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項目驅動的.NET開發技術課程體系重構與改革實踐探究

2023-04-14 16:49吳文斗吳興勇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項目驅動重構課程體系

吳文斗 吳興勇

摘要:.NET開發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無法適應企業對高水平軟件人才的需求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趨勢。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構建教學資源庫和案例庫,進行了基于項目驅動的課程體系重構和模式探索,實現了從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改革考核評價體系,通過教學質量評價和反饋,持續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能力培養短板問題。通過四年的教學實踐表明,以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能較好的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課程目標達成度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成效顯著。

關鍵詞:項目驅動;.NET開發技術;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06-0157-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市場對.NET技術開發人次的需求與日俱增,國內諸多高校把該課程作為信息類專業主干課程,從2009年開始云南農業大學也把該課程作為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開設的核心能力課程。本課程皆在使學生深刻理解.NET平臺的架構,系統掌握.NET編程思想、方法和技術,熟悉應用軟件開發的流程、方法和分層思想,融合數據庫知識,能夠熟練應用.NET開發平臺開發Windows應用系統、Web應用系統和移動應用系統,為培養高素質軟件工程人才奠定基礎。

.NET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教學模式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為了滿足社會對.NET軟件人才的需求,2017年.NET開發技術課程遴選為云南農業大學首批優秀課程建設項目,學校在資金和政策上都給了大力支持,課程組對當前主流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省內外24家軟件企業和用人單位對.NET開發人才的需求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分析,結合課程的特點和現狀,以教務系統為案例貫穿全教學過程,引入項目驅動模式和方法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模式,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1],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通過四年的改革實踐,效果良好。

1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是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創設的一種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教學方法和模式[1],其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之上,根據課程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將一個實際業務活動和應用場景與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深度融合,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教學任務,最終通過完成具體項目來完成教學目標[1],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為中心的現狀,實現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中心的轉變,真正實現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掌握相關知識,針對項目中各種實際問題,獨立思考,協同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進行互動協作和自主探索,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2 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在.NET課程中的應用

2.1 課程體系重構

課程體系建設是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核心,學校原有的.NET課程體系主要強調語言知識點的學習、部分內容與前導課程有重復現象,工程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明顯不足,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理論和實驗教學學時分配不合理,缺乏真實的項目應用環境,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課程評價主要還是采用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傳統評價方式,現有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均難以適應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和軟件行業對.NET人才的要求。課程組通過對省內外高校.NET課程體系建設和改革成效調研,走訪軟件企業了解.NET開發人才的市場需求和能力要求,對.NET開發技術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具體為。

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因.NET開發技術已有計算機導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前導課程,學生已具有較好的語言和算法基礎,課程組將原有C#語言基礎等內容進行刪減和弱化,將課程教學核心內容調整為.NET開發框架、面向對象程序設計、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ADO.NET數據庫訪問技術、Web應用開發技術等核心模塊,每個模塊均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教學指導思想[3-4],以學?!敖虅障到y”為教學案例,采用“原理→設計→實踐→應用”為主線組織教學,對系統各業務功能進行分解,將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代碼編寫以及測試貫穿于全課程,如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部分把教務管理系統中涉及的課程、學生、教師等幾個關鍵類進行分析,讓學生清晰理解和掌握面向對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培養面向對象思維,通過項目設計和實踐,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做中學,強化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主動性。

其次對學時分配和開課時間調整,.NET開發技術教學總學時為64學時,4學分,原有學時分配為40+24,其中理論學時40,實驗學時為24,課程組將學時調整為32+32,將開課學期由第五學期調整到第四學期,并將所有環節教學安排到機房進行,邊講邊練,同時將原有實驗內容進行大幅調整,去掉大部分驗證型實驗,圍繞教務系統各業務功能,增設大量設計型實驗內容。規范實驗報告內容,按“分析→設計→實現→總結反思”四個步驟完成編碼、調試和文檔編寫和實驗報告撰寫等規范化訓練,培養學生項目開發能力和規范,積累開發經驗,養成細心、勤懇、耐心以及具有較強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與工作品質[5]。

2.2 課程資源庫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是課程建設和改革的基礎和核心[6],經過四年的建設與實踐,課程組完成課程介紹、學習引導、教學標準、教學設計、教材建設、課件教案、實習實訓、習題庫、試題庫、案例庫、考核標準、教學視頻、課程達成度等大類,共572個子資源,其中:

課程介紹:包括課程簡介、建議課時、課程內容、課程性質和定位等,讓學生對本課程有個初步的認識。

學習引導:包括學前要求、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路徑和考試標準要求,讓學生知道如何使用資源完成學習。

教學標準:包含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目標達成度等,供教師備課時使用。

教學設計:包含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的具體的目標要求以及課程內容設計和能力訓練設計,同時給出考核方案設計,讓教師理解課程的設計理念,有助于教學實施,同時對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重難點和教學過程等進行了詳細設計,可供教學備課時參考。

.NET開發技術課程資源建設路線如圖1所示。

課程組以學?!敖虅展芾硐到y”作為案例項目,從軟件開發的實際環節入手,將項目分解為一個個實際的案例組織教學,針對不同章節對任務進行分解,確定各章節學習主題和任務,圍繞案例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其他項目案例作為拓展和補充,形成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

2.3 課程教學和考核方法改革

在完善課程體系重構和教學資源建設的同時,課程組在教學模式、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1)教學模式改革:由于.NET開發技術課程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且實踐性很強,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有理想的教學效果[10],學生參與度不強。課程組通過分析研究,采用了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翻轉課堂等授課方式[11-12],充分利用慕課平臺、云課堂、騰訊會議等先進的教學工具,針對事先設計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和匯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思考和主動學習[13],培養其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通過四屆學生的實踐,效果明顯。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圍繞軟件開發領域管理模式、新技術和新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每組3~4人)合作完成綜合性實驗、大作業和課程設計,模擬項目開發完整流程,小組成員有清晰的分工,扮演不同的用戶角色,培養了學生項目開發素養、團隊管理和協作能力。通過同省內外軟件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聘請企業講師進行課程設計指導,使學生較早地了解軟件開發的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提高工程實踐能力[14],為今后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檢查和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對于 .NET開發技術課程,既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更要考查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5],該課程采用“期末考試+平時成績+課程設計”三大部分組成評價體系,期中和期末考試重點考察對該課程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應用能力,采用無紙化考核方式,平時成績由出勤、參與小組討論、實驗完成情況、大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判,課程設計主要通過項目規模、完成情況、代碼質量、文檔規范程度、答辯情況等進行評判,最后按期末成績×30%+平時成績×30%+課程設計40%構成最終成績,改變了一張試卷決定結果的傳統考核模式。

3 實踐效果與分析

通過在我校2016級、2017級、20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三個本科專業498名同學的教學實踐,效果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出勤率大幅提升,歷年來,上述三個專業平均出勤率為92%左右,通過改革和創新,該課程出勤率為99.15%,同時學生對該課程評價優秀率由改革前的65%提升到87%。

2)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課程設計能按時按質完成同學比例為83%,能基本完成的為15%,不能完成的為2%,即98%的學生能基本完成設計要求。

3)增強了學生交互和討論,培養了學生參與感,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4)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課堂匯報、課程設計等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有59名同學在大三期間參與了學校和企業的軟件項目開發,提高了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4 結束語

改革后的.NET開發技術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一個完整項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以項目驅動為導向,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6],并且這一教學模式符合.NET開發技術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后續的改革實踐中,課程組將圍繞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在特色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和研究,并將該模式推廣應用到其他課程。

參考文獻:

[1] 劉鳳芹.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課程中的應用[J].新聞傳播,2021(6):48-51.

[2] 謝建宏.基于項目驅動的傳感器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0):216-218,261.

[3] 王碩旺,洪成文.CDIO: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的經典模式——基于對CDIO課程大綱的解讀[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6-119.

[4] 姜楠楠,孫璐榮,于曉婷.基于項目驅動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風,2020(19):66.

[5] 周玉新,魏國利,裴志利.基于案例驅動的創新性Java教學模式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6):634-636.

[6] 丁海霞.高職計算機項目化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14):138-139.

[7] 蘇曉云.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精品課程建設體系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4):108-109.

[8] 周丹陽,王璐璐,黃文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管理觀察,2014(18):142-144.

[9] 張建偉,孫燕青.從“做中學”到建構主義——探究學習的理論軌跡[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7):35-39.

[10] 王飛飛,謝麗明.基于CDIO的.NET應用開發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視界,2020(3):54-56.

[11] 陳亞莉.基于微課的反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J].學園,2018(5):65-66.

[12] 李嬌.“互聯網+”時代高校微課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7(5):89-92.

[13] 宋友.面向大類工科專業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8(11):47-50.

[14] 胡文君,肖寶.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案例驅動+微項目導向”模式[J].欽州學院學報,2018,33(1):64-66,72.

[15] 王苗.《C#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反思及改進[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1,29(2):88-91.

[16] 李攀,陳丹琪,李寒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精品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0,37(28):67-69.

【通聯編輯:謝媛媛】

猜你喜歡
項目驅動重構課程體系
北方大陸 重構未來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論中止行為及其對中止犯的重構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