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學旅行提質升級路徑探究

2023-04-05 21:08吳愛青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關鍵詞:研學旅行旅游

吳愛青

(中共濟寧市任城區委黨校,山東 濟寧 272000)

文旅融合是增進高品質旅游供給、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1]?!丁笆奈濉甭糜螛I發展規劃》指出“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旅游強國建設,努力實現旅游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睂崿F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質量。

研學旅行正是在文旅融合時代背景下著眼游客旅游需求的升級轉變,打開了各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新方向,成為當今旅游業的一種新業態,成為教育界和旅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國家“雙減”政策落地以來,教育行業的目光轉向素質教育方向。如何通過優質校外素質教育服務供給,為持續推動青年少全面成長賦能?研學旅行作為推動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種綜合實踐課程,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機構的青睞和重視。據教育部2022年統計,我國處在義務教育人數達1.58億。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以來,我國研學旅行保持年增長率30%以上的態勢,市場巨大且潛力無限。

一、研學旅行概念、特點及重要意義

1.研學旅行的概念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基于學生原有的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研學旅行即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學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學習和身心成長需求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對大自然以及相關風土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提升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

文旅融合視角下的研學旅行就是把文化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從文旅融合處著眼,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結合素質教育培育特點,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參與社會性活動,以此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自然、社會以及歷史文化的認知。這是在“傳統游學”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素質教育創新模式。

2.研學旅行的特點

2.1 學生為主體,學校統一組織。傳統意義上的旅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普通旅游,可以由個人、家庭、朋友或者是團隊等組織進行。而研學旅行的主體是學生,而且這個學生不是單個或幾個學生,而是一個群體,可以是“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組織開展。這就意味著研學旅行首先必須符合某一群體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征,而且也要尊重某一群體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無論哪種方式,通常由學校進行統一組織,所以學校必須作為活動的組織方,承擔著保護師生安全的責任。一般是讓教師或者輔導員等統一帶領學生進行相關外出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對某件事情進行集體思考,一起動手解決旅行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研學旅行區別于普通旅行的獨特之處。

2.2 旅行為主線,研學為重點。研學旅行是在旅行的形式下增加文化教育的內容,具有極強的體驗性和教育意義。所以研學旅行的學習方式要以旅行為活動主線,要脫離校園在一個嶄新的地方開始學習,校園內開展的各類興趣小組或者是各種社團活動都不是研學旅行。但離開校園的旅行活動也不一定都是研學旅行。我們知道普通旅游的內容主要是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但研學旅行除了這個六方面外,重點必須落在“研學”二字上,否則只會出現更多的“游而不學”現象。從字面上看,“研學”就是研究和學習。研學旅行的研究學習與課堂學習不同,它是學生從獲得間接經驗向獲得直接經驗的轉變,它不再是一種“講授和聆聽”的學習過程,而是學生在旅行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2.3 旅行有體驗,研學有提升。對于大多數的普通旅游而言,旅游目的是放松休息、緩解壓力。旅游的獲得感主要體現在感官方面。而對于研學旅行而言,旅游的重點在于研究和學習,研學的過程中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從中收獲到非常寶貴的獨特體驗。尤其是一些獨立思考以及動手環節,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收獲校園和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充分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3.研學旅行的意義

3.1 學科課程內容與課外真實情境相連接,將所學學科知識內化于心,構建自身的認知結構。同時,在深入探究各種問題的過程中也增強了的探究欲望,強化了實踐精神,提高了實踐能力。

3.2 更深入去挖掘旅游景點的文化根源,探究其文化脈絡,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 有利于團隊精神的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當前研學旅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相關部門對研學旅行重視力度不夠

政府部門對研學旅行工作監督管理上還不夠深入全面。雖然從學校到教育部門逐級制定了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但在實際操作中,政府部門在監督管理深度融合上力度不夠。研學旅行不是一項活動,而是一門課程,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要從課程的角度來進行管理和考核。學校對于研學旅行課程也不是很重視,參與研學旅行積極性不高。一是有些學校領導和教師對研學旅行作為一門課程認識不夠,把研學旅行作為一項旅行實踐活動,依然把目光完全放在課堂教學和考試成績上,認為研學旅行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二是很多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研學旅行專業化教師短缺,這就極大影響了研學效果。三是學校作為組織主體,擔心研學旅行發生安全問題。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對研學工作不是太積極。四是社會上對研學旅行認識有偏差,尤其是家長對研學旅行認識不足,認為研學旅行有點不務正業,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學校對研學旅行的實施。另外,文化和旅游部門對各學校的研學旅行支持不夠有力,很多景區和基地把研學旅行和一次普通的團隊游覽相提并論,只起到配合作用。

2.研學旅行專業導師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各研學基地的研學導師不管是人員數量,還是整體素質上都是比較薄弱的。缺少能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需求有針對性授課的能力,即能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中,發現問題找出答案,而不是景區講解,或課堂講課的多學科知識儲備導師。對于學校和基地現有的教師也缺少分門別類系統的培訓和認證,這就造成研學活動成為一種旅游形式,缺少深度。

3.研學過程中對課程探究不夠深入

目前在研學課程開發上課程種類雖然比較多,但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缺少高質量的集文化體驗與景觀體驗相融合的沉浸式研學旅行課程,因此研學整體實施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活動存在重游玩、輕學習的現象。有些研學活動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還是以游玩為主,研學形式單一。另一方面研學活動沒有深入、缺乏探究,學生學習過程中停留于大致瀏覽、淺嘗輒止的學習表面,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探究?;顒咏Y束后,基本上是“船過水無痕”。這說明在課程設置深度上還需要加強,要切實讓學生在研學中開發智力,拓展能力,提高素養。

4.研學基地資源整合需要加強

研學是目的,旅行是方法,基地是依托。加強研學基地資源整合,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至關重要。就以山東濟寧市為例,目前濟寧的研學旅行主要是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四條主線路和六大體驗活動。濟寧是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除了這些能夠承擔研學旅行任務的成熟的研學示范基地外,城市周邊還有很多小型研學基地,這些基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蘊含著很多豐富的本土文化特色,是學生進行鄉土文化研學的寶貴資源。(如任城區自然景觀和田園景觀非常豐富,有利于對農耕文化的研學。)但目前這些資源基本上還都是零零散散,不系統,也不成規模。研學旅行是一個分層次的教育實踐性活動,按照山東省的規定:不同的年齡段要有適合各自特點的研學內容和研學基地。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近距離的研學基地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安全保障。這就需要教育和文旅部門協調做好研學旅行產品的挖掘和整合,打造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研學旅行主題線路。

三、研學旅行提質升級新路徑

1.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各部門聯動合作

研學旅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景區、學校、旅行社等單位聯合動作,合力推進,形成專業化分工,優勢互補,逐漸構建和完善產業鏈條,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監督和評價體系。要想通過聯動管理來提升研學旅行監管最好的形式就是建立研學旅行網絡平臺,成立研學旅行指導委員會,選定專業人員負責平臺的維護。政府、文旅、教育及其他相關部門通過平臺聯系起來。分散的各個研學基地和景點以及旅行社利用平臺凝聚起來,便于學習、溝通、交流。學校和文旅部門通過平臺上傳規則、計劃、方案等內容,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制定行業指標,監督研學旅行完成情況,對各部門進行評價考核。學??梢酝ㄟ^平臺進行研學基地、課程、研學導師的選擇,預定,進行課程的共同研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個專業平臺有合作,有分工,達到合作共贏提升質量,引導研學旅行可持續發展。

2.多渠道打造高素質的專業研學導師隊伍

在文旅融合的大環境下進行研學旅行就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導師隊伍。研學導師來源通常有兩種渠道,首選是學校教師。因為教師們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都比較了解,也有較全面的教學基本技能,熟悉教育學、心理學。但教師成為研學導師的不足之處在于對研學內容不夠精通,不甚了解,缺少專業知識。所以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參與研學旅行的教師的管理和專業性培訓,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打造出一支專業的研學旅行教師團隊??梢酝ㄟ^組織培訓班,網絡學習平臺,開展相關講座等方式對教師進行關于濟寧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量,從而增強教師的實際素養。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參加相關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使自己在帶領學生的過程中增加專業認識,從而在以后的研學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第二種來源就是景區和基地的旅游專業人員。這部分人對研學資源的知識儲備比較豐富,但是缺少組織教學和帶領學生進行研學的經驗。政府和文旅部門要加強對參與研學旅行的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讓他們掌握管理研學旅行的技能,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還要對所有參與研學旅行的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文明禮儀,職業道德等內容的教育培訓,讓每位行業人把研學旅行當做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

3.重視高質量研學旅行課程建設

學生的研學需求和普通游客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普通游客的知識結構也是不一樣的,在研學旅行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秉持教育性原則,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文化傳承教育、學科實踐教育等內容,確保教學過程文明、內容積極向上。要結合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理解能力和實際需求,設計研學課程。課程設計要注重寓學于游、學游相長,做到游學合一。要注意系統化,做到“因級施教”,針對不同年級孩子設置符合其年級特征的特定活動項目,實行差別化、體系化教育,打造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尤其是要重視設計內容豐富,集文化體驗與景觀體驗相融合的沉浸式研學旅行課程建設,讓學生通過全景式的“五感”交互體驗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設計高質量的研學課程最少要經歷三個步驟:一是收集資料,吃透當地的資源,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二是提煉地方特色,凝練能夠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豐富文化內涵,實現差異化發展。三是了解學生知識結構,課程開發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時要繼續加強研學旅行課程審查制度,通過管理平臺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課程方向不偏離、內容不偏移。

4.加強研學旅行資源有效整合

一是加強旅游產品資源整合。要打造系統性、高品質、大規模的極品研學旅行項目,也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項目產品。我們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研學資源,進一步落實好研學游“十百千”工程,在原有的景區資源基礎上進行深入開發,從地質、地理、生態、文化、旅游等方面入手挖掘產品的科學內涵和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研學旅行品牌,提高研學旅行的質量,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強研學基地資源整合。各地區要對研學基地進行合理布局,尤其要加強小型研學基地的建設和整合。以一條特色線串聯起來,形成鏈條,這樣既避免分散化、同質化、碎片化,又擴大基地規模,為短期研學旅行提供實踐平臺。

猜你喜歡
研學旅行旅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