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閑書

2023-04-15 11:37張心科
師道(人文) 2023年3期
關鍵詞:西廂硬性閑書

張心科

常聽人說:“正在讀閑書”,或者“買了幾本閑書”。不知他們為什么這么稱呼,也不知道他們所說的“閑書”的標準是什么?!伴e書”大概一是指通俗的書,二是指次要的書,三是指為了打發時間或求得內心愉悅的書(有空閑時間可看,為了獲得閑情可看)。在我看來,有些書之所以被稱為或者認為是“閑書”,與這些書本身的性質以及社會、讀者自身的需要直接相關。

先說書的性質。就性質來說,“閑書”一般指通俗讀物,如20世紀前期的《禮拜六》《良友》雜志,或今天的《知音》《讀者》以及一些散文、隨筆、言情小說、武俠小說之類。與“閑書”相對的是各種專業書刊,這些書刊或有高深的理論,或含艱深的知識。相應地,讀者閱讀時也需要付出不同的心力,以不同的姿態應對。讀通俗的讀物,如枕邊書之類,可臥可坐,皆可引發人的閑情;讀專業書刊,則要正襟危坐,如臨大敵,考驗的是人的腦力和耐力。1921年第八卷第七期《學生》雜志中,曾有人以“軟性讀物”與“硬性讀物”來指稱這兩類書:“所謂硬性的讀物,我是指說那一種需要讀者相當的思索工夫研究能力和耐心的書報而言。反之,所謂軟性的讀物,是指那一種不必要讀者如何的耐心和思索力,只是隨讀隨解,且能立刻發生快感的書報而言?!?925年,茅盾比較了這兩種讀物的接受情況,他說:“一般人對于其他出版物的迎拒已可概見。即以文學書而論,如果你去調查一下各種文學書的銷數,便知道小品文隨筆創作小說等銷得最多,其次是詩集和翻譯小說,又其次是戲曲等等,至于文學原理的書和什么文學史,簡直銷得極少。從銷售的數目字里,分明表示現在讀文學書的人們也喜歡軟性的讀物,不喜歡硬性的?!彼终f不能認為硬的就比軟的好,但是如果全體國民的閱讀趨向軟性,則是一種病態的社會現象,是民族精神頹廢的表現,因為這說明人們“沒有勇氣來企圖繁劇艱重的事業了”!

再說社會、讀者的需要。社會如果需要某一類書,或者說精英階層、上流社會認為某一類書重要,那么這類書無論其性質是軟還是硬,都常被視為經典,反之則被認為是閑書。大家讀《紅樓夢》,發現書中賈寶玉說自己“喜好些雜書”,他所說的“雜書”指的是《莊子》和《西廂》之類。其實,要弄懂《莊子》的思想并不容易,要知曉《西廂》的作法也非易事,也就是說,這兩本書對于一般讀者而言算是“硬性讀物”了,那么為什么還被視為閑書呢?顯然,是因為《莊子》里有許多寓言和神話,這與“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正統思想格格不入,其中“無為”“無用”的思想與儒家積極入世的情懷背道而馳,而《西廂》更是被認為充斥著“淫詞邪語”的艷曲。當時,被視為經典的是用于科舉考試的“四書”“五經”等圣賢經傳。隨著傳統教育的轉型和文學觀念的變化,《莊子》被視為哲學經典,而曾經難登大雅之堂的《西廂》也被視為文學經典。就讀者個人的需要來說,如果因為研究的需要而閱讀某一類書,那么這類書無論是硬性的還是軟性的,對于他來說都不是閑書。舉個例子,假如你要研究《故事會》幾十年來敘述風格的演變,或者研究自古以來武俠小說的結構模式,那么這些書即便再怎么通俗,對你來說,也不是次要的或者是用來打發時間的“閑書”,并且你也不能隨意讀之,而是要集中精力、咀嚼研索。同樣的道理,有時候即便是一些硬性的學術書,也因為你不太需要而成為“閑書”。如我在北京讀書三年,我的導師鄭國民先生沒有開過什么專業“必讀書目”,而是推薦我讀余英時、馮友蘭和陳平原的著作。大概在導師看來,這三位著名學者雖然研究歷史但學問做得很活。很可惜的是,在讀書期間,我并沒有系統、認真地閱讀這三位先生的書,當時以為這些書與我研究的語文教學論沒什么關系,是對我的研究來說沒什么用的“閑書”。畢業之后,有余暇再讀,發現他們書中的研究方法對我來說不是無用而是有大用。

古人追求“雪夜閉門讀禁書”的刺激。我更喜歡“午后推窗讀閑書”的情致。治學讀書,能說什么書是閑書呢?可是人到中年后,還有什么書不可以當成閑書來讀呢?

猜你喜歡
西廂硬性閑書
西廂故事
14Cr17Ni2材料淬硬性研究
在“閑書”閱讀中培養語文能力——兒童“閑書”閱讀指導例談
無事讀閑書
中國哲理畫
讓硬性的經濟報道“軟著陸”
“西廂”瓷畫及其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兼論《西廂記》的早期西傳
硬性角膜接觸鏡在矯正屈光參差中的應用
放風箏
個案分析:公開須彰顯“硬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