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下而上的信息流”:社交媒體中的階層間儀式性交往
——以春節微信拜年為研究對象

2023-04-09 02:10劉俁孜管亞文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群發階層社交

—劉俁孜 管亞文—

春節微信拜年業已成為當下頗為顯著的社會現象,但是群發的微信拜年是多數人寄托真情實感的真實問候,還是一種繁冗的被社會儀式綁架的負擔? 抑或我們正在被數字化不自覺地奴役?我們認為隨著數字化的浸入,數字化的儀式交往已經日益淪為更加社會化的工具。從一定程度上說,微信拜年成為一種廉價的、儀式化的、模式化的問候,充滿了功利性色彩。微信交流是一種嶄新的交往形式,它對人們生活的滲透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固守的幾千年來的春節拜年文化傳統,是一種感情上的溫暖、心靈上的慰藉。微信拜年雖然拓展了人際交往的廣度和深度,突破了傳統的交往方式,使交往對象的范圍得到了極大擴展,但卻疏離了人們的情感。本文深入剖析微信拜年現象中各個階層人士微信拜年的意向,進而分析數字化交往中階層交流的信息流現象及其內在規律。

一、文獻回顧及研究問題

當下我們正處于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稱的“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生活不僅給我們帶來觀念的全面更新,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微信拜年為代表的數字化交往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一部分,但其空洞的內容和“工業化”的群發方式,可能又使其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沉重負擔,不過人們仍然對此樂此不疲,因此本文從“數字化交往與階層性”“傳統文化的異化”“社交媒體對傳統文化的沖擊”等方面進行文獻梳理,試圖從理論上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數字化交往與階層性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以信息科學和數字技術為主導,以大眾傳播理論為依據的數字媒體的發展。①同時信息資源也得到了開發、利用和推廣,形成了獨特的信息流動管理機制。作為現代通信工具的手機微信,由于其高度的普及化和便捷性,成為人們溝通感情尤其是拜年的新興渠道。在既往的研究中,由于社交媒體是一種新興事物,其各種交往模式和信息連接方式受到學界的重視,研究比較充分。其中從人際連接強弱的角度進行的分析也比較多。研究者們認為人際關系的連接可以分為“強聯系”和“弱聯系”。而基于大規模的發送微信拜年短信的行為,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弱聯系”范圍?!叭趼撓怠笔侵溉藗冇捎诮涣骱徒佑|產生聯系較弱的人際交往紐帶,其特點為互動次數少、感情較弱、親密程度低、互惠交換少而窄。有研究者認為相比于強聯系,弱聯系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社交圈子、更廣泛的信息來源和更好的合作伙伴。平日里大家工作繁忙,春節的一個群發祝福卻可以維持彼此間的聯系與感情,聽起來的確是一種輕松又便捷的方式。②

對于中國春節期間的人際交往,已經有很多人文學者和社會科學學者探討,如魯迅、林語堂等。較為系統地進行學術闡釋的有人類學、社會學學者費孝通,他在《鄉土中國》一書中提出了“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結成網絡。這就像把一塊石頭扔到湖水里,以這塊石頭(個人)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可以表示社會關系的親疏。人際關系由一根根私人聯系構成了網絡。③我們認為這種數字化的拜年信息,可能存在階層間的有規律的流動。

社會分層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依據一定具有社會意義的屬性,將一個社會的成員區分為高低有序的不同層次的過程和現象。社會分層的概念中包含了馬克思的階級分層理論和韋伯的社會分層理論。④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的社會分層理論認為,社會分層的實質是社會資源在社會中的不均等分配,即不同的社會群體或社會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的社會資源是不均等的。有研究者認為,中國社交的階層性、圈子文化社會的多元和信息化的加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社會的進步,也帶來了貧富差距懸殊、階層固化等社會問題。由于經濟、文化和組織資源的不均衡分布⑤,使得人們在人際溝通中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按照馬克斯·韋伯的劃分標準,即占有社會資源的多少,中國的社會學者將中國的社會階層劃分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等10 個階層,其中前三個又認為是“社會上層”,中間四個是“社會中間階層”,后面三個為“社會底層”⑥。

(二)作為傳統文化延續的“春節拜年信息”

傳統節日交往是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和集中表現形式之一。春節拜年是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研究者認為,在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節日里,用微信傳遞感情也有其合理性。它代表著人們對于親友的美好祝愿,體現了中國人重視禮儀的美好品德,同時也深層次地反映了倫理道德價值和文化傳承體系。⑦無論是與較為傳統的上門拜年還是和電話拜年相比,微信拜年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民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不斷變遷的。民俗既有傳承性,又有變異性。⑧微信拜年是當下技術與傳統習俗的融合。微信拜年使得我們交往的廣度變寬,不再禁錮在自己原有的交際圈,也讓我們避免在初次跨階層交際時出現尷尬的局面,實現自下而上的信息流轉換。但微信的情感表達也開始出現浮躁現象,深層感情交流趨于淡化。也有研究者從資本的視角指出,實際上微信拜年也是資本侵入人際關系的一種體現。在日益增長的微信信息數量背后,暗藏了“拇指寶藏”,即當一條條手機信息借助無線網絡傳送時,“拇指經濟”在中國展現了其驚人的能量。⑨目前的手機微信已超越了簡單的文字內容,成為我們日常溝通交往中主要的聯系工具,其功能的不斷增強正是“拇指經濟”具有巨大能量的重要原因。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以及對春節拜年習俗的創新,微信平臺的文化符號傳播也得到了應用,如微信拜年短信在網絡社群中扮演了“多重能指”的符號性角色,實現了多樣化的象征符號表達,具備了社會資本的動員能力和文化張力。⑩

(三)傳統文化的異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的出現與廣泛應用,數字信息技術逐漸與大眾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大眾的生存方式。與此同時,信息化與數字化也使傳統文化發生了異變。有研究者認為,互聯網裹挾著資本正展開了新一輪的剝削與奴役,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產生的大數據產品,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以信息獲利的資本剝奪并占為己有?;ヂ摼W由充滿活力的社交場域轉變為了被無情剝削的勞動場域,互聯網用戶也徹底淪為了數字化時代下的“網絡奴隸”?。整個社會處于一種異化的狀態,每個人都處在與他人的異化關系中。反觀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下,人際關系也處于一種非常態化的狀態中。一方面,用戶在使用社交平臺時,“因其同時所享受到的社交媒體使用紅利和參與式消費,與‘用戶生成內容’,自發而非自為地轉變為‘產消者’階層”?。無疑,互聯網是人類理性的結晶,但同時它卻通過人們對它的依賴奪走了人對自身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我們將一大部分權利讓渡給了這個物化又虛擬的網絡,“每個人相對于技術系統卻越來越弱小,技術越強,每個人就越弱小”?。我們在互聯網上擁有的自由是否太過弱小? 人們是否被使用的權力本身所奴役? 這才是很多人關心的本質問題。數字技術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去從事創造性勞動;虛擬平臺擴展了人們的實踐空間;人的交往異化,削弱了人的主體性,這也是對哈貝馬斯“社會交往”精神的背離。虛擬交往是否會因其不直接在物理空間進行接觸,而使人們之間的連接松散,溫情和忠誠消失,人們的關系疏遠、情感淡漠,個人容易產生孤獨、冷漠等情緒,從而使得人的交往背離了人性? 基于這些研究基礎,我們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RQ1:社會各階層間的春節拜年信息的流動方向是否呈現出規律性的自下而上?

RQ2:階層間橫向拜年信息意向是否較弱?

RQ3:微信拜年內容大部分是否為群發微信?

RQ4:發送春節拜年信息對很多人來說是不是一項負擔?

RQ5:回復春節拜年信息對于很多人是不是一項負擔?

RQ6:春節微信拜年會讓人感到真情實感嗎?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問題進行了訪談。我們共訪談了60 位對象,他們的年齡介于25 歲到60 歲之間,其中25 歲到35 歲的有23 人,36 歲到45 歲有19 人,46到60 歲有18 人。職業基本涵蓋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有7 人、經理人員階層有5 人、私營企業主階層有5 人、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有7 人、辦事人員階層有7 人、個體工商戶階層有6 人、商業服務人員階層有7 人、產業工人階層有5 人、農業勞動者階層有5 人、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有6 人;其中前三個階層合并為“社會上層”有17 人,中間四個階層合并為“社會中間階層”有27 人,后面三個階層合并為“社會底層”有16 人。

訪談名單如表1 所示。訪談時間集中于2022 年春節與2023 年春節期間。訪談提綱基于我們的研究問題。主要訪談問題有:

表1 訪談人員名單

1.發送微信拜年過程中,最優先發送的是哪些人?

2.發送給不同的人群,是否會考慮不同的時段?

3.收到階層或者職位比自己低的人發來的微信拜年會如何對待? 自己是否會選擇主動給比自己階層或者職位低的人發送微信拜年?

4.是否會給自己的核心家庭成員或最親近的親戚朋友發送微信拜年?

5.給自己認為最親密或者關系最近的朋友發送拜年信息是否會感覺不自在、生分?

6.是否給自己的同事、剛認識的朋友發微信拜年?

7.給哪些人發送微信拜年會采取“群發”的模式?

8.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拒絕回復微信拜年?

9.有讓你感動的微信拜年嗎?

10.會介意某個人沒有給你發送微信拜年嗎?

三、研究發現

微信拜年實質上是一種數字化社交的信息,它延續了傳統拜年的習俗,但內涵卻發生了異化。在微信拜年的過程中不同階層交往的信息流以及傳統文化的變遷被時代所裹挾,夾雜當下的技術特性與社會交往的功利屬性,成為一種數字化的社交儀式和不得不為的“儀式性”負擔。

(一)自下而上流動的信息流

對于研究問題RQ1,我們的研究發現各階層間的春節拜年信息的意向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即從社會低階層向社會高階層流動。如訪談對象F1 說:“拜年的對象也大都是自己的領導,同事、朋友、親戚,實際上放在次要的方面考慮?!盕1 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顯然對于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借著拜年的契機,給領導留下個好印象”。而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全部訪談中非常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會談到,“中國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工作關系和私人關系其實很難徹底分清界限,春節拜年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領導進行接觸,而且還不顯得尷尬?!?M50)尤其是對于社會資源占有比較少的個體戶、商業服務人員、農民中,他們多數人會認為官員朋友是他們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管他們是否會切實地幫助到自己,都會在每年的春節主動發送拜年信息,這已成為他們春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顯然,不同的層級間,也存在利益訴求、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話語權等方面的差異,有時也存在著對抗、競爭等關系。處于下層的那些社會成員則成為研究社會層級關注的重點。下層人員會因為“分層體系”而采取某些行動,從而產生“討好”社會秩序的行為。?社會階層的流動,尤其是向上流動,對于社會成員而言具有正向的或者說積極的價值和意義。向上流動的質的提高和量的多少更能反映出社會結構的開放性。?但是,流動仍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特別是要從底層或中間階層流動到高層時,多數時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社會學領域,社會流動是指個人或群體在社會分層結構與地理空間結構中的位置變化,根據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生成結構主義觀點,階層之間是可以在結構與構建、再生產過程中進行跨越的。?而微信拜年顯然成為人們為了實現階層流動、向上攀升的一種機會。由此可以看出,微信拜年已經日益淪為更加社交化、功利化的儀式與工具。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社交群體與階層的演變隨之變得更加復雜。拜年的對象由關系的遠近開始出現了差異化,微信拜年也的確成為部分人過年期間名利資源的“角逐場”。信息的傳播呈自下而上的狀態,從而導致傳統拜年內涵的異化。

圖1 階層間微信拜年信息流動示意圖

(二)情感異化:情感反響的差序格局

我們在研究中也發現,數字化的社交問候,存在很明顯的悖論,即人們似乎已經非常清晰地知道微信拜年只是一種“不痛不癢”的社交儀式,因此,微信拜年往往并不發給自己最親近的人,而是普遍、不厭其煩地會發給同自己實際關系比較遠的人。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家庭成員之間、直系親屬、特別好的朋友之間發送春節微信拜年的頻率是較低的。而隨著和自己距離的疏遠,發送頻率卻變多?!拔⑿虐菽曜疃嗟膶ο髮嶋H上是工作關系的人群?!?F52)又如M2 所說: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的走動也比往常更加頻繁一點,大家都放下手頭的工作,在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就會忽略發送微信拜年,反而都是和不太熟悉的、平時很難見面的人發送微信送去祝福?!?M2)

因此,我們認為在微信拜年的現象中,形成一個反向的差序格局,即對最親近的家庭成員基本不發送微信拜年,很少給最重要的親人發送,而對和自己親情或者友情較為疏遠的人會更注意發送微信拜年。

圖2 數字交往中的“差序格局”

此外,對于研究問題RQ3,我們的研究發現收到的微信拜年中大部分都為群發的微信。個人原創的較少,很多人或許圖省事或者怕寫不好,則找找手機里或者別人發來的有意思、特別的微信,再轉發給別人。因此,“很多人收到的微信拜年大多是‘克隆’的,在手機里轉來轉去。更令人郁悶的是,有些手機微信拜年,自己發給別人,轉了一個圈,又被別人原封不動地發了回來,連落款都沒變”?。M55 說:“自己會收到很多人工炮制痕跡很明顯的群發段子微信,一看就是群發的模版改一改而已,更有甚者,毫不避諱,連稱呼都沒有,只是一段不痛不癢的春節拜年段子?!币灿斜容^用心的人,可能會為單獨的個人寫一段微信,但是這種比例是比較低的,而且放在春節拜年信息的大潮之中,其重要性也顯著降低。如F3 說:“自己也會收到原創的新年祝福。而這種自己原創的‘私人定制’信息,一看便知是‘沖’著自己來的。但是它和線下的拜年是無法比的?!?F3)與人類豐富的現實情感相比,微信交流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情感,但僅僅依靠簡單的數字符號來傳遞,使得表達方式過于單一,即人們既想進行問候、擴大社交面,但時間和精力又有限,所以只能編輯一個模板,群發問候微信。而這樣的問候,又顯著降低了問候信息的“真情實感”。不管是群發信息,還是“私人定制”的拜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成為人們在數字時代完成的一種膚淺的儀式。如F4 認為,群發微信拜年正是由于讓人沒有感受到“得到重視”,如果發信息的人沒有誠意,那么就算換一種新潮的方式,同樣達不到祝福的目的?!拔矣捎诠ぷ鞯脑蛴泻芏喙ぷ魅?,同事們都在發送五花八門的祝福微信,自己也將收到的祝福微信群發在群里,為了迎合過年群里的氛圍?!?F4)

數字化交往的異化,削弱了人的主體性,也是對哈貝馬斯“社會交往”實質精神的背離。虛擬交往因其不直接在物理空間中與其他人見面,就會使人們之間的倫理松散,溫情和忠誠消失,關系疏遠、情感淡漠,個人容易產生孤獨、冷漠等情緒,從而影響主體性的發揮。?電子信息和網絡阻隔了人和人、人和真實社會的直接交往和對話,人與人之間會越來越疏遠,更多地成為人們的一種社交功利屬性下的人工“算法”產品。

(三)階層的橫向溝通甚少

對于研究問題RQ2,我們發現橫向的階層間拜年信息較少。馬克斯·韋伯認為,在市場中由于經濟方面和人生際遇方面的差異,相似的人就形成了相應的階層。?橫向溝通是指同一個階層的不同主體之間進行的信息、情感等內容的交流。在現實社會當中,同層交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微信拜年的活動中,大部分人都不重視向自己同階層、沒有“相求于對方的和自己社會地位差不多的人發送微信拜年?!?M40)F39 的話更具有代表性:“發送拜年信息往往最先想到的是給領導和需要進行交往的人發送,是想借春節拜年的這個契機,進一步和對方熟悉,增進情感交流,為下一步社交做好鋪墊?!?/p>

此外,對于研究問題RQ6,我們發現人們普遍認為在收到的春節拜年信息中很少有真情實感,更多的是大家一鍵轉發的群發信息。如M12 所說:“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三年,同事間發生的大多數都是群發信息,稍微改一下稱呼就一鍵發送,平時私下往來也不是很密切,也不會花很多心思去編輯微信拜年?!?/p>

(四)微信拜年事實上是一項負擔

對于研究問題RQ4、RQ5,我們發現發送和回復春節拜年信息對很多人是一項負擔?!懊磕赀@個時候我都要回復很多短信,短信多到看都看不完,還要一一回復,有時要花上半天的時間,礙于情面又不得不一一進行回復,對于我來說回復春節短信是一種負擔?!?M6)M6 的感受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面子”的塑造在中國的人際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會影響到個人在施受社會資源時的狀況,以此影響個人的社會交際網絡。?在關系溝通中,當一個中國人使用“面子”的觀念時,實際上是在向他人尋求一種對于自己能力、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認可,因此,面子的形成需要有人際關系的存在作為前提,也在進一步地影響著中國人慣常的行為和交流方式。而種種的這種社會關系的復雜性,附加在拜年信息中,使其成為一種明知其毫無意義又不得不為的數字游戲。即使有些人把這種問候作為個人真誠的信息發送,那么也是一件耗時耗力的負擔?!按汗澠陂g,給領導發送微信拜年也是拉近領導距離的時候,但往往我們也忽視了作為上司的內心想法,在回復來自下屬的新年微信時,回復的內容既要‘不深也不淺’,不能回復太過熱情讓下屬以為關系非同一般,也不能太過冷淡,讓送祝福的人寒心,恰到好處的回復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M59)實質上,微信拜年淪為了一種“禮節性”的負擔。

四、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春節微信拜年的研究,發現了數字化社交中的階層微信拜年信息流的傳播狀態和特征,研究發現的諸多結論引發了深層思考和擔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數字化社會的不斷進步,微信拜年信息似潮水般覆蓋整個社會,而人的本初的關懷和傳統文化的內涵或將在這種功利性的數字游戲中逐漸銷蝕殆盡。而裹挾在社會游戲和數字游戲中的人們,盲目依賴數字化產品必然會逐漸喪失主體思考的能力,成為數字化世界的囚徒和奴隸。

首先,數字化、功利化的社交信息在面子文化的束縛中固化了“無奈的交流循環”。人際交往在時代發展中,必然會體現出不同的形態。手機微信拜年方式實現了大眾傳播和交際傳播的部分功能,將傳統的拜年習俗和現代技術實現融合,在拜年習俗上被人們大量使用。但微信拜年儼然成為一種數字化的功利社交手段,并且存在著顯著的階層性流動。在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過程中,社會階層信息流動起調節作用。當低層的信息流涌入上層時,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意愿去改變現狀,從而提升自己的地位。當數字溝通社會階層保持一種良性流動,那些處于低階層的人才會更用心去編輯春節微信拜年,從而提升其向上流動的可能性。階層信息流所釋放的信號是機會,更是希望。在傳統文化數字化發展過程中,低階層人群感受到社會信息的可流動性,感受到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低階層向上流動的意愿,從而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流。但是當低階層的人將微信拜年視作一種向上階層接觸,并試圖改變自己階層地位的契機時,這種想法實質上是幼稚和荒唐的。因為這種微信拜年不但沒有體現出真情實感,反而成為人們的一種負擔。低階層人群向高階層人群發送的無數信息成為高階層人群回復信息的負擔,而囿于社會文化的束縛,即為了對方的“面子”又不得不回復,形成了“無奈的交流循環”。

其次,廉價的電子信息垃圾必然異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哈貝馬斯強調的“交往行為”,指的是主體以達到相互理解為指向而進行的交往。真實性、正確性和真誠性乃是一個成功的交往行為得以進行的前提。?而互聯網生活的虛擬特征,已經決定了主體的弱化、交往的虛妄、意義的喪失。群發的微信拜年根本無視對方的真實感受與需求,只是完成一種春節問候的數字化儀式,體現人際交往圈層中的“在場”。這種廉價的慰問,當然也是有成本的,因此,在階層間又呈現出了“自下而上”的流動特征,這就更顯示出了它的功利性。但是人們又在被這種經由數字化異化的“傳統”交往儀式所束縛,迫于社會交往的壓力,不敢放棄這種毫無意義的“電子垃圾信息”。于是,盡管人們意識到了這種廉價的電子信息垃圾毫無價值,但是又不敢輕易放棄,其最終結果只能是使人們更加虛偽地去交往,從而異化了原本自然自在的人際關系。

再次,微信拜年作為工業化的廉價信息產品,功利性的特征在深層次上解構了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我們固守的幾千年的春節拜年傳統,是一種“禮”的儀式和情感的交流,可以有效地融通人際的情感。但由于現代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疏于日常對情感的維護,在過年微信中也出現了大量群發消息的現象,但這種廉價的祝福并不能起到傳統拜年的作用。微信拜年質量也越來越低——內容幾乎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當情感遭遇現代通信技術,便陷入了形式化、空洞化的窠臼。人類的情感是豐富的,具有內在的“神”和“韻”,而技術工具是具體的、機械的形式展現,兩者存在矛盾,把兩種矛盾的事物生硬地統一到一起,必然導致形式的突出、內容的淺薄。?廉價的、工業化的微信拜年將解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要想徹底擺脫這種數字化生活方式的奴役,需要人們對這種工業化的電子信息垃圾警覺,自覺擺脫“囚徒”的身份,對新技術擁抱的同時,擁有批判主義的精神,這樣才能從中解放出來。

注釋:

① 李江、呂銳:《數字媒體信息資源管理研究》,《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 年第7 期,第20-22 頁。

② 陳心旗:《有一種友誼叫“春節我才想起你”》,《心理與健康》,2019 年第2 期,第16 頁。

③ 沈艷:《線上人緣:一種中國式社交圖景——以H 微信朋友圈為例》,《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年第3 期,第8-11 頁。

④ 戴桂斌:《階級與階層:社會分層的兩種模式》,《寧夏社會科學》,2007 年第1 期,第48-51。

⑤ 廖海霞:《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階層差異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年,第50-51 頁。

⑥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版,第8 頁。

⑦ 王凱:《媒介生態環境下“拜年”習俗的嬗變》,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年,第65 頁。

⑧ 安雅:《微信拜年惹爭議》,《綠色中國》,2008 年第24 期,第94-95 頁。

⑨ 唐大中:《春節! 在“微信”的饕餮盛宴中狂歡》,《上海信息化》,2006 年第3 期,第51-53 頁。

⑩ 白曉晴:《融合中的傳承:微信平臺中電子賀卡的春節文化符號傳播研究》,《現代出版》,2020 年第1 期,第65-68 頁。

? 張鴻燕:《奴役與剝削:數字化勞動中的異化反思》,《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9 年第6 期,第3-8 頁。

? 吳暢暢:《數字資本主義時代下的馬克思——評〈馬克思歸來〉一書》,《全球傳媒學刊》,2017 年第1 期,第135-139 頁。

? 趙汀陽:《新技術的未來可能是一種奴役》,https://huyong.blog.caixin.com/archives/67647,2014 年。

? 熊芳:《從〈雪國列車〉到〈寄生蟲〉:奉俊昊導演作品的“階級”美學研究》,《電影文學》,2020 年第14 期,第80-84 頁。

? 程啟軍:《階層間封閉性強化:中國社會階層流動的新趨勢》,《學術交流》,2010 年第1 期,第55-60 頁。

?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劉暉譯,商務印書館2015 年版,第182-187 頁。

? 馬春瑛、馬春蘭:《對春節微信拜年文化現象的思考》,《成才之路》,2009 年第19 期,第72 頁。

?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05 頁。

? 仇立平:《社會階層理論:馬克思和韋伯》,《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 年第5 期,第101-104 頁。

? 黃光國、胡先縉:《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游戲》,《領導文萃》,2005 年第7 期,第162-166 頁。

? Habermas Jürgen.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ume 1:Reas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Boston:Beacon Press.1985.p.58.

? 雷赫:《熱微信的冷思考》,《中國計算機用戶》,2008 年第1 期,第15 頁。

猜你喜歡
群發階層社交
新聯會聚合新階層新能量
社交之城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社交距離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借助微信自身功能實現消息群發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丁酉中秋登樓時家人遠離 聞多地無月乃拍照群發(外三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