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自我革命與路徑選擇

2023-04-16 01:52史慶華
關鍵詞:學術期刊融合人才

史慶華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傳媒與藝術學院(新聞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0 引言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1],圍繞加快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型出版傳播體系,從戰略謀劃、內容建設、技術支撐、重點項目、人才隊伍、保障體系等6個方面提出了20項主要措施,對未來一個時期出版融合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學術期刊也需要進行一場自我革命。

1 我國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研究與實踐

1.1 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研究現狀

我國學術期刊的融合出版研究與實踐大約始于2014年,在學術研究方面鄧美艷等[2]、郭雨梅等[3]、吉海濤等[4-5]基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課題(B2013-4-3)發表了系列論文《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發展對策》《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創新之路》《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新模式》《數字化背景下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研究》,從時代背景、發展對策、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隨著出版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李艷等[6]、艾嵐等[7]、叢挺等[8]、劉嫻[9]、胡德乾[10]先后發表了《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及改革思路》《媒體融合視域下學術期刊全媒體出版傳播體系的構建》《社交媒體環境下學術期刊服務鏈構建與優化路徑研究》《數字經濟視域下學術期刊增強出版的路徑選擇與案例分析》《學術期刊論文音視頻融合出版的興起及優化》,從學術期刊融合出版戰略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底層探索、交互平臺建設、跨媒體經營、增強出版、學術論文音視頻融合出版、學術期刊服務鏈優化路徑,以及學術期刊全媒體出版傳播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具體的探索與研究。

1.2 學術期刊融合出版實踐現狀

在出版實踐方面,2014年《科技與出版》特別策劃了一個專題——融合:中國出版產業的未來,探討了互聯網與期刊的融合發展,殷建芳等[11]介紹了中國激光雜志社在微博官方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建設方面的發展實踐,邱國棟等[12]分享了遼寧出版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方針下“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創新管理。2016年以后,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已取得一定成效,《浙江大學學報》以浙江大學學報群為基礎,探索媒體融合大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和運營方式的轉變,采用了單篇論文的二維碼延伸閱讀、HTML 全文結構化閱覽、網絡版正式刊號、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等融合出版方式?!吨腥A醫學雜志(英文版) 》探討適合醫學科技期刊全媒體出版的實踐方案,實現了基于XML技術的網絡發布及移動端出版,通過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多樣化的推送模式,將內容更快、更精準地推送給讀者?!吨袊[瘤臨床》在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TOP50項目資助下,進行了刊網融合實踐的探索,在移動閱讀、精準推送方面做了嘗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出版傳媒集團建立了中國煤炭期刊網,開展科技期刊集群化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期刊集群展示平臺,統一投審稿工作平臺,行業數據集成平臺,以及包括論文庫、專家庫、視頻庫等資源庫建設實現集群化融合出版。通過增強出版、移動出版、數據互通互聯、線上線下聯動服務等模式,提升對行業用戶的服務水平?!睹禾靠茖W技術》[13-14]采用增強出版實現增強素材延伸閱讀;利用二維碼移動閱讀實現了專題論文碎片化閱讀。以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知識服務平臺、網站論文庫、微信平臺、Aminer平臺等為抓手,實現免費共享、優質論文全球化精準推送,有效提高了專題論文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指標?!峨姎鈧鲃印吠ㄟ^加入OSID計劃,進行出版融合創新實踐,建立新的思維習慣和工作習慣,使論文內容更活潑立體?!督饘偌庸ぁ吠ㄟ^抖音賬號發布短視頻,拓寬傳播渠道,《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利用VR和AR技術,在“VR/AR+出版傳媒”領域進行了先行嘗試?!渡虾J卟恕犯鶕淦诳ㄎ混`活采用常規融合模式,重點向短視頻平臺推進發展,逐步提高期刊影響力[15]。

綜上可知,當前我國學術期刊主要的融合形式有數據庫平臺、期刊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直播、知乎、今日頭條、期刊集群化,以及網絡首發、增強出版、預印本平臺等,融合出版還處于探索階段,與深度融合發展還有很大差距,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待提高。

2 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學術期刊的自我革命

2.1 學術期刊編輯人員的自我革命

傳統學術期刊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紙質媒介,長期以來,學術期刊編輯形成了固有的單一的辦刊思維與編輯出版習慣。進入融合出版時代后,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被數字科技改變,閱讀從紙質媒介向電子媒介逐步過渡,新生一代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閱讀幾乎是從讀屏開始的,所以更加依賴電子媒介。學術期刊編輯一定要順應時代變化,從思想上到技能上都要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思想上,從單一走向多元,技能上從傳統走向現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術期刊的多元、多領域的跨媒體出版和跨界出版。如果依舊采取傳統的出版編輯方式,面對預印出版、期刊集群化在線出版、純視頻出版、純音頻出版、增強出版等新技術帶來的出版變革無動于衷,就會使學術期刊在傳播速率、閱讀量、發行量等方面受到制約,從而導致學術期刊影響力大幅下降。因此,學術期刊編輯必須主動走向融合出版轉型的道路,在編輯技能上,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學習最前沿的編輯出版新媒體技術,學術期刊編輯要始終保持終身的學習狀態,為學術期刊高質量融合發展做好準備[16]。

2.2 學術期刊主辦單位的自我革命

傳統學術期刊在編輯流程、人員管理、激勵機制等方面存在某些局限性,沒有將其和數字化出版手段充分融合。在信息化技術充分發展的融合出版時代,學術期刊的管理者也要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實現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把學術期刊出版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融合出版時代雖然也遵循傳統學術期刊的編輯流程: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校對→出版。但在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出版等環節都有了新變化,需要學術期刊進行一場編輯流程的再造及編輯的自我更新。傳統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選題策劃主要以編輯為主體,編輯部和學科編輯占有主動權和優先權。融合出版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學術論文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審稿不僅要審傳統項目,還要對學術論文內容做出價值判斷。論文涉及的實驗數據、背景資料、音頻、視頻、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等都將成為審稿的內容,同時,也要對其做出不同介質傳播的判斷。融合出版時代,在選題策劃方面更依賴于大數據抓取,在編輯加工方面增加了音視頻的剪輯、VR等新技術的應用,在出版方面增加了預印出版、多介質出版、跨界出版等新興出版模式,在出版傳播方面更注重用戶體驗,在出版服務方面更加推薦用戶個性化服務的推送等,以上變革必然會促使學術期刊進行一場編輯流程的再造和編輯管理的自我革命[17]。

融合出版時代更需要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和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新型編輯人員,相對于以往的編輯管理考核及編輯政策制定也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傳統出版中,編輯處于出版行業的最前線,無論是選題策劃還是校對印制都走線下流程,編輯的考核評價體制也是按照線下出版的方式進行的。融合出版要求編輯出版人員不僅要具備傳統出版過程中編輯所具備的一切技能,還要學習數字媒體與交互設計、媒體與大數據挖掘及應用、智能媒體傳播、用戶體驗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了解用戶的需求、喜好、閱讀方式和購買渠道等。編輯要能夠使用Photoshop、H5等軟件為出版物做好宣發工作;編輯要熟悉微信公眾平臺的操作,熟練運營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音視頻平臺;編輯要學會使用各種數據分析軟件,分析文章的閱讀量、期刊的瀏覽量、網站的點擊量,以便及時調整出版計劃;編輯要熟悉和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追求信息傳播效果的最大化,等等。以上種種考評要素都要列入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的管理評價之中,并制定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激發編輯人員的工作熱情,推動學術期刊融合發展向高質量邁進。

我國學術期刊因其自身學術性、公益性等特點的制約,沒有走在融合出版發展的時代前列,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術期刊就可以停滯不前,固守傳統的出版模式,不向數字出版、融合出版邁進。目前,一些學術期刊采取了穩扎穩打的發展策略,引入一些融合出版的元素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是絕大部分期刊還處于融合出版的起步階段,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學術期刊必須進行一場自我革命,從觀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技術、人才等方面進行一次變革,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實現學術期刊的深度融合發展。

3 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3.1 建立有利于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人才培育機制

深度融合發展要實現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變,就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出版人才已無法適應融合出版發展的需要,人才缺乏既是出版業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是學術期刊融合發展面臨的困境。在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學術期刊要密切關注高校出版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趨勢,與人才培養單位建立緊密的聯系。一方面,及時掌握學科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及時反饋用人單位的培養需求,以便高校及時修改培養方案。學術期刊出版單位也要加強現有編輯隊伍建設,做好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把好編輯人才的入口關和出口關,二者形成合力,解決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這是實現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路徑之一[18-19]。

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出口——高校,要根據融合出版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編輯出版專業的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在課程設置上,在開設現代漢語、出版學概論、期刊編輯學、出版印刷基礎、中國編輯出版史、傳播學、多媒體出版、圖書營銷學等傳統主干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多媒體出版、音像出版、網絡編輯、出版美學、交互式設計、網絡出版、網頁編程技術等適應融合出版市場需求的課程,增加包括計算機圖像的綜合處理、書籍藝術的綜合排版制作、多媒體出版中的圖像處理、音頻采集與優化、動畫制作、流媒體視頻采集與非線性視頻編輯、打包、推流和發布、VR設計與交互設計等實驗課程,加強實踐教學的培養環節。在教學模式上,將傳統的學科培養模式轉為先通識課再專業課的模式,增加實踐課比重。改革培養方案,向復合型融合出版人才的培養目標邁進,在全國范圍內完善有顯著示范效果的教學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只有高校建立起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學術期刊輸送高質量的融合出版人才,才能實現學術期刊高質量的融合發展[20]。

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入口——編輯出版單位,要根據融合出版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并建立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發展的人才考評機制,在出版人員在職培訓及激勵機制方面進行改革。電子媒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出版中各要素的價值排序,融合出版時代,學術期刊需要與新媒介共同建構閱讀對象和閱讀行為,媒介意識的養成成為出版單位人才培養的核心。因此,出版單位首先要培養編輯人才的媒介環境意識、媒介推廣意識、媒介偏向意識、媒介經濟意識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編輯人才的數字技術能力,用融合出版的思維去重塑學術期刊的生態環境,積極向融和出版人才轉型。從國家的人才戰略上來看,國家為提升出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開展了“數字出版千人培養計劃”,學術期刊管理部門要用好國家政策,鼓勵編輯出版人員參加國家層面組織的在職培訓,另外還要鼓勵和支持學術期刊編輯參加常規的繼續教育培訓,使編輯盡快適應融合出版的時代需要,成為懂內容服務和消費需求,有跨媒體思維,能夠運用數字出版傳播技術的專業人才。人才問題是學術期刊向融合發展轉變,實現自我革命的關鍵問題,高校要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方式,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完善和改變人才發展管理機制,二者有機結合是學術期刊實現學術期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選擇。

3.2 建立有利于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人才管理機制

高質量融合將是我國學術期刊出版融合的趨勢,數字化和智能化將成為我國學術期刊融合出版新方向,建立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創新的期刊管理機制是實現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重要選擇。人才激勵機制在學術期刊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學術期刊出版管理單位在人才建設方面要多措并舉,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以滿足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首先,從宏觀角度,制定有利于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人才發展規劃,如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高端人才培養工程、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等,分類別、分步驟、階梯式培養學術期刊領軍人才、骨干人才與專業人才等。其次,從微觀角度,制定有利于學術期刊編輯個性化發展計劃,為編輯人才個性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如推行首席編輯制、工作室制等,為學術期刊編輯量身定制發展規劃,從而留住人才,保障學術期刊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順利實施。再次,逐步健全數字出版人才考核評定機制,在方式方法上大膽改革與創新,如推出數字出版的職稱序列——數字編輯職稱等,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字編輯職稱設置行業通道,優化數字編輯職稱考試體系,實現無紙化考試。將數字編審及數字副編審等明確列入全國出版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工作,從國家層面為數字出版的高級職稱評審建立通道。

4 結語

融合出版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全新出版模式,具有不同于傳統出版的結構和功能,更新傳統出版人才的思維與理念,深化其對深度融合出版和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新媒體技能,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構建以職業準入和崗位準入為抓手的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等機制,是實現學術期刊從傳統出版到融合出版的最佳路徑選擇。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融合人才
人才云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