖中節點共計449 個(一個節點代表一位作者)連線共計118 條(連接線代表學者之間的聯系),合作網絡密度僅為0.0012。從團隊人數分析,獨立作者和兩人合著的形式較多,僅有部分研究者之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例如岳麗娟—段春勇—高正偉—楊曉蘭—張成鐵、王清榮—周明忠—龐果成—王占坤—“恭城縣黨組織推動新農村建設”聯合課題組等。

圖2 鄉村黨組織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

為了進一步確定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本文通過普萊斯(Price)定律來判定。該定律通過計算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M)來確定該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群體的最低閾值,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Nmax代表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章數量,M 為最低發文量。計算出M 之后,可以將發文量大于等于M 的作者歸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體。由樣本數據可知農村黨組織研究最多發文作者的發文數量為5,代入公式得到M≈1.67,取整數值為2,即當發文數量≥2 時被認定為核心作者。萊普斯定律認為當核心作者的總發文量占文獻總發文量的50%以上時,核心作者群已經形成。然而,在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的發文量僅占總發文量的19.38%,未達到50%的標準。這表明雖然鄉村黨組織研究的總文獻數量較多,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的文章質量也是判斷核心作者的一個重要因素。結合文章質量和發文數量,筆者將吳梅芳、吳春梅、易新濤、季麗新、甘信奎等認定為強核心作者。

此外,通過對研究機構分析發現:鄉村黨組織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其相關研究成果也主要出自高等院校之中。從各研究機構之間合作關系來看,除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蘇州大學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共江蘇省委黨史黨建教研部、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中共江蘇無錫市委黨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科研成果外,其他科研機構之間合作較少,各高校之間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研究機構合作網(見圖3)。

圖3 鄉村黨組織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三)高頻被引量文獻分析

共被引文獻是指兩篇或多篇文獻被同一篇文獻所引用的情況,通過對共被引文獻集合的分析,可以發現研究領域內的經典文獻和核心研究方向、評價創新性和重要性、揭示研究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意義。由高頻被引量分析表(見表1)可見,農村黨組織研究排名前十的高頻被引用文獻平均下載量達6814 次,平均被引量達214 次,其中最早發表時間為2001 年,最晚發表時間為2020 年。通過對研究內容進一步分析,發現排名前十的高頻被引文獻的研究內容涵蓋了黨政下鄉、村民自治、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黨組織的問題研究、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研究等方面。在這些高頻被引文獻中,以鄉村振興為背景的研究文獻占總文獻數量的半壁江山,甚至前五篇中有三篇涉及這一研究內容。這說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黨組織研究更加受到關注和重視。同時,發表在2012 年之后的高頻被引文獻占據了7 篇,這也意味著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鄉村黨組織研究的高質量文獻頻出,為后期該領域學者探討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和脫貧攻堅等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表1 鄉村黨組織研究高頻被引量文獻統計表

三、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熱點主題透視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章的核心與精髓,能夠高度精練地概括文章的核心內容。通過分析文獻中的關鍵詞,能夠了解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4]。為了對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本文首先對樣本Refworks 文件進行了預處理。具體而言,首先將文獻文件導入EndNote X9 軟件,并通過該軟件進行處理;接著,將經過軟件處理后的文件導出為RefMan(RIS)格式,并修改其文件后綴名為RIS 并導入VOSviewer 軟件。最后對VOSviewer 軟件的thesaurus_terms.txt 分兩部分進行編輯,將Label 列(被替換列)和Replace by(替換列)列輸入關鍵詞進行關鍵詞合并,例如,將“農村基層黨建”“農村黨建”等合并成“農村黨組織建設”;將“農村黨組織”“基層黨組織”等合并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將“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合并為“新農村建設”,并刪除了包括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建設等內涵過于廣泛的關鍵詞。樣本文件經預處理后生成關鍵詞圖譜(見圖4),共提取出1040 個關鍵詞,并在將關鍵詞的出現頻次閾值設定為4 之后,篩選出了62 個熱點關鍵詞。其中每個圓圈代表一個研究元素,圓圈的大小則表示該元素的活躍度,每條連線代表關鍵詞之間的聯系,連線的粗細表示聯系的密切程度。

圖4 鄉村黨組織研究高頻關鍵詞圖譜

此外,本研究將樣本數據導入VOSviewer 軟件中進行運算,并提取排名前20 的高頻關鍵詞繪制成鄉村黨組織研究高頻詞匯列表(見表2)。根據分析結果顯示,該領域高頻詞涉及“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新農村建設”“村民自治”“中國共產黨”“組織力”等內容,并構成了該研究領域代表性術語。這些高頻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相關時期國家政策法規密切相關。其中“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國共產黨”“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黨支部”限定了黨組織研究的主體范圍;“鄉村治理”“村民自治”“組織力”“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執政能力”揭示了研究的分析對象;“新農村建設”“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三級聯創”則對該研究領域的政治背景進行了限定。

表2 鄉村黨組織研究高頻詞匯列表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基于科學的算法,CiteSpace 軟件提供了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 S 值)與模塊值(Modularity Q值)兩個參考指標。研究數據表明,當Q 值> 0.3 時,表示文獻分析聚類結構效果顯著,當S 值> 0.7 時,就可以判斷出該聚類結果較為科學。鄉村黨組織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見圖5)的Q 值為0.6807、S 值為0.9155。由此可見,該聚類圖譜的聚類結構較為顯著,分析結果令人信服。該聚類圖譜中排名前十的聚類模塊分別是政治生態、自治、共產黨、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政治核心作用、新時代、三級聯創。在該聚類圖之中,最大的聚類是#0 政治生態,說明該領域聚焦“鄉村黨組織”這個關鍵主題。

圖5 鄉村黨組織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聚類標簽能夠較為直接地反映出研究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如圖5所示,可以將研究重點歸為以下幾類。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三級聯創”等聚類標簽反映研究的政策依托和政治背景,相關研究立足我國鄉村治理現狀,緊緊圍繞著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針對我國當前農村存在的具體問題展開了深度探討,并體現了政策邏輯層面的連貫性。第二,“共產黨”“新農村”“鄉村治理”等聚類標簽展現了目前我國學界研究的重要對象,中國共產黨是鄉村發展的謀劃者、主導者和推動者,始終致力于通過黨建引領,推動農村工作切實有效的向前發展。因此鄉村黨組織研究始終與黨的政策密切關聯。

四、鄉村黨組織研究的演進脈絡探析

(一)突現詞分析

CiteSpace 的突現分析(Burst Detection)是一種通過計算某個主題在研究領域中的出現次數來確定其在某一時間段內是否具有顯著性的方法。通過對文獻數據進行突現分析,可以發現在某個時期內一些主題數量迅速變化的情況,這些點被稱為“爆發點”,通常代表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或重要趨勢的出現和發展。如圖6 所示,從突現時長分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研究持續時間最長,從1998 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08 年,持續時間達十年之久。其次是“農村黨建工作”“農村基層黨建”等;從突現強度分析,關鍵詞突現強度最強的是“鄉村振興”,突現強度為21.61,遠高于其他關鍵詞。其次是“新農村建設”“鄉村治理”“農村”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梢?,鄉村黨組織領域研究從起初的參與機制、能力培養逐步擴展到新農村建設、黨群關系、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以及鄉村治理等方面。

圖6 鄉村黨組織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二)時間線圖分析

研究熱點是指從大量文獻中提取出的一定時間段內學術領域廣泛關注的焦點,是學界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新興領域或前沿話題。關鍵詞作為文章內容的高度提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相應研究領域的熱點。CiteSpace 軟件可以通過突現詞分析、詞頻分析等功能總結出相應時間段內的研究熱點,并且依據時間變化繪制出Timeline 時間線圖譜(見圖7),從而分析該研究領域時間序列下主題的演進脈絡。在時間線圖譜中,通常采用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聚類名稱以及聚類編號。時間線上的節點代表了某個事件或主題,節點的大小和顏色則反映事件或主題的重要程度以及影響力。同時,時間線圖譜還可以通過線條、箭頭等形式展示事件之間的聯系和演變趨勢。結合圖中內容可以發現,政治生態主題貫穿始終,并且一直保持著較高熱度。

圖7 鄉村黨組織研究時間線圖譜

1. 鄉村黨組織研究初步興起階段(1998—2005 年)

這一階段研究熱點聚焦于“村民自治”“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工作”“執政能力”。通過對樣本數據分析發現,在初步興起階段,研究內容受國家政策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較大。多數論文集中在農村改革和村民自治背景下,探討農村黨組織現存問題以及提升農村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等方面。

自199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頒布后,“村民自治”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多數學者從宏觀角度對村民自治本身展開探討,如楊東廣于1999 年,首次著手研究黨對村民自治領導的問題,并針對鄉村黨組織面臨的挑戰,提出通過明確黨組織與村委會之間的責任、鼓勵支部書記競選村委會主任、培養年輕干部群體等措施來加強黨對村民自治的領導[5]。也有學者從微觀層面對政策進行研究。胡序杭分析了農村一元權力結構轉變為二元權力結構帶來的新問題,并主張通過制定有效政策保障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6]。此外,該階段村民自治相關研究內容還涉及對政治關系的解讀以及影響結果的分析。如陳秀梅分析了黨組織與自治組織之間的關系,提出解決黨組織與自治組織之間矛盾的具體措施[7]。劉婭從政治關系角度出發,對村民與村干部、村黨組織與村民自治、鄉鎮政權與自治組織、村委會與村民會議之間的關系及矛盾進行分析,旨在認清關系重構過程中利益與權力的變化,從而推進基層民主政治深入發展[8]。張曉燕從村民自治對基層黨建的影響入手進行分析,提出村民自治對于促進基層黨建、提高干部素質、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保障村民民主權益都有積極意義。隨著農村社會向前發展,黨的執政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為應對這一問題,2004 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任務。此后,學界衍生出許多關于鄉村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的研究,其研究內容涉及載體研究、途徑探析、本質分析等方面。張蘭君認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基層干部工作方式,推動基層政府職能轉變,是提升基層黨組織執行能力的重要載體[9]。張少農提出通過創新干部選任、村兩委工作、村務決策、村干部教育、財務管理政策等途徑,從而達到加強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的目的[10]。徐勇等人著重分析在村民自治情境下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其本質要求在于提高引導、創造、規范和整合能力[11]。

2. 鄉村黨組織研究迅速發展階段(2006—2011 年)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政策的相繼出臺,農村黨組織的研究進入迅速發展階段。該階段研究主題涵蓋“新農村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農村改革”等熱點詞,研究內容側重于推進新農村建設進度、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及解決農村社會問題等方面。

2006 年,《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該文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等重要指導意見,誘發了農村黨組織研究中“新農村”研究前沿的探索。學界對該主題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同主體作用的發揮展開研究。學者們提出千方百計整合資源[12],充分調動黨員[13]、基層黨組織[14]、地方軍隊等一切積極因素[15],為建設新農村作出新貢獻。第二種類型是對新農村建設視域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研究。吳愛軍認為需要認清當前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新情況,探索加強黨組織領導能力的新途徑,使之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16]。李建軍指出基層黨組織是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關鍵,未來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深化“三級聯創”活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17]。第三種類型是針對不同區域黨組織引領新農村建設過程進行研究。侯遠長等人就貧困村新農村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廣大農民的民生問題,而提高貧困村黨組織領導能力則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18]。李勇華等人對浙江省三類村莊(欠發達村、中等收入村、發達村)進行實證調研,進而分析新農村建設對基層黨組織權威產生的影響[19]。2008 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農村發展改革任務,并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學者研究視線隨之從新農村建設逐漸轉移到農村改革之上。研究內容包括推進農村改革的現實途徑[20]、農村黨組織能力建設面臨的新要求以及提升能力的實現路徑[21]、改革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影響等[22]。在農村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雙重背景下,農村的社會問題逐漸頻繁復雜,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基層黨員干部實際本領,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隨后,關于“學習型黨組織”的相關研究逐漸展開。張諾夫等分析總結福建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經驗以及現存問題,并提出對策思路[23]。

3. 鄉村黨組織研究繁榮發展階段(2012—2022 年)

在繁榮發展階段研究內容日益多元化。由鄉村黨組織研究時間線圖譜(見圖7)可知,在這一階段中研究節點呈現出“小聚集,大分散”的特點,出現了“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主要研究節點,同時“組織力”“文化建設”“群眾路線”等小影響力節點也逐漸增多。

在該階段初期,研究主題多是對上一時期主題的延續,其研究內容主要以兩個方面為主:一方面對村民自治[24]和城鎮化[25]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路徑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對處于轉型期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本身進行研究,其中包括基層黨組織民眾心理認同度[26]、社會整合能力[27]、作用發揮狀況[28]、社會治理能力[29]等方面。在該階段中期,2018 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一文件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并首次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階段性目標作出了重要部署。自此以后,研究內容出現新的歷史轉向,“鄉村振興”成為學界研究重點主題?,F有研究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黨組織的諸多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探討鄉村黨組織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使命和作用,深入研究黨建工作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手段。楊根喬對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發揮作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和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30]。張妍以甘肅省臨夏市鄉村調查數據為基礎,對經濟狀況、現存問題以及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創新黨建工作機制的對策建議[31]。二是從實踐層面進行分析,以農村現狀為依據,研究探索鄉村黨組織如何積極適應和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唐建明以十八洞村調查數據為依據探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踐之路[32]。三是從政策層面進行分析,探索政策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從黨的建設、法制建設、人才引進、社會管理等多個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或指導意見。魯杰等人認為農村黨組織的建設面臨著缺乏人才[33]、資源[34]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優化構建體系、發展集體經濟、傳承優秀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在該階段末期,出現了“實踐經驗”“百年歷程”“基本經驗”等新的研究熱點,注重經驗總結是該時間段的一大特點。王立峰等人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建的演變歷程,并對基層黨建的經驗[35]、黨組織鄉村治理模式[36]進行總結。

五、現有研究不足之處與未來展望

(一)現有研究不足之處

國內學者對鄉村黨組織研究經過長時間的探尋過程,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整體呈現出研究對象全面化、研究內容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樣化的特點,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研究主體獨立,缺乏協作性

從研究者和研究機構分析來看,目前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存在眾多研究主體,但絕大多數主體采取獨立研究的方式,合作不夠緊密,無法保障研究結果的全面性以及研究視角的多元性。雖然該領域存在個別作者之間或研究機構之間的小型合作網絡,但是整體呈現“小集中大分散”的特點。與此同時,該研究領域參與的學科多以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管理學為主。隨著農村社會問題的發展,農村黨組織面臨的挑戰更加復雜多樣,獨立研究已經難以取得重要突破,研究領域需要更多、更為緊密的合作,以此推動整個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2. 研究內容泛化,缺乏針對性

根據對現有文獻的統計分析,本文發現該領域的研究呈現出“整體研究為主,個體分析較少”的特點。具體來說,整體研究占總文獻量的84.42%,而個體分析僅占總文獻量的15.58%。在個體分析中,針對特殊地域(如貧困地區[37]、欠發達地區[38]、發達地區[39]、邊疆地區[40]等)的分析文獻共有53 篇,而對具有代表性的村寨[41]、農村[42]、鄉鎮[43]的個案分析文獻則為33 篇?,F有研究成果缺乏針對性:一方面,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相同地區不同村莊之間存在因國家政策、民族文化等因素導致的異質性;另一方面,我國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農業大國,東部沿海地區農村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而部分內陸地區以及偏遠山區則存在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在研究過程中若重視整體研究,忽視個體研究,將會使研究價值大打折扣。

3. 研究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

筆者經過樣本文獻分析發現:在該領域研究中,以傳統研究方式為研究方法的文章共505 篇,占總發文量的91.48%,而以量化研究和混合多元研究為研究方式的文章數量相對較低,僅占總發文量的8.52%。傳統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缺乏相應的定量研究和實證分析,難以弄清農村的真實情況,導致研究結果創新點的不足,研究成果多是對黨的政策、方針的解讀,或者是對已有文章的延續。二是不利于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我國農村情況極其復雜,涉及的研究學科包括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采用理論分析為主的傳統研究方式,將導致研究結果缺乏多樣性。

4. 研究視野局限,缺少比較性

缺少對比研究是該研究領域的一大痛點。對樣本文獻整理統計發現:現有數據中涉及比較研究的文獻僅有5 篇,占總研究文獻的0.9%,其研究視野僅著眼于我國本身,涵蓋基層黨組織治理經驗對比[44]、黨建經驗對比[45]、黨建模式對比[46]、黨建思想對比[47]以及治理機制個案對比[48]多個方面??偟膩碚f,該研究領域存在對比研究,但數量較少,相關研究主要著眼于國內農村現狀,以國內相關政策為導向,缺少對國外基層組織以及國內城鎮社區和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領域的的審視,因而不利于該研究領域向更深層次發展。

(二)未來展望

1. 從理論研究向經驗研究擴展

從研究成果來看,以往鄉村黨組織領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方法理論層面,往往忽略了經驗的總結與反思?;仡欀袊伯a黨領導農民追求鄉村振興的百年歷程,農村發展日新月異,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經驗。所以,總結黨的百年治理經驗,對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2021 年后經驗總結型文章逐漸增多,一些學者開始嘗試通過經驗總結,探索符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的發展路徑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因此,隨著鄉村黨組織建設不斷深化,經驗總結研究將成為鄉村黨組織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這種考察能夠更好地探索符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深化理論研究,并為實踐工作提供具體指導。

2. 從宏觀研究向微觀研究推進

從研究內容來看,目前該研究領域研究內容呈現“重整體,輕個體”與“偏理論,弱實踐”的傾向,多數研究文獻停留在對國家整體政策的思辨以及應對策略的探索層面。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研究內容泛化導致研究結果實效性較低的問題逐漸得到學界的重視。從當前鄉村黨組織研究態勢上看,關于鄉村黨組織微觀研究日益增長。在樣本數據中2021 年探討區域性治理的文章有6 篇,2022 年上升至9 篇,整體呈現出從宏觀研究領域向微觀研究領域發展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看,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將逐漸突破受限于單一的研究對象的困境,擴大到包括貧困鄉村黨組織和海外基層組織的范圍。同時,注重時代主題變化,關注數字鄉村、全過程人民民主、文化實踐中心、文化振興等前沿領域。未來從微觀層面入手,將區域個例與最新國家政策相結合,探索強化鄉村建設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的現實途徑、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鄉村黨組織的組織形式、服務功能和監督機制將是該領域研究的重要發展趨勢。

3. 從傳統研究方式向現代研究方式轉變

從研究方法來看,目前該領域研究中仍以傳統研究方式為主,而量化研究和混合多元研究則相對較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該領域研究學者大多數是文科出身,對現代研究方式中涉及的量化統計方法了解和認知不足。但是,隨著研究學者之間交流機會增多以及其他領域學者不斷涌入,量化研究方法和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將不斷被推廣,研究方式將不斷朝著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從而提升研究質量,增強研究的鮮活性和及時性,更好地為鄉村黨組織研究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例如,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精準獲取農村扶貧數據,并結合動態調研和實地考察進行全面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高效識別、自動分類和信息管理系統,以便更加便捷、準確地從海量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完善數字化監督網絡,建立在線巡查機制,以便更有效地發現和處理涉及鄉村黨組織方面的問題等等。

4. 從國內研究視野向全球研究視野拓展

從研究視野來看,當前鄉村黨組織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現有文獻中,國內現狀研究占據主導地位,缺少不同地方治理經驗的比較研究。無論什么地區,在治理模式研究上都存在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國鄉村黨組織研究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城鎮社區和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研究而言起步較晚,今后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通過從國內研究視野向全球研究視野拓展,學者們將從國內與國外的鄉村治理和基層黨建先進實踐中尋找經驗,同時抓住差異化優勢,采眾之所長為鄉村黨組織研究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在國內比較中,應注重分析不同地區之間基層治理和黨建工作的異同,尋找鄉村治理與城鎮社區治理之間存在的相似之處,探索兩者之間互補性良好的優勢,并加以推廣。在國際比較中,應注重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基層治理的經驗分析,深入研究和總結發達國家鄉村治理過程中探索出的新方式,借以完善鄉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以創新和采納。

結 語

鄉村黨組織研究熱點挖掘與前沿分析對于未來該領域研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谏鲜龇治鼋Y果發現: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農村社會治理”“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研究主題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因此鄉村黨組織研究領域前景廣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論文撰寫過程中涉及數據篩選、數據處理等主觀性較強的操作過程,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盼望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加以改進。

猜你喜歡
黨組織領域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清華黨組織公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領域·對峙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對癥下藥 強健基層黨組織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