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迷戀手機怎么辦?

2023-04-04 20:10王寧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5期
關鍵詞:青少年班級班主任

王寧

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煩惱。這個煩惱就是科技對年輕一代產生的預想不到的影響。技術的迭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形塑著人類童年的存在方式?,F如今,手機等電子設備肆意泛濫,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完全隔離不太現實,但任其發展又會影響青少年的一生。

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玩手機的圍追堵截,收效甚微。其原因究竟為何?如果從教育學的視角看,教師和家長只看到了青少年沉迷于手機的表象,而沒有看到這個表象下的實質,也就是說青少年沉迷于手機只是冰山的上層,而要解決問題需要看到暗藏在水面下的冰山下層。換句話說,就是要看到青少年沉迷手機行為背后的底層社會和心理邏輯,揭示出真相,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對于班主任而言,其專業性也就體現在能見家長之未見,能幫助青少年走出沉迷的困境。

一、沉迷手機:當前青少年的文化生態

如上所述,青少年沉迷于手機是一種表象,其行為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是青少年的孤獨、情感無依和家長的教育無力;其二是青少年缺乏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其三是“身份認同混亂”綜合征;其四是休閑活動的匱乏。以下分述之。

1.青少年的孤獨、情感無依和家長的教育無力

許倬云認為,中國人的文化根源是人的相關性,人跟人相關,人跟天、人跟大自然,天跟天、天跟大自然彼此相關,人本身跟人際的各個圈圈一重一重套起,層層相關,層層相扣。近30多年來,人們的居住方式和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中國人的相關性在不斷變得弱化。在城市中,人們普遍住進公寓式的樓房建筑,鄰里之間不相往來,沒有以往院落平房鄰里之間的熟悉,兒童被關在獨立的房子里,沒有了以往在街坊鄰里之間的交往互動。同時,三四代同堂式大家庭的解構,核心家庭已成為普遍的家庭模式。在這樣的居住和家庭環境中,加上獨生子女,青少年的孤獨感尤為嚴重。在城市中,精英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有時父母同時出差,照顧孩子的可能只是保姆。而保姆并不能替代父母讓兒童感到心理有所依靠。即便不是獨生子女,由于兄弟姐妹之間的作息時間不同,也缺乏相互的陪伴和互動。這里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初中生小曹,和從外地來的姥姥姥爺說,他開學后一個月都沒怎么見到讀小學四年級的妹妹,因為他早晨出門上學的時候,他妹妹還沒起床。晚上下晚自習回家時,妹妹已經睡了。周末,妹妹和他在不同的補習班,還是見不到。雖然是兄妹,但感覺還是像獨生子女。

農村的情況更不容樂觀。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不僅感到孤獨,他們對父母的思念還有可能會讓他們沉浸在被拋棄的悲傷中無法自拔。同時,他們跟祖父母之間還可能存在著代際文化疏離和溝通障礙。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青少年,人際隔離、情感缺失使得他們通過刷手機填補內心的失落和難過。

有些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但是由于家長不懂得如何陪伴孩子或者缺乏耐心,當孩子纏著家長陪他們游戲時,家長為了圖省事或急于脫身,就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把平板電腦或手機丟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久而久之,孩子迷上手機,并養成對手機的依賴,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了。

2.青少年缺乏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歸屬感是人們在生存得以保障之后,就會開始尋求愛與被愛。我們需要愛人與被愛,想要找到令自己感到安心、被接納的地方和群體,從而探索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歸屬感的匱乏也會引發大量的焦慮。研究發現,當人們感到不被社會群體接納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焦慮,但一旦再次感受到接納和認可,這種焦慮就會立即消散。沉迷于手機的青少年常常是缺乏歸屬感的。他們在家庭里感受不到關懷和愛,在學校的班級生活中也可能是被邊緣化、被忽視的個體。這樣的處境會讓他們在獨處時內心的空虛感和孤獨感尤為強烈。他們通過刷手機來排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自我價值感是指個體看重自己,覺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會重視,在團體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聲譽,并有良好的社會評價時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有此體驗者通常表現為自信、自尊和自強;反之,則易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不敢去從事很多工作,不敢去競爭,不敢去表現自己,還會產生很多退縮性的行為。沉迷手機就是一種逃避性的行為。根據筆者的觀察,一般沉迷于手機的青少年在學業上都存在困難。成績好的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好給他們帶來的自豪感和價值感,內心充盈,對手機能夠做到自律。但是,學習成績落后的青少年在學習上體會到的是挫敗感、焦慮感,也因為成績不好,可能會遭到老師的嫌棄、家長的抱怨、同學的歧視等,這些只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F實的不如意,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排解。在虛擬的世界里,這些孩子能夠找到存在的價值感。

3.“身份認同混亂”綜合征

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臨床研究中發現,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因無法確立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職業而產生無能感,以及出現一種明顯惡化的癥狀和退化的趨勢。他將這一現象稱之為“身份認同混亂”綜合征。雖然沉迷于手機的青少年未必會出現退化的現象,但是這些青少年一般都存在自我認知的障礙,即他們對自己是誰、將來要成為怎樣的人,或者將來要朝哪個方向發展沒有明確的認識。同時,他們對父母給予的學業和職業規劃的安排也不能茍同,這就使得青少年的內心產生極大的沖突。

《大學》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有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洞髮W》認為,作為人首先要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沉迷于手機的青少年就是不知道其人生應該達到的境界,自我的生命意識沒有被喚醒,處于渾渾噩噩之中,只能借助刷手機自我放逐。

4.休閑活動的匱乏

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習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這已經是普遍現象。一位鄉村班主任反映現在農村的孩子都不會那些他小時候在農村玩的捉魚摸蝦、上樹掏鳥等鄉間野趣活動。而城市里的青少年周末都是在各種培訓班之間奔波轉場?,F在很多學校出于學生安全的考慮,取消了春游秋游的活動。雖然有大課間操,但是每個學校大課間操的質量也不相同,學生對大課間操的安排也不一定感興趣,很多大課間操也只是走過場?!秾W記》中有言:“不興其藝,不能樂學?!币馑际切菹⒌臅r候不能盡興玩弄雜藝,學生就不會樂于學習正課??梢?,我國先賢早就發現有質量的休閑活動對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古代讀書人不僅要讀書,還要學習琴棋書畫,一方面充實休閑的時間,另一方面調養人的性情。當下的青少年想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偷得片刻的歡愉,最便利的方式似乎就是玩手機。

二、走出誤區:班主任的實踐作為

當班主任了解學生沉迷于手機背后的成因后,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放下手機,過一種更充實、有價值的學習生活。

1.傾聽學生刷手機的感受,分析玩手機的利弊

作家阿黛爾·法伯說:想要幫助孩子,就要面對他們的感受。作為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閉上我們的嘴,打開我們的耳朵,不先入為主,而是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與學生共情,接納學生的所有感受,讓學生暢談自己玩手機的心理體驗、玩手機的利與弊、刷手機瀏覽什么、刷手機對學習的影響等話題。學生的討論可以讓班主任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讓班主任知道學生遇到哪些問題,班主任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傾聽中,你會發現學生對玩手機不良后果的認識可能遠勝于教師,這就首先解決了手機在認知層面的問題,即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沉迷手機是對他們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喚醒學生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2.幫助學生立志,找到自己人生的發展方向

要幫助學生放下手機,還要幫助學生立志。立志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設定為之奮斗的目標,就像玄奘立志往西天取經,立下“不到天竺不東歸,寧可西行一步死,絕不東歸一步生”的志向和誓言。一路上,他抵制誘惑,克服千難萬險,就是要到達天竺的那爛陀寺,并把佛經帶回東土中原。作為班主任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立大志,就像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又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立大志才有高遠的境界。有遠大的理想,還要化作現實可以操作和實現的短期小目標。尤其對成績落后的學生,要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語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跟著教師的教學進度走,可是對于成績落后、字詞句都沒學好的學生,就讓他們從字詞句入手,不被他人帶節奏,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在學習上,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小目標,并為之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學習上有成就感,就能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3.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班級精神家園,讓學生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學校是家庭的延伸。筆者認為,班級是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家庭。班級是除了家庭之外另一個兒童的庇護所。當學生的家庭不能給他們溫暖和愛,如果班級的老師和同學能夠給予關心和愛,那么即使家庭不幸,兒童也能健康成長。美國學者有過一個跟蹤研究。研究者在紐約曼哈頓貧民窟的一所學校時隨機抽取了一個班級,對這個班級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個班級學生的家庭沒有一個是完整的。家庭貧困,家中有人吸毒、偷竊或多次進出監獄。研究者在看到被調查者的家庭背景后,都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了擔憂,認為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也一定會步其家庭成員的后塵??墒?,十多年后,當研究者再一次回到那里,找到當初抽樣的被試。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當初他們不看好的這些被試雖然都從事著藍領工作,但沒有一個人淪為社會的渣子。他們積極陽光地生活著,并沒有受到家庭的影響。問其原因,他們說老師給予了他們最大的關心,引導他們懂得什么樣的人生是一個人應該過的,如何有尊嚴地生活,是老師拯救了這幫孩子。沒有那個老師的引領,他們或許也會墮落。

加拿大教育理論家范梅南指出,教師具有替代父母的角色。當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和肯定,我們的班主任能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精神關懷者,無條件地欣賞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獨一無二的優秀品質。魏書生之所以能成為優秀的班主任,就是他認為沒有一個孩子是沒有優點的,再頑劣的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需要老師去發現并放大優點。當學生得到認可,被接納、被欣賞,就能激活學生內在向善向好的力量。記得80年代的全國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師,在班級中評選班級之最:最會跳舞的、最會畫畫的、武術最好的、烹飪最好的、跑步最快的、最樂于助人的等。同學們評選后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別人趕不上的方面。即使是班級成績最不好的學生也有兩項全班同學都趕不上的強項。這樣的評選讓成績好的學生不再驕傲,也讓成績落后的學生找到了自信和價值感。當班主任超越世俗的眼光,不單單以成績衡量學生,而是發現并發揚學生表象之下的善良、柔軟、富有同情心、樂觀、仗義等積極品質,同學之間也是彼此包容、欣賞時,每一個學生都會對班級產生歸屬感,那么學生的內心就不再是漂泊的,而是被錨定在班級里。情感有所皈依,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相關性,要求學生放下手機就不會有任何抵觸。

4.豐富班級活動,幫助學生找到有趣的休閑活動,培養一種興趣愛好

綜觀國內外令人向往的教育,我們會發現人們渴望的都是有豐富活動的學校教育生活。那種只有上課、自習的學校生活是令人窒息的。優秀的班主任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愛好并結合學生的特點組織很多活動,而且會把有些活動延伸到課外和家庭中,吸引父母也參與活動中(這里所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動,不是父母替代孩子完成所謂的作業)。魏書生對所帶的班級都要求學生寫日記、放學后跑步、課前唱一首歌等,要求學生合理利用瑣碎時間學習,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任小艾老師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如電影日:同學們自己找一部電影大家一起看;英語日:這一天大家就只能用英語交流;音樂日:同學們輪流推薦自己喜歡的音樂,并說明喜歡的原因等。每個學期還組織全班集體出游活動,如爬長城、暑假游北戴河看海、乘飛機去天津等活動。云南的一位小學班主任堅持了十多年的“小班主任”活動,讓班上每個學生都要當一天的班主任,不斷循環。這個活動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效果。

共同欣賞音樂、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欣賞一幅畫、一起包餃子或包粽子、一起在河邊打水漂、一起幫村里的老人挖土豆等,然后分享感受,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尋找他們喜歡的積極、有趣的休閑活動。當老師和學生一起全情投入做一件事,你會發現學生眼里有光,情緒也是快樂的。班主任要打開思路,像陶行知先生倡導的那樣,請農民、工人、手藝人、學生的父母來教學生,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職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就會發現、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像谷愛凌,她母親沒有刻意教她滑雪,只是把她帶到滑雪場。她看著母親教學生滑雪,在潛移默化中對滑雪也有了興趣,并愛上了滑雪。

5.家校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放下手機

班主任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告訴家長班級在幫助學生擺脫手機癮所做的工作,請家長在家也一起努力,共同幫助孩子。事實上,許多家長也苦于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而通常家長所做的除了嘮叨、強行沒收和斷網,其他也無計可施。其實,我們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僅僅說教是沒有效果的。要想讓孩子戒除手機,家長首先要放下手機,找到有效陪伴孩子的方法。放下手機也要循序漸進,從每天一個小時,到每兩天一個小時,每三天一個小時到每一周一個小時。這中間一定要有其他的事情填補沒有手機的“犯癮”時間。如果父母不能陪伴,也要多鼓勵、肯定孩子,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

總之,讓學生戒除手機癮,班主任需要有對這一問題的系統性認識,并采取系統性的教育措施。

王 寧?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青少年班級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班級“四小怪”
青少年發明家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稱心的新班級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長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班級被扣分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