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構建研究*

2023-04-05 21:08楊新春郝彥革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關鍵詞:產教院校人才

楊 濤 楊新春 郝彥革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3)

新時代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提高了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為了更好迎合社會發展趨勢,產教融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方式。產教融合強調的是教學和社會發展、企業單位等有機融合,運用校企合作模式變革傳統落后教學模式,構建優質的校外實訓基地,拉近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強化學生專業實操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立足實際,加大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力度,把提高人才適應性作為重要宗旨和目標,進而為企業和社會輸送大量復合應用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概述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高等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的重要責任?;诮逃悇e角度進行分析,高職院校不同于高等研究型院校與高等普通院校,其定位在于職業性,培育出來的學生是可以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高技術類人才。高職院校是培育應用型人才的堅實陣地,培育出的人才具備極強的職業性,可以有效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也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主要包括崗位適應性與社會適應性。伴隨經濟社會與職業教育的創新進步,教育和產業融合逐步被賦予職業教育特色,也就是所說的產教融合。產教融合給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要求:第一,職業教育發展必須與社會發展長遠規劃相符,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從而實現雙贏。第二,職業教育發展與行業部門密切配合。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內容以及課程體系進行設置的過程中,要把企業人才需要以及崗位工作要求作為重要根據。第三,職業院校教育實踐活動必須促進專業教育和社會實踐的有效對接,為人才培養適應性的提高提供保障[1]。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進行正確把握:(1)高職院校辦學模式以及堅持的發展路線必須和社會經濟相適應。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必須把握好服務本地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積極發揮社會、經濟、產業結構的獨特優勢,為本地區經濟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高職院校應該對人才培育目標進行科學確定,找準正確辦學模式,優化專業設置,形成完善化的產教融合課程體系。(2)高職院校辦學必須和產業發展密切聯系,因此每個企業以及產業部門有必要踴躍參與到高職院校辦學實踐與人才培養工作當中,在資源上溝通共享,實現優勢互補。(3)高職院校必須強化和教育部門、產業部門、企業單位等方面的溝通,使得學校教育面向社會以及行業開放,在政策允許和政策指導之下運用創新型辦學模式,依靠產業界力量創新辦學。(4)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當中應該關注生產、經營、技術推廣、社會服務這幾個層面的整合。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竭盡所能將課程理論和生產實踐整合起來,在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同時主動推進基于專業支撐的產業建設工作,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度,構建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2]。

二、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1.必要性

產教融合是在保持產和教各自獨立基礎之上進行融合,做到相互依存,實現雙贏。產教融合打破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隔閡,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并且在校企合作當中進行權責的恰當分配,在雙方的深度密切合作當中整合最優資源,提高人才培養有效性。高職院校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有其必要性,具體體現在:一是國家政策引導。職業教育的改革進步方向是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落實產教融合與深度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培育合格的技能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當前所倡導的是建設多樣化職業教育模式,提高全社會尤其是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建設的支持度,在產教融合與校企深度合作當中打造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國務院把深化產教融合定為職業教育建設基本準則。教育部門指出要結合經濟建設要求與人才成長,需要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把握促進教育和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這樣的核心點,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正是有了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讓高職院校日益認識到產教融合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意義。二是人才培養新趨勢。伴隨生產方式的變化,國家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企業也給技能人才以及勞動者提出更高標準。所以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當中,應該把握好時代需要,在教育教學當中有效對接產業以及職業標準。在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企業創新能力也在提高。為有效滿足企業建設要求,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夯實理論基礎之外,還應該持續吸收企業的創新理念以及實踐成果。高職院校堅持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是適應人才培養趨勢的選擇,也將更好將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整合起來,為提高人才的企業適應性打下基礎,提高他們服務企業與社會的能力。三是提高學校與企業競爭力水平的要求。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的支持之下,高職院校加大和企業合作力度,并且針對合作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確定出培育方案,結合企業崗位要求設置專業課程,運用學員+職員人才培養模式,使得畢業生到崗就可以勝任崗位工作。這種方式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人才培養成本,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學校就業水平與綜合競爭力[3]。

2.重要性

產教融合是新時期高職院校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尋求自我突破的新道路。高職院校把產教融合應用到人才培養當中的重要意義和顯著優勢體現在:第一,給高職學生勤工儉學以及工讀結合帶來便利,調動他們的學習創造力。高職院校積極創辦極具特色的專業產業,實現教學和產業的結合,不單單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還可以給他們勤工儉學提供有利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教師與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之下,將課上所學理論恰當用在生產實際之中,在知識應用當中深化理解,增強動手操作能力。不僅如此,產教融合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創造熱情與探究激情,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當中創新突破。高職院校把產業建設與專業安排對接起來,給學生提供參與企業生產過程的機會,并從中獲得一定酬勞,可以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調動他們實習實訓熱情。第二,有助于教師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升業務素質。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理念指導之下構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帶有學校特色的專業產業,可以給教師提供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使得教師把理論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把教研教改與專業知識聯系起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準,優化教師隊伍建設。第三,有利于促進區域產業改革,帶動地方經濟進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關系密切,學校設置的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高職院校用產教融合模式培育復合型人才可以帶動區域經濟進步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改革升級帶來人力資源支持[4]。

三、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構建方法

1.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

產學研模式是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當中比較理想化的方式,在職業教育發展當中應用廣泛。產學研模式的目標是把學生培育成擁有較強實操能力、職業素質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合格人才。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商討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出來的方案把企業需求作為核心進行育人目標的確定。產學研人才培養可以把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真正做到優勢互補,給學生帶來優質的教學場地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得企業全面融入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與各個環節。產學研模式強調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專業建設等方面與企業需求相符,因而基于該模式培育出來的人才正是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能夠避免出現企業需要和人才供應不對接的問題。產學研模式給企業提出的要求是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場地和工作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真正做到知行統一,把習得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生產力。

2.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交替是產教融合的一個有效方式,其基本特征表現為:學生入校的第一學期先在企業當中開展實踐性學習。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需要教授給學生基本專業思想,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入學教育,引導學生輪崗實踐,在差異化的崗位進行實踐學習,夯實后續的學習基礎。在第二學期、第四學期以及第五學期,學生需要在校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在第三學期,學生到企業當中開展全頂崗實踐學習。在第六學期,學生可以獨立上崗,學校以及企業要求學生上崗過程當中完成畢業設計。從整體角度分析工學交替模式不單單能夠讓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還可以提高參與的全面性與綜合性,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極強的適應性。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設計實踐環節與制定考核標準等過程中,企業都是全面參與的,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程度極高。學生在該模式之下擁有雙重身份,分別是員工與學生,能夠把課堂所學和企業所需的實踐技能連接起來,有效適應工作崗位,承擔崗位職責,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避免被社會淘汰。

3.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新機制的一個重要類別,重視校企深度合作,在二者的積極合作與共同研究之下確定出人才培育方案,重點是企業和學生簽訂用人合同,學校與企業在師資、實踐基地、技術等層面展開合作,運用校企共同招生與共同人才培養的方式,使得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實現就業。企業要給這些學生提供一定補貼。這樣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實際應用當中是有條件的,需要建立在校企彼此信賴的基礎之上,而且雙方在合作方面是自愿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有效對接,把企業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導向,能夠顯著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水平,所以該模式也在推廣應用當中日益獲得全社會與學校的認可。不過這種模式在推廣當中還存在校企地位不平衡的問題,需要在進一步應用當中加強學校對企業的了解,強化企業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才能夠對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進行全面發揮。

4.“2+1”人才培養模式

2+1 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創新構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可以把學生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實訓結合起來,有效增強學生對于職業技能的掌握水平。職業技能掌握能力既涵蓋理論掌握熟練度、綜合性職業技能,又包括多問題處理能力、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能力等等。該模式區別于過去的教科書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對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企業實訓當中迅速掌握企業崗位工作要求,增強人才就業競爭力。在第一階段,學生需要在高職院校當中完成兩年理論知識學習,不斷完善職業素質。在第二階段,學生到企業當中完成一年的實習任務,在相應工作崗位上接受培訓,把習得的理論知識用到實踐當中。企業給學生提供對應勞動報酬。一年后,高職院校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考核與畢業評定,給予必要的就業指導。學生在企業當中進行頂崗實習,和企業當中的員工相同,都要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和各項工作要求。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可以持續運用在肖習得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不斷提高理論掌握水平,用實踐來檢驗學習效果。該模式可以讓畢業生迅速滿足企業用人需要,實現畢業生工作能力和崗位工作要求的成功對接。高職院??梢愿鶕拘5膶嶋H情況以及國家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對應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并且積極完善長效保障機制,也就是對人現有組織機構與制度機制進行綜合創新,積極吸收企業優勢資源,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以及信賴,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建立互惠共贏的長效保障機制。

產教融合是新時期高職院校提高育人質量以及辦學水平的必然趨勢,同時還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路徑。以產教融合為著力點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不僅僅可以把人才培養與產業建設銜接起來,還能夠促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供良好保障。高職院校需要正確把握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目標,堅持走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創新道路,提升行業與企業在高職院校辦學當中的參與度,形成多元化辦學體制,最大程度上發揮產教融合優勢。

猜你喜歡
產教院校人才
人才云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