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篤行淳備:東漢南陽鄧禹家族家風

2023-04-16 01:52
關鍵詞:百姓家風家族

鄭 卓

(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0 引言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族在世代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家族成員共同遵守并傳承的價值準則?!凹绎L是家文化的核心內容與凝練表達”[1],是支撐家族延續的精神力量。南陽鄧禹家族興盛延續一百五十年之久,與“篤行淳備”的家風密不可分。

鄧氏奠基人鄧禹字仲華,出身南陽新野望族,是東漢的股肱之臣。他年少時就立下宏愿“垂功名于竹帛”[2],在長安游學時拜名師習《詩》,功成名就后選擇退隱專心“以文德教化子孫”[2],在鄧禹的悉心教導下,十三子能“各守一藝”?!昂V行淳備”的家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家族成員君子品格,提高了家族聲望,使鄧氏成為“累世寵貴”。

1 鄧禹家族家風內涵

1.1 忠孝觀念

忠孝觀念是統治者選賢舉能的重要標準,更是君子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鄧禹深受儒學影響“事母至孝”,鄧禹之孫鄧騭、鄧綏等人深受影響,時刻將孝銘記于心,即使后來身居高位,也不忘用心侍奉雙親。永初四年,鄧太后的母親新野君病重,鄧騭兄弟向皇帝上書請求辭官歸家侍奉母親,已經貴為皇太后的鄧綏更是親自貼身照顧母親。十月,新野君去世,鄧騭兄弟四人一同上書辭官,為母守孝。鄧鴻之子鄧甫德,繼承了鄧氏孝順父母的優秀家風,曾因母親去世而辭官為母守孝。鄧氏子孫在儒學的熏陶和鄧禹高尚品格的影響下,時刻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盡心侍奉父母,形成了孝敬雙親的良好風氣。鄧禹助劉秀定河東、平赤眉,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鄧訓一生致力于民族團結,為邊地各族百姓安居樂業作出重要貢獻;鄧騭、鄧綏兄妹在權力交替之際力挽狂瀾,穩定局勢。鄧氏一族對東漢的建立和發展貢獻卓著。

1.2 崇尚節儉

東漢豪族生活奢侈無度,攀比之風大肆盛行。而連年天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二者的明顯差距導致社會矛盾重重。古人將自然災害視為“上天對‘人君不德’的遣告,其目的是要‘人君覺悟其行’”[3],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鄧太后執政時期,頒布了一系列詔令提倡勤儉。鄧太后聽聞糧食歉收導致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易子而食,遂下令減少宮中開支,特許年老多病失去勞動能力的宮人可以出宮養老與家人團聚?!班囂笞⒅丶皶r督促官吏上報災情,并要求官吏做到體恤百姓,不得隱瞞不報”[4],對受災地區及時撥款,確保百姓能維持正常生活。為幫助百姓早日恢復生產,朝廷下令為土地無法繼續耕種的難民重新劃歸耕地。按照慣例,歲末皇帝要犒賞群臣酒食,舉行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太后擔心百姓負擔過重,便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時,一律不得使用象、駱駝等珍貴物種。永初七年,鄧太后以“非其時不食”為由下詔“自今當奉祠陵廟及給御用者,皆須時乃上”[2],因此節約了二十多種食物。

鄧騭兄弟幾人也同樣尚儉戒奢。和帝、殤帝接連駕崩導致百姓的勞役負擔加重,鄧騭為此上書請求減輕勞役。漢代人十分崇信鬼神,認為人死后會到另一個世界,而隨葬品越奢侈,數量越多,人死后越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因而盛行厚葬。豪族借喪葬之事相互攀比,大肆揮霍,導致百姓爭相模仿,不堪重負,巨大的財富差距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鄧弘等人極力反對這種無端消耗財力導致攀比的陋習。鄧弘在大病之初就告誡家人,他死后下葬“悉以常服,不得用錦衣玉匣”[2]。元初五年,鄧悝和鄧閶相繼去世,皆留下遺言要求薄葬。鄧弘等人不盲目從眾,不攀比,敢于打破固有觀念,難能可貴,他們的表率作用十分有效。

1.3 遵法守禮,治家嚴謹

鄧氏的良好家風還表現為治家嚴謹,要求族人親眷謹言慎行。自鄧禹開始就訓誡約束子孫后輩要嚴格遵守法規,鄧訓更是嚴格奉行這一準則。鄧訓為人寬厚溫和,十分重視家人的規矩禮儀,“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溫色”[2],因此他的兄弟子侄們既敬重他又非常畏懼他。鄧太后執政后,明確要求諸鄧不可借外戚之名隨意破壞法令,不得包庇犯罪之人。鄧氏族人受到有力的約束。鄧氏的姻親和門生故吏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在鄧太后的嚴格約束下并沒有過分行為。嚴謹的治家理念和嚴格的要求對鄧氏家族成員的性格產生了明顯影響。鄧綏侍奉陰皇后時兢兢業業,鄧騭輔政后更加小心謹慎。和帝駕崩之后,為了便于處理政務,鄧騭兄弟常常留在宮中。鄧騭認為長期在宮內不符合規矩,遂向太后進言堅決請求回到自己的宅院。鄧氏一族門風清正與家學底蘊深厚密不可分。

2 鄧氏家學促進“篤行淳備”家風形成

統治者明確了經學的正統地位,將通明經術列為入仕的重要條件,使之成為士階層繼續與國家權力保持聯系的橋梁。隨著兩漢社會的急速變化與發展,豪族階層的崛起與迅速壯大打破了“學不外傳、家族壟斷”的學術壁壘,為經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私學的興盛帶動了文學與各類技藝的發展,使豪族的家學內容日益豐富。

受當時的社會環境與學風的影響,鄧氏家學在傳承經術的基礎上又有技藝加成,鄧禹習《詩》、其子鄧鴻善兵法、鄧禹之孫鄧弘鉆研《歐陽尚書》、鄧綏精通《論語》,家族內部形成了孝親、好學的良好氛圍,為“篤行淳備”家風形成奠定了基礎。

3 家風對鄧禹家族的深遠影響

3.1 家風影響個人品格

在鄧氏家族孝順父母、戒奢尚儉等優良家風與嚴謹治家理念的影響下,鄧氏家族成員養成了高尚的品格。鄧氏一族在經學教導和家風影響下,形成了心懷天下、謙遜有禮的君子品格。

鄧禹多年征戰,斬敵無數,卻“未嘗妄殺一人”[2]。鄧訓心懷天下,為邊地少數民族的團結和發展鞠躬盡瘁,為促進當地各族百姓的和諧共處作出重要貢獻。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無故殺害燒當羌人迷吾等人引起羌人各部的憤怒,羌人謀劃著報仇。朝廷很擔心這件事影響當地的安定,任命鄧訓替代張紆為護羌校尉解決此次矛盾。迷吾之子迷唐不敢直接帶兵攻打鄧訓,就先脅迫月氏胡人做先鋒。謀士們都認為羌人、胡人互相攻擊對漢朝有利,不應該阻止他們交戰。鄧訓對此并不贊同,他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是恢復各族百姓的信任,如果此時能給予胡人幫助一定令他們心悅誠服。于是鄧訓下令打開城門,讓所有胡人的妻兒進來并派重兵守衛加以保護。羌人無奈退兵離去,當地的胡人真心歸附。羌、胡各族一直以病死為恥,病重就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鄧訓聽聞,就立即派醫生用藥醫治病重的人,治愈者都十分感激他的真心愛護。鄧訓在當地推廣先進的生產方式,傳播了優秀的漢文化,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深得百姓愛戴。鄧騭、鄧綏兄妹幾人厲行節儉,以身作則教化百姓,極大地扭轉了尚奢的社會風氣,減輕了百姓的生活負擔,維護了東漢政權的穩定,對東漢中期政局產生深遠影響。

3.2 家風對鄧氏家族發展的影響

(1)心懷天下,體恤百姓

鄧太后執政后,以鄧騭為首的鄧氏外戚權傾朝野,不同于以往的外戚集團,鄧氏外戚言行有度,遵守禮法,這與鄧氏的良好家風有著直接聯系。鄧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人謙遜有禮,學識淵博。官拜大將軍后,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與以竇憲為首的竇氏外戚形成鮮明對比。竇氏外戚驕奢跋扈,橫行鄉里,百姓怨聲載道。竇憲為人性情暴躁,跋扈善妒,睚眥必報。永平年間,謁者韓紆曾經審理他父親竇勛的案件,于是竇憲便派遣刺客殺了韓紆的兒子。竇憲更是依仗權勢,強行低價奪取了沁水公主的田莊,惹得章帝大怒。章帝駕崩,齊殤王之子都鄉侯劉暢來京吊唁。劉暢為人寬和有禮,深得竇太后喜愛,竇憲害怕劉暢分走手中的權勢,于是派刺客“刺殺暢于屯衛之中”[2]。竇憲之弟竇景“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竇氏一族門風有缺導致家族成員缺乏內在約束,行為囂張,無視法規,種種惡行最終引來毀家滅族之禍。鄧氏外戚深受儒家仁政觀念以及優良家風影響,一直心懷天下,體恤百姓,厲行節儉,深得民心。

(2)提升家族聲望,助力家族長遠發展

鄧氏家族成員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君子品格為人稱道。鄧氏由此名聲顯赫,成為世家典范?!巴馄萁璧垭新曂κ咳说奈|漢的職官人事任用產生巨大影響”[5],不少儒生競相成為鄧氏門生,鄧氏實力大增?!昂V行淳備”的家風與內容豐富的家學是“門第、文化的主要表征”[6],是家族傳承的內在動力。在家風與家學的深刻影響下,鄧氏“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東京莫與為比”[2],可謂“累世寵貴”。隨著鄧氏家族聲望的提高,選擇與鄧氏聯姻的豪族越來越多。東漢時期的豪族在選擇聯姻對象時,更加注重對方的身份地位、社會聲望和德行操守,而且“東漢豪族婚姻的地域性特征還是相當明顯的”[7],因而鄧氏與陰、寇等望族結為姻親后,家族的社會影響力隨之不斷擴大。

3.3 鄧氏家風的局限性

鄧禹家族崛起于兩漢社會變革之際,尖銳的社會矛盾并未因新興社會階層的迅速壯大而得到緩解。統治者不得不借助明經入仕的方式鞏固新生政權,安撫新興階層。在此背景下形成的鄧氏家風具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鄧氏家風體現的是特殊階層的精神追求與價值準則,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不具有普適性。

4 結語

鄧禹家族自東漢建國起至家族衰落的一百五十年間,對東漢政局產生重要影響。鄧氏依靠家學完成了由武向文的轉變,實現了家族從軍功階層向士族的質的變化?!昂V行淳備”的家風對鄧氏積累家族聲望、延續家族興盛具有深遠影響。家風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研究東漢鄧禹家族家風有助于探究東漢時期的社會發展全貌。

猜你喜歡
百姓家風家族
不讓百姓撇嘴罵
百姓記著你
勤勞節儉傳家風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風伴我成長
百姓看家“風”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別樣家風,別樣精彩——教你輕輕松松寫“家風”
家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