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途徑研究

2023-04-05 04:06武艷超鄭士堯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根本任務樹人立德

武艷超,鄭士堯

(石家莊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0 引言

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要求,既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根本保障。面對新時期產生的新要求,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高校如何解答“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人才、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還需要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實現路徑。

1 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性

1.1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

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的德政工程,是影響國家人力資源發展情況,決定民族發展未來的教育事業。面對傳統教育下,產生的過于重視學生基礎能力,忽視學生德、體,美、勞發展的問題,國家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并將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為高校育人工作指明新方向。在教育改革深耕階段,高校只有深入理解立德樹人的重要含義,將培養擔負國家發展重任人才作為目標,落實各項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才能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而所謂“立德”,則是指培養學生道德素養,以立德為先,發展學生個人的“德”,建設好社會的德,從而實現國家的德。所謂“樹人”,則是培養人之意,只有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才能發揮個體“德”,達成培養的目標。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多個層面為社會的建設提供標準和準則,詳細地回答如何立德的問題。這種對于立德樹人的全新解讀,為高校艱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新的發展局面,提供重要的參考。高等院校開拓全新的發展空間,找到立身之本,既需要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做新時代有理想有信念的有志青年,更需要高校確立新的發展目標,根據新的要求作出明確規劃調整,使院校在良性發展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目標[1]。

1.2 立德樹人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根本保障

“德”作為思想和行為要求,不但是指人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更是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表現出的價值觀和精神狀態,是道德、政治、思想素養的綜合體,是當代青年學生追求的目標。目前,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是我國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文化和思想的相互交融,各類社會思潮影響學生的思想,沖擊著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認知,產生理想信念動搖、意識形態異化、政治信仰模糊等問題。面對這類問題,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顯得更加急迫。只有高校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新時代下產生的新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意識形態教育、信念教育為手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學生群體中,融入各項教育工作之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明確自身承擔的重要責任,不但要積極向上高,更要守公德,將修身作為自我發展的目標,實現正確三觀樹立[2]。同時,以立德樹人為目的,構建起教育協同發展效應,形成多方面的育人合力,全面發揮教育的功能,使高校獲得人才培養的主動權,使新一代青年逐步建立起發展信心,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期,以及中國夢實現的征程中,以自身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凸顯新一代青年的重要地位。

2 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難點

新時代下,立德樹人逐步成為高校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和實踐遵循,推動著高校育人工作高質量開展。但新時代深入推進立德樹人的過程中,高校育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也成為高校達成立德樹人目標的主要阻礙。首先,如何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問題。在社會轉型變革時期,社會矛盾的激化,使各類問題不斷顯現。改革帶來的新思潮,尖銳化的矛盾,必定會引發大學生思想運動。而作為青年學生,他們普遍缺少生活閱歷和經驗,面對文化思潮的涌入,學生不具備客觀思考的能力,容易出現思想偏差和問題,為高校立德樹人產生不利影響。其次,如何培養學生道德自覺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國實施的德育教育,以僵化的教學手段,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產生道德自覺。但是,面對職業發展上的困境,以及現實條件的限制,學生容易找到的層面的出現功利化的傾向,在堅守道德時容易產生動搖,部分學生更是陷入物質生活中不能自拔,道德的建設與發展無從說起。最后,如何管理網絡安全問題。網絡技術大范圍普及,擴大信息傳播的路徑,新媒體平臺的建立更是為學生娛樂、交友、休閑、學習提供新的平臺。但是,網絡復雜的環境,一方面容易使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出現思想道德上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習慣產生的變化,降低學生對思想教育的依賴性,弱化高校在育人上的話語主導權。如何更好地開展網絡監管工作,發揮網絡育人的優勢,還需要高校展開深入探索[3]。

3 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途徑探討

3.1 構建隊伍與課程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合力

構建隊伍與課程協同育人機制,是形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合力,真正發揮協同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于大學生發展實際與辦學情況,引領學生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信念與文化自信,引領大學生道德水平正向發展。一方面,實現隊伍協同。需要優化頂層設計,搭建領導帶頭機制,結合各教育主體構建大思政格局。整合多方資源、多頭并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搭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平臺,為主渠道隊伍和主陣地隊伍提供交流互動、學術探討的平臺,提升各方教育主體解決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實現課程協同。深度挖掘專業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中潛藏的思政教育資源,通過統籌優化設計,搭建思政必修課、選修課與專業課由內而外、深度融合、有機統一的課程協同體系。推進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教學內容之間融會貫通,通過協同建設課程,引導學生形成整體理性認知、科學準確判斷,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4]。

3.2 落實“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推進德育教育理念與方式改革創新

落實一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僅有助于改革創新高校德育教育思想和方式,還可為轉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德育教育,缺乏心靈共鳴與課堂互動,難以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局面打下良好基礎。在具體實施中,一是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人格、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激勵學生與發展學生,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以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為目的,引進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成長成材[5]。二是轉變理論知識灌輸式、說教式教學模式,選擇以互動式、體驗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學模式,導入翻轉課堂、微課、慕課、情境創設、真實案例、小組合作學習等先進教學手段。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單一、復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在直觀的學習中深入體驗,了解所學知識實質內涵,真正發揮自身特長,形成良好學習興趣和習慣。

3.3 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契機,不斷激勵教師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師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與政策部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執行者,責無旁貸地成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責任主體與實施主體。為更好地提升教師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能力,必須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體系,保證教師能夠在教學工作中,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6]。

首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需要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明確認識到,教師作為學生思想品行的學習榜樣,教師一言一行對大學生都具有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影響作用。所以,必須要注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保障教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更好地履行自身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指導者與引路人的責任。其中,需要相關高校積極完善師德師風考核制度,建立激勵與獎懲制度,對于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具有優良成績的教師,給予實質性獎勵,反之則給予相應處罰,以強化教師對此方面的重視,激勵教師主動參與師德師風建設。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四個服務”意識。其次,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相關高校應協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基層教學組織等相關機構,加大對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學術座談會、專題演講會、學術比拼大賽、專業技能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提升其教學、實踐、信息技術等綜合能力。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揮高層次人才帶頭作用,做好表率工作,帶頭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此外,拓寬教師能力培訓實踐途徑。需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與社會實踐載體,以典型人物評選、服務社會等活動,引導教師通過實踐堅定自身理想信念,提升自身實踐育人能力,增強對職業的神圣自豪感與榮譽使命感。

3.4 積極構建課程思政實踐育人體系,在實踐育人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所謂的課程思政,指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理論融入專業課程、文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中,將各種語言理論滲透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德育為先。同時,思政課程作為把握黨政方針政策,開展德育育人工作的主干道,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開展基于課程思政的實踐育人活動,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注重將各學科理論知識點與各門類課程有機融合,融入思政與道德教育中進行傳授,通過發揮實踐教育作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育人活動。將課程思政融入教育各個環節,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教材、課堂與實踐活動中,為培育符合國家需求、德才兼備的新時代高端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1)打造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平臺,利用寒暑假期時間,由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帶領學生到當地革命紅旗、革命遺址和邊遠山區實地參觀、調研與考察,深入了解國情、體察民情、熱愛農村、身心體會,實現德育教育與社會實踐銅像,同行。(2)搭建大學生志愿服務平臺,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選派師生志愿者主動到師資匱乏的邊遠山區支教;參加敬老院志愿服務;參與獻愛心捐款公益活動;建設公益愛心組織平臺與公益社團等等。引導學生從中體驗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高尚情感,逐漸形成優良的道德品格與無私奉獻精神。(3)在國慶節、校慶、新生入校、畢業典禮等重要節點,積極開展具有時代特征、專業特色、時代主題的德育文化活動與學術報告,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以高校德育教育為主導,社會、家庭混合智慧型德育文化教育網,落實三全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立德樹人效果。

4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背景下,面對立德樹人的新要求,高校需要落實思想道德教育實踐,遵循道德行為準則,將意識形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始終,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是在高校落實實踐過程中,面對學生思想異化、教育環境多變、網絡教學等方面的難題,高校在尋找解決路徑時,容易陷入困境中,忽視對學生道德的培育,難以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對此,需要高校建立全新的交易機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新的育人體系,在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而促進全新育人目標的順利達成。

猜你喜歡
根本任務樹人立德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又是開學季,再聊“樹人班”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振興發展是老區根本任務
“嚴以修身”先立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